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說文解字·禾部》共收字八十七個,其中大約一半是名物詞,包含許多穀類、稻類和黍類植物的名稱。深入研究“禾”部字中的名物詞,對於專門詞彙和植物學的研究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文章通過對《說文解字·禾部》中的名物詞進的詞義和所指進行分析,揭示古人對五穀的了解和分類,同時為辭書專名詞條的撰寫以及禾穀植物的研究提供基礎。
关键词:《說文解字·禾部》;名物詞;禾;稻
作者简介:李元盛(1991-),男,汉族,山东泰安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上古汉语。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2
名物研究是傳統訓詁學的一個主要內容。所謂名物,早期的狹義說法,一般是指草木鳥獸蟲魚等自然界生物的名稱,後來擴展為車馬,宮室,衣服,星宿,郡國,山川以及人物的命名等領域。現代學者劉興均老師對名物詞做的定義為“表示具體特定之物的詞”。我國古代文獻中記載了大量的名物詞,比如《詩經》三百零五篇中有上千個名物詞,孔子曾經對自己的兒子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所以從漢代起,對《詩經》中的草木鳥獸山川等名物的研究就成為傳統訓詁學中的重要內容。後來,名物詞研究的範圍擴大到其他古代典籍,為我們後世之人留下了大量的訓詁材料和文化資源。
古語云,民以食為天,作為傳統的農耕文明國家,我們的祖先豐衣足食靠得就是精耕細作農業的發展,所以和農作物及農業活動相關的名物詞數量非常豐富。但是除了農書、醫書及專門的訓詁著作之外,古代文獻在提到此類名物詞時,往往析言渾言對舉或者不加分辨,常常讓我們覺得古人五穀不分。而實際上我國古代的農業文明很早就從刀耕火種發展到了精耕細作,所以在古人的觀念里,這些名物有著清楚明晰的界限。無論是從農業史的角度來看,還是從語言文字的發展演變來看,對涉農的名物詞進行研究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名物詞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從詞義和所指的關係角度出發,明確名物詞的理性意義,考察名物詞異實同名和異名同實現象,並且探究其背後的原因。另外從詞義和概念的角度出發,探究名物詞詞義來源,並且考察,隨著人們對事物認識的改變,名物詞詞義和詞彙格局的變化。這裡我們選取《說文解字·禾部》中的名物詞作為研究對象,從詞義和所指的關係角度出發,明確這些名物詞的理性意義,建立“禾”部字所涉及名物的物類系統,並且考察異實同名和同名異實現象。至於另外一個角度,由於內容複雜,而我們篇幅有限,所以不深入探究。
一、《說文解字.禾部》名物詞概況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是東漢許慎,原書作于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到安帝建光元年,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說文解字》是首部按照部首編排的辭書,這在中國的辭書中是首創。正是由於這個緣故,“禾”部字下面才匯集了很多以“禾”字為部首,並且和“禾”字也就是農作物相關的名物詞。《說文解字》的釋字體例是先列出小篆,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所以《說文解字》不光是一本字書也是一本辭書。
《說文解字.禾部》中保存了很多跟五穀類植物有關的名物詞。通過對這些名物詞的整理分析,以及跟現代禾本科植物的分類比較,我們可以弄清楚古代名物詞的具體所指,以及詞義的發展變化,也了解古代人對此類植物的認知水平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原因。
《說文解字.禾部》共收字八十七個,重文十三。重文是文字的不同寫法,所以十三個重文不算作單獨的詞,總共有詞八十七個。其中名詞有四十五個,其餘的詞都是和禾類植物的種植、收穫、計量相關的動詞、量詞還有少量的形容詞。例如動詞:穡、積,量詞:?、秅,形容詞:稀稠等。這些詞,和名物詞沒有關係,不在我們的探討範圍之內。
《說文解字.禾部》字中有四十五個名詞,但是這些名詞并不全都是名物詞。劉興均在《周禮名物詞研究》一書中提出,判斷名物詞與非名物詞的標準有三點:一、必須與物類相關。二、必須能表明是一種特定的具體的物,而不是抽象的觀念的東西,當然,特定和具體都是相比較而言的。三、所指必須有類屬的區別性特征。
根據劉興均先生的標準,禾部字的名詞中有一部分表示植物的器官或者不同生長時期的狀態,這些我們不把他們當做名物詞來對待。比如:穎,禾類植物種子外的芒刺;比如秀和稼表示穀類植物的谷穗;比如?和稈都表示禾類植物的莖稈,不過?指麥子的莖稈,稈表示禾的莖稈。這種細微的差別這裡就不再仔細探討。
