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廊坊市风环境现状的介绍,针对风对高层建筑外形设计、布局分布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种更加人性化和符合低碳经济的城市规划,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主导风向 建筑布局 建筑外形设计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的规划理念、城市气候应用及建设实践等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城市气候条件是影响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城市建设必须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气候规划为依据,才能为城市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城市气候是在区域大气候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小气候,它与城市的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正确认识城市气候特征,对城市科学选址、城市规划与设计、合理布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不仅要充分利用风的变化,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还应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采光、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考虑,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1廊坊市主导风向对生活区布局的影响
风是城市规划中要考虑的最重要的气象因子。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风向、风速的关系最为密切,风向决定了污染物的输送方向,而风速的大小决定了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城市的整体布局。工业企业和居民区的规划很大程度上要考虑污染物的扩散问题。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按当地最小频率的风向,位于居民区的上风侧。”从廊坊市2009年的风向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廊坊市全年多风,且以西风为主,因此为了使生活区受污染机会最小,在廊坊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工业区应选择最小风向频率东北风的上风方向,这恰好是开发区所处的方向。(如表1所示)
2合理规划减少城市中的“建筑风”污染
除此以外,由于廊坊市气候具有多风的特点,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还应尽量避免由建筑布局所引起的“风口”等风污染。目前廊坊正处于“三年大变样”的建设时期,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高层建筑的密度正渐渐增大,当风遇到高层建筑阻挡时,除大部向上和两侧穿过外,还有部分向下带到地面,再强行分向左右两侧穿过建筑物,这种高层建筑周围的地面风流,除影响到附近的低层建筑外,还会给附近的行人造成不舒适的环境,使大楼出入口处常产生大风流。建筑之间的空隙处,风速增大,拐角处出现旋风,建筑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超高层建筑甚至在相对静风的气候环境下,也能围绕它们本身而产生剧烈的空气流动,产生涡流、气流和阵风。据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5层楼底部风速增加20%;在16层楼底部,风速增加50%;在35层楼底部,风速增加120%。当高层建筑密集成群时,这种情况会特别剧烈。这种由于风与建筑间的相互作用,而使风速于建筑物周围产生局部增大变化的现象称为“建筑风”。这种“建筑风”不但影响建筑物结构的耐风性能,甚至可能在与风向一致的街道因狭管作用而产生了较大风速,形成“风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甚至可能造成一些公共设施的损坏,而产生所謂的大楼风害。这种风害可以利用科学的城市规划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
针对廊坊市风向特点,对其规划建设提出下述建议:
1、多建塔楼,减少板楼的规划。由于板楼其长度较大,容易形成隧道风,形成局部区域的风害。建筑物长边与常年风向平行。加大建筑物群邻栋间隔,避免产生局部峡谷风。
2、将高层建筑物下层部分规划为低层建筑物,以减少“下降风”对周同建筑物与行人活动层的影响。同时底层建筑物的设计高度必须比周围的建筑高,以避免“剥离风”影响周围的低矮建筑。
3、于建筑物立面中段位置设一大的开口部,使风能穿透而过,如此可减低“下降风”的风速。建筑物中空层设置的设置以接近受风面的气流分歧点附近,其风速增加领域为最小。
4、为防止高层建筑物受风面与低层建筑物间通路入口处之逆流风对行人活动的影响.故于其上部设置顶盖或防风屏蔽。
5、角偶锯齿状处理,使迎风侧上游处面积小.而下游处面积大。建筑物平面圆形化以减低“剥离风”及“下降风”的风速增加领域。当建筑物平面愈接近圆形化时,则风速增加领域愈小。
6、将建筑物立面做成凹凸状,以阻扰气流,减低横切建筑物侧面的风速。建筑物墙面凹凸状变化,可做遮阳板或增设阳台方式处理。
3结束语
总之,在对廊坊市这种处于多风地区的城市进行规划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风对城市的影响,创造更和谐的城市环境,减少风污染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方创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风能资源开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空间布局模式资源科学 第30卷第11期 2008年11月文章编号:1007 - 7588(2008)11 - 1602 -1.
[2] 廊坊市2009年气象资料汇编.
[3] 李汉浸 濮阳气候与城市规划关系初探 气象与环境科学第31卷增刊 2008年9月.
[4] 陈哲,魏昱. 规划与设计中城市气候问题探讨[ J ]. 新建筑, 1999(1) : 67 - 68.
