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是每位电专业任课教师都应该关心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创设问题情境,适时引入新课;运用“问题—互动”教学;运用类比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文章在电工基础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義。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教学质量;类比教学
电工基础是一门专门研究电、磁和电能应用技术的课程,它也是电专业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不仅能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提供必须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涵盖面广、内容琐碎、原理抽象、不易理解,很多学生反映在课堂中感觉力不从心,听课时一头雾水。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电工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质量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适时引入新课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依靠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问题,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学生都能自学成才那还需要教师做什么?所以教师只有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创设的问题情境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最好能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稍加思考就能给出答案,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思考能力,又能满足他们的好胜心和成就感。创设问题情境有很多种方法,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给出几例。
1.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好理解。电工基础这门课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如果在教学中离开了实际问题,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结合实际问题来讲解,比如在讲到“过渡过程”这个概念时,可以把教室里原本断开的电风扇开关合上(或着把正在匀速转动的电风扇开关断开),让学生观察电风扇转动的整个过程,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电风扇接通电源转速由零逐渐上升到某一恒定转速,或电风扇切断电源由某一转速逐渐停止转动,都必须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过渡过程。再比如汽车从静止状态到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这中间也要经历一个慢慢启动的过渡过程。这样结合实际生活讲解过渡过程的概念,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概念的内涵。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电路的串联谐振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大家都用过收音机吧?那么收音机是如何调台的呢?调台的时候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较大,而有的却很小呢?”一连串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学习热情高涨,安静的课堂立刻沸腾起来。实践证明,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拓,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3.创设悬念性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好奇心。在引入新课时,如果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悬念性的问题,就能很快唤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并给学生创造思考问题的条件与拓展思路的环境。例如在引入“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时候,笔者曾给学生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对称的三相三线制电路中,当某相负载发生短路起火时,其余两相是否存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呢?带着这个悬念让学生进入新课,就能使他们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二、运用“问题—互动”教学
“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把问题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功率因数的提高”这一节时,就可以采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先用“供电部门对功率因数低的用电单位罚款,对功率因数高的用电单位奖励”这一规定引入新课,在介绍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及方法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简单的设计任务:有一台功率因数为0.6、功率为2kW的单相交流电动机接到220V的工频电源上,问如何设计才能将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学过的知识,计算得到设计结果:并联111.86微法的电容器可使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对于学生的设计结果,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然后,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电路并联电容越大,是否功率因数就越高?并联电容器后,是提高了电动机本身的功率因数,还是提高了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计算,最终给出结论。如此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感很强,对功率因数这个内容也掌握的非常透彻了。
三、运用类比教学法
在电工基础中,很多内容虽然抽象难懂,但与生括中的一些常见的浅显的事物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非常适合运用类比法。
比如,在给变电站值班员高级工培训班讲解基尔霍夫定律时,由于内容比较抽象,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我就拿生活中常见的水流进行类比教学: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不管是流过三通阀还是四通阀,流入各个阀门的水流必等于流出各个阀门的水流之和,然后我再给学生讲解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在任一瞬间,对电路中的任意节点,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必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此时学生就很快理解了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并且因为有所收获提高了学习兴趣,课堂质量也随之提高。
再比如,我给军培班讲“电阻”的概念时,因为概念涉及到带电粒子、定向移动的电荷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内容很抽象,学生也难以理解。所以我就采用类比教学法,给学生打了一个比方:导体内作定向移动的电荷就像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他骑着电动车在道路上逆行,这种情况下他的速度要比正常行驶时慢许多,这是因为有很多骑车顺行的人迎面过来,对这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骑车人形成阻碍作用的缘故,这种阻碍作用与电流受到的阻碍作用很相似。这样一类比,学生对“电阻”的理解就变得容易多了。 其实,在电工基础这门课里,适合用类比教学法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电压”和“水压”;“电位”和“高度”;“网孔”和“渔网”;“铁磁物质磁化前后磁畴沿外磁场方向整齐有序的排列过程”和“小学生接到教师的指令列队的过程”等等。因此,只要教师善于发现,乐于钻研,就会在教学中更巧妙更广泛地运用类比教学法。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可以采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色彩等多种方式传递信息,所以能够同时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电工基础这门课十分抽象,许多场景难以想象,也无法进行实验,或者虽然可以进行实验,但只能看到现象和结论,其内容原理学生仍然理解不了,比如电源内部电子的移动、电动势的方向、电容器的充放电、楞次定律、旋转磁场、交流电的产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而这些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鲜氧气,能大大改善课堂效果。例如在给出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图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演示给学生,这样既可以节省在黑板上的画图时间,又能更形象的将相量图的画图原则展现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既能生动形象地讲清教学内容,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关,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增强实验效果,让学生摆脱认知障碍,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交流电路中中性线的作用”这个问题时,我本来想通过实验把中性线对对称负载和不对称负载的影响分别演示给学生,但现实条件并不允许,所以我想到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个动画,把整个实验过程模拟显示出来,这样就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也容易接受,课堂也不那么枯燥了。
五、结束语
电工基础是一门研究电能应用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专业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如何提高电工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质量是每位任课教师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几点思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值得相关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1] 姚志娟.论职高《电工基础》教学创新[J].科技信息,2008,20:246-248.
[2] 郑建勇,巍维柱等.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之思考及研究[C].江苏:第2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2004.
[3] 刘鸣,汪富国,王政敏.电工基础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2:25-26.
[4] 时代.基于电工考证“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风,2015,23:57-58.
