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的散文名篇《小狗包弟》,通过写一只小狗的不幸遭遇,真实地反映了“文革”的罪恶,勇敢地解剖了自己的灵魂,其情真,其意切,一直深受读者好评。但也正因被其真情打动,读者更多地关注的是这篇文章的思想,而很少去用心品析它的结构,感受其结构艺术的美。其实,作为巴金成熟时期的散文精品,《小狗包弟》在结构上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笔者不揣浅陋,试赏析之。
一、张弛
这是指在文章中将紧张的部分与舒缓的部分作适当的穿插,使文章有张有弛、节奏鲜明的一种结构技法。这种技法小说中常用,但在散文中适当运用,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小狗包弟》就十分出色地运用了这种技法。文章开头写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写艺术家被批斗时的惨状:“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写小狗因亲近艺术家而被打伤致死的情景,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那个是非不分、黑白颠倒、人性扭曲、人不如狗的混乱年代,让读者置身于充满血腥的紧张气氛当中。接着回想自己曾经的养狗经历。写小狗包弟的可爱,写它的外貌,“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写它的动作,“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写主人和客人对它的态度,“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所有这些,都一扫前面所写的艺术家和狗的悲惨遭遇的血腥,而让读者从紧张的气氛走入一片绵绵的温馨中。然而,温馨不久,“文革”到来,本来讨人喜欢的包弟顿时成了一家人的包袱。气氛又一次紧张起来,读者的心也不禁为小狗包弟的命运担忧起来。随后写小狗被送到医院做实验用,故事在作者自我无情的解剖中、在读者情绪紧张的纠结中达到高潮。散文的情节虽然不如小说那么复杂,但《小狗包弟》在短小的篇幅内,将简单的故事叙述得如此有张有弛、时缓时急,使得文章结构波澜多姿,曲折有致,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承转
这是指文章上下内容的衔接和转换。“承”,是承接,是顺着上件事或上层意思继续往下讲。“转”,是转折,是由这件事或这层意思转到另一件事或另一层意思。“承”和“转”除单独使用外,常常配合使用。《小狗包弟》在行文的承转上,做得自然巧妙,不露痕迹。文章题为“小狗包弟”,但作者并未开篇就写小狗包弟,而是从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写起,接着以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承接上文,自然引出对小狗包弟的回忆。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我和包弟的故事也发生在“文革”时期;两只小狗的遭遇又极为相似,所以作者先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然后以自己和包弟的故事“承“之,不仅让我们更直接地看到了“文革”的罪恶事实,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使行文曲折灵动,摇曳生姿。这种“承”,使上下文气贯通,浑然一体。接着作者回忆了小狗包弟在家中七年的美好生活情景,一切似乎美好得令人陶醉。回想到动情处,作者说,“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然而生活并非永远如此美好,“文革”来了,平静的生活被打碎了,文意也随之突转。但是,作者接下来并没有直接去写“文革”到来后的情形,而是两次写前文中提到的日本作家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这样写,看似重复,实则正是作者用来“转”向下文的独具匠心之笔。“您的小狗怎样”,“文革”前,作者可以快乐地回答“包弟很好”;可是,现在,如果由起女士再问起来,“我”该如何回答?因为“我已经没有小狗了”。读文至此,读者不禁要问:小狗包弟到底到哪里去了?这样,文意自然转到下文中对小狗包弟的悲惨遭遇的叙述。可见,由起女士的这句问话,牵动着作者对过去的无限怀恋,以及对自己最终送走小狗包弟的深深自责,用它来“转”入下文,不仅自然巧妙,而且富含深意,为后文中无情地解剖自己埋下伏笔。
三、线索
线索是贯串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线索在文中起着穿织、连缀各个部分的作用,它如同串珍珠的彩线,把分散的珍珠贯穿起来,使之成为完整的艺术珍品。《小狗包弟》在结构上运用了两条线索结构全文,一条是明线——小狗包弟的故事;一条是暗线——“我”对小狗包弟不断变化的情感。明线写了小狗来到“我”家的缘起、名字的来历、在“我”家七年的生活以及“文革”时最终被送走的结局。暗线依明线而设,随着小狗的经历的变化,“我”的情感也在不断变化,由小狗初来乃至七年相处的欢快,到“文革”到来时的忧虑,再到送走包弟之初的轻松,最后到送走不久至今的自责、忏悔。明暗两条线相互交织,相依而行,小狗包弟的故事为表达内心深深的自责和忏悔提供了依托;而表达内心的真情,又使得文章有了灵魂,是这篇文章的真正价值所在。正是因为有了这两条线索,才使文章虽曲折变化,但也能脉络清晰,自成条理。■