注:
2010年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0177。课题组成员:张博洋、宫自强、刘景旺、李永辉、甘延标、史菲。
[关键词] 主导风向 建筑布局 建筑外形设计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的规划理念、城市气候应用及建设实践等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城市气候条件是影响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城市建设必须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气候规划为依据,才能为城市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城市气候是在区域大气候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小气候,它与城市的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正确认识城市气候特征,对城市科学选址、城市规划与设计、合理布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不仅要充分利用风的变化,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还应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采光、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考虑,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1廊坊市主导风向对生活区布局的影响
风是城市规划中要考虑的最重要的气象因子。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风向、风速的关系最为密切,风向决定了污染物的输送方向,而风速的大小决定了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城市的整体布局。工业企业和居民区的规划很大程度上要考虑污染物的扩散问题。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按当地最小频率的风向,位于居民区的上风侧。”从廊坊市2009年的风向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廊坊市全年多风,且以西风为主,因此为了使生活区受污染机会最小,在廊坊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工业区应选择最小风向频率东北风的上风方向,这恰好是开发区所处的方向。(如表1所示)
2合理规划减少城市中的“建筑风”污染
除此以外,由于廊坊市气候具有多风的特点,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还应尽量避免由建筑布局所引起的“风口”等风污染。目前廊坊正处于“三年大变样”的建设时期,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高层建筑的密度正渐渐增大,当风遇到高层建筑阻挡时,除大部向上和两侧穿过外,还有部分向下带到地面,再强行分向左右两侧穿过建筑物,这种高层建筑周围的地面风流,除影响到附近的低层建筑外,还会给附近的行人造成不舒适的环境,使大楼出入口处常产生大风流。建筑之间的空隙处,风速增大,拐角处出现旋风,建筑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超高层建筑甚至在相对静风的气候环境下,也能围绕它们本身而产生剧烈的空气流动,产生涡流、气流和阵风。据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5层楼底部风速增加20%;在16层楼底部,风速增加50%;在35层楼底部,风速增加120%。当高层建筑密集成群时,这种情况会特别剧烈。这种由于风与建筑间的相互作用,而使风速于建筑物周围产生局部增大变化的现象称为“建筑风”。这种“建筑风”不但影响建筑物结构的耐风性能,甚至可能在与风向一致的街道因狭管作用而产生了较大风速,形成“风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甚至可能造成一些公共设施的损坏,而产生所謂的大楼风害。这种风害可以利用科学的城市规划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
针对廊坊市风向特点,对其规划建设提出下述建议:
1、多建塔楼,减少板楼的规划。由于板楼其长度较大,容易形成隧道风,形成局部区域的风害。建筑物长边与常年风向平行。加大建筑物群邻栋间隔,避免产生局部峡谷风。
2、将高层建筑物下层部分规划为低层建筑物,以减少“下降风”对周同建筑物与行人活动层的影响。同时底层建筑物的设计高度必须比周围的建筑高,以避免“剥离风”影响周围的低矮建筑。
3、于建筑物立面中段位置设一大的开口部,使风能穿透而过,如此可减低“下降风”的风速。建筑物中空层设置的设置以接近受风面的气流分歧点附近,其风速增加领域为最小。
4、为防止高层建筑物受风面与低层建筑物间通路入口处之逆流风对行人活动的影响.故于其上部设置顶盖或防风屏蔽。
5、角偶锯齿状处理,使迎风侧上游处面积小.而下游处面积大。建筑物平面圆形化以减低“剥离风”及“下降风”的风速增加领域。当建筑物平面愈接近圆形化时,则风速增加领域愈小。
6、将建筑物立面做成凹凸状,以阻扰气流,减低横切建筑物侧面的风速。建筑物墙面凹凸状变化,可做遮阳板或增设阳台方式处理。
3结束语
总之,在对廊坊市这种处于多风地区的城市进行规划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风对城市的影响,创造更和谐的城市环境,减少风污染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方创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风能资源开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空间布局模式资源科学 第30卷第11期 2008年11月文章编号:1007 - 7588(2008)11 - 1602 -1.
[2] 廊坊市2009年气象资料汇编.
[3] 李汉浸 濮阳气候与城市规划关系初探 气象与环境科学第31卷增刊 2008年9月.
[4] 陈哲,魏昱. 规划与设计中城市气候问题探讨[ J ]. 新建筑, 1999(1) : 67 - 68.
注:
2010年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0177。课题组成员:张博洋、宫自强、刘景旺、李永辉、甘延标、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