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传统的初中思品学科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沿用灌输式教育模式,未完全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在知识的传授中,弊端较多。针对这一现实,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以“设问”为小切口,谈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思品学科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思维能力;问题情境;设问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36-1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思品学科的思维能力培养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能力,但实际产生的意义则不仅仅是这些,它还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产生真正的智慧,实现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以“设问”为小切口,谈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思品学科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思维动机
案例:苏人版八下第15课“神圣的宪法”的导入教学片断
出示材料:习近平主席在“两会”闭幕会上指出,“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张德江在“两会”闭幕会上也指出,“我们将同全体代表一道,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
设问:为什么几位新任的领导人在讲话中都提到了“宪法”?
以最新的新闻为素材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动了学生思维。同学们一致认为这充分说明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时,我面带微笑说到,宪法有多重要呢?宪法的内容是什么?宪法和我们每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将在15课中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到第一框看看宪法有多重要?那就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导入新课,简洁明了。
试想,如果上课直接提出“为什么宪法很重要呢?”效果肯定没有上述设置问题情境教学效果好。创设问题情境的提问方式避免了空洞、抽象的设问,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兴趣,符合初中生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层次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可以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最新发生的新闻,也可以是和学生生活实际、身心发展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些案例。设问要紧扣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提高设问的品质,保证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否则,将是浅层次、形式化的设问。
二、改进设问方式,提升思维品质
设问是教师诱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好的设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每个教学环节时,必须根据思品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遵循教学原则,精心设计设问,使之恰到好处,使课堂教学取得成功。
案例:苏人版八上第3课“优良的意志品质激发人的潜能”的教学片断
出示材料:加拿大有一位长跑教练因短时间内培养出几位长跑冠军而闻名,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告诉记者长跑队每天的训练从队员清晨离开家的一刻开始,每个队员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跑步来到集训地。长跑队中原来有一名队员每天总是最晚到达,突然有一天这名队员第一个到达集训地,而且比其他的队员提前了相当长的时间,队员告诉教练并非是提前出发的缘故,而是因为今天当这名队员经过每天必经的麦地时,麦地中窜出一匹狼,紧追着队员不放。教练从中受到了启发,第二天他找来了训兽师,训练了一批猎犬,用在了他的长跑训练当中。
请问:为什么这些运动员能取得好成绩?
上述案例是笔者曾经听过的一节课中的一个片段,课堂中,授课者一提出问题马上就有学生插话,喊道:“是狼狗!”,之后便是冷场。好在授课者临场应变的能力较强,把上设问改为了“运动员能取得好成绩原因有哪些?”顿时,课堂在一片寂静后开始了骚动,氛围热烈。有学生说是教练员科学的训练方式,有学生说有运动员的拼搏、勤奋和刻苦,有同学说是在狼狗的刺激下,运动员的潜能被挖掘,继而取得了好成绩等等。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变化?表面上是由“为什么”到“哪些”用词的改变,其背后是设问方式的改进,相对笼统的“为什么”,“原因有哪些”指向更为清晰,信息的包容量大,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设问,注重思维的发散性培养,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同一个问题;同时,也要注重思维的系统性培养,既要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个人觉得在上面的案例中,授课者仅注意到发散性思维的导向性设问,未注意到系统性思维的培养。从这一观点出发,如果授课者能追问一个问题:“在众多的原因中,大家发现坚强的意志对潜能有何帮助?”引导学生关注到细节,将发散性思维培养和系统性思维培养有机结合,学生会自然生成“坚强的意志能激发人的潜能”这一核心观点。相信,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得到较大的提高,思维品质会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改进设问方式,提升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产生真正的智慧,对于改变目前灌输式教育的现实、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思想品德;思维能力;问题情境;设问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36-1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思品学科的思维能力培养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能力,但实际产生的意义则不仅仅是这些,它还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产生真正的智慧,实现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以“设问”为小切口,谈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思品学科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思维动机
案例:苏人版八下第15课“神圣的宪法”的导入教学片断
出示材料:习近平主席在“两会”闭幕会上指出,“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张德江在“两会”闭幕会上也指出,“我们将同全体代表一道,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
设问:为什么几位新任的领导人在讲话中都提到了“宪法”?
以最新的新闻为素材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动了学生思维。同学们一致认为这充分说明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时,我面带微笑说到,宪法有多重要呢?宪法的内容是什么?宪法和我们每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将在15课中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到第一框看看宪法有多重要?那就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导入新课,简洁明了。
试想,如果上课直接提出“为什么宪法很重要呢?”效果肯定没有上述设置问题情境教学效果好。创设问题情境的提问方式避免了空洞、抽象的设问,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兴趣,符合初中生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层次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可以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最新发生的新闻,也可以是和学生生活实际、身心发展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些案例。设问要紧扣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提高设问的品质,保证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否则,将是浅层次、形式化的设问。
二、改进设问方式,提升思维品质
设问是教师诱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好的设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每个教学环节时,必须根据思品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遵循教学原则,精心设计设问,使之恰到好处,使课堂教学取得成功。
案例:苏人版八上第3课“优良的意志品质激发人的潜能”的教学片断
出示材料:加拿大有一位长跑教练因短时间内培养出几位长跑冠军而闻名,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告诉记者长跑队每天的训练从队员清晨离开家的一刻开始,每个队员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跑步来到集训地。长跑队中原来有一名队员每天总是最晚到达,突然有一天这名队员第一个到达集训地,而且比其他的队员提前了相当长的时间,队员告诉教练并非是提前出发的缘故,而是因为今天当这名队员经过每天必经的麦地时,麦地中窜出一匹狼,紧追着队员不放。教练从中受到了启发,第二天他找来了训兽师,训练了一批猎犬,用在了他的长跑训练当中。
请问:为什么这些运动员能取得好成绩?
上述案例是笔者曾经听过的一节课中的一个片段,课堂中,授课者一提出问题马上就有学生插话,喊道:“是狼狗!”,之后便是冷场。好在授课者临场应变的能力较强,把上设问改为了“运动员能取得好成绩原因有哪些?”顿时,课堂在一片寂静后开始了骚动,氛围热烈。有学生说是教练员科学的训练方式,有学生说有运动员的拼搏、勤奋和刻苦,有同学说是在狼狗的刺激下,运动员的潜能被挖掘,继而取得了好成绩等等。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变化?表面上是由“为什么”到“哪些”用词的改变,其背后是设问方式的改进,相对笼统的“为什么”,“原因有哪些”指向更为清晰,信息的包容量大,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设问,注重思维的发散性培养,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同一个问题;同时,也要注重思维的系统性培养,既要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个人觉得在上面的案例中,授课者仅注意到发散性思维的导向性设问,未注意到系统性思维的培养。从这一观点出发,如果授课者能追问一个问题:“在众多的原因中,大家发现坚强的意志对潜能有何帮助?”引导学生关注到细节,将发散性思维培养和系统性思维培养有机结合,学生会自然生成“坚强的意志能激发人的潜能”这一核心观点。相信,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得到较大的提高,思维品质会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改进设问方式,提升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产生真正的智慧,对于改变目前灌输式教育的现实、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