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七十二变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看这张照片,烛火是不是像一只火凤凰?知道它是怎么拍出来的吗?方法其实很简单:用小纸片轻扇几下,再配合慢速快门就行了。但是,想一次就拍出这种效果是不可能的,因为火焰的形状难以控制,就是拍个十次八次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只火凤凰可是扇了100多次才拍出来的哦……
  但是,这种不可控性也正是拍摄烛火的乐趣所在,每次尝试都有新收获!你可以拍出火蚯蚓、火蜘蛛、火蚂蚱……根本停不下来。
  说起拍蜡烛的烛火,你可能会觉得无聊:光溜溜的蜡烛顶着个火苗有啥可拍的?其实我最初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北方的冬季,外面到处光秃秃的,寒风刺骨,既没得拍也没法拍,只能在家里拍些静物,烛火就是其中之一。但拍着拍着我逐渐发现了许多新玩法,经常半夜拍到相机没电为止,其乐无穷。
  拍摄烛火需要全黑的环境,夜晚在室内把所有灯光都关掉,关好门窗尽量减少空气扰动。一定要使用三脚架,这样才能在慢速快门拍摄的时候保证清晰度。最初,我只是拍摄蜡烛高大上的“光辉形象”:水滴状的圆润火苗,烛身溶化后流淌下来的蜡油,背景再精心摆放一些蜡烛,用大光圈虚化成星星点点的光晕(图03)。这画面真是挺唯美的,看着看着自己都醉了。
  不过这么美的画面拍几张就够了,感觉一点都不好玩啊,满屋子的蜡烛味儿熏得人头晕,打开窗户透透气吧。小风顺着窗缝吹进来,蜡烛瞬间像是获得了新生一般,欢快地跳动起来,忽上忽下、忽明忽暗地闪烁着。对啊,可以用慢快门来拍摄蜡烛跳动的轨迹,一定非常有趣!
  我把镜头光圈缩到最小的f/32,这样就可以用2s左右的慢速快门来拍摄。不过室外进来的风不好控制,实际拍摄效果并不好。还是把窗户关上,自己用小纸片来制造人工风比较靠谱——可以通过控制风的角度和强度,让火苗变得更听话。拍摄角度可以稍稍偏高一点,这样可以看到蜡烛中心溶化的蜡油表面。正在燃烧的烛芯很漂亮,所以我们要从偏正面一点的位置来扇风,这样烛芯才不会被火苗遮挡住。
  2秒的拍摄时间其实挺长的,多扇几次,每次扇出的不同火焰就会重叠在一起,变化多端。我们可以尝试先从多角度、多力度扇风,来了解火苗“变化函数”,火苗的可控性就会强很多。力度大一些,火苗的轨迹就会延伸得更长。试几次后,你就会发现,竟然可以通过一些“组合拳”来塑造“火焰图腾”。比如正面轻扇一次“吹”起翅膀,然后再用力左右各扇动一次,头和尾又长出来了,一只“凤凰”就这样浴火诞生了。如果从左右两个方向各自均匀地轻扇几次,蜡烛顶端还能开出一朵火莲花。不断尝试,你会发现每次拍摄出来的效果都很不相同,次次有惊喜哦!
