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报道,是党报宣传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好工作报道,在这个“主矿区”里打好“主动仗”,党报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指导工作的重任。提高工作报道艺术性,增强工作报道吸引力,是当前企业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工作报道容易老一套、枯燥乏味。客观上是因为企业工作大多是经常性、日常性、季节性工作,变化不大。如果我们主观上不注重求深、求新、求特、求活、求实、工作报道就很难摆脱平淡枯燥和雷同俗套。如何才能让工作报道更生动?我觉得,既要在突出新闻采写的全局性和权威性,又要强化新闻精品打造,推出重点新闻、热点新闻和亮点新闻,才能化平淡为多彩,化枯燥为鲜活,增强工作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一、要以时代发展为背景,做深做精重点报道
工作报道与突发新闻、典型报道、重大事件报道相比,往往显得平淡些,不容易引入注目。工作报道要有厚重感、要吸引人,首先要以时代发展的大格局为背景进行谋篇布局,通过大策划、大制作、大手笔,给读者推出有分量、打烙印的新闻大餐。没有立足点高的大制作,就不可能掀起波澜,打破工作报道的平湖静水;没有强势推出的重点新闻,就不可能突破一般,增强工作报道的指导性。也就是说,工作报道首先要追求整体生动、宏观生动。
一是在宣传思想上,要紧跟上级的决策和工作思路,做足重点新闻。高度决定影响力。工作报道要生动引人,首先立足点要高,要紧紧围绕上级决策思路强势推出重点新闻,全力唱响“重头戏”。也就是说,要把工作报道这根弦拧紧在时代的大弯弓上,拨动出重音、强音来。二是在宣传内容上,要紧贴企业当前重点工作、重大决策,做足重点新闻。企业工作虽然是经常性工作,但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总是有所不同。工作报道如果在宣传内容的选择上贪多求全,一板平推,撒“胡椒面”,而缺少重点报道,势必模糊新闻主次关系,淡化工作轻重关系,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因此,在工作报道中注重捶重槌,敲响鼓,增分量,显得十分重要。三是在宣传形式上,要注重协调联动,做足重点新闻。众多媒体的成功实践表明,要改变工作报道分量轻的状态,就要充分发挥组合报道的威力,调动和运用各种新闻手段,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新闻组装,打造出具有冲击力、影响力的重点新闻。工作报道既要善于“小”中见“大”,也要善于“大”中聚“小”。
二、要深挖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做足热点新闻大文章
工作报道往往就事论事的多,报道工作过程、做法、经验的多,抓问题、有深度的少。由于文章写得很浅,针对性、指导性不强,难以引起读者关注与共鸣。因此,工作报道要鲜活生动,就要突出新闻价值最大化,在热点新闻上做足、做重、做充分,给读者提供新鲜热辣的新闻,以满足读者“深度阅读”的需求。
首先,要关注和抓住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工作报道大多是动态新闻,没什么问题可抓。”其实,任何工作本身都存在着矛盾和问题,而且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动态新闻也要注意加强针对性、指导性。没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动态新闻,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其次,要关注和抓住工作进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工作报道最忌算总账、总结式、经验型的报道。要多抓进行式新闻,特别是要注意关注和抓住工作进行中的问题做文章。再次,要关注和抓住工作中的。工作难题往往是热点问题,抓住难题做文章就能出热点新闻。要善于把最尖锐、最热辣的东西挑出来,制作成能击中读者兴奋点的新闻,争夺更多的眼球。
三、要了解受众口味,让“抓眼球”的新闻越来越多
由于企业工作具有经常性、相同性、重复性的特征,工作报道要出“亮点”、有“看点”,难度确实不小。但只要动脑筋、下功夫,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兴趣进行整体策划,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首先,要避免“老生常谈”,在“变动异同”中求新。企业工作虽然是常态工作,相同重复较多,前后变化不大,但还是有变动、有异同。只要注意寻找“变动”,寻找“异同”,就不难发现常态工作的新变化,相同中的不同点,就能避免新闻报道“重复昨天的故事”,达到让“旧船票登上新客船”的目的。其次,要避免“面面俱到”,在“截枝摘叶”中求特。“动人春色不需多”。工作报道要生动活泼,有独到之处,就要摆脱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的写法,采取“截枝摘叶”术,选取工作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某一侧面、某一内容、或某一要素,集中反映其突出特征。要善于选有特色的事实,择有特色的内容,抓有特色的问题,挖有特色的细节,多写一事一报,达到以小见大,以点见面,以个性见共性,摆脱“老套路”,避免“大路货”,写出“与众不同”来。再次,要避免“生硬虚假”,在“亲切和蔼”中求实。当前一些工作性报道,一是写得生硬,说教味浓,缺乏亲和力;二是写得很虚,概念化多,缺少可信度。工作报道要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必须让自己的面孔“亲切和蔼”起来。这就要注重对工作报道中的“硬”新闻作“软”处理,对容易“虚”的新闻作“实”处理。
