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属非金属矿山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对国民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产业逐步向稳定化、规模化发展,然而安全事故频发,重大、特大事故屡见不鲜,其安全生产现状并不乐观。本文将以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安全生产情况为切入点,对事故多发时段、地域、类型以及缘由等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旨在为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事故;解决对策
1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发展阶段
对比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多个国家得出:在工业化发展初期,安全生产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矿山事故并不多见;在工业化前期,矿山事故频发;而在工业化中期,矿山事故发生波动较大,事故总量居高不下;在工业化后期,矿山事故发生几率以及事故总量明显下降;直到后工业阶段,矿山事故迎来稳定时期,事故数量持续减少,且重大事故发生几率呈稳步下滑趋势。
2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安全事故规律
2.1 事故发生领域
据可靠数据分析,非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以及其他矿产采选业这四个领域的事故发生量均是在不同时期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是事故频发领域,其安全事故总数竟高达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的半数,甚至以上。
2.2 事故发生时段
7月份,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进入高发阶段;4月份到6月份这个期间次之;1月份以及2月份事故发生几率不高;而在8月份到12月份这个时段,矿山事故显著减少。
2.3 事故发生地区
通过对我国省、区、直辖市以及新疆兵团等32地区的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浙江、云南、广西、湖北、辽宁等地区的事故总量偏高,但是各地矿山事故总量均在不同程度上呈现下滑趋势,其中以浙江省的下降速度为最。在2001年至2011年间,浙江省的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事故位列全国首位,事故死亡人数排名第三,而在2011年,其事故总量排名为13位,事故死亡人数位于第14位。
2.4 事故类型
长期以来,山体坍塌、物体撞击、冒顶片帮以及高空坠物等都是金属非金属矿山常见的事故类型,近些年大部分事故类型都处于稳定下降状态,其中以坍塌事故的下降速度最快,冒顶片帮已经逐渐成为高发事故,其造成伤亡人数最多。同时,由于机械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机械、车辆以及触电等事故曾一度出现井喷趋势,幸运的是,目前这几种代表性矿山事故的安全防控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处于可控状态。
2.5 事故原因
纵观国内外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缘由,无外乎以下几种:其一,操作不规范;其二,生产环境不合标。
3 事故原因分析
3.1 基础原因
所谓基础原因,就是指在整个经济背景下,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造成根本影响的因素。具体来讲,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发展。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市场对于金属非金属资源的需求;第二,产业经济结构优化。第二产业(原材料消耗)的市场比重不断上升,加重了金属非金属矿产的生产压力;第三,产业集中化发展形势。小微金属非金属矿山的比重高达95%以上,他们的生产环境相对比较恶劣;第四,资源开发不平衡。我国中西部地区,如云南、湖北、贵州、四川等地域是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的高发区。可见,加快整顿、提高小微矿山生产条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是降低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
3.2 间接原因
间接原因是指因管理疏漏导致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的一系列间接要素。比如,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法律条款含糊其辞;政府监管不当,监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安全监管工作效率低下;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生产体系有待完善,权责划分不细,现场管理漏洞过多;紧急应对措施滞后,救援队伍以及救援设备水平有限,等等。
3.3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指對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发生造成直接影响的物质、环境以及人为失误等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自然环境限制。中小型矿床在金属非金属矿山总量中占有85%的比重;技术水平。安全防护措施存在缺陷,设备老化现象严重;安全研发投入。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疏于技术研发,安全技术并未实现系统化管理;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
4 对策措施
4.1 加快产业调整,促进矿业经济模式转型
首先,要加大整顿关闭生产条件不合规的微小矿山,彻底解决金属非金属矿山“散、多、差”的问题,不断提高准入标准,促进矿山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其次,健全立法体系。尽快完善矿产生产法律法规,明确在规模、人员、资金以及设备上的相关要求。第三,全面落实产能淘汰政策。
4.2 加强安全监管,降低事故总量
加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意识,尤其要对矿山事故多发地域进行严格的安全隐患排查。同时,要针对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实际生产情况,有效结合市场供需状态、环境因素等,合理进行生产规划,在事故多发的7、8月份,一定要做好安全监察,谨防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失误带来的安全事故。
4.3 引入先进科技,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要注重建立专项资金,加大科研力度,并在政策以及经济上给予扶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健全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并制定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提高现场管理者的素质水平,为事故排查、事故处理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要鼓励安全生产创新,构建矿山安全信息数据库,补充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资料,在促进监管工作高效化的同时,不断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4.4 打造专业救援团队
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防护意识,制定紧急救援预案,并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演习,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救能力。同时,要加强矿山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设备、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完善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应急处置建设,以便将事故伤亡人数最小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属于高危行业,其事故发生总量虽得到初步控制,但重大矿山事故仍偶有发生,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矿山开采条件,并加大监督力度,全面整顿非法开采行为。同时,应出台经济扶持政策鼓励矿山企业加大科研力度,不断进行技术、工艺创新,为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全国伤亡事故统计年报(20012015)[R].北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22015.
