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在创新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社会对新教材充满了期望,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在广大园丁的努力配合下,新教材必将如新世纪第一缕和熙的阳光,照耀着我国教育较为欠缺的创造性快快成长,让那些充满灵性的心智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新教材在带来新理念、新思维的同时,给中学课堂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广大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 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材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如,在一年级数学第一章节中加入了"丰富的动物世界",从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围绕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改革后的新教材也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数学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应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常常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新教材给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2.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模式,更多地采取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问题可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精确把握新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小学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着眼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们应精确把握其精髓,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并结合近几年教改中涌现的激励式、探究式、发现式、情趣式等优秀的教学法,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逐步形成有新教材特色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法,更好地开展新教材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适,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这也是衡量课程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新教材中安排"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等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新教材这种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结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利用新教材相对较为宽松的课时安排,选择更为合适的时机和内容,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从应用中体会数学的快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和新趋势,及时地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实用性等等。
  在教法改革中,我们还应防止矫枉过正,避免走进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的误区。研究表明,课程改革的成功有赖于教师切实有效的实施。在创新意识强烈的优秀教师眼里,教学并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而是一门艺术,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真正达到新教材培养创新能力的育人宗旨,才能创造出教学之美,体会到教学之乐。发动理论任课教师力量使得创新实践教学具有普及性和 连续性,是我们确立的一个长期目标.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及 创造热情各有不同,为满足一部分创造欲望突出的大学生的 需求,我们实验中心定期聘请一些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丰富的 创新和创造经验的教师担任创新教育顾问,给学生做了"力 学妙用--兼谈创新意识的培养"、"河海大学力学教学基 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实践"、 "基础力学教学与 创新"、"创造性学习"等多个多媒体创新报告.报告中通过 图片、照片、录像、动画,图文并茂地将大量的基于力学的 创新实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全校学生和教师中引起很大 反响,学生们的创造热情高涨,有的学生在听报告当中就产 生了创造灵感,他的创造设想已经成型了.还有的学生报告 结束后还与老师讨论,气氛热烈让人震动.我们深刻感受到 了学生对创造的渴望,对创新活动的浓厚兴趣.由此可见, 创新实践教学是必要的、可行的,是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寻找解决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战略策略将会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具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将会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理念上,抓实学习,形成共识,确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在教学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质量;在管理上,建章立制,构建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内涵建设,打造优质教育,使学校步入了走向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快速通道。   一、抓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面质量观。
  1.接受新信息,在学习中提高。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自学、交流研讨与邀请专家点拨引领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师提升对全面教育质量观的认识。
  (1)读--组织自学。采取个人自学,组室交流、大会报告等形式,营造人人读书、终身学习氛围。
  (2)听--引领优秀教师来校作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的精彩报告。
  (3)说--组织校内领导、教师、学生主讲的同济二附中"素质教育论坛",先后推出"合作教学系列报告"、"学习新课标,落实新课改"、"好课标准与有效教学"等专题。
  (4)写--反思述学。通过学校互动网络平台总结学习体会。
  2.倡导新思维,在碰撞中进步。
  在学习中,学校倡导独立思考、和而不同,不妄自菲薄、不盲目追风。经过几年来校内合作共享式的研修学习,学校教师共同达成关于教育基本观点的比较深刻的认识。
  (1)深刻理解教育本质。我们认为教育的。质功能是育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育人"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边界条件既是明确的、具体的,又是模糊的、动态的;它离不开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四个维度的参照。教育所追求的理想是在人的个性化发展与社会化发展两个端点所构成的中间地带寻找发展的平衡区间,以实现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2)认识基础教育特性。一是在人生奠基阶段实施的教育,应当提供最符合这一阶段发展需要的最基础、最原本、最重要的人生经验和科学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会做人、做事、求知。二是面向最广大民众的教育,基础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关注差异、整体提升,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3)成为优质教育资源。我校追求成为优质教育资源,是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明显进步的教育;是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和较强的教育增值能力的学校教育。
  3.达成新共识,在合作中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进一步展开对新质量观、学校新使命、教育质量提高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讨论。
  (1)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质量是反映学校满足学生现实的、明确的和潜在的、隐含的发展需要的能力总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质量管理关注的核心;教师在教育质量提高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保证的作用。学校教育质量既有定量表述,也有定性表述。现代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集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为一体的质量;是追求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质量。
  (2)实现学校新使命。学校的使命是围绕特定的、具体的办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努力营造理解时代和社会对教育革新诉求的文化氛围,引导教师站在社会未来发展对现实教育需求的立场来思考、矫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在实践中探索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育人模式,追求全人教育理想,造就健康发展的人才。
