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的个性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从强化自我意识,激发兴趣;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改革教学内容,就地取材;加强情感体验,培养意志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发展;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73-1
我国目前很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尤其在学校体育中强调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教材的出现,体育教师必须重新认识体育课堂教学的内涵,必须重新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一、强化自我意识,激发兴趣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因此,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支配学生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理想的体育环境,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学生都荣誉感和好胜心,可多组织比赛教学,增加激烈性和趣味性,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差异,采用让时赛、让距赛、让分赛等,刺激起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忘我地投入到学习中。由于学生兴趣不同,往往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其教学结果也截然不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授课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手段都应围绕学生展开。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个性,教师可按学生兴趣选择分组教学。由于小群体学生都是喜爱某一项运动而自愿参与学习的,学习动机肯定积极。这样的组织安排,不仅使学生会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也能使学生尽情运动、享受,心境会格外开朗。
二、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负荷也不一样,对此不应强求一律,我们不能只顾“满堂灌”,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体育行为、思想的特点,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及表现完全暴露在同学面前,体育“优等生”经常表现出优越感,自信心强;而一些体育“差生”往往表现出自卑的心态,丧失自信心,行为也不稳定,担心自己的行为得不到好的评价,所以不愿意练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振奋精神,必要时采取动作难度减低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有希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还应给予较多的关心,稍有进步就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认识到缺陷是暂时的,是可以弥补的,从而培养自信心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的个性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例如,有的学生善跳;有的学生善于跑;有的学生有压力学得好,有的则相反;有的学生爆发力好;有的学生柔韧性好等等。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帮助他们选择一种或两种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方法和技能。实践证明,这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强,更能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同时,在教学中高标准,严要求,能使学生形成严格、认真、勇敢、顽固的个性特征。
三、改革教学内容,就地取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因此,只靠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教授学生是相当有限的。不管是在小学还是中学,仅依赖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个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也会直接影响到其自身创造力的培养。所以,教材的内容必须要改革,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大纲规定的内容,我认为原则只有一条:在原有的内容的基础上删减一些脱离实际上的内容,增补一些生活性、社会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例如,删减像标枪、铁饼等项目,增补网球、健身操、体育舞蹈等等,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足球、篮球等课程的比例。这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同时也是一种尝试。
当然,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学校不可能完全为学生开展那种开放选择式的教学,因为中学的教师是不够的,资金场地又受到严重的限制。但是,一种新事物的产生,一定要有从旧事物开始过渡的过程。尽管我们各学校的师资水平不同,但只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其考虑问题,就地取材也未尝不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一套教学内容,我觉得这是可以实现的,而且效果也必然会不错。
四、加强情感体验,培养意志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往往抱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也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例如:学习技术动作获得成功,便会产生满足愉快的情感;运动竞赛中由于对抗激烈,便产生紧张的情感。体育教师应该很清晰地认识到:体育运动自身所具有的多样性必然会给参加者带来情感的丰富性。教师应该抓住运动项目多样性和吸引力,自然地诱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应意识到:运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会激发他们的应变能力。所有这些都能使他们心理上的自我意识产生体验,自身情感上获得满意、愉快、欢乐、兴奋,从而得到个性的良性发展。但“成功”的体验决不仅仅是“愉快”,还伴随着挫折和失败。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登上“成功”的顶峰,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全部乐趣。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个性的发展要注重怎样使学生情感社会化、深刻化。
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在困难和障碍面前进行自我要求、自我暗示、自我动员、自我命令、自我体验,及时付出自己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障碍。体育运动中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而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所以,教师要通过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来锻炼其意志品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发展;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73-1
我国目前很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尤其在学校体育中强调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教材的出现,体育教师必须重新认识体育课堂教学的内涵,必须重新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一、强化自我意识,激发兴趣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因此,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支配学生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理想的体育环境,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学生都荣誉感和好胜心,可多组织比赛教学,增加激烈性和趣味性,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差异,采用让时赛、让距赛、让分赛等,刺激起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忘我地投入到学习中。由于学生兴趣不同,往往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其教学结果也截然不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授课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手段都应围绕学生展开。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个性,教师可按学生兴趣选择分组教学。由于小群体学生都是喜爱某一项运动而自愿参与学习的,学习动机肯定积极。这样的组织安排,不仅使学生会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也能使学生尽情运动、享受,心境会格外开朗。
二、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负荷也不一样,对此不应强求一律,我们不能只顾“满堂灌”,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体育行为、思想的特点,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及表现完全暴露在同学面前,体育“优等生”经常表现出优越感,自信心强;而一些体育“差生”往往表现出自卑的心态,丧失自信心,行为也不稳定,担心自己的行为得不到好的评价,所以不愿意练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振奋精神,必要时采取动作难度减低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有希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还应给予较多的关心,稍有进步就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认识到缺陷是暂时的,是可以弥补的,从而培养自信心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的个性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例如,有的学生善跳;有的学生善于跑;有的学生有压力学得好,有的则相反;有的学生爆发力好;有的学生柔韧性好等等。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帮助他们选择一种或两种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方法和技能。实践证明,这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强,更能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同时,在教学中高标准,严要求,能使学生形成严格、认真、勇敢、顽固的个性特征。
三、改革教学内容,就地取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因此,只靠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教授学生是相当有限的。不管是在小学还是中学,仅依赖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个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也会直接影响到其自身创造力的培养。所以,教材的内容必须要改革,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大纲规定的内容,我认为原则只有一条:在原有的内容的基础上删减一些脱离实际上的内容,增补一些生活性、社会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例如,删减像标枪、铁饼等项目,增补网球、健身操、体育舞蹈等等,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足球、篮球等课程的比例。这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同时也是一种尝试。
当然,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学校不可能完全为学生开展那种开放选择式的教学,因为中学的教师是不够的,资金场地又受到严重的限制。但是,一种新事物的产生,一定要有从旧事物开始过渡的过程。尽管我们各学校的师资水平不同,但只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其考虑问题,就地取材也未尝不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一套教学内容,我觉得这是可以实现的,而且效果也必然会不错。
四、加强情感体验,培养意志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往往抱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也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例如:学习技术动作获得成功,便会产生满足愉快的情感;运动竞赛中由于对抗激烈,便产生紧张的情感。体育教师应该很清晰地认识到:体育运动自身所具有的多样性必然会给参加者带来情感的丰富性。教师应该抓住运动项目多样性和吸引力,自然地诱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应意识到:运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会激发他们的应变能力。所有这些都能使他们心理上的自我意识产生体验,自身情感上获得满意、愉快、欢乐、兴奋,从而得到个性的良性发展。但“成功”的体验决不仅仅是“愉快”,还伴随着挫折和失败。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登上“成功”的顶峰,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全部乐趣。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个性的发展要注重怎样使学生情感社会化、深刻化。
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在困难和障碍面前进行自我要求、自我暗示、自我动员、自我命令、自我体验,及时付出自己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障碍。体育运动中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而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所以,教师要通过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来锻炼其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