所以去除掉上面所說的這部分名詞之後,“禾”部字的名物詞共有十八個,包括十九個漢字,其中??是連綿詞,兩個字表示一個詞。這些詞的安排,大致先是同“禾”字相關的名物,之後是同“稷”相關的名物,再之後是同“稻”相關的名物,最後是一些零散的名物。
二、《說文解字》“禾”部名物詞詞義對比分析
我國古代傳統中有五穀的說法,五穀这一名词在当初创造的時候,究竟指的是什麼,没有留下记载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漢朝人寫的。漢人和漢以后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說法是稻、黍、稷、麥、菽(即大豆);另一种說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
結合五穀的說法和今天的農作物狀況,五穀到底指什麼我們大致梳理如下。稻,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称 “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也就是北方俗稱的黏穀子。稷,在五榖並舉的時候指的是粟,粟俗称小米,中国古称“稷”。粟脫壳制成的粮食,因其粒小,直径2毫米左右,故名小米。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不過有學者考證,從具體來看,稷字指作穀子更多的是由於語用的誤會,稷為百穀之長,而小米是當時的主要農作物,所以通常用稷指代小米。而實際上通過學者的考訂,稷應該指的是高粱,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秆较粗壮,直立,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性喜温暖,抗旱、耐涝。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中国栽培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食用高粱谷粒供食用、酿酒。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叶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作饲料;颖果能入药,能燥湿祛痰,宁心安神。属于经济作物。麥,禾本科植物的一类,五谷的一种,分为小麦,大麦等种类。冬小麦古称宿,也叫麥,冬小麦推广种植是在春秋战国末期。菽是豆類的總稱。 當然這里五穀的分類主要是通過對文獻以及辭書的比較和分析,並沒有和真正植物學上的分類和研究進行比對,所以得出的結論只能是大致的,我們力求的是條理清晰,根據文獻初步理清楚禾部字的詞義系統。對于更深層次的名實的一一對應,恐怕要依賴於更加深層次的跨學科的研究。而《說文解字》禾部名物詞中涉及到的主要是五穀中的稻、黍和稷和麥,也就是現在的大米、小米、黍子和麥子,對應著我們概括為稻類、穀類、和麥類來進行說明。
榖類名物詞對應的是現在的小米和黍子,包括禾、穆、私、稷、秫、穄、穀、?、秦、秠、??一共十一個字十個詞。其中,禾、稷、穀三個名物詞跟後面的幾個略有不同,首先這三個名物詞在古代文獻中經常可以用來代指所有的穀類植物,此外他們的命名理據跟后面幾個略有不同,禾、稷、穀三個詞是從語用的角度而得名,禾,嘉穀也,稷,百穀之長,穀,粟的別稱。而後面五幾個詞的命名理據可能和地區的不同有關,秦,秦地宜與種禾而得名。這五種可以看做今天的穀子。
另外的幾個名物詞所代指的榖類植物可能略有區別。秫,稷之黏者,也就是有黏性的穀子,北方現在叫做黏米,磨成面可以蒸窩頭黏糕之類的食物。穄,指的應該不是穀子,而是黍類植物,是一種不黏的黍類。穬,指的是芒粟,指帶穀芒的穀子,現在具體指哪一種穀子,拉丁學名是什麼筆者沒有詳細考察。?,一种嘉禾,一茎六穗。估計是一種傳說中的穀類,代表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秠,《詩經》中提到的一種傳說中的黍類植物,一隻穀殼中有兩粒米粒的黍子。??,連綿詞,指黃而不黏的黍,應該和上面提到的穄類似。
以上關於榖類植物的歸類,是建立在我們在把稷這種植物看做是穀子也就是今天的小米的基礎上來進行的,所以在許慎的原文中如果用稷來說解的字我們也把他看做是一種穀子。如果按照有些學者把稷看做高粱的說法,那麼其中的秫可能就是現在的一種黏高粱。不過由於我們的目的主要是先把他們的條理梳理清楚,所以這兩個名物詞具體真正指代什麼我們還要結合專門的農書文獻以及植物學的知識來進行考察。
