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网瘾老人”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事就玩手机、在被窝里刷短视频、每天玩手机超过9小时……随着互联网的适老化改造稳步进行,越来越多的老人学会使用智能设备,部分老人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沉迷其中。在各种新闻报道中,沉迷网络的不仅仅是年轻人,也包括不久前还让社会担心与互联网时代脱节的老人。从“数字鸿沟”到“网瘾老人”,其中的变化既让人惊讶又令人担忧。老人染上网瘾的背后,折射了复杂的现实,也向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状令人担忧


  7月18日央视网的文章《“就是控制不住”10万老人每天上网超10小时互联网时代老人沉迷上网》称,随着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的深入进行,互联网的门槛在老人面前变低了。在更多的老人享受到互联网便利的同时,新问题随之产生,比如部分老人沉迷网络,成了令儿女亲人发愁的“网瘾老人”,给家庭和自身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甘肃兰州,90岁的褚奶奶自诩为“网瘾患者”。褚奶奶说:“网络给我带来的乐趣太大了,我宁可少吃饭,也要每天一起床就打开手机。”自从学会了上网,褚奶奶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网购、点外卖、刷视频。在浙江宁波,65岁的刘阿姨因每天玩手机长达11个小时,出现头晕恶心,跑遍医院各科室进行治疗也无济于事。在江苏南京,王先生教会术后腿脚不便的父亲上网打牌后,深感后悔。原来,他的父亲经常一打牌就是一天,有时候饭也不吃。王先生还不能多说,说多了老人家就不高兴。
  7月9日生命时报网的文章《对不良信息缺少判断力,老人刷手机需要“防火墙”》指出,过度沉迷社交网络平台的老人,在中国社会不在少数。今年5月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4亿。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已占9.4亿网民人数的10.3%。也就是说,60岁以上网民已超9000万。移动内容平台趣头条2020年发布的《老人互联网生活报告》统计100万60岁以上老人的互联网行为偏好后发现,0.19%的老人在趣头条App上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6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64.8分钟,高于平台用户平均水平;平均每个老年用户一天登录5次,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用户。从数据可以看出,有些老人重度依赖网络,每天除了基本生活之外,把大量时间消耗在移动互联网上,他们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令人担忧。
  9月9日人民网的文章《超10万“银发族”沉迷网络每个“网瘾”老人心里都住着焦虑与寂寞》表示,老人的时间大多很充裕,一旦沉迷网络很难抽离。老人沉迷网络的危害非常多。首先是影响身心健康。据了解,长期看手机容易带来眼部疾病,引发神经衰弱、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猝死。长期沉迷网络,脱离现实生活,还会让老人出现生活适应困难、社交能力下降、冷漠、抑郁等心理问题。其次是容易上当受骗。老人大多有一定的积蓄和退休金,防范意识不强,很容易被骗子盯上。

沉迷是何原因


  6月10日新华网的文章《“网瘾老人”为何越来越多》稱,“老人不会上网、不会用智能手机”的刻板印象正逐渐消失,许多老人玩手机一点不比年轻人差,网瘾也不再成为年轻人的“专利”。为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瘾老人”?一是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比例逐年提升,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空巢老人数量增加,网络技术的便捷快速、娱乐化加深了老人对互联网的依赖。二是互联网已经成为维系家庭情感和熟人社交圈的必备工具,老人也需要在网络时代找到存在感。有些老人为了和晚辈有共同语言,学着用手机去玩游戏,接触自己从不了解的领域,结果却造成自身网络成瘾。三是现代社会适合老人的娱乐项目太少,有些老人是因为找不到别的玩乐方式而选择上网。天津市河东区的李大爷说:“学会上网后,我感觉许多游戏挺有意思的,于是常来网吧玩。平时子女会经常来看我,但我觉得老人应该有些自己的乐趣,现在又没有什么专门给老人玩的东西,如果有的话我也能减少上网的时间。”有专家表示,老人退出职场后闲暇时间逐渐增多,更容易产生孤独感,而互联网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新的空间和精神寄托,加上老人身体机能减退,自律能力下降,因此容易沉迷于网络。
  9月18日《工人日报》刊文《互联网“适老”改造还要“护老”网瘾老人背后,不全是孤独》指出,国家和地方频频出台适老化政策,切实解决老人上网难题。互联网行业敏锐地捕捉到了老人上网带来的潜力,“银发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过去很少有专门为老人打造的App或平台,现在争夺中老年增量用户的战役已经白热化。百度、美团、携程都针对老人群体更新产品,触网的老人越来越多。然而,浑水摸鱼者大打擦边球。从危言耸听的谣言,到吹得天花乱坠的虚假广告,再到满是套路的诱导充值,都让“初来乍到”的老年网友防不胜防。目前相关政策只限制未成年人上网,对老人的保护力度明显不足,各种网络平台一味追求流量,不会考虑老人成瘾的问题。成熟的算法使海量的信息准确无误地投送给老人,老人很难拒绝。而且,老人变老后好奇心和探索欲更重,子女也不敢像管小孩一样约束老人。一边是琳琅满目、投其所好的网络内容,一边是几乎没有约束的上网环境,老人沉迷网络的现象也就越来越严重。

