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的价值视角探讨藏语功能性虚词的分类与识别

来源 :中国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b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着重探讨了藏语虚词的特点和在虚词分类中颗粒度的把握问题,在词类研究中兼顾句法、语义分析,提出了从功能分类的观点,并对重要虚词的兼类和歧义识别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结构与分布分析方法,同时,通过语料验证,观察了部分虚词的搭配模式和出现频率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的民族冲突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自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西方关于民族冲突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内容涉及界定概念、扩展范畴、探究原因、寻找规律和思考对策,尤其是在理论运用方面,致力于实现民族机制、冲突机制和国际关系机制的内在统一,为更好地理解民族冲突,探求解决民族冲突的理路提供了启示。
《西藏通史》是我国藏学专家学者用十年之功,集中外藏学研究精粹,集体创作的鸿篇巨制。全书依中国历史时期分早期、吐蕃、宋、元、明、清、民国、当代8卷13册,850余万字,各卷后均附'大事记''专有名词汉藏对照''参考文献论著目录''人名地名索引'等,是第一部连贯记述西藏地方自远古以来迄今各个时代史实的学术专著,全面、系统、真实、客观,还历史本来面目,匡正国际视听,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因其意义、价值之重大,卷帙多而文字浩繁,撰著者近百位。
本篇节录任乃强为开发西康交通运输、解除藏民乌拉差役疾苦而在西康倡办'牧站联运'实践的整个历程,对了解任乃强经世济民的思想、实践及民国时期西康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0年10月18—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学术交流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在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召开。来自两岸四地三十余位有影响的学术期刊负责人及学者参加了会议。
期刊
文章举出若干典型例证,对于陈践教授释读古藏文语词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经验和成就,作了简要的评述和总结,以便于读者了解陈践教授的工作旨趣和学术贡献。
60年前,西藏高原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政教分离这一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开始在高原大地上落地生根。作为在两种完全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的设置,西藏地区的宗教活动场所,其管理模式进行了适应性的重大改革,开始实行民主管理。在政治统一、政教分离、宪法进寺庙、民主管理等重大原则和要求之下,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寺院管理制度,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这里向大家展示的是民主改革基本完成时期——1961年12月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寺的3份材料,即《关于昌珠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整顿情况的报告》《关于
《西藏通史——松石宝串》^①是近年来藏学研究领域出版的一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甫一出版,即在国内外藏学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并且获得国家最高图书奖,其汉文版亦好评如潮。单说其著、译者,均是当代藏学研究领域内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由此可知,这样的一部藏学著作,其高质量的学术品格,自不待言。现在,其汉译第二版也已经出版,而且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经过各译者的通力协作,更臻完善。
波斯史学家拉施特丁的《史集》为研究蒙古人统治之前中央亚细亚草原上鞑靼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拉施特丁认为,蒙古人统治之前中央亚细亚草原地区的居民以突厥部落为主,其组织“结构”为6个鞑靼人国家。本文以鄂尔浑和叶尼塞河流域突厥如尼文碑铭记载为依据,参照汉文史籍、敦煌和波斯手稿等的记载,探讨了9—12世纪在甘肃和新疆的广阔地域内活动的鞑靼人及其政权、9世纪上额尔齐斯河流域基马克人及其部落联盟的形成与鞑靼人之间的关系。
祁连山北麓裕固族地区由军事管辖转为行政管辖,由部落制改为县乡制,跨越两个时代、费时12年(1942—1954)才最后完成,可谓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改制”。围绕裕固族地区由谁管辖这一主题,裕、汉两族及张掖、高台、临泽三县反复争持,致使改制方案一改再改,久拖不决。究其原因,裕固族地区和河西各县分区对应的地缘关系、省府及专署不重权威的朝令夕改皆有其责,但主要原因是既定的县辖方案无法满足裕固族团结自治的特殊要求,致使任何一种县辖方案都缺乏稳定性。1954年,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引下,通过正确区分裕、汉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