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伴随着当代中国与世界发生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在大众文化领域出现了以青年人为主要群体的新的历史表现形式与历史观.它既体现出对晚近以来世界形势变迁的新认识,又体现着对中华文明与现代中国革命历程的尊重与敬意,并透露出更为全面的全球视野.当然,在当前消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加上新媒体自身表现出来的特征,这样的新大众史学还有许多需要完善、成熟、深化的地方.而能否将这一新的文化感觉及其实践基础上升成为学术话语,为历史研究注入新鲜空气,让专业者产出更接地气、更近现实、更为大众的内容,建立起当代中国的新历史叙事,需要学术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当代中国与世界发生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在大众文化领域出现了以青年人为主要群体的新的历史表现形式与历史观.它既体现出对晚近以来世界形势变迁的新认识,又体现着对中华文明与现代中国革命历程的尊重与敬意,并透露出更为全面的全球视野.当然,在当前消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加上新媒体自身表现出来的特征,这样的新大众史学还有许多需要完善、成熟、深化的地方.而能否将这一新的文化感觉及其实践基础上升成为学术话语,为历史研究注入新鲜空气,让专业者产出更接地气、更近现实、更为大众的内容,建立起当代中国的新历史叙事,需要学术界的普遍参与和深入思考.
其他文献
在抗战期间,顾颉刚曾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重要命题,引发当时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对此,学术界已经有过诸多的讨论.但是,理解他这一论述及其后续围绕这一议题相关讨论的“前史”,进而认知顾颉刚在中国及其边疆认知层面的阶段性特质,将不仅能够揭示一种更为全面而真实的边疆思想史个案,而且能够使我们更为“在地化”地去理解抗战期间西北社会内部的知识与思想逻辑,理解“共同体”结构在西北的生成与发展,从而对后来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知识史认知.本文从边疆思想史的角度对顾颉刚1937年4月至
随着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系统性转变,中国政治建设不仅取决于能否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纳入现有政治体系之中,而且取决于该群体的政治效能感,亦即他们对自身政治影响力的认知和对政府回应力的态度.政治效能感是保持民主政治稳定持久的内在心理基础,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发挥统一战线政治优势、功能优势和资源禀赋,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效能感,进而引导其有序有效政治参与,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中国之治的必然之选.
在当代英美政治哲学的分配正义领域,充足主义最早只是作为平等主义的一种替代方案被提出的,克里斯普则尝试将充足主义的优势扩大至它与优先主义的比较之中.他论证,优先主义所面临的难题可以在他的充足主义那里得到解决.不过,克里斯普的尝试总体上是失败的.第一,他的充足主义会受到特定的挑战;第二,他没有将优先主义的个别版本纳入考虑,就断定他的充足主义比优先主义更可取,这是不恰当的.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主导内容是人民性、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在结构分布上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在统一的共识文化的基础上具有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使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在崇尚对国家忠诚、信奉集体主义的传统底色上,培育了自由、平等、法治、宽容的精神和参与型文化,主流的政治文化依然会处于支配地位,同时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平等、法治观念也在持续增强.这种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格局,为政治体系在稳定有序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的改革提供了条件.展望下一步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在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党和政府
1959年的“曹操论战”是以唯物史观为原则,综合运用历史作用标准、阶级标准与历史主义观念评价历史人物的尝试.这不仅丰富了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而且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曹操论战”中也表现出几千年传统的道德标准被忽视、弱化甚至被取代的问题.一代有一代的学术,历史研究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进入新时代,历史研究正向中国本土回归.在此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反省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重新审视道德标准背后所蕴含及承载的文化精神.在“正、反、合”中重构中国历史观,不论对于促进历史人物评价研究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马克思主义新辉煌的历史:实事求是,开创新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征途上,要坚持“用马
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突出特征是新的社会阶层的不断成长和壮大.新的社会阶层的主体是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士,具有高学历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的社会阶层是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创新与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是慈善公益事业的践行者和奉献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时代精神的传播者.进入新时代,为巩固党的执政的社会基础,需要进一步扩大新的社会阶层规模,积极发挥新的社会阶层的作用.
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国家认同感、国家归属感,事关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伴随社会演变,近年来,一些多民族国家面临如何铸牢国家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高度一致以及如何实现民族事务有效治理等重要问题.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国家利益及民族关系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和突出强调民族国家认同与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及重要地位,以远见、务实、贴近民意新面貌,重新认识民族及国内民族实际,强调国家凝聚力,注重各个民族及所在地区经济社会与主流社会同步发展.21世纪俄罗斯民族关系的主流表现为民族共生,文化吸收,民族认同
统一战线是不同社会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结成的联盟,在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过程中必然要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但渗透其中的最基本关系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在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历程中,由于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不同,所具有的性质、特点不同,因而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具体内容、形式也不尽相同.正确处理纯和不纯的关系、同和异的关系、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思想是我们党统一战线百年历程取得的基本经验.全面梳理和充分认识这一思想的发展轨迹和重大意义,对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正确处理统
西方法律传统主要坚守专业属性,法律知识系统长期被精英所掌握;中国法律传统则秉持整全性的治理观,强调“礼乐政刑综合为治”和法律知识宣教,具有深厚历史传统和鲜明文化底色.党领导法治宣传教育的百年历程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会贯通的重要交汇点;是党领导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生动历史;是人类法治文明史上的壮举和创举,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治文明成果传承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继革命之法、法律普及之后,今日中国正经历着依法治国、法治认同、法治自信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