用心用情关怀


  7月19日人民网的文章《对“网瘾老人”不能怀有傲慢与偏见》称,网瘾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网瘾面前没有年龄性别之分,并没有哪个群体有天然的免疫力。对“网瘾老人”不能怀有傲慢与偏见,不能借“网瘾老人”否定适老化改造,更不能因“网瘾老人”而停止适老化改造。当前,我们有必要系统化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防范机制上,并没有什么一吃就灵的“神药”,很多问题出现在网上,其实根子在网下。比如说,让老人从网瘾里走出来,首先需要回答“去哪里”。城市化的发展,已经造成了“熟悉的城市陌生的角落”现象,老人缺少可以安放灵魂、老有所乐的空间。一些老人痴迷于跳广场舞,与沉迷网络有一定的共通之处。现在只有把线下问题解决了,线上问题才会进入可治理状态。   7月22日中国经济网的文章《如何唤醒“网瘾老人”?》表示,网络在老人生活中的“越位”,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子女和社会对老人关爱的“缺位”。关爱老人,不仅体现在教会他们使用手机、学会上网,如何能让他们“下网”,同样重要。如果社区和社会组织能够提供更多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子女家人可以更多地陪伴、交流,让他们生活丰富、身心愉悦,尽享天伦之乐的老人就会更加理性地看待网络,不会陷入网瘾之中。
  8月9日《北京晚报》刊文《防止“网瘾老人”沉迷得有招》指出,触网是老人退休后重新参与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防止老人网络成瘾应疏堵结合,多方合力正确引导。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认为,青少年沉迷网络往往是由于无法成功地社会化、成人化;而老人沉迷网络,则是因为没有能够成功地老化。说教是很难起作用的,亲情和陪伴才是最有效的。子女切忌用指责、纠正这样的态度去和父母辩论,而是要在劝说时注意方式,要充分强调与父母的亲密关系,要尊重家长的地位和肯定他们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多给父母感情上的陪伴。网络平台可以效仿青少年保护模式,设置老年模式,帮助老人过滤掉一些易受到诱骗的内容,以及设置观看时长、提醒老人不要沉迷,等等。
  7月15日半月谈网的文章《老人与网,如何更好相融?》称,银发族网络成瘾是生理、心理、个人和家庭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沉迷虚拟空间的人往往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体会个人价值,缺乏陪伴的孤独老人同样如此。不是老人“沉醉不知归路”,而是根本不知道路在哪里。无论是“触不可及”还是“沉醉不知归路”,都不应是互联网面向老人的正确打开方式。除了加强适老化改造外,整个互联网环境还应更加“护老”。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积极打造老人展示自我、进行合理表达的网络平台,引导老人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参与社会生活。老人自身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工具理念,既要认识到沉溺网络的危害,同时也要在家人帮助下,通过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打造网络安全阀,学会区分真假信息。开启安全、人人可及的互联网“老年模式”,需要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家庭、互联网平台等多方共同努力。只有更好地保护老人们免受网瘾的侵袭,让网络不再成为老人的唯一依靠,老人的网络权益才能得到真正保障,老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福利。