稻類名物詞包括稻、稌、稬、稴、秔、秏,共六個。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稻和稌互訓,認為二者都是指水稻。但是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中說“古專謂黏者為稌,吾蘇所云糯米也,或以稱不黏者,亦通語爾。”但是《周禮.天官》中“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鄭玄注引鄭司農曰:稌,粳也,黏性小的稻米。二者正好相反。徐鍇的《說文系傳》釋為稻米。如此看來,稻和稌都可以指水稻是可以確定的,但是稌做專名時到底是指黏性水稻還是不黏的水稻就不好確定了。不過,筆者認為,鄭司農的時代比朱駿聲的時代離漢代更近,所以應該是鄭司農的註解更加準確。稬,沛國謂稻曰稬。由此可知,稬和稻、稌謂同實異名詞,是不同的地方對于同一個名物的不同稱呼。另外朱駿聲認為,稬的俗字為糯,就是現在的糯米,黏性水稻。稴,稻不黏者,指不黏的水稻。段注說,稻至黏者為稬,次黏者為粳,不黏者為稴。所以稴應該是最不黏的水稻種類。秏,許慎解釋說是稻屬,伊尹曰“飯之美者,玄山之禾,南海之秏”大概是特指南方廣東一帶出產的品質比較優良的稻米。
麥類名物詞,由於偏旁和部首的原因,禾部字中關于麥類植物的名物詞比較少,只有一個。?,齊地把麥子叫做?。?和麥也是一對同實異名詞。
三、結語
通過以上對《說文解字》禾部字名物詞詞義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大致了解許慎對當時以“禾”字為部首的農作物的基本認識。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通過對禾部字字形的分析來解釋字的本意,這也暗含了許多名物詞的得名之由。由於學識有限,我們對許慎《說文》中禾部字的名物詞的整理十分粗疏。不過還是期待這些勾勒這對我們了解古代的農業發展狀況和農作物種植情況能夠提供方便。
另外,對于越重要的東西,人們往往越關注,所以體現在語言方面也就更細緻,名物詞的狀況也就更加的複雜,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禾部字中的許多名物詞已經漸漸淡出了普通人的視野,而對於專業研究農作物的人來說,他們也開始用拉丁文學名來準確的表示每一個種類的植物,但是名物詞承載了我們的傳統文化,也體現了漢語發張的歷史,這些對于我們來說依舊意義非凡。
參考文献:
[1]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局.1982.
[2]黃亞平.《說文解字》魚部名物詞詞義研究[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0.12.
[3]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
[4]朱駿聲(清).《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1984.
[5]王力.古代漢語[M].中華書局.1962.
关键词:《說文解字·禾部》;名物詞;禾;稻
作者简介:李元盛(1991-),男,汉族,山东泰安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上古汉语。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2
名物研究是傳統訓詁學的一個主要內容。所謂名物,早期的狹義說法,一般是指草木鳥獸蟲魚等自然界生物的名稱,後來擴展為車馬,宮室,衣服,星宿,郡國,山川以及人物的命名等領域。現代學者劉興均老師對名物詞做的定義為“表示具體特定之物的詞”。我國古代文獻中記載了大量的名物詞,比如《詩經》三百零五篇中有上千個名物詞,孔子曾經對自己的兒子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所以從漢代起,對《詩經》中的草木鳥獸山川等名物的研究就成為傳統訓詁學中的重要內容。後來,名物詞研究的範圍擴大到其他古代典籍,為我們後世之人留下了大量的訓詁材料和文化資源。
古語云,民以食為天,作為傳統的農耕文明國家,我們的祖先豐衣足食靠得就是精耕細作農業的發展,所以和農作物及農業活動相關的名物詞數量非常豐富。但是除了農書、醫書及專門的訓詁著作之外,古代文獻在提到此類名物詞時,往往析言渾言對舉或者不加分辨,常常讓我們覺得古人五穀不分。而實際上我國古代的農業文明很早就從刀耕火種發展到了精耕細作,所以在古人的觀念里,這些名物有著清楚明晰的界限。無論是從農業史的角度來看,還是從語言文字的發展演變來看,對涉農的名物詞進行研究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名物詞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從詞義和所指的關係角度出發,明確名物詞的理性意義,考察名物詞異實同名和異名同實現象,並且探究其背後的原因。另外從詞義和概念的角度出發,探究名物詞詞義來源,並且考察,隨著人們對事物認識的改變,名物詞詞義和詞彙格局的變化。這裡我們選取《說文解字·禾部》中的名物詞作為研究對象,從詞義和所指的關係角度出發,明確這些名物詞的理性意義,建立“禾”部字所涉及名物的物類系統,並且考察異實同名和同名異實現象。至於另外一個角度,由於內容複雜,而我們篇幅有限,所以不深入探究。
