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鉴赏》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5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深厚、悠久音乐文化的国度里,向本国的学生介绍本国的传统音乐,应该说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学生对西方音乐的隔膜,远比对中国音乐的隔膜小。近百年来,西方音乐的精神和模式早已成为中国人在音乐观念上的一种共识,形成新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所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觉得目前要做的似乎并不是对历史上众多的乐曲作形式的和美学的分析,而是设法增加学生对中国音乐的了解,把握中国音乐的精神和模式,提高他们对中国音乐的兴趣,按照中国音乐的本性来调整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结构和感觉方式,使其与中国音乐“同构”。
  关于这部分课的教学思路,我觉得较为重要,又较有特色。我分析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寻找切入点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随着中国文化优越感的丧失,其自身的优越感亦丧失殆尽。面对着声势凶猛的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很快便迷失掉了自我,放弃了、丢掉了自身原有的种种特质。为了尽力向西方音乐认同,现代的中国音乐一刀砍断了与传统音乐的联系,把自己贴附到西方音乐上面;即使偶有起来抗拒这种认同的,也不是依靠深远的传统音乐,而是以其彻底地民间化来实现的,这样便导致了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严重的转轨。
  聆听中国音乐,我们得到的是与聆听西方音乐时迥然不同的审美感受。它幽婉深邃,韵味悠长,是一种令人回肠荡气、消魂摄魄的美。正是在这里,我找到了这门课的切入点,那就是,揭示出中国音乐独特的美。有了这个切入点,作品的挑选问题和评价问题便迎刃而解,整个课程的思路和结构也很快形成了。
  二、与文化接轨
  中国文化的涵盖面极广,对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论述亦极其纷繁多样,有些甚至互相矛盾、互相对立。我的做法是:删繁就简,避开对中国文化的繁琐考察,而直接抓住与艺术、与美联系最紧又最能显出中国文化之神韵趣味的方面——重视生命享受这一精神特征予以说明。我又引入西方音乐作为参照,通过中西比较来突出中国音乐在诸多方面的独特性。比如在内在精神方面,西方音乐重娱人,重技巧,重新旧之分;中国音乐则重自娱,重情味,重雅俗之分。在美感形态方面,西方音乐追求主题的深刻、表现的强度和音响效果的绵密厚实;中国音乐则追求韵味的深邃、表现的力度和印象效果的虚淡空灵、余音悠长。在表现形式方面,西方音乐注重乐音的固定、织体的网状结构、节奏的整齐规则;中国音乐则注重乐音的变化、织体的单线延伸和节奏的灵活自由等。我还特别强调这三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是不同的文化精神导致了音乐的不同精神特征,而不同的精神特征又决定了不同的美感特征与审美要求,不同的美感特征、审美要求又决定了音乐是以何种方式展开自身,形成独特的形式体系。
  经过这样的处理,中国音乐便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被赋予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通过这样的讲述,所得的就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乐曲和抽象的形式分析,而是和文化、人生、美感连成一体的活的过程、活的律动,这也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作历史的还原
  一种乐器那特定的音色往往同产生这种乐器的背景、享用主体和具体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就直接地积淀着那个时代和环境、事件的内涵、风韵。如果把不同的乐器归还给特定的时代,将它们与产生的历史联系起来,无疑会比抽象、孤立地概括其音色特征要好得多。它既可以通过与特定历史背景、时件的联系而获得可感的形象性,又可让学生在音色的领悟中糅进深邃的历史感,增进学习的兴趣,对于音乐欣赏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中国传统音乐。
  有了这样的认识,在上课过程中我便对部分单元的内容作了适当的处理。首先,器乐作品欣赏课,我按照乐器发展的顺序,把敲击乐器、吹管乐器、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分别归属于商周、汉晋、唐和明清这四个历史阶段,并从两个方面描述其发展的轨迹。其一是音乐自身的发展,它经历了敲击乐器对节奏的奠定,到吹管乐器对旋律的开发,再到弹拨乐器对色彩的铺饰,最后到拉弦乐器对旋律的深化这样一个过程。其二是乐器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的变化:在敲击乐器中体现的是商周时代矜持的贵族气派,吹管乐器中体现的是汉晋时代幽婉的世俗情调,弹拨乐器中体现的是盛唐时代铺饰的都市风采,拉弦乐器中体现的则是明清时代那鲜活的地方风味。最早的弹拨乐器——古琴形成于周代,故必然带有周代的一些特征,比较从容,略带矜持,但总体上还是与周代主题乐器编钟差别较大。首先是出音密度较高,演奏起来更灵活迅疾,旋律功能更强;其次是用于士大夫阶层个人的自娱,更富人间性与文人情调。这几方面的结合,便构成了古琴那古朴、深沉、抑郁、苍老的独特音色风格。与之相较,古筝则具有较多的现代色彩。虽然它也形成于周代,但由于它出现的较晚,又主要在民间流行,故其音色较为明朗、洪亮、刚健、激越,更具有世俗性;其技法也更流畅、灵活、细腻、华丽,出音密度更高,与唐时的色彩要求更为接近。经过这样的处理,把乐器的独特音色便都赋予了特定的历史内涵,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对音色的深入领悟。 这样一安排,便将古代乐器都还给了历史,使得学生能够将各种类的乐器镶嵌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去感受、体味。这样,所得必然意蕴丰厚,韵味深长,感受深刻。
其他文献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教学的发展,初中体育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改革的推进,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在新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下,许多一线体育教师对其产生了不理解的情况,与此同时,学生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体质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所以,需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为初中体育的改革找到方向。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在尊重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前
