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的改革实践,其最为核心的价值目标也正是教育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植和创新潜能的挖掘。本文就《窗边的小豆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素质教育。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基础
最近,我利用闲暇时间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书中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真实故事。作者因为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在大家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谨将本书献给已逝的小林宗作老师"可见小林老师在黑柳彻子心中的地位。书中描写的小林宗作校长确实是那种让人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人。他会花四个小时去听一年级女孩无头绪的唠叨,他与孩子说话从不会打断孩子,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了让残疾人高桥君找到对生活的自信,精心设计一场特殊的运动会;为了让孩子真正学到知识而组织了许多次的"冒险"、"试胆量"、"做韵律操"等教学活动,让孩子在无形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我非常佩服小林宗作校长,因为他能在无声中把我们在口头宣传的一些观念传达给孩子们。
例如:有一天,小豆豆把漂亮的钱包弄掉厕所里了,这可急坏了小豆豆,她找到一个洒水用的长把舀子,找到厕所的掏口,费力的打捞她的钱包,小林校长路过这里,问明情况之后,对小豆豆说:弄完之后,把那些东西都放回去。看到这里,我不禁在想:如果是我看见这番情景,一定会叫她先上教室上课,到下课时再来找或干脆让她再叫父母帮忙买一个……但是小林先生却只是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
……
实事求是地讲,在我们周围,像小豆豆这样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在少数。但事实上,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有许多时候,忽视了一些类似小豆豆所为的看似不良行为的积极因素,没有最大程度地从提高学生心理、行为价值的角度去处理问题,而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采用表面化的方式去解决,批评、指责、劝阻多于理解、帮助、引导,忽略了许多有价值教育的契机,导致对事件的处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也比较苍白无力。比如:学生捉了几只龙虾到课堂上来;某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很想帮你发作业本;学生在众人面前与你顶嘴;学生请同学在考卷上代替家长签名……这些问题出现后,老师愤怒的表情、严厉的批评、充满火药味的空气、请家长到学校来……恐怕是留给学生最深的记忆。
从表面上看,这些学生是做了错事,但是,如果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看待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生身上显露出的有可贵的好奇心、好胜心,有对某些事物强烈的兴趣,有乐于帮助别人的热情和爱心,有求知欲望和自尊,所有这些都需要老师去开发、去扶持。
小林校长就是这样一个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和儿童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行为的教育者。小林校长从未骂过学生,相反,当有个老师不小心在语言上可能伤害到学生时,他严肃地责问老师,但他不是在办公室当众责问,而是在谁也看不到的厨房里。即使对于学生向他提出的想留宿学校看一辆报废的有轨电车是如何被工人们搬运进学校当图书室这样的违反校规的事,小林校长处理的办法也是别出心裁:他建议特别想要看的人早点回家,征求一下家里人的意见,如果家里人同意了,就吃好晚饭,带上睡衣和毯子到学校来,电车来了,他会叫醒他们的。正是这一夜,学生知道了世界上还有比电车还大的拖拉机,知道了又粗又圆的木棒垫在电车下面可滚动运行,知道了搬运工人的工作是多么辛苦,他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如果我们的校长面对这样违反校规的事会如何处理呢?我想,他们会对学生的心情表示理解,但学校从不留宿学生……以各种理由来委婉拒绝学生的要求。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这是小林宗作老师所说。我想这段话已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成天与孩子打交道,我们做的是什么?只是传授知识,又有多少能去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成天不许孩子这样,不许那样,把孩子都教育成一个模样。我们强加给孩子成人的许多想法,以为这是"经验之谈",其实有许多事情让他经历一下比我们直接告诉他效果要好得多。我们会为了成绩而不停地布置许多作业,也不管孩子是否乐意去做,是否厌烦;为了所谓的安全,甚至规定孩子在课间不要奔跑跳跃……我们的教育除了课堂还是课堂,又有多少老师是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冒险"、去"探索"?
很多时候是我们亲手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按照我们设计的思路去看问题……可是我们又能怎么样呢?周考,月考,教师成了出题的机器,学生成了答题的机器。而学校衡量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试的分数。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孩子除了要应付考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生活啊!
我真心希望中国能多些像小林宗作那样崇尚自由教育的校长!
