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共十八大召开和改革浪潮再一次掀起,医疗事业改革被提上新的议程。针对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卫生部提出"优质护理"和 "三好一满意",为达到满意的效果,临床上引进大批"基层工作者"----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本文为了解护生心理状况,为制定正确的临床带教对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护生临床护理心理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290-02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改革发展;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1]”作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大举措。作为当代青年,特别是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者,该如何响应党的号召,实现医疗事业改革的顺利健康发展,建设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顺利实现护理既定目标和护理计划,满足病人要求,实现“三好一满意”的结果。为达到这一要求,临床上不断对护生进行培训学习,试图通过对提高护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对临床带教资料分析总结,护生们对临床基本操作技能都是烂熟于心,但大部分学生从心理状况上不是完全接受这样的工作,通过调查证明心理状况是决定护生能否顺利、愉快、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和认真负责本职工作的重要因素。
1护生临床工作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数据和资料总结,在实习工作中,大部分护生对专业有自卑感与失落感,仅有极少数护生对临床工作和现实愿望基本满意。通过对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工作心得交流,超过40%的护生无法适应校园内慢节奏的学生生活和快节奏的临床工作产生的巨大差异,从而导致产生各种各样厌倦反应;20%到30%的护生在实习工作中感到无所适从,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仅有不超过20%的护生认为这是他们对于以后职业规划的正确选择,对于临床工作尽心尽力,全力以赴认真完成好工作;有20%左右的学生是完全无法接受这份工作的。所以,在临床实习工作中,“他们都存在着尊重与被尊重不协调;专业理想与现实不协调;工作热情与工作能力不协调;理论与现实不协调,生活习惯与实习生活不协调;主体与客体有冲突,交流需求与交流障碍不协调[2]。”大多数学生在临床实习工作中受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刚刚进入临床工作的新鲜之感到逐渐对临床工作的厌恶,从对临床护理工作最初的热情到最后的冷淡,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能顺利完成实习工作,为毕业划上圆满句号,而不是把它当作自己的一份事业去认真对待,护生的临床实习工作就是如此现状,这是何等可怕。从这些看,工作中随时都存在隐患,还何谈开展好“优质护理”,何谈达到“三好一满意”。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在利用好这些资源的同时也应该更多去关注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反应及解决措施。
2护生产生临床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
作为刚刚接触临床工作的护生,他们需要一个由学生到护理工作者角色的转变过程,同时也需要一定时间适应,而其中又存在着许多问题。就其他们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通过对医院近几年来临床带教的教学资料进行总结,对以往带教老师的访谈记录。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观念对护理工作不认可、大多数患者都还认为护士只是他们在医院治疗期间聘请的家庭护工,患者对护生工作不接受,使其不能到达预期愿望而积极性受挫,而他们没有看到护士实实在在的工作本质和对医疗工作的重要性。
其次,护生实习过程中自身和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地位定位不准确,对自身在医疗工作中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楚;加之部分带教老师与护生在心理上存在隔阂,护理工作中不断涌现出大批这样的护理工作者,导致泛滥成灾,不加重视。
再次,现实中护理工作和理想中护理工作的差距使其产生巨大的心理排斥。部分护生在实习中和实习医生比较而产生的差异和不平等心理,少部分医务工作者对护生的歧视和滥用劳动力。
最后,护理管理者对护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部分护生在实习工作中缺乏主人翁意识。加之护生自身知识不扎实,无法完成工作而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
3应对措施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特别是对于高校青年和护理管理者尤为重要。
首先,应该纠正传统观念对护理工作认识的偏差,让人们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本质和内涵;学生加强对自身身份定位,就目前为止自己只是学生,应当以学为主,自己所面对的是实践学习而非单纯的理论学习,是处于学习状态,不要期望于有太多能像平时理论考试中所获得的一系列胜利感。正确认识实践和理论的差别,充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将之有效结合,去指导实践,服务于工作之中;不要对自己工作要求过高,对自己工作成绩予以太高期望,调适好自身心理,应该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实习护生的位置,不断努力学习和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其次,医院管理者和带教老师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让护生在实践工作和操作中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放松的心境,以便顺利完成工作,让患者充分接受和信任护生;带教老师更应该正确定位,护生现阶段始终是一名学生,不要放开一切让他自由发展,应该是放手不放眼,带教过程中应对护生的实践工作负主要责任,而不是一切由学生担当,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正确运用带教方法;不仅要做好带教工作,还应加强与护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多去了解护生需要学到什么,需要怎么学;正确知晓护生需要什么样的带教老师,适合什么样的带教方法,让护生从心里上接受并顺利完成工作;科室加强对护生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让护生拥有扎实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能胜任本职工作,让患者对护生在自己身上的实践操作更放心更满意。极少部分带教老师应该端正对护生这一基层工作者的看法和态度,正确认识护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改变对护生“只劳不教”的带教方法。