  (3)培养教师新特质。在教改实践和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并倡导一位优秀教师应具备"两种能力、两种精神"的新特质。两种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终身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探索遵循教育规律的育人模式。两种精神:合作精神和执着精神。包括合作意识、态度、能力;对教育的持续热情、责任心、爱心和耐心。教师能力是通过教学行为来体现的,教师能力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涵盖:教师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讲授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教学测评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二、抓课堂: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在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团队进行专题研讨,制定校本教研工作的操作流程,完善学科教学规范要求,以改变教师"教学行为"为突破口,开展主题式的课堂教改攻坚。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差异性和有效性,探索主体突出、内容整合、方法多元的"探究性、专题式、模块化"的有效教学的策略。改革教学策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革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合作学习;改革教学目标,突出对学生个别差异的适应性;完善"专家引领、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教学示范"的校本教研机制。
  2.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确立"重群体参与、重过程改进、重评价创新"的教改思路。施行"支撑在学校、组织在组内、落实在教师、成效在学生"的组织策略。完善"点、线、面"结合的教改方式。点:骨干教师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论指导下率先进行探索性的教改实践;线:教研组在总结"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课改攻坚活动在教研组内延伸,组织由"学科教师-备课组-教研组"层层参与的实践探索;面:以一年一度的"同济杯"教学大奖赛为契机,在"点、线"的基础上群体参与,整体推进教学改革实践活动。把握教改实践探索螺旋上升的八个环节:现状调查、理论学习、目标制定、模式确立、策略设计、探索实践、反思评价 。(1)有明确适切的目标: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知识能力实际,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2)有精当的学习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3)有完整的教学结构:包括课型、目标任务、教学流程、策略方法、时间安排、课堂反馈、归纳总结。(4)有多种有效的方法:切合教学内容要求,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5)有恰当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教师要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条件,恰当运用教学技术和媒体,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6)有促进学习的氛围: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责任意识;使用激发强化学习动机的策略和方法,营造尊重、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7)有效果的能力训练:对不同思维方式进行有目的训练,包括单位时间内的训练题量、分析归纳错误、及时反馈,并给予学习方法指(8)有保障的有效学习时间:一般应占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
  三、抓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1)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学生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实施方案等;学生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标准的实施、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内容和质量、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
  (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教导处、年级组和教研组、教师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教学质量各负其责的分级监控。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先确立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既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就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能否达到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如在演示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例如把两支相同的笔分别与塑料袋和头发摩擦,然后悬挂,能看见它们之间因为吸引转动;而把两支笔同与塑料袋摩擦,然后悬挂,能看见它们之间因为排斥而转动。这样在演示实验时,同学们观
期刊
一、物理的学科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原理为基石,以定律为主线,以数学为手段的严密理论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较多,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部分学生抱怨“物理难,物理烦,物理公式记不完”的现象。  二、个体差异  正是物理具有上述的这些特点,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很大困难,加之,部分学生由于种种的等原因无法逾越这些障碍,导致物理考试每每拉分,物理兴趣受到影响
期刊
【摘要】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体现生活性,让生活成为《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源泉。笔者对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儿童生活实际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生活;品德;教学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新课标》提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生活是
期刊
初中生物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兴趣的培养是完成这一活动的基础。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只有这样长期的坚持,才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智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首先,通过生物教学,使初中生明确学习目的,知道生物是自然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人们的饮食起居、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它。21世纪是生物学
期刊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参加工作几年来,我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还不了解什么是新课改,新课改要求是什么,新课改在农村变的有名无实。我根据自己多年来对新课改的学习分析一下新课改的内容,列出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知道的新课改方面的问题。  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新课程发展的核心任务
期刊
尤克?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说:“情感状态总是和内心受到激动,与反响、同情、喜悦、愤怒、惊奇和许多别的情绪相联系着。正因如此,注意、记忆、理解某事物的意义,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个人深刻的内心感受而丰富起来这些内心感受使上述认识过程加紧进行,并因此能更有效和高质量地达到目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注重教学中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因此我在实际散文
期刊
【摘要】在高中时期,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处在一个比较系统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将会影响到他们对一些自然知识的了解和生理现象的认识。因此,作为课堂的领路人,教师必须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在进行优质高效教学的同时,构建健康高效的生物课堂。  【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高中生物  随着新课
期刊
【摘要】对教育而言,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教师所用的教材是渗透安全意识教育的载体。初中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特别农村初中各个方面相对较落后,大部分的学生为留守儿童,英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安全意识教育,教书育人,使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保证学
期刊
教师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  一、问的类型  (一)设问:教师提出问题,暂不作解释,也不让学生立即回答,而是师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探索。设问一般用在研究某个知识点的开首,或一节课的开头,有时也用在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