链接:老人常沉迷的网络内容


  微信
  由于普及度足够高,且具有满足社交需求的语音通话功能,于是微信成了老人联谊的工具型应用。许多老人在朋友圈、家族群、老同学或同事群里的存在感非常强,他们喜欢转发各类营销号的标题党作品,如《钟南山又发话了,抓紧看看》《燃放烟花鞭炮消除气溶胶中病毒》《2021年国家又发钱了!转发出去》,等等。
  短视频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风靡老人群体。永远的期待感、兼顾熟人和陌生人社交,再加上节日紅包这种小恩小惠式的奖励,以及完成任务或创作的参与感,都吸引老人带着解闷和赚点钱的心思尽可能多地停留,并邀请更多好友加入。
  “种树”、K歌、小游戏
  这类应用大多通过小奖品吸引老人,引诱老人挖掘自身人脉,以达到引流、变现的目的。不少老人沉迷网络平台的虚拟果园中,每天“浇水种树”,以换取少量的购物福利。为了更快达到目标,老人还会经常要求子女记得帮助完成浇水任务。一些K歌软件也失去了初心,很多老人沉迷的不是唱歌,而是点赞数、播放量和排名。部分老人还加入专门的K歌交流群,每天唱歌像工作考勤一样,不唱到S级不会停,还执着于互相好评——“我给你送了多少朵花、几百个好评,你也要给我送回来”。还有各种小游戏鼓吹用步数换钱、用积分换米,实则要求老人每天必须签到、拉人头,才能得到奖励。
  责编/斌子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大鼠乳清酸蛋白(WAP)启动子调控下的人防御素3(HNP-3)的重组减毒猪霍乱沙门菌C78-1△crp(pEGFP-WAP-HNP-3),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将质粒pEGFP-WAP-HNP-3电转到减毒猪霍乱沙门菌C78-1△crp感受态,构建重组沙门菌C78-1△crp(pEGFP-WAP-HNP-3),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PCR和测序结果表明C78-1△crp(p
当春风吹拂着大地,树木開始迎接春天的到来,请到我的家乡东营来吧!路旁小草探出了脑袋,和行人打着招呼,分享春天的气息。来到嬉水公园,里面的小树随风摇摆,真的让人感到春天来了。  春姑娘一路从城市走到农村。从高楼大厦走进平房瓦舍,从宽阔街道走到林荫小路,而我生活的地方,恰好在小路的尽头。虽说是个小村子,但却是我成长欢乐的地方。那里有许多棵高大挺拔的树,就像一位位战士一样。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各种不同的云朵
期刊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凝聚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 )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肺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以青海地区藏族肺结核患者(n=99)为实验组,青海地区藏族健康者(n=89)为对照组。启动区-550H/L(rs11003125)、+4P/Q(rs7095891)、-221X/Y(rs7096206)以及结构区的外显子1密码子52的D(rs5030737)、密码子
目的了解合并神经症状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构成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合并神经症状的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标本,荧光RT-PCR方法检测病原,包括EV71、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收集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信息,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病例133例,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89.4%)。不同年龄组之间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及以上年龄组其他肠道病毒
摘 要:今年是第37个教师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十四五”的开端之年,为今年的教师节赋予了特殊意义。教育部将今年教师节的主题确定为“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这个主题内涵丰富,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体现了广大教师承载的光荣历史使命,又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教师的时代重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特定基因进行编辑,评价其抑制EV71复制的效应。方法针对EV71的VP4区设计CRISPR/Cas9表达质粒pCas-Guide-GFP-G1及含PAM序列的DNA片段并转染Vero细胞株。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毒性,转染后接种病毒观察细胞病变作用(CPE),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EV71含量,免疫共沉淀结合荧光定
目的评价A公司生产的20 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上市后在≥16岁人群中的免疫原性。方法选择4 636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 anti-HBs)<100 mIU/ml的≥16岁的健康人群为观察对象,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剂20 μg重组乙肝疫苗。采用化学微粒子发光法检测anti-HBs。结果免疫10 mIU/ml≤anti
我出生于1946年,可以说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在党的百岁生日之时,忆往昔、看现在、展未来,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看神州大地,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看家乡变化,从穷乡僻壤、刀耕火种到公路通村庄、高速绕乡镇,亮化美化催人醉;看个人成长,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国家公职人员。所有这一切,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我想对党说:您的恩情比天大。 
期刊
期刊
注定有很多的時光,会在不经意间被辜负。由于退休,人们理所当然“御却万事归家隐,多作五柳赋闲情”。可闲暇之余又喜欢回忆当年,不时从岁月中把某一段时光拎出来,擦拭陈年积尘,再度感受它的温度和美好。  久远的时光是陈年的酒,令人陶醉。或嗅或饮,都有别样的回味、别样的享受。  “当年在柘林水库修大坝,日夜两班倒,特别能吃苦。我就是在那儿入党的……”  “1964年我去福建当兵,第二年就入了党、当了班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