再次,护生应正确区分实习护士和实习医生工作性质的差别和种类,不要只看表面问题,两者的工作是本质上的区别,而不是人格贵贱和工作贵贱的区分;更应该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服务于整个医疗工作的重要性,正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两者密不可分。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生对职业认识的教育,让其充分了解护理工作的巨大意义。充分运用现有教学资源和医疗资源,对护生进行职业认识教育和评估。让护生深刻理解“身在其位,某在其职”的实习理念,本着作为护生的主人翁意识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从思想上端正对护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态度,通过实例来证明护理工作的可贵性和重要性。
最后,随着当前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护理工作中不断涌现出一大批男护士,这是一个特殊现象。而他们大多对从事该职业并非真实愿望,而是或这或那的原因选择了这个职业。然而导致相当大部分男护对工作产生了极大的排斥和逆反心理,这也是护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的极大极明显的心理反应。所以,针对护理工作中这一小部分特殊群体,我们应当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说服教育。加强对男护的心理教育和心理保护,从精神和物质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在师资方面做好准备,在男护的实习过程中,临床老师应给予高度重视。强化男护的心理素质,分析其优势,增强信心,疏导正确的就业观念,特别注意协调男护与患者的关系。
4对未来护生临床实习工作的展望
临床实习工作是护生向护士转变的一条必经之路,是个体角色转换的桥梁和过渡,是从学校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关键性的一步。在此过程中,护生要完成生理需求、心理满足、物质需要和角色功能多方面的转变,而这些转变是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矛盾的出现和解决中不断形成和得以满足的。护生大多在18~22岁之间,“可塑性强、叛逆心理大,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带教老师应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带教方法[2],”同时要加强护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医风整改。
总之,护生在临床实习工作中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就其原因在于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问题越现突出。护生是护理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心理状态不好会影响其实践学习,动摇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心。因此,“学校、医院、家庭都应帮助护生正确面对挑战,提供各种有效途径、方法调整心理,使护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完成从护生到护士角色的转换,在今后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3]。”在当今社会转型和青年护生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做好青年护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无异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2] 周涓.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心理问题调查及临床带教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2,9(12).
[3] 陆晓蓉,吴叶萍.护生临床实习期间的心理压力调查及研究[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2,10(3).
【关键词】 护生临床护理心理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290-02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改革发展;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1]”作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大举措。作为当代青年,特别是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者,该如何响应党的号召,实现医疗事业改革的顺利健康发展,建设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顺利实现护理既定目标和护理计划,满足病人要求,实现“三好一满意”的结果。为达到这一要求,临床上不断对护生进行培训学习,试图通过对提高护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对临床带教资料分析总结,护生们对临床基本操作技能都是烂熟于心,但大部分学生从心理状况上不是完全接受这样的工作,通过调查证明心理状况是决定护生能否顺利、愉快、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和认真负责本职工作的重要因素。
1护生临床工作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数据和资料总结,在实习工作中,大部分护生对专业有自卑感与失落感,仅有极少数护生对临床工作和现实愿望基本满意。通过对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工作心得交流,超过40%的护生无法适应校园内慢节奏的学生生活和快节奏的临床工作产生的巨大差异,从而导致产生各种各样厌倦反应;20%到30%的护生在实习工作中感到无所适从,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仅有不超过20%的护生认为这是他们对于以后职业规划的正确选择,对于临床工作尽心尽力,全力以赴认真完成好工作;有20%左右的学生是完全无法接受这份工作的。所以,在临床实习工作中,“他们都存在着尊重与被尊重不协调;专业理想与现实不协调;工作热情与工作能力不协调;理论与现实不协调,生活习惯与实习生活不协调;主体与客体有冲突,交流需求与交流障碍不协调[2]。”大多数学生在临床实习工作中受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刚刚进入临床工作的新鲜之感到逐渐对临床工作的厌恶,从对临床护理工作最初的热情到最后的冷淡,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能顺利完成实习工作,为毕业划上圆满句号,而不是把它当作自己的一份事业去认真对待,护生的临床实习工作就是如此现状,这是何等可怕。从这些看,工作中随时都存在隐患,还何谈开展好“优质护理”,何谈达到“三好一满意”。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在利用好这些资源的同时也应该更多去关注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反应及解决措施。
2护生产生临床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
作为刚刚接触临床工作的护生,他们需要一个由学生到护理工作者角色的转变过程,同时也需要一定时间适应,而其中又存在着许多问题。就其他们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通过对医院近几年来临床带教的教学资料进行总结,对以往带教老师的访谈记录。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观念对护理工作不认可、大多数患者都还认为护士只是他们在医院治疗期间聘请的家庭护工,患者对护生工作不接受,使其不能到达预期愿望而积极性受挫,而他们没有看到护士实实在在的工作本质和对医疗工作的重要性。
