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较为常见,主要病原体为虫媒病毒、肠道病毒、副粘病毒、疱疹病毒、弹状病毒和腺病毒等。本文概述了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学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研究发展趋势。
【机 构】
:
102206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心实验室,102206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心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较为常见,主要病原体为虫媒病毒、肠道病毒、副粘病毒、疱疹病毒、弹状病毒和腺病毒等。本文概述了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学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研究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H5N6禽流感病毒TaqMan-MGB探针双重实时荧光RT-PCR,用于疑似病例快速诊断及活禽交易市场外环境监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H5N6禽流感病毒HA和NA高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建立和优化双重实时荧光RT-PCR体系,进行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试验,并在临床应用中与商品化试剂盒比较。结果H5N6双重实时荧光RT-PCR体系可在80 min内完成检测,与
目的了解淮安市某中学一起引起聚集性感染的流感病毒HA1基因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病原体的快速检测,对分离的毒株进行HA1基因扩增、测序及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HA1基因特征分析。结果从流感样病例中检测出11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7%-98.1%及96.6%-97.4%。引起本次疫情的甲型H1N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耐药毒株突变模式及HBV S基因相关变异在不同疾病进展慢性肝病患者中的特征。方法收集LAM耐药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液标本,获得相应的HBV RT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耐药突变位点、药物耐受和耐药相关HBV S基因变异特点及组间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7例,乙肝肝硬化(LC)和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16例。M204I单点突变与L180M+M204I
目的了解2010-2015年福建省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特征,明确流行株对疫苗的匹配情况。方法从2010-2015年福建省流感网络实验室保存的乙型流感毒株中随机抽取B 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流感病毒,通过RT-PCR方法扩增HA基因,测序获得其全长序列,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A基因特性。结果与疫苗株相比,2010-2015年B Yamagata系流感病毒HA基因变异程
目的建立光镜-电镜关联方法观察腺病毒蛋白IX的细胞内定位。方法miniSOG是新发现的能够被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解析的蛋白标签。通过PCR方法克隆腺病毒结构蛋白IX与miniSOG的融合基因IXSOG,将其构建至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确定IXSOG蛋白表达的细胞,之后对转染细胞进行原位固定、光氧化、制备超薄切片,用电镜观察细胞内IXSOG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在蓝光激发下
目的研究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sH2a用于诊断慢性肝病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67例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脂肪性肝病或两者合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H2a试剂盒检测外周血中可溶性sH2a的含量,与实验室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并绘制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以评估该血清标志物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血清sH2a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发病机制是宿主免疫系统和HBV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宿主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现在认为,宿主对病毒及其蛋白的免疫反应是决定病毒清除、感染慢性化和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固有免疫是宿主对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但许多研究显示HBV可以逃避固有免疫识别、干扰固有免疫信号通路并介导免疫抑制。对固有免疫在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和状态研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根除
目的对四川省从蚊虫分离到的病毒SC1210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基因组特征。方法利用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鉴定,并采用二代测序平台Ion Torrent PGM进行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然后利用Mega Align软件对测定的核苷酸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利用Mega 6软件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SC1210为盖塔病毒(Getah virus,GETV),该株病毒基因组全长11
目的比较不同滴度轮状病毒(Rhesus rotavirus,RRV)对新生小鼠肝胆系统损伤的差异。方法新生小鼠出生24 h内,腹腔注射恒河猴轮状病毒(MMU18006病毒株)建立肝胆损伤动物模型;将80只BALB/c新生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实验组分别注射不同滴度轮状病毒悬液,依次为高滴度(1×107 PFU/ml)、中滴度(1×106 PFU/ml)、低滴度实验组(2.5×105 PFU
目的分析CaM及其下游信号分子在羊瘙痒因子感染小鼠模型脑组织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羊瘙痒因子感染小鼠脑组织中CaM表达变化、分布特点及下游相关激酶及调控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在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小鼠终末期脑组织中CaM的表达较正常对照小鼠明显上调且主要分布于139A感染小鼠的皮层、丘脑和小脑区域。在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小鼠终末期脑组织中下游激酶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