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教学能否达到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如在演示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例如把两支相同的笔分别与塑料袋和头发摩擦,然后悬挂,能看见它们之间因为吸引转动;而把两支笔同与塑料袋摩擦,然后悬挂,能看见它们之间因为排斥而转动。这样在演示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十分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一、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不清楚,实验不知道从何入手
  教师在实验示范前对实验原理问题进行提问,效果十分不好,学生不知道实验原理中要涉及的物理规律和公式,一方面是由于学生预习工作做得不到位,只浅显的做了阅读工作没有进行必要的思考,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思维不够灵活,不能很好的将物理课中学过知识融入物理实验中,将物理课和物理实验课分开来学习,所以不能很好的把握实验的关键、操作的要点。
  二、分析和归纳能力差
  在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进行实验总结,很多学生不能出实验结论,在物理实验中没有达到对物理知识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这样即使做了物理实验,学生依然对相关的物理知识认识不够深刻。高中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学生本身的分析归纳能力较差,这源于高中生虽然具备了物理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只是初步的,还未成熟,而物理抽象思维能力是影响物理学习最显著的是因素。
  三、动手能力差,没有掌握简单的实验仪器的使用 物理实验中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需要掌握,方便进行物理实验,由于学生们很少进行物理实验,实验仪器只在书上面看过,没有亲自动手使用,理论和实际脱节,实验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学生了解较少,经常造成仪器损坏,这样就使实验进行十分困难。
  四、学生的消极情绪和恐惧心理,导致他们失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由于考考不考物理实验操作,所以很多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不够,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较低,有些学生学认为只要考试成绩高就可以了,认为做物理实验课可有可无,课前也不认真的做预习工作。
  综合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探索出一点小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中学教师本身应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了解我们传授给学生们物理知识的意思,而非单纯的物理知识,传授学生科学的精神,而非得高分的技巧,教师对物理实验认识不足,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上、在教学过程中,在物理成绩的考核上都存在问题,势必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素质方面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所以我们中学教师一定要有一套有实在的有效益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已经对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有九个指标:实验观察能力、基本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投人的情感态度,意志毅力合作能力、自我认知能力。
  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物理课堂上引入趣味实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物理概念引出之前,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不用生硬的将物理定律公式塞给学生,实验教学比起直接讲述来,确实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得到结论方面常常反不如直接讲述来的简洁而明确。但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从物理实验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探索能力和动手技巧等,不是直接讲述所能给予的,而且物理实验在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方面,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让学生们常到实验室中去。定期让学生们到实验室中去进行实验,实验内容是物理实验的基础内容,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写好预习报告,了解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教师依据实验的难度进行详细的或者简单的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作为讲解的重要方面,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观察实验结果讨论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可以接触到物理实验仪器,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第四,采用一套有效地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能够从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学习态度、科学精神等各方面对学生实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物理实验的发展。不单纯的从物理实验结果物理实验报告上评价学生的成绩,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融合,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全面的来考查学生的操作物理实验能力水平。
  纵观古今伟大物理学家们曲折顽强、激动人心的创造无不经过各种各样的物理实验,而今这些过程常常被物理学定律和抽象不是公式所掩盖,学生们也无法深刻的将物理学的本质理解透彻。因此更多的将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教学,以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和启发性。以上拙见望同仁们给予指正批评。
其他文献
今天午饭时在学校食堂里有几个学生把剩下的馒头和菜随便扔进了垃圾桶。伙房的师父们很心疼,前去阻拦,谁知他们却振振有词说:“这是我们花钱买的,爱怎么扔就怎么扔,你管得着吗?”伙房的师父们被顶撞的哑口无言。此时此刻,再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教育他们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为咋一听,他们的话似乎有道理,那些扔掉的饭菜他们的确花了钱。  现在扔一碗,将来就可能扔一桌、十桌、百桌的饭菜。要根除这一现象,使
期刊
【摘要】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范型式的教学结构。一种教学模式只能体现一定的教育思想,解决一类的教学实际问题。传统的“复习旧知一讲授新知一巩固练习一布置作业”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思想陈旧,教师包办太多,教师一味地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情感未发挥出来,学生参与面太窄,没有真正把学生摆到主体的位置,使课堂呈现一种封闭的局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
期刊
一、研究目的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水平呈增长趋势,反应速度、力量的素质指标有所提高,营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学生耐力素质、肺活量指标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因此,我校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使每一位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体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营造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呢?本文谈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语;课堂;气氛  正文:  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能有效
期刊
一、 数形转换的途径  (1)通过坐标系的建立,引入数量化静为动,以动求解  (2)轉化,通过分析数与式的结构特点,把问题转化到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如将转化为勾股定理或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等  (3)构造,比如构造一个几何图形,构造一个函数,构造一个图表等  二、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三种类型及思维方法  1以数助形:就是借助所给的图形,仔细观察研究,揭示出图形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反映几何图形内在的属性
期刊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话题进行论述,提倡初中英语教学以学生为本,渗透情感教育,形成新型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情趣性,使学生爱学乐学,和谐发展。  【关键词】良好;师生关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因为英语是一门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本文主要从教学行为的规范性、教学过程的紧凑性等两方面谈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
期刊
随着课改的实施,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科学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所设启发点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启发式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激疑启发式,即激发学生的疑问,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引进路转峰回的岔道口,促使他们去动脑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一切的变化都让我们万分欣喜。然而,在这喧
期刊
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先确立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既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就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