工作报道容易老一套、枯燥乏味。客观上是因为企业工作大多是经常性、日常性、季节性工作,变化不大。如果我们主观上不注重求深、求新、求特、求活、求实、工作报道就很难摆脱平淡枯燥和雷同俗套。如何才能让工作报道更生动?我觉得,既要在突出新闻采写的全局性和权威性,又要强化新闻精品打造,推出重点新闻、热点新闻和亮点新闻,才能化平淡为多彩,化枯燥为鲜活,增强工作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一、要以时代发展为背景,做深做精重点报道
工作报道与突发新闻、典型报道、重大事件报道相比,往往显得平淡些,不容易引入注目。工作报道要有厚重感、要吸引人,首先要以时代发展的大格局为背景进行谋篇布局,通过大策划、大制作、大手笔,给读者推出有分量、打烙印的新闻大餐。没有立足点高的大制作,就不可能掀起波澜,打破工作报道的平湖静水;没有强势推出的重点新闻,就不可能突破一般,增强工作报道的指导性。也就是说,工作报道首先要追求整体生动、宏观生动。
一是在宣传思想上,要紧跟上级的决策和工作思路,做足重点新闻。高度决定影响力。工作报道要生动引人,首先立足点要高,要紧紧围绕上级决策思路强势推出重点新闻,全力唱响“重头戏”。也就是说,要把工作报道这根弦拧紧在时代的大弯弓上,拨动出重音、强音来。二是在宣传内容上,要紧贴企业当前重点工作、重大决策,做足重点新闻。企业工作虽然是经常性工作,但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总是有所不同。工作报道如果在宣传内容的选择上贪多求全,一板平推,撒“胡椒面”,而缺少重点报道,势必模糊新闻主次关系,淡化工作轻重关系,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因此,在工作报道中注重捶重槌,敲响鼓,增分量,显得十分重要。三是在宣传形式上,要注重协调联动,做足重点新闻。众多媒体的成功实践表明,要改变工作报道分量轻的状态,就要充分发挥组合报道的威力,调动和运用各种新闻手段,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新闻组装,打造出具有冲击力、影响力的重点新闻。工作报道既要善于“小”中见“大”,也要善于“大”中聚“小”。
二、要深挖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做足热点新闻大文章
工作报道往往就事论事的多,报道工作过程、做法、经验的多,抓问题、有深度的少。由于文章写得很浅,针对性、指导性不强,难以引起读者关注与共鸣。因此,工作报道要鲜活生动,就要突出新闻价值最大化,在热点新闻上做足、做重、做充分,给读者提供新鲜热辣的新闻,以满足读者“深度阅读”的需求。
首先,要关注和抓住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工作报道大多是动态新闻,没什么问题可抓。”其实,任何工作本身都存在着矛盾和问题,而且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动态新闻也要注意加强针对性、指导性。没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动态新闻,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其次,要关注和抓住工作进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工作报道最忌算总账、总结式、经验型的报道。要多抓进行式新闻,特别是要注意关注和抓住工作进行中的问题做文章。再次,要关注和抓住工作中的。工作难题往往是热点问题,抓住难题做文章就能出热点新闻。要善于把最尖锐、最热辣的东西挑出来,制作成能击中读者兴奋点的新闻,争夺更多的眼球。
三、要了解受众口味,让“抓眼球”的新闻越来越多
由于企业工作具有经常性、相同性、重复性的特征,工作报道要出“亮点”、有“看点”,难度确实不小。但只要动脑筋、下功夫,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兴趣进行整体策划,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首先,要避免“老生常谈”,在“变动异同”中求新。企业工作虽然是常态工作,相同重复较多,前后变化不大,但还是有变动、有异同。只要注意寻找“变动”,寻找“异同”,就不难发现常态工作的新变化,相同中的不同点,就能避免新闻报道“重复昨天的故事”,达到让“旧船票登上新客船”的目的。其次,要避免“面面俱到”,在“截枝摘叶”中求特。“动人春色不需多”。工作报道要生动活泼,有独到之处,就要摆脱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的写法,采取“截枝摘叶”术,选取工作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某一侧面、某一内容、或某一要素,集中反映其突出特征。要善于选有特色的事实,择有特色的内容,抓有特色的问题,挖有特色的细节,多写一事一报,达到以小见大,以点见面,以个性见共性,摆脱“老套路”,避免“大路货”,写出“与众不同”来。再次,要避免“生硬虚假”,在“亲切和蔼”中求实。当前一些工作性报道,一是写得生硬,说教味浓,缺乏亲和力;二是写得很虚,概念化多,缺少可信度。工作报道要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必须让自己的面孔“亲切和蔼”起来。这就要注重对工作报道中的“硬”新闻作“软”处理,对容易“虚”的新闻作“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