[5] 蔣莉.多媒体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121-123.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教学质量;类比教学
电工基础是一门专门研究电、磁和电能应用技术的课程,它也是电专业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不仅能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提供必须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涵盖面广、内容琐碎、原理抽象、不易理解,很多学生反映在课堂中感觉力不从心,听课时一头雾水。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电工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质量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适时引入新课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依靠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问题,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学生都能自学成才那还需要教师做什么?所以教师只有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创设的问题情境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最好能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稍加思考就能给出答案,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思考能力,又能满足他们的好胜心和成就感。创设问题情境有很多种方法,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给出几例。
1.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好理解。电工基础这门课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如果在教学中离开了实际问题,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结合实际问题来讲解,比如在讲到“过渡过程”这个概念时,可以把教室里原本断开的电风扇开关合上(或着把正在匀速转动的电风扇开关断开),让学生观察电风扇转动的整个过程,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电风扇接通电源转速由零逐渐上升到某一恒定转速,或电风扇切断电源由某一转速逐渐停止转动,都必须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过渡过程。再比如汽车从静止状态到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这中间也要经历一个慢慢启动的过渡过程。这样结合实际生活讲解过渡过程的概念,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概念的内涵。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电路的串联谐振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大家都用过收音机吧?那么收音机是如何调台的呢?调台的时候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较大,而有的却很小呢?”一连串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学习热情高涨,安静的课堂立刻沸腾起来。实践证明,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拓,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3.创设悬念性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好奇心。在引入新课时,如果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悬念性的问题,就能很快唤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并给学生创造思考问题的条件与拓展思路的环境。例如在引入“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时候,笔者曾给学生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对称的三相三线制电路中,当某相负载发生短路起火时,其余两相是否存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呢?带着这个悬念让学生进入新课,就能使他们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二、运用“问题—互动”教学
“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把问题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功率因数的提高”这一节时,就可以采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先用“供电部门对功率因数低的用电单位罚款,对功率因数高的用电单位奖励”这一规定引入新课,在介绍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及方法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简单的设计任务:有一台功率因数为0.6、功率为2kW的单相交流电动机接到220V的工频电源上,问如何设计才能将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学过的知识,计算得到设计结果:并联111.86微法的电容器可使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对于学生的设计结果,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然后,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电路并联电容越大,是否功率因数就越高?并联电容器后,是提高了电动机本身的功率因数,还是提高了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计算,最终给出结论。如此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感很强,对功率因数这个内容也掌握的非常透彻了。
三、运用类比教学法
在电工基础中,很多内容虽然抽象难懂,但与生括中的一些常见的浅显的事物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非常适合运用类比法。
比如,在给变电站值班员高级工培训班讲解基尔霍夫定律时,由于内容比较抽象,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我就拿生活中常见的水流进行类比教学: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不管是流过三通阀还是四通阀,流入各个阀门的水流必等于流出各个阀门的水流之和,然后我再给学生讲解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在任一瞬间,对电路中的任意节点,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必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此时学生就很快理解了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并且因为有所收获提高了学习兴趣,课堂质量也随之提高。
再比如,我给军培班讲“电阻”的概念时,因为概念涉及到带电粒子、定向移动的电荷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内容很抽象,学生也难以理解。所以我就采用类比教学法,给学生打了一个比方:导体内作定向移动的电荷就像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他骑着电动车在道路上逆行,这种情况下他的速度要比正常行驶时慢许多,这是因为有很多骑车顺行的人迎面过来,对这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骑车人形成阻碍作用的缘故,这种阻碍作用与电流受到的阻碍作用很相似。这样一类比,学生对“电阻”的理解就变得容易多了。 其实,在电工基础这门课里,适合用类比教学法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电压”和“水压”;“电位”和“高度”;“网孔”和“渔网”;“铁磁物质磁化前后磁畴沿外磁场方向整齐有序的排列过程”和“小学生接到教师的指令列队的过程”等等。因此,只要教师善于发现,乐于钻研,就会在教学中更巧妙更广泛地运用类比教学法。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可以采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色彩等多种方式传递信息,所以能够同时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电工基础这门课十分抽象,许多场景难以想象,也无法进行实验,或者虽然可以进行实验,但只能看到现象和结论,其内容原理学生仍然理解不了,比如电源内部电子的移动、电动势的方向、电容器的充放电、楞次定律、旋转磁场、交流电的产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而这些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鲜氧气,能大大改善课堂效果。例如在给出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图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演示给学生,这样既可以节省在黑板上的画图时间,又能更形象的将相量图的画图原则展现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既能生动形象地讲清教学内容,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关,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增强实验效果,让学生摆脱认知障碍,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交流电路中中性线的作用”这个问题时,我本来想通过实验把中性线对对称负载和不对称负载的影响分别演示给学生,但现实条件并不允许,所以我想到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个动画,把整个实验过程模拟显示出来,这样就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也容易接受,课堂也不那么枯燥了。
五、结束语
电工基础是一门研究电能应用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专业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如何提高电工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质量是每位任课教师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几点思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值得相关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1] 姚志娟.论职高《电工基础》教学创新[J].科技信息,2008,20:246-248.
[2] 郑建勇,巍维柱等.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之思考及研究[C].江苏:第2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2004.
[3] 刘鸣,汪富国,王政敏.电工基础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2:25-26.
[4] 时代.基于电工考证“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风,2015,23:57-58.
[5] 蔣莉.多媒体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