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学生语言训练的起始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以读为本,通过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注重情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独到的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熏陶学生高尚的情操,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深化农村课堂教学改革,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为本”是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落后现状的突破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读一本书要认真,仔细的多读,书里的含义就自然而然的领悟到了。只有通过真情实感的朗读,学生才可以体会出主人公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和至高无尚的道德情操。而在课堂上,这些要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激发,决不仅仅是老师填鸭式的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以读为本”可以让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通过“读”,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想象力更为丰富,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发展,真正实现与素质教育的接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小学,一些贫困生需要参与家庭经济劳动,缺少一定的语言表达环境,语言表达能力相对的匮乏。注重“以读为本”不但可以实现老师的轻松教学,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表达能力。
一、目前教学现状
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1.小学语文课堂仍是以讲解分析为主,教师“填鸭式”喋喋不休地串讲,分析文章以及字词句的理解意思,让小学生学得被动、枯燥、呆板。2.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机械式的应试记忆理解。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分析力。3.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通话能力)和写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学生不善于表达,害怕作文写作,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和发展。
二、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
(一)初读课文,识字解析激发兴趣
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教学先后顺序。老师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学生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做到认真初读全文,标出生字新词解析理解。学生在学习中要大胆提问、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表现能力。再速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语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并依据低年级学生对新奇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提出一些与中心语句感兴趣的话题及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自学课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学的主动性。这种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等,由“怕学”变得“爱学”。
(二)朗读课文把握基调,品味文章思想脉动
朗读课文是运用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要求咬音吐字、表情达意的言语艺术,如同音乐和绘画艺术一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朗读训练到位,不仅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和内在思想有所提升,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表达水平。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艺术的感受,进一步培养语感,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所想表达的思想,并从中深受启发。总之,要重视开口朗读,告别“哑巴语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学会享受朗读,用心吟诵,让自己的心与“文心”相共鸣。要长期坚持朗读,接受规范语言、优美语言的感染熏陶,以形成良好语感朗读训练,是提高小学语文的途径,也是从小培养学生读书语感的重中之重。
(三)注重诵读,总结积累优美词句
好的文章就如一壶清茶,品位无穷。熟读课文,可以增强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艺术的感受,进一步培养语感,领会作者的意图,理解课文真谛,并从中深受启发,从而指导行为。
以读为本自古以来就是代代相传的好方法,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不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盘美味的佳肴,只有细细品尝,才能领略到其中的色香俱全,获取营养;一篇佳作,只有让学生进行诵读,美妙的语句进行记忆,方能领略到其妙处。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阅读。记忆性文章需要读,领略性文章需要读,鉴赏性文章需要读,写作性文章也需要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道理不言而语。
(四)“以读为本”要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只拘泥于单一的答案。比如对教师的同一个提问,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够完整,可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当面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示意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五)“以读为本”的教学法能促进“教”“学”相长
“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发挥他们的个性,形成开放性思维、积累语言知识等都有很大作用。反过来,“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够创造性地组织和规划教学任务,有了更多发挥展示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达到“以读促教”的目的。
总之, 在实践教学中实施“以读为本”, 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的优良途径。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 树立新型的教学价值观,才能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坚持以“读”为突破口,是新时代改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冯爱军.以读为本 提高语言能力——浅谈如何搞好语文学习中的阅读[J].商情,2011,48:163.
[2]金丽艳.重视阅读教学 提高语文素养[J].吉林教育:综合,2012,1:67.
[3]刘见群.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有效形式——以读为本[J].新课程小学,2011,11:17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读一本书要认真,仔细的多读,书里的含义就自然而然的领悟到了。只有通过真情实感的朗读,学生才可以体会出主人公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和至高无尚的道德情操。而在课堂上,这些要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激发,决不仅仅是老师填鸭式的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以读为本”可以让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通过“读”,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想象力更为丰富,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发展,真正实现与素质教育的接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小学,一些贫困生需要参与家庭经济劳动,缺少一定的语言表达环境,语言表达能力相对的匮乏。注重“以读为本”不但可以实现老师的轻松教学,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表达能力。
一、目前教学现状
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1.小学语文课堂仍是以讲解分析为主,教师“填鸭式”喋喋不休地串讲,分析文章以及字词句的理解意思,让小学生学得被动、枯燥、呆板。2.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机械式的应试记忆理解。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分析力。3.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通话能力)和写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学生不善于表达,害怕作文写作,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和发展。
二、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
(一)初读课文,识字解析激发兴趣
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教学先后顺序。老师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学生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做到认真初读全文,标出生字新词解析理解。学生在学习中要大胆提问、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表现能力。再速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语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并依据低年级学生对新奇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提出一些与中心语句感兴趣的话题及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自学课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学的主动性。这种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等,由“怕学”变得“爱学”。
(二)朗读课文把握基调,品味文章思想脉动
朗读课文是运用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要求咬音吐字、表情达意的言语艺术,如同音乐和绘画艺术一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朗读训练到位,不仅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和内在思想有所提升,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表达水平。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艺术的感受,进一步培养语感,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所想表达的思想,并从中深受启发。总之,要重视开口朗读,告别“哑巴语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学会享受朗读,用心吟诵,让自己的心与“文心”相共鸣。要长期坚持朗读,接受规范语言、优美语言的感染熏陶,以形成良好语感朗读训练,是提高小学语文的途径,也是从小培养学生读书语感的重中之重。
(三)注重诵读,总结积累优美词句
好的文章就如一壶清茶,品位无穷。熟读课文,可以增强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艺术的感受,进一步培养语感,领会作者的意图,理解课文真谛,并从中深受启发,从而指导行为。
以读为本自古以来就是代代相传的好方法,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不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盘美味的佳肴,只有细细品尝,才能领略到其中的色香俱全,获取营养;一篇佳作,只有让学生进行诵读,美妙的语句进行记忆,方能领略到其妙处。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阅读。记忆性文章需要读,领略性文章需要读,鉴赏性文章需要读,写作性文章也需要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道理不言而语。
(四)“以读为本”要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只拘泥于单一的答案。比如对教师的同一个提问,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够完整,可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当面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示意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五)“以读为本”的教学法能促进“教”“学”相长
“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发挥他们的个性,形成开放性思维、积累语言知识等都有很大作用。反过来,“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够创造性地组织和规划教学任务,有了更多发挥展示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达到“以读促教”的目的。
总之, 在实践教学中实施“以读为本”, 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的优良途径。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 树立新型的教学价值观,才能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坚持以“读”为突破口,是新时代改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冯爱军.以读为本 提高语言能力——浅谈如何搞好语文学习中的阅读[J].商情,2011,48:163.
[2]金丽艳.重视阅读教学 提高语文素养[J].吉林教育:综合,2012,1:67.
[3]刘见群.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有效形式——以读为本[J].新课程小学,2011,1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