期刊
微笑,发之于心,形之于外。虽然没有颜色,却可以使人感到生活瑰丽多彩;虽然没有味道,却可以激励人敞开胸怀去拥抱世界。教师的微笑也是如此,把微笑带进课堂,以自己的心呼唤学生的心,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的火,必然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愉快的享受、美的享受。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爱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亲切、温馨、愉快、幸福、期望的感情,并由此产生良好的心境、积极的情绪、愿学爱学能学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把多媒体应用于教育教学,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资源。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积极思考,变教师以教为主为学生以学为主,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
期刊
摘 要: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创设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民主氛围。要妥善处理好各处室之间、各类人员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我校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和谐 校园 构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摘 要: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道德观,是音乐课的教学任务之一。  关键词:完善个性 渗透德育 情感共鸣 滋润心灵 健全人格    《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新课标强调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及其蕴涵的丰富情感和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境界。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它使人们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获得了更好的系统优化性、预测的可靠性和研究的前瞻性,既节约了科研和生产的成本,降低了风险,也拓展了应用的领域。本文对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突出特点、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仿真 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仿真技术  一、引言  仿真是对现实系统的某一层次抽象属性的模
期刊
摘 要:音标和音素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关键,掌握好音标、音素,就能根据音标拼读单词,根据规则读出单词、写出音标,这对于英语单词的学习至关重要。要学好英语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如果掌握好字母、音标和音素的关系,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根据字母的发音规律去记忆大量的词汇。  关键词:字母 音标 音素    学好音标和音素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关键,音标和音素就如汉语中的拼音一样,是学习字、词的基础。掌握好
期刊
在高中历史课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消极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学生的学习超越了所给的信息,这一超越就是对历史知识归纳、分析,获得历史概念、探索历史规律,运用概念和规律解决新的历史问题,对历史的价值性的判断和估计,教学重心由教师传授答案转移到学生寻求答案。我们探索的历史课网络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五个环节”构成:  一、提供学习资源,指导自主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学
期刊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针对教育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的现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这对于当今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追求以德育为先、以人为本、以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本的办学宗旨依然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就“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模式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从生活中汲取教育素材  我们的学生在接受了初中三年的高压教育和激烈的中考后来到相对宽松
期刊
【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词语:蜜饯、小贩、腊八逛、庙会蒜、灯火通宵、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娴熟技能、日夜不绝、张灯结彩、残灯末庙、色如翡翠。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感受节日气氛的同时,欣赏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4、引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难点:学会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