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三彩是盛唐时代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经千年淘洗,艺术生命却历久弥新。新中国成立后,朝阳镇的南石山唐三彩也曾轰动全国,作为国礼馈赠世界各国,被誉为“国之瑰宝”。但如今唐三彩艺术影响、产业规模已与其应有的地位大不相称,如何让“唐三彩”这枝奇葩再放异彩?如何打造南石山“全国唐三彩第一村”品牌?带着这些问题,近期我们对朝阳镇南石山村唐三彩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
关键词:发展现状;问题;规模较小;扶持力度
一、孟津唐三彩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洛阳唐三彩九成以上源自孟津,其发展呈现出四个明显特点:
(一)生产正趋于专业化。朝阳镇南石山村唐三彩复仿制作有100余年历史,在鼎盛时期全村350户村民有130余户从事家庭作坊生产,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目前存活下来有72家,其中仿古工艺生产企业45家,新工艺生产企业27家,带动该村及周边2000余人从事唐三彩生产、管理、销售工作。。2011年,南石山村唐三彩累计产值达7000余万元。
(二)种类正趋于多样化。南石山唐三彩复仿工艺品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由最初的仿唐三彩发展为仿秦、仿魏、仿唐、仿宋等多元三彩工艺制作。并曾出现国家博物馆抢购性收购北魏陶俑的“潘家园乌龙事件”,使南石山唐三彩仿古轰动全国。后经近年来的传承创新,不断融入新工艺和时代元素,由传统的人、马、骆驼、俑,发展到现在的花瓶、壁画等仿古工艺、新工艺和壁画三彩三大门类3500余个品种。
(三)工艺正趋于现代化。唐三彩传统制作工艺一般为选料配料,研磨成泥,造型、制模、印坯成型,修坏粘接,素烧,上釉彩,釉烧,如仿古还要进行走旧处理、画彩等工序。在整个制作工艺中,已开始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研磨中已采用了大型石磨机械,印坯成型改用灌浆工艺,烧制中由传统的煤烧、柴烧改用电炉烧制、煤气烧制,还有一些绞胎工艺,三彩壁画工艺等等,其工艺正趋于现代化、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销售正趋于规范化。经过百余年生产经营,销售上的失败与成功,经历了“唐三彩路边摊”的落寞、唐三彩贩子的欺骗,到现在定单式生产、合同制销售、参加展销会、大城市开精品店等理性销售与生产,销售与生产正一步步趋于理智和规范。
二、南石山唐三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南石山村的唐三彩产业虽在一定程度上得的到了发展,但其发展缓慢,与其应有地位大不相称,存在问题诸多。
(一)企业规模偏小,创业创新不足。南石山唐三彩虽经多年发展,在传统工艺恢复上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一直没有真正形成产业规模,72家唐三彩企业中,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仅有30家。企业实力不强、规模小,满足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龙头企业带动力弱,目前还处于产业发展中生产加工初级阶段。大多业主小农意识浓厚,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保守思想和惰性思维,市场经济意识狭隘,尚未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往往怕擔风险,畏首畏脚,缺乏像江西景德镇打造“千年瓷都,当代瓷都”的胸襟和气魄,缺乏传承弘扬“洛阳三彩”文化让南石山唐三彩叫响全国、畅销世界的责任和担当。从业2000余人的文化产业,年产值不足1亿元,72家业户中投资超千万元的仅有九朝文物公司1家。
(二)产业规划滞后,扶持力度不大。南石山唐三彩缺乏产业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产业发展方向和思路不清晰;长期处于自发状态,企业资金短缺,开发力量薄弱,有特色、有品位的工艺品开发不多,创新少;缺乏政府有效的行业引导、扶持与管制,唐三彩工艺品生产、销售、开发管理、协调服务缺乏统一部门管理,国家、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和市场信息无法及时反馈给生产厂家,造成低水平重复生产、产销脱节;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产业管制严重滞后,宣传、招商、产业扶持、唐三彩文化挖掘整理保护等工作进展缓慢,未能造就更多像九朝文物公司这样的企业明星和领头羊。
(三)市场管理缺位,产品价位较低。南石山唐三彩工艺品生产缺乏统一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同类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价格高低不等,有些业户开发产品时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唐三彩艺术价值。市场监管不规范,服务水平较低,生产业户随意定价、竞相压价、无序竞争、内耗严重,严重扰乱了唐三彩工艺品市场秩序。造成其整体价位相对较低,利润不高,影响其研发、技术人才聘用和生产规模扩张。
(四)产品结构单一,品种雷同严重。南石山唐三彩产品品种款式单调,停留在工艺品、收藏品等文化艺术消费层次,大众化日用品系列匮乏。精品珍品少,中低档产品多,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差,设计、制作过于依赖传统工艺,缺乏与河洛文化、孟津古文化、时尚文化等的有效融合,不新颖、不时尚,市场竞争力弱。反观江西景德镇,陶瓷已渗透进入国防、家用、农业、工业等行业,产品品种共有20个大类,200多个系列,2000多种器型,形成以美术陶为品牌,日用陶瓷为主,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电子陶瓷及特种陶瓷并举的大陶瓷格局。
(五)大师人才匮乏,研发能力微弱。南石山村目前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4人,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仅有1人,而且局限于个人创作;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滞后,企业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和高技能技术工人,从业工人全部是民间艺人自己培养和家族式学教、传带出来的;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各厂家不愿申请技术专利,宁愿相互抄袭、仿造来谋求利润,而不愿制订长远的产品开发生产规划,更谈不上产品系列化、品牌化;产业发展环境不理想,政府缺乏有组织地引导、培育人才的计划,简陋的家庭小作坊无法吸引并留住优秀企业和专业技术人才,造成当前技术工人流动性大、流失严重,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尤为突出;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趋势加剧,存在技术工人严重断层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欧阳坚.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李航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思考: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中国经济网2013
