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高职大学生与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相比,他们具备更好的技术能力,而本文所探讨的马太效应,它能够更加鼓励高职大学生掌握技术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为院校培养方式提供方向。
关键词:马太效应;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一、马太效应下高职大学生就业情况概述
马太效应的概念,最早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美国研究学者所提出,之后便被许多学者所研究,相关的解释也都不太相同,笔者通过研究相关资料,认为所谓马太效应,就是指个体或者群体,在一件事中如果获得成功,那么在之后做事情的时候,其自信心与自尊心就会受到极大鼓舞,为下次的成功做更好铺垫,所以说内心的动力加上实际具备的能力,这样的群体或者个人,要比没有成功过的群体或个人具备更多成功的机会,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那么在马太效应影响下,高职大学生如果要想在未来职场中获得更多成功,良好的就业能力培养就必不可少,而高职院校则应该针对马太效应中的成功需求点,分类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而笔者认为有两种就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专业能力的培养,新入职的大学生从事的职业不管与自身所学专业是否匹配,我们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时,就是所从事的行业或领域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是其否能够取得第一次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就是通用技能的培养,这里的通用技能是指高职大学生就业方向规划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交流能力、团队能力等,这几项基本的通用技能是大学生务必掌握的,它直接反映了市场经济下的就业需求,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措施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明白了马太效应的概念,以及在马太效应影响下社会对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那么针对这些需求,高职院校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就是十分重要的了,接下来笔者阐述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做好就业指导,指明就业方向
从上述马太效应概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你做好一件成功的事情,其意义不仅仅是对这件事情本身具有实际作用,更多的是对之后你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就业指导就是所有成功要素的开始。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大学生涯的基本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学生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识,让职业规划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制定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例如,高职院校应招聘或培养专职课程老师,投入专项资金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题研究团队,丰富课程培养方式方法;职业生涯指导团队的人员配备可以不仅局限于学校老师,还可以是企业相关人员,他们不仅对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动态,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企业需要,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培养经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发展。总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方式要多种多样,不拘泥于形式,依据学生不同层次学生基本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二)突出实践意义,强化专业操作能力
说到底,高职院校的主要培育目的还是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人才,所以实践与专业操作能力应该是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向,那么从学校内部来说,高职院校老师务必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能力与运用能力,整合学校的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实验设备,提供丰富的实践实习机会,将实践参与和知识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高职院校外部来说,学校可以与企业以及社会实践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开展产学研三位一体合作机制,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渠道。高校还可结合市场经济的产业要求,充分挖掘大学生见习、实习潜力,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基地,鼓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团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各种需求的社会工作实践,进一步完善与深化校企合作方式和工学结合模式。
(三)个性化培养,重视综合素质
正如上述我们提到的,马太效应影响下,如果一个人获得成绩之后,在下次做事情之前,心理上就会受到一定的鼓舞,高职大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所以获得成功的渠道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的教育就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具有不同性格特点学生的潜力,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色,制定有效的培养方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为挖掘学生个性潜力提供保障。学生之间无论在课程的接受能力上还是为人处世上都存在不同外显特点,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来,并使其在未来工作中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概念,建立全面自我价值认识与提升,形成一种发自内也的自信与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马太效应影响下,高职大学生面对就业環境更加严峻,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为自己觅得一席之地。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另一方面还要有敢于拼搏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最重要的还是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与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为自己的目标不断拼搏。
参考文献:
[1]张云超.大学生就业研究综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5).
[2]郎红波.大学生就业中的“马太效应”研究[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3]梁勇.论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马太效应”逆用[J].职业时空,2009(04).
作者简介:
郑思思(1986—),女,四川成都人,助教,学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管理心理学、学生管理。
关键词:马太效应;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一、马太效应下高职大学生就业情况概述
马太效应的概念,最早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美国研究学者所提出,之后便被许多学者所研究,相关的解释也都不太相同,笔者通过研究相关资料,认为所谓马太效应,就是指个体或者群体,在一件事中如果获得成功,那么在之后做事情的时候,其自信心与自尊心就会受到极大鼓舞,为下次的成功做更好铺垫,所以说内心的动力加上实际具备的能力,这样的群体或者个人,要比没有成功过的群体或个人具备更多成功的机会,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那么在马太效应影响下,高职大学生如果要想在未来职场中获得更多成功,良好的就业能力培养就必不可少,而高职院校则应该针对马太效应中的成功需求点,分类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而笔者认为有两种就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专业能力的培养,新入职的大学生从事的职业不管与自身所学专业是否匹配,我们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时,就是所从事的行业或领域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是其否能够取得第一次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就是通用技能的培养,这里的通用技能是指高职大学生就业方向规划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交流能力、团队能力等,这几项基本的通用技能是大学生务必掌握的,它直接反映了市场经济下的就业需求,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措施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明白了马太效应的概念,以及在马太效应影响下社会对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那么针对这些需求,高职院校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就是十分重要的了,接下来笔者阐述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做好就业指导,指明就业方向
从上述马太效应概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你做好一件成功的事情,其意义不仅仅是对这件事情本身具有实际作用,更多的是对之后你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就业指导就是所有成功要素的开始。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大学生涯的基本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学生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识,让职业规划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制定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例如,高职院校应招聘或培养专职课程老师,投入专项资金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题研究团队,丰富课程培养方式方法;职业生涯指导团队的人员配备可以不仅局限于学校老师,还可以是企业相关人员,他们不仅对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动态,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企业需要,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培养经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发展。总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方式要多种多样,不拘泥于形式,依据学生不同层次学生基本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二)突出实践意义,强化专业操作能力
说到底,高职院校的主要培育目的还是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人才,所以实践与专业操作能力应该是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向,那么从学校内部来说,高职院校老师务必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能力与运用能力,整合学校的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实验设备,提供丰富的实践实习机会,将实践参与和知识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高职院校外部来说,学校可以与企业以及社会实践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开展产学研三位一体合作机制,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渠道。高校还可结合市场经济的产业要求,充分挖掘大学生见习、实习潜力,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基地,鼓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团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各种需求的社会工作实践,进一步完善与深化校企合作方式和工学结合模式。
(三)个性化培养,重视综合素质
正如上述我们提到的,马太效应影响下,如果一个人获得成绩之后,在下次做事情之前,心理上就会受到一定的鼓舞,高职大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所以获得成功的渠道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的教育就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具有不同性格特点学生的潜力,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色,制定有效的培养方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为挖掘学生个性潜力提供保障。学生之间无论在课程的接受能力上还是为人处世上都存在不同外显特点,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来,并使其在未来工作中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概念,建立全面自我价值认识与提升,形成一种发自内也的自信与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马太效应影响下,高职大学生面对就业環境更加严峻,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为自己觅得一席之地。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另一方面还要有敢于拼搏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最重要的还是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与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为自己的目标不断拼搏。
参考文献:
[1]张云超.大学生就业研究综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5).
[2]郎红波.大学生就业中的“马太效应”研究[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3]梁勇.论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马太效应”逆用[J].职业时空,2009(04).
作者简介:
郑思思(1986—),女,四川成都人,助教,学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管理心理学、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