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利用古典诗歌资源 培养审美能力的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_ic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古典诗歌资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提出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成长经历促进学生个性化解读、探究诗眼和体会语义倒装让学生更好地赏析作品的语言、描摹诗歌的画面和尝试填词创作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创作能力等做法,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古典诗歌 审美能力 高中语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127-02
  古典诗歌语言高度凝练,有较强的抒情性和音乐性,能很好地展现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体现诗人的内心情感。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体会古典诗歌中的情感美,赏析古典诗歌的语言,体会其中的形象,探究其主题和主旨,进行多元化审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有着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尝试挖掘古典诗歌中的资源,促使学生提升审美赏析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丰富文化底蕴,发展想象力,增长知识,提升个体审美能力。
  一、个性化解读,尊重个性体验
  (一)了解创作背景,知人论世。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审美个体,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和诗人之间的心灵沟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个性化解读的成果。孟子提出解析《诗经》的时候“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尝试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进行理解。
  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 3 第二单元第 6 课《琵琶行》的时候,如果要让学生理解作者为何会和一个落魄的琵琶女有相同的感受,产生“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就要尝试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观刈麦》等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已经知道,白居易是一个十分关心百姓疾苦的诗人,他的作品中常常会有反映普通百姓生活,为民请命的作品。如果再结合作者创作这首诗歌的年代,就可以知道,当时白居易在担任谏官的时候,由于敢于直言,所以写了大量的讽刺类诗歌,因此得罪了权贵,遭到了冤枉,然后被贬谪。笔者让学生说说当时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学生提出:“作者当时一定内心十分愤懑,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依然关心琵琶女的生计,并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这就更能看出其难能可贵的品德。
  “以意逆志”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感悟古诗词作品,这样会因为主观臆断而出现理解的偏差。如果学生能在了解当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进行理解,那么必然能让自己的体会更为深刻,从而了解作者为何会创作这样的作品。
  (二)联系成长经历,有感而发。除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外,了解诗词作者的成长经历也是十分重要的步骤。孟子提出“诵其诗,读其书,而不知其人可乎”,在指导学生解析古诗词之前,笔者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然后再有感而发,体会诗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反观自我,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 2 第二单元第 7 课《诗三首》中的《归园田居》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为何如此想要归隐田园,就要尝试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学生发现,作者其实并非一开始就想要归隐田园,他也曾经做官,但是由于当时腐朽的社会现实,让其感到厌恶,所以最终还是选择放弃污浊的官场和世俗的束缚,坚决地归隐乡间。在了解了这些后,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在创作这首作品时的内心世界。笔者要求学生说说这首诗歌中有哪些词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如何抒发归隐后的快乐心情。此外,还要求学生说说从这首诗歌中能否感受到作者的精神世界。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到作者洁身自好、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这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不少古诗词作品中都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如果要进行个性化感悟,就要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笔者引导学生将自己联想成作者,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更真切的阅读感受。
  二、多角度推敲,賞析精巧语言
  (一)炼字遣词,品析诗眼。中国古典诗词作品大多语言凝练,具有独特的美,要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必然要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推敲,尝试赏析诗歌的语言。笔者首先鼓励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诗眼进行品析,尝试体会作者炼字遣词的妙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作者往往会突出诗歌中的一个词,进而让境界展现出来。笔者要求学生咬文嚼字,围绕诗眼展开赏析,进而让学生的审美能力更为敏锐。
  在学生阅读必修 4 第二单元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中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尝试找出这首词的关键词。学生很快发现,“愁”就是这首词的关键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整首词都在写自己的愁情。笔者要求学生围绕关键词展开整首词的赏析,首先找出文章中直接描写“愁”的句子。如学生找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认为这个句子展现了作者的愁情。其次,要求学生说说作者如何用叠字来多角度描写愁情。学生提出:“‘寻寻觅觅’展现作者若有所失的状态,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冷冷清清’体现其处于孤独落寞的环境中,‘凄凄惨惨戚戚’则展现人物的内心凄凉惨淡。”由此,学生发现作者的确十分擅长写“愁”,从多个角度展现了自己的愁情。
  语文美育是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美育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品味古诗词词句的活动,能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