关键词:发展现状;问题;规模较小;扶持力度
一、孟津唐三彩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洛阳唐三彩九成以上源自孟津,其发展呈现出四个明显特点:
(一)生产正趋于专业化。朝阳镇南石山村唐三彩复仿制作有100余年历史,在鼎盛时期全村350户村民有130余户从事家庭作坊生产,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目前存活下来有72家,其中仿古工艺生产企业45家,新工艺生产企业27家,带动该村及周边2000余人从事唐三彩生产、管理、销售工作。。2011年,南石山村唐三彩累计产值达7000余万元。
(二)种类正趋于多样化。南石山唐三彩复仿工艺品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由最初的仿唐三彩发展为仿秦、仿魏、仿唐、仿宋等多元三彩工艺制作。并曾出现国家博物馆抢购性收购北魏陶俑的“潘家园乌龙事件”,使南石山唐三彩仿古轰动全国。后经近年来的传承创新,不断融入新工艺和时代元素,由传统的人、马、骆驼、俑,发展到现在的花瓶、壁画等仿古工艺、新工艺和壁画三彩三大门类3500余个品种。
(三)工艺正趋于现代化。唐三彩传统制作工艺一般为选料配料,研磨成泥,造型、制模、印坯成型,修坏粘接,素烧,上釉彩,釉烧,如仿古还要进行走旧处理、画彩等工序。在整个制作工艺中,已开始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研磨中已采用了大型石磨机械,印坯成型改用灌浆工艺,烧制中由传统的煤烧、柴烧改用电炉烧制、煤气烧制,还有一些绞胎工艺,三彩壁画工艺等等,其工艺正趋于现代化、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销售正趋于规范化。经过百余年生产经营,销售上的失败与成功,经历了“唐三彩路边摊”的落寞、唐三彩贩子的欺骗,到现在定单式生产、合同制销售、参加展销会、大城市开精品店等理性销售与生产,销售与生产正一步步趋于理智和规范。
二、南石山唐三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南石山村的唐三彩产业虽在一定程度上得的到了发展,但其发展缓慢,与其应有地位大不相称,存在问题诸多。
(一)企业规模偏小,创业创新不足。南石山唐三彩虽经多年发展,在传统工艺恢复上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一直没有真正形成产业规模,72家唐三彩企业中,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仅有30家。企业实力不强、规模小,满足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龙头企业带动力弱,目前还处于产业发展中生产加工初级阶段。大多业主小农意识浓厚,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保守思想和惰性思维,市场经济意识狭隘,尚未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往往怕擔风险,畏首畏脚,缺乏像江西景德镇打造“千年瓷都,当代瓷都”的胸襟和气魄,缺乏传承弘扬“洛阳三彩”文化让南石山唐三彩叫响全国、畅销世界的责任和担当。从业2000余人的文化产业,年产值不足1亿元,72家业户中投资超千万元的仅有九朝文物公司1家。
(二)产业规划滞后,扶持力度不大。南石山唐三彩缺乏产业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产业发展方向和思路不清晰;长期处于自发状态,企业资金短缺,开发力量薄弱,有特色、有品位的工艺品开发不多,创新少;缺乏政府有效的行业引导、扶持与管制,唐三彩工艺品生产、销售、开发管理、协调服务缺乏统一部门管理,国家、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和市场信息无法及时反馈给生产厂家,造成低水平重复生产、产销脱节;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产业管制严重滞后,宣传、招商、产业扶持、唐三彩文化挖掘整理保护等工作进展缓慢,未能造就更多像九朝文物公司这样的企业明星和领头羊。
(三)市场管理缺位,产品价位较低。南石山唐三彩工艺品生产缺乏统一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同类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价格高低不等,有些业户开发产品时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唐三彩艺术价值。市场监管不规范,服务水平较低,生产业户随意定价、竞相压价、无序竞争、内耗严重,严重扰乱了唐三彩工艺品市场秩序。造成其整体价位相对较低,利润不高,影响其研发、技术人才聘用和生产规模扩张。
(四)产品结构单一,品种雷同严重。南石山唐三彩产品品种款式单调,停留在工艺品、收藏品等文化艺术消费层次,大众化日用品系列匮乏。精品珍品少,中低档产品多,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差,设计、制作过于依赖传统工艺,缺乏与河洛文化、孟津古文化、时尚文化等的有效融合,不新颖、不时尚,市场竞争力弱。反观江西景德镇,陶瓷已渗透进入国防、家用、农业、工业等行业,产品品种共有20个大类,200多个系列,2000多种器型,形成以美术陶为品牌,日用陶瓷为主,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电子陶瓷及特种陶瓷并举的大陶瓷格局。
(五)大师人才匮乏,研发能力微弱。南石山村目前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4人,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仅有1人,而且局限于个人创作;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滞后,企业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和高技能技术工人,从业工人全部是民间艺人自己培养和家族式学教、传带出来的;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各厂家不愿申请技术专利,宁愿相互抄袭、仿造来谋求利润,而不愿制订长远的产品开发生产规划,更谈不上产品系列化、品牌化;产业发展环境不理想,政府缺乏有组织地引导、培育人才的计划,简陋的家庭小作坊无法吸引并留住优秀企业和专业技术人才,造成当前技术工人流动性大、流失严重,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尤为突出;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趋势加剧,存在技术工人严重断层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欧阳坚.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李航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思考: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中国经济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