其他文献
相机巨头佳能在此次CES上未推出任何重量级产品,传言中的E0S 1DX Mark II看来还要等一段时间。此次CES上推出的民用产品中值得一提的是SX 540HS大变焦比相机。  这台相机采用1/2.3英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有效像素2000万,镜头等效变焦范围24-1200mm,变焦倍率高达50倍,配备了3英寸液晶屏和DIGIC 6图像处理器。价格约400美元,折合人民币2600元。
期刊
高山崖壁,皑皑白雪,一顶顶帐篷在飓风中摇曳,雪崩近在咫尺;玛尼堆(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上的经幡剧烈飘摆,登山者紧抓绳索,雪块不停从头顶砸来;几秒钟前还可以清晰可辨的山脉,瞬间就被大雾掩盖;救援直升机在不远处的空中盘旋,螺旋桨的轰鸣声仿佛预示着又一个生命的终结……  这是登山纪录片《云端有路》中的画面,“探路者”品牌联合创始人王静与她的夏尔巴向导Tashi在影片中讲述了他们一周内连登努子峰和珠峰
期刊
在摄影的世界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始终占据着独特位置。他是第一位在卢浮宫展出作品的摄影师;在特里亚德出版的著名论文选集里,他作为唯一的一位摄影师,与勃纳尔、马蒂斯和毕加索被共同纳入其中;恩斯特·贡布里希所著的权威性著作《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中登载的唯一一幅摄影图片就是布列松所摄;光圈出版社出版的“摄影史”系列丛书中的第一册通篇都是在介绍他。  数不清的奖项荣誉笼罩着布
期刊
“在现场”这个不定期栏目聚焦于摄影记者和独立报道摄影师在拍摄现场的所闻所感所悟。本期由新华社湖南分社摄影记者李尕带来他在2015年拍摄的“空心三部曲”,以及对“空心乡村”这一社会问题的观察。  虽然已跨入2016公历新年,但我更习惯将农历岁末当做辞旧迎新的节点。草木的枯荣、候鸟的归离、万物的轮回似乎更遵循中国人的传统时间刻度。包括中国人的年度大迁徙,也因相时而动被冠名“春运”。  每年除夕,我所生
期刊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不论是拍摄突发事件,还是日常新闻,大多数情况下“一机一镜”或者“一机多镜”满足不了工作需求,“备机”是必需的。在选择“备机”时,有人偏爱使用同款相机,比如佳能EOS-1Dx或者尼康D4S这样的专业相机;有人偏爱携带一台专业单反相机加一台准专业单反相机,或者一台专业单反相机加一台微单TM/无反相机。而对我而言,最亲密的工作备机则是手机。  不过,很多人对手机摄影的态度过于严肃了,喜
期刊
谈到街头摄影常用的镜头焦距,大家通常想到35mm。没错,很多有名的作品都是出自35mm镜头。也有50mm,布列松就把它用得出神入化。作为街拍三大经典焦段、视角更广的28mm相比之下显得低调,比起24mm不够广,比起35mm又不够经典,但它能够成为常用焦距之一,的确有其独到之处。  提到采用28mm焦距镜头的街拍机,就不得不提到经典的理光GR。这台3年前推出的口袋机已经成了街拍机的代名词。实际上,理
期刊
李朝晖可能是拥有科学家朋友最多的摄影师之一。  1989年毕业于北大生物学系之后,他从事了二十多年生物医疗工作。而当放下生物仪器,拿起相机之后,他所关注的对象,依然是他所熟悉的生命体。在这个名为《大体:转基因》的项目中,李朝晖与国内顶尖的生物实验室合作,锁定了五个物种,前后拍摄七百多张照片,展示同一物种在不同的基因修改后,所呈现的、具体形态的变化。  转基因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
期刊
选照片是个难事,评照片是个大事。  每到年末,各主流媒体机构都会评选出各家在本年度最精彩、最有代表性、最能描述这一年的好照片;而这既是难事,又是  大事。  不过,这也有规可循。作为专业影像杂志,每次采访不同摄影师,我们的采访提纲中都会有一个保留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照片?答案精彩,却并不丰富。特别是对报道摄影来说,评价照片的标准,几乎没有争议。  首先是“技术指标”,如用光、构图、色彩等
期刊
传统胶片机时代,除了少数人用的中、大画幅相机,大部分相机都是35mm全画幅(APS画幅相机极少),因此成像质量很容易比较。到了数码时代,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算中、大画幅相机,仅可更换镜头的单反和无反相机画幅就有35mm全画幅、APS-C画幅、M4/3画幅和1英寸4种规格。限于目前感光元件的技术限制,一般来讲仍然是“底大一级压死人”,即尺寸越大的感光元件成像越好,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和功
期刊
《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博物馆》(The Museum Project)、《空气之上》(ON-AIR Project)、《自然涂写》(Drawing of Nature)是金我他最重要的几部摄影作品。  金我他(Atta Kim)是备受西方瞩目的韩国摄影师,作品以拥有浓厚东方哲学意味著称。他善于使用影像作为媒介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念,并借助照片拓展到更广阔的艺术领域。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