  (二)语义倒装,增强语感。在古诗词作品中,有不少地方会出现词汇颠倒的问题,作者会故意打破正常的逻辑顺序,用倒装的词句来增强语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找出古诗词作品中语义倒装的句子,然后说说该词句的正常语序是什么,再进行反复诵读,说说改装前后在语义和语气上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汉语知识,并提高审美能力。   必修 3 第二单元第 5 课《杜甫诗三首》中的《秋兴八首》这首诗歌中就有语义倒装的句子,笔者要求学生将这个句子从诗歌中找出来。学生发现“白帝城高急暮砧”这个句子就是运用了倒装的手法。笔者又要求学生说出这个句子的正常语序是什么,学生提出应该是“白帝城高暮砧急”。接着又让学生揣摩作者为何要使用倒装的句式,想要体现出怎样的语感。学生发现,使用了倒装之后,整首诗歌就会变得灵动起来,不会给人呆板的感觉。还有学生提出:“作者运用倒装之后,就能让整首诗歌变得押韵,诵读的时候显得朗朗上口。”在讨论中,学生对倒装这种古诗词创作常见的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分析语义倒装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作品的文体特点。这样学生就会从喜爱古诗词逐步过渡到尝试创作古典诗词,进而提升自己的赏析能力。
  三、灵动化调动,放飞灵动想象
  (一)描摹画面,窥得心境。读写结合也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方法,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挖掘古诗词作品中的资源,组织学生放飞想象,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苏轼曾经评价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这其实也是古诗词创作的最高境界。笔者在教学中利用了这一点,鼓励学生尝试描摹古诗词中的画面,并尝试窥探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心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所提升。
  必修 4 第二单元第 4 课《柳永词两首》中的《雨霖鈴·寒蝉凄切》就是一首充满了画面感的词。笔者在教授这首词的过程中,给学生展现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了作者想要展现的场景,同时还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构筑看到的画面,说说作者想要表现的是怎样的场景。再要求学生将这首词改写成白话文,用散文的形式描摹作者所写的画面。如有学生尝试展开创作:“秋蝉的鸣叫一声接着一声,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中突然多了几分悲凉。深秋了,秋蝉似乎也感受到了这就是离别的日子,而我,也要和自己的爱人在傍晚时分分开。我是多么不舍啊。希望天永远不要黑,雨永远不要停下,她能和我在十里长亭多待一会儿。”在这样的表述中,学生不仅描摹了当时的场景,而且还揣摩了作者的内心活动,并将其用文字表现出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描摹古诗词的画面,能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笔者在教学中还常常使用多媒体展现图片和视频,以辅助学生感受作品的画面,体会作品的情感。
  (二)填词创作,习得规律。要真正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还要尝试展开实践创作。笔者在教学中就尝试给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理论,给学生介绍古诗词创作的规律,并鼓励学生填词创作。这样能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古诗词,对古诗词的理解会更为深刻。
  在学生学习了必修 4 第二单元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之后,笔者给学生介绍了古诗词的格律知识,让学生了解了《醉花阴》的格律特点。学生发现, 《醉花阴》的特点是双调五十二个字,前后各五句,三仄韵。学生在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创作。笔者引导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尝试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材料。如有学生就用《醉花阴》这个词牌写了自己在等待考试结果时的焦虑心情,用“独自增憔悴”写了内心的焦急之情,用“泪洒湿纱透”等词句表现看到成绩不理想后内心的伤痛心情。笔者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诗词类的网站上,让其他网友来评判,看看能对自己的创作有什么启发意义,进而提高自己的诗词创作能力。
  在语文美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展开语文能力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填词创作的活动,让学生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样能让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变得更强。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创设古诗词赏析的环境,规范学生古诗词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借助古典诗歌的资源展开审美赏析和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韦仲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18(7)
  [2]谢雄国.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J].神州印象,2018(4)
  [3]童 盟.高考背景下的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2013(15)
  [4]张 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2016(11)
  (责编 罗汝君)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对上海市嘉定区已婚女性医务人员进行妇科体检的结果。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应参加妇科体检的1115名已婚女性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115名已婚女性医务人员参
目的:观察《武威汉代医简》之五劳七损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武威汉代医简》之五劳七损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照组给予口服益
我院自1995年至2004年共收治各种毒蛇咬伤患者109例,应用抗蛇毒血清、地塞米松等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烹饪者 社交 霍曼斯群体社交行为因素 烹饪者社交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交需求进一步得到凸显,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交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不出门便可结交到新的朋友、获取到新的信息。但往往在家庭生活中,社交因素被弱化或忽视了,这一点在烹饪过程中尤为明显。  在中国家庭中,家庭式进餐在促进与培育家庭和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文化传统、家庭责任等原因,妻子或女性是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中科研定位不明确、科研创新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平台规划与建设滞后、科研机制不健全、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明确科研定位、改革科研合作创新与服务的体制、建立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健全科研创新服务机制、建设科研创新人才队伍、落实科研保障措施等对策,促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创新 科研定位 平台体系 服务机制 人才队伍  【
一、 走进半城市化  2016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735%,超过世界城市化率的平均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半城市化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既特殊又显著的特征之一。半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具体表现有: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