一、《說文解字.禾部》名物詞概況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是東漢許慎,原書作于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到安帝建光元年,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說文解字》是首部按照部首編排的辭書,這在中國的辭書中是首創。正是由於這個緣故,“禾”部字下面才匯集了很多以“禾”字為部首,並且和“禾”字也就是農作物相關的名物詞。《說文解字》的釋字體例是先列出小篆,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所以《說文解字》不光是一本字書也是一本辭書。
《說文解字.禾部》中保存了很多跟五穀類植物有關的名物詞。通過對這些名物詞的整理分析,以及跟現代禾本科植物的分類比較,我們可以弄清楚古代名物詞的具體所指,以及詞義的發展變化,也了解古代人對此類植物的認知水平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原因。
《說文解字.禾部》共收字八十七個,重文十三。重文是文字的不同寫法,所以十三個重文不算作單獨的詞,總共有詞八十七個。其中名詞有四十五個,其餘的詞都是和禾類植物的種植、收穫、計量相關的動詞、量詞還有少量的形容詞。例如動詞:穡、積,量詞:?、秅,形容詞:稀稠等。這些詞,和名物詞沒有關係,不在我們的探討範圍之內。
《說文解字.禾部》字中有四十五個名詞,但是這些名詞并不全都是名物詞。劉興均在《周禮名物詞研究》一書中提出,判斷名物詞與非名物詞的標準有三點:一、必須與物類相關。二、必須能表明是一種特定的具體的物,而不是抽象的觀念的東西,當然,特定和具體都是相比較而言的。三、所指必須有類屬的區別性特征。
根據劉興均先生的標準,禾部字的名詞中有一部分表示植物的器官或者不同生長時期的狀態,這些我們不把他們當做名物詞來對待。比如:穎,禾類植物種子外的芒刺;比如秀和稼表示穀類植物的谷穗;比如?和稈都表示禾類植物的莖稈,不過?指麥子的莖稈,稈表示禾的莖稈。這種細微的差別這裡就不再仔細探討。
所以去除掉上面所說的這部分名詞之後,“禾”部字的名物詞共有十八個,包括十九個漢字,其中??是連綿詞,兩個字表示一個詞。這些詞的安排,大致先是同“禾”字相關的名物,之後是同“稷”相關的名物,再之後是同“稻”相關的名物,最後是一些零散的名物。
二、《說文解字》“禾”部名物詞詞義對比分析
我國古代傳統中有五穀的說法,五穀这一名词在当初创造的時候,究竟指的是什麼,没有留下记载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漢朝人寫的。漢人和漢以后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說法是稻、黍、稷、麥、菽(即大豆);另一种說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
結合五穀的說法和今天的農作物狀況,五穀到底指什麼我們大致梳理如下。稻,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称 “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也就是北方俗稱的黏穀子。稷,在五榖並舉的時候指的是粟,粟俗称小米,中国古称“稷”。粟脫壳制成的粮食,因其粒小,直径2毫米左右,故名小米。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不過有學者考證,從具體來看,稷字指作穀子更多的是由於語用的誤會,稷為百穀之長,而小米是當時的主要農作物,所以通常用稷指代小米。而實際上通過學者的考訂,稷應該指的是高粱,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秆较粗壮,直立,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性喜温暖,抗旱、耐涝。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中国栽培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食用高粱谷粒供食用、酿酒。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叶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作饲料;颖果能入药,能燥湿祛痰,宁心安神。属于经济作物。麥,禾本科植物的一类,五谷的一种,分为小麦,大麦等种类。冬小麦古称宿,也叫麥,冬小麦推广种植是在春秋战国末期。菽是豆類的總稱。 當然這里五穀的分類主要是通過對文獻以及辭書的比較和分析,並沒有和真正植物學上的分類和研究進行比對,所以得出的結論只能是大致的,我們力求的是條理清晰,根據文獻初步理清楚禾部字的詞義系統。對于更深層次的名實的一一對應,恐怕要依賴於更加深層次的跨學科的研究。而《說文解字》禾部名物詞中涉及到的主要是五穀中的稻、黍和稷和麥,也就是現在的大米、小米、黍子和麥子,對應著我們概括為稻類、穀類、和麥類來進行說明。