其次,护生实习过程中自身和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地位定位不准确,对自身在医疗工作中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楚;加之部分带教老师与护生在心理上存在隔阂,护理工作中不断涌现出大批这样的护理工作者,导致泛滥成灾,不加重视。
再次,现实中护理工作和理想中护理工作的差距使其产生巨大的心理排斥。部分护生在实习中和实习医生比较而产生的差异和不平等心理,少部分医务工作者对护生的歧视和滥用劳动力。
最后,护理管理者对护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部分护生在实习工作中缺乏主人翁意识。加之护生自身知识不扎实,无法完成工作而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
3应对措施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特别是对于高校青年和护理管理者尤为重要。
首先,应该纠正传统观念对护理工作认识的偏差,让人们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本质和内涵;学生加强对自身身份定位,就目前为止自己只是学生,应当以学为主,自己所面对的是实践学习而非单纯的理论学习,是处于学习状态,不要期望于有太多能像平时理论考试中所获得的一系列胜利感。正确认识实践和理论的差别,充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将之有效结合,去指导实践,服务于工作之中;不要对自己工作要求过高,对自己工作成绩予以太高期望,调适好自身心理,应该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实习护生的位置,不断努力学习和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其次,医院管理者和带教老师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让护生在实践工作和操作中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放松的心境,以便顺利完成工作,让患者充分接受和信任护生;带教老师更应该正确定位,护生现阶段始终是一名学生,不要放开一切让他自由发展,应该是放手不放眼,带教过程中应对护生的实践工作负主要责任,而不是一切由学生担当,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正确运用带教方法;不仅要做好带教工作,还应加强与护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多去了解护生需要学到什么,需要怎么学;正确知晓护生需要什么样的带教老师,适合什么样的带教方法,让护生从心里上接受并顺利完成工作;科室加强对护生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让护生拥有扎实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能胜任本职工作,让患者对护生在自己身上的实践操作更放心更满意。极少部分带教老师应该端正对护生这一基层工作者的看法和态度,正确认识护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改变对护生“只劳不教”的带教方法。
再次,护生应正确区分实习护士和实习医生工作性质的差别和种类,不要只看表面问题,两者的工作是本质上的区别,而不是人格贵贱和工作贵贱的区分;更应该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服务于整个医疗工作的重要性,正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两者密不可分。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生对职业认识的教育,让其充分了解护理工作的巨大意义。充分运用现有教学资源和医疗资源,对护生进行职业认识教育和评估。让护生深刻理解“身在其位,某在其职”的实习理念,本着作为护生的主人翁意识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从思想上端正对护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态度,通过实例来证明护理工作的可贵性和重要性。
最后,随着当前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护理工作中不断涌现出一大批男护士,这是一个特殊现象。而他们大多对从事该职业并非真实愿望,而是或这或那的原因选择了这个职业。然而导致相当大部分男护对工作产生了极大的排斥和逆反心理,这也是护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的极大极明显的心理反应。所以,针对护理工作中这一小部分特殊群体,我们应当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说服教育。加强对男护的心理教育和心理保护,从精神和物质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在师资方面做好准备,在男护的实习过程中,临床老师应给予高度重视。强化男护的心理素质,分析其优势,增强信心,疏导正确的就业观念,特别注意协调男护与患者的关系。
4对未来护生临床实习工作的展望
临床实习工作是护生向护士转变的一条必经之路,是个体角色转换的桥梁和过渡,是从学校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关键性的一步。在此过程中,护生要完成生理需求、心理满足、物质需要和角色功能多方面的转变,而这些转变是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矛盾的出现和解决中不断形成和得以满足的。护生大多在18~22岁之间,“可塑性强、叛逆心理大,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带教老师应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带教方法[2],”同时要加强护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医风整改。
总之,护生在临床实习工作中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就其原因在于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问题越现突出。护生是护理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心理状态不好会影响其实践学习,动摇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心。因此,“学校、医院、家庭都应帮助护生正确面对挑战,提供各种有效途径、方法调整心理,使护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完成从护生到护士角色的转换,在今后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3]。”在当今社会转型和青年护生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做好青年护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无异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2] 周涓.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心理问题调查及临床带教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2,9(12).
[3] 陆晓蓉,吴叶萍.护生临床实习期间的心理压力调查及研究[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