为了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负责,让我们把更多的"小豆豆"雕塑成可爱的"金豆豆"吧!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基础
最近,我利用闲暇时间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书中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真实故事。作者因为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在大家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谨将本书献给已逝的小林宗作老师"可见小林老师在黑柳彻子心中的地位。书中描写的小林宗作校长确实是那种让人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人。他会花四个小时去听一年级女孩无头绪的唠叨,他与孩子说话从不会打断孩子,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了让残疾人高桥君找到对生活的自信,精心设计一场特殊的运动会;为了让孩子真正学到知识而组织了许多次的"冒险"、"试胆量"、"做韵律操"等教学活动,让孩子在无形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我非常佩服小林宗作校长,因为他能在无声中把我们在口头宣传的一些观念传达给孩子们。
例如:有一天,小豆豆把漂亮的钱包弄掉厕所里了,这可急坏了小豆豆,她找到一个洒水用的长把舀子,找到厕所的掏口,费力的打捞她的钱包,小林校长路过这里,问明情况之后,对小豆豆说:弄完之后,把那些东西都放回去。看到这里,我不禁在想:如果是我看见这番情景,一定会叫她先上教室上课,到下课时再来找或干脆让她再叫父母帮忙买一个……但是小林先生却只是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
……
实事求是地讲,在我们周围,像小豆豆这样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在少数。但事实上,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有许多时候,忽视了一些类似小豆豆所为的看似不良行为的积极因素,没有最大程度地从提高学生心理、行为价值的角度去处理问题,而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采用表面化的方式去解决,批评、指责、劝阻多于理解、帮助、引导,忽略了许多有价值教育的契机,导致对事件的处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也比较苍白无力。比如:学生捉了几只龙虾到课堂上来;某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很想帮你发作业本;学生在众人面前与你顶嘴;学生请同学在考卷上代替家长签名……这些问题出现后,老师愤怒的表情、严厉的批评、充满火药味的空气、请家长到学校来……恐怕是留给学生最深的记忆。
从表面上看,这些学生是做了错事,但是,如果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看待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生身上显露出的有可贵的好奇心、好胜心,有对某些事物强烈的兴趣,有乐于帮助别人的热情和爱心,有求知欲望和自尊,所有这些都需要老师去开发、去扶持。
小林校长就是这样一个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和儿童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行为的教育者。小林校长从未骂过学生,相反,当有个老师不小心在语言上可能伤害到学生时,他严肃地责问老师,但他不是在办公室当众责问,而是在谁也看不到的厨房里。即使对于学生向他提出的想留宿学校看一辆报废的有轨电车是如何被工人们搬运进学校当图书室这样的违反校规的事,小林校长处理的办法也是别出心裁:他建议特别想要看的人早点回家,征求一下家里人的意见,如果家里人同意了,就吃好晚饭,带上睡衣和毯子到学校来,电车来了,他会叫醒他们的。正是这一夜,学生知道了世界上还有比电车还大的拖拉机,知道了又粗又圆的木棒垫在电车下面可滚动运行,知道了搬运工人的工作是多么辛苦,他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如果我们的校长面对这样违反校规的事会如何处理呢?我想,他们会对学生的心情表示理解,但学校从不留宿学生……以各种理由来委婉拒绝学生的要求。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这是小林宗作老师所说。我想这段话已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成天与孩子打交道,我们做的是什么?只是传授知识,又有多少能去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成天不许孩子这样,不许那样,把孩子都教育成一个模样。我们强加给孩子成人的许多想法,以为这是"经验之谈",其实有许多事情让他经历一下比我们直接告诉他效果要好得多。我们会为了成绩而不停地布置许多作业,也不管孩子是否乐意去做,是否厌烦;为了所谓的安全,甚至规定孩子在课间不要奔跑跳跃……我们的教育除了课堂还是课堂,又有多少老师是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冒险"、去"探索"?
很多时候是我们亲手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按照我们设计的思路去看问题……可是我们又能怎么样呢?周考,月考,教师成了出题的机器,学生成了答题的机器。而学校衡量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试的分数。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孩子除了要应付考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生活啊!
我真心希望中国能多些像小林宗作那样崇尚自由教育的校长!
为了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负责,让我们把更多的"小豆豆"雕塑成可爱的"金豆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