榖類名物詞對應的是現在的小米和黍子,包括禾、穆、私、稷、秫、穄、穀、?、秦、秠、??一共十一個字十個詞。其中,禾、稷、穀三個名物詞跟後面的幾個略有不同,首先這三個名物詞在古代文獻中經常可以用來代指所有的穀類植物,此外他們的命名理據跟后面幾個略有不同,禾、稷、穀三個詞是從語用的角度而得名,禾,嘉穀也,稷,百穀之長,穀,粟的別稱。而後面五幾個詞的命名理據可能和地區的不同有關,秦,秦地宜與種禾而得名。這五種可以看做今天的穀子。
另外的幾個名物詞所代指的榖類植物可能略有區別。秫,稷之黏者,也就是有黏性的穀子,北方現在叫做黏米,磨成面可以蒸窩頭黏糕之類的食物。穄,指的應該不是穀子,而是黍類植物,是一種不黏的黍類。穬,指的是芒粟,指帶穀芒的穀子,現在具體指哪一種穀子,拉丁學名是什麼筆者沒有詳細考察。?,一种嘉禾,一茎六穗。估計是一種傳說中的穀類,代表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秠,《詩經》中提到的一種傳說中的黍類植物,一隻穀殼中有兩粒米粒的黍子。??,連綿詞,指黃而不黏的黍,應該和上面提到的穄類似。
以上關於榖類植物的歸類,是建立在我們在把稷這種植物看做是穀子也就是今天的小米的基礎上來進行的,所以在許慎的原文中如果用稷來說解的字我們也把他看做是一種穀子。如果按照有些學者把稷看做高粱的說法,那麼其中的秫可能就是現在的一種黏高粱。不過由於我們的目的主要是先把他們的條理梳理清楚,所以這兩個名物詞具體真正指代什麼我們還要結合專門的農書文獻以及植物學的知識來進行考察。
稻類名物詞包括稻、稌、稬、稴、秔、秏,共六個。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稻和稌互訓,認為二者都是指水稻。但是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中說“古專謂黏者為稌,吾蘇所云糯米也,或以稱不黏者,亦通語爾。”但是《周禮.天官》中“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鄭玄注引鄭司農曰:稌,粳也,黏性小的稻米。二者正好相反。徐鍇的《說文系傳》釋為稻米。如此看來,稻和稌都可以指水稻是可以確定的,但是稌做專名時到底是指黏性水稻還是不黏的水稻就不好確定了。不過,筆者認為,鄭司農的時代比朱駿聲的時代離漢代更近,所以應該是鄭司農的註解更加準確。稬,沛國謂稻曰稬。由此可知,稬和稻、稌謂同實異名詞,是不同的地方對于同一個名物的不同稱呼。另外朱駿聲認為,稬的俗字為糯,就是現在的糯米,黏性水稻。稴,稻不黏者,指不黏的水稻。段注說,稻至黏者為稬,次黏者為粳,不黏者為稴。所以稴應該是最不黏的水稻種類。秏,許慎解釋說是稻屬,伊尹曰“飯之美者,玄山之禾,南海之秏”大概是特指南方廣東一帶出產的品質比較優良的稻米。
麥類名物詞,由於偏旁和部首的原因,禾部字中關于麥類植物的名物詞比較少,只有一個。?,齊地把麥子叫做?。?和麥也是一對同實異名詞。
三、結語
通過以上對《說文解字》禾部字名物詞詞義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大致了解許慎對當時以“禾”字為部首的農作物的基本認識。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通過對禾部字字形的分析來解釋字的本意,這也暗含了許多名物詞的得名之由。由於學識有限,我們對許慎《說文》中禾部字的名物詞的整理十分粗疏。不過還是期待這些勾勒這對我們了解古代的農業發展狀況和農作物種植情況能夠提供方便。
另外,對于越重要的東西,人們往往越關注,所以體現在語言方面也就更細緻,名物詞的狀況也就更加的複雜,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禾部字中的許多名物詞已經漸漸淡出了普通人的視野,而對於專業研究農作物的人來說,他們也開始用拉丁文學名來準確的表示每一個種類的植物,但是名物詞承載了我們的傳統文化,也體現了漢語發張的歷史,這些對于我們來說依舊意義非凡。
參考文献:
[1]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局.1982.
[2]黃亞平.《說文解字》魚部名物詞詞義研究[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0.12.
[3]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
[4]朱駿聲(清).《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1984.
[5]王力.古代漢語[M].中華書局.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