一、张弛
这是指在文章中将紧张的部分与舒缓的部分作适当的穿插,使文章有张有弛、节奏鲜明的一种结构技法。这种技法小说中常用,但在散文中适当运用,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小狗包弟》就十分出色地运用了这种技法。文章开头写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写艺术家被批斗时的惨状:“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写小狗因亲近艺术家而被打伤致死的情景,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那个是非不分、黑白颠倒、人性扭曲、人不如狗的混乱年代,让读者置身于充满血腥的紧张气氛当中。接着回想自己曾经的养狗经历。写小狗包弟的可爱,写它的外貌,“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写它的动作,“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写主人和客人对它的态度,“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所有这些,都一扫前面所写的艺术家和狗的悲惨遭遇的血腥,而让读者从紧张的气氛走入一片绵绵的温馨中。然而,温馨不久,“文革”到来,本来讨人喜欢的包弟顿时成了一家人的包袱。气氛又一次紧张起来,读者的心也不禁为小狗包弟的命运担忧起来。随后写小狗被送到医院做实验用,故事在作者自我无情的解剖中、在读者情绪紧张的纠结中达到高潮。散文的情节虽然不如小说那么复杂,但《小狗包弟》在短小的篇幅内,将简单的故事叙述得如此有张有弛、时缓时急,使得文章结构波澜多姿,曲折有致,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承转
这是指文章上下内容的衔接和转换。“承”,是承接,是顺着上件事或上层意思继续往下讲。“转”,是转折,是由这件事或这层意思转到另一件事或另一层意思。“承”和“转”除单独使用外,常常配合使用。《小狗包弟》在行文的承转上,做得自然巧妙,不露痕迹。文章题为“小狗包弟”,但作者并未开篇就写小狗包弟,而是从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写起,接着以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承接上文,自然引出对小狗包弟的回忆。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我和包弟的故事也发生在“文革”时期;两只小狗的遭遇又极为相似,所以作者先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然后以自己和包弟的故事“承“之,不仅让我们更直接地看到了“文革”的罪恶事实,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使行文曲折灵动,摇曳生姿。这种“承”,使上下文气贯通,浑然一体。接着作者回忆了小狗包弟在家中七年的美好生活情景,一切似乎美好得令人陶醉。回想到动情处,作者说,“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然而生活并非永远如此美好,“文革”来了,平静的生活被打碎了,文意也随之突转。但是,作者接下来并没有直接去写“文革”到来后的情形,而是两次写前文中提到的日本作家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这样写,看似重复,实则正是作者用来“转”向下文的独具匠心之笔。“您的小狗怎样”,“文革”前,作者可以快乐地回答“包弟很好”;可是,现在,如果由起女士再问起来,“我”该如何回答?因为“我已经没有小狗了”。读文至此,读者不禁要问:小狗包弟到底到哪里去了?这样,文意自然转到下文中对小狗包弟的悲惨遭遇的叙述。可见,由起女士的这句问话,牵动着作者对过去的无限怀恋,以及对自己最终送走小狗包弟的深深自责,用它来“转”入下文,不仅自然巧妙,而且富含深意,为后文中无情地解剖自己埋下伏笔。
三、线索
线索是贯串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线索在文中起着穿织、连缀各个部分的作用,它如同串珍珠的彩线,把分散的珍珠贯穿起来,使之成为完整的艺术珍品。《小狗包弟》在结构上运用了两条线索结构全文,一条是明线——小狗包弟的故事;一条是暗线——“我”对小狗包弟不断变化的情感。明线写了小狗来到“我”家的缘起、名字的来历、在“我”家七年的生活以及“文革”时最终被送走的结局。暗线依明线而设,随着小狗的经历的变化,“我”的情感也在不断变化,由小狗初来乃至七年相处的欢快,到“文革”到来时的忧虑,再到送走包弟之初的轻松,最后到送走不久至今的自责、忏悔。明暗两条线相互交织,相依而行,小狗包弟的故事为表达内心深深的自责和忏悔提供了依托;而表达内心的真情,又使得文章有了灵魂,是这篇文章的真正价值所在。正是因为有了这两条线索,才使文章虽曲折变化,但也能脉络清晰,自成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