关键词: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事故;解决对策
1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发展阶段
对比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多个国家得出:在工业化发展初期,安全生产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矿山事故并不多见;在工业化前期,矿山事故频发;而在工业化中期,矿山事故发生波动较大,事故总量居高不下;在工业化后期,矿山事故发生几率以及事故总量明显下降;直到后工业阶段,矿山事故迎来稳定时期,事故数量持续减少,且重大事故发生几率呈稳步下滑趋势。
2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安全事故规律
2.1 事故发生领域
据可靠数据分析,非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以及其他矿产采选业这四个领域的事故发生量均是在不同时期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是事故频发领域,其安全事故总数竟高达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的半数,甚至以上。
2.2 事故发生时段
7月份,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进入高发阶段;4月份到6月份这个期间次之;1月份以及2月份事故发生几率不高;而在8月份到12月份这个时段,矿山事故显著减少。
2.3 事故发生地区
通过对我国省、区、直辖市以及新疆兵团等32地区的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浙江、云南、广西、湖北、辽宁等地区的事故总量偏高,但是各地矿山事故总量均在不同程度上呈现下滑趋势,其中以浙江省的下降速度为最。在2001年至2011年间,浙江省的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事故位列全国首位,事故死亡人数排名第三,而在2011年,其事故总量排名为13位,事故死亡人数位于第14位。
2.4 事故类型
长期以来,山体坍塌、物体撞击、冒顶片帮以及高空坠物等都是金属非金属矿山常见的事故类型,近些年大部分事故类型都处于稳定下降状态,其中以坍塌事故的下降速度最快,冒顶片帮已经逐渐成为高发事故,其造成伤亡人数最多。同时,由于机械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机械、车辆以及触电等事故曾一度出现井喷趋势,幸运的是,目前这几种代表性矿山事故的安全防控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处于可控状态。
2.5 事故原因
纵观国内外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缘由,无外乎以下几种:其一,操作不规范;其二,生产环境不合标。
3 事故原因分析
3.1 基础原因
所谓基础原因,就是指在整个经济背景下,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造成根本影响的因素。具体来讲,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发展。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市场对于金属非金属资源的需求;第二,产业经济结构优化。第二产业(原材料消耗)的市场比重不断上升,加重了金属非金属矿产的生产压力;第三,产业集中化发展形势。小微金属非金属矿山的比重高达95%以上,他们的生产环境相对比较恶劣;第四,资源开发不平衡。我国中西部地区,如云南、湖北、贵州、四川等地域是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的高发区。可见,加快整顿、提高小微矿山生产条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是降低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
3.2 间接原因
间接原因是指因管理疏漏导致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的一系列间接要素。比如,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法律条款含糊其辞;政府监管不当,监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安全监管工作效率低下;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生产体系有待完善,权责划分不细,现场管理漏洞过多;紧急应对措施滞后,救援队伍以及救援设备水平有限,等等。
3.3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指對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发生造成直接影响的物质、环境以及人为失误等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自然环境限制。中小型矿床在金属非金属矿山总量中占有85%的比重;技术水平。安全防护措施存在缺陷,设备老化现象严重;安全研发投入。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疏于技术研发,安全技术并未实现系统化管理;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
4 对策措施
4.1 加快产业调整,促进矿业经济模式转型
首先,要加大整顿关闭生产条件不合规的微小矿山,彻底解决金属非金属矿山“散、多、差”的问题,不断提高准入标准,促进矿山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其次,健全立法体系。尽快完善矿产生产法律法规,明确在规模、人员、资金以及设备上的相关要求。第三,全面落实产能淘汰政策。
4.2 加强安全监管,降低事故总量
加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意识,尤其要对矿山事故多发地域进行严格的安全隐患排查。同时,要针对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实际生产情况,有效结合市场供需状态、环境因素等,合理进行生产规划,在事故多发的7、8月份,一定要做好安全监察,谨防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失误带来的安全事故。
4.3 引入先进科技,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要注重建立专项资金,加大科研力度,并在政策以及经济上给予扶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健全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并制定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提高现场管理者的素质水平,为事故排查、事故处理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要鼓励安全生产创新,构建矿山安全信息数据库,补充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资料,在促进监管工作高效化的同时,不断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4.4 打造专业救援团队
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防护意识,制定紧急救援预案,并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演习,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救能力。同时,要加强矿山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设备、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完善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应急处置建设,以便将事故伤亡人数最小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属于高危行业,其事故发生总量虽得到初步控制,但重大矿山事故仍偶有发生,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矿山开采条件,并加大监督力度,全面整顿非法开采行为。同时,应出台经济扶持政策鼓励矿山企业加大科研力度,不断进行技术、工艺创新,为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全国伤亡事故统计年报(20012015)[R].北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