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温差、基层、施工、地基沉降、外墙材料及装饰等方面分析了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外墙;渗漏;裂缝;基层;防治措施
Abstract: from the grassroots, construction, and the temperature foundation settlement, outer wall material and adornment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e water leakage through exterior walls an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 exterior wall; Leakage; Crack; Grassroo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697.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由于各种原因建筑外墙常出现渗漏现象,最终造成室外装饰层脱落、开裂、空鼓、裂缝,室内墙面发霉变色、起皮,而在南方多雨地区造成雨水通过缝隙通过墙体缝隙进入室内造成室内积水现象,不仅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功能、使用寿命,并且给人们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1 外墙渗漏原因分析
1.1温差裂缝
温差是造成墙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混凝土与砖砌体性能差异。由于混凝土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混凝土线膨胀系数为10×10,砖砌体线膨胀系数为5×10),其数值大小相差一倍。在环境温差影响下,混凝土产生热胀冷缩变形比较大,而砖砌体变形则小得多,两者之间因性能差异产生相对位移,致使房屋砖墙内产生拉力和剪力,使截面突变,薄弱环节应力集中时墙体产生裂缝。
1.2基层过湿引起的裂缝
饰面抹灰时,往往习惯于随抹灰随浇水湿润基层,有时由于浇水过量或末经晾干,在基层有浮水的情况下就急于抹面,容易产生流坠开裂。在雨季施工时,基层含水饱和,面层及易滑动,也容易出现裂缝。
1.3基层过干引起的裂缝
浇水不匀,局部干湿差别过大,面层也会因干缩不匀而产生裂缝;抹砂浆前,基层没有用水充分湿润,使抹上去的砂浆水分被基层吸收,脱水过快而出现干缩裂缝,造成空鼓,埋下渗漏的隐患。
1.4基层打底砂浆过厚的原因
由于主体结构施工中垂直度控制不准,造成部分外墙打底砂浆过厚,施工中没有分层完成,而是一次完成,打底砂浆的自重量超出了与基层的粘结力而与基层分离,因此形成了裂缝,给雨水提供了容身之所。
1.5 施工因素
①墙体砌筑施工中未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砌筑砂浆不饱满,特别是竖缝砂浆不饱满,甚至产生密缝、透缝。砌筑砂浆强度低。②砌体墙面、混凝土墙面等基层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没有清除干净,光滑的混凝土墙面没有进行“毛化处理”,使打底砂浆与基层粘结力差;③在干粘石、水刷石施工时,有时由于拍打过分出现翻浆或面层流动滑动而产生裂缝;④当面层砂浆收水后,在失去塑性的情况下,再用力搓抹或纠偏,容易造成面层整体移动而脱离基层;⑤施工人员图方便,外脚手眼堵塞不密实;窗框顶的外墙不留滴水线;外墙抹灰分格缝不标准;⑥阳角结合处,由于抹灰时间间隔过长、操作方法不当,封口结合不好等原因引起的裂缝。
1.6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
(1)由于地基土质不均匀,造建(构筑物)不均匀沉降。
(2)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合理造成建筑荷载对地基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3)地基边坡破坏。地处陡坡边缘的建筑,由于地面高差较大,边坡不够稳定,再加上地基附加应力的作用,边坡失稳、滑移、沉降不均,墙体开裂。
(4)地基含水量变化不正常。因周围环境某些变化,使建筑物场地地下水位升高,或上下管道渗漏,地表水渗入建筑地基,长期浸泡,土质软化甚至冲刷掏空,导致不均匀沉降。
(5)建筑物使用不当。随意改变房屋用途,改变结构受力情况,致使地基附加应力剧增,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
1.7其它
墙体材料方面,一些新型墙材的干缩特性和吸水率与红砖有很大的区别,与砂浆的粘结能力更不相同,如轻质混凝土小型砌塊和蒸压灰砂砖其生产龄期达到28d时,其干缩量仅达到其干缩值的50%,即还有50%的干缩量发生在墙体砌筑后。外墙装饰方面,经验表明,外墙装饰面层采用面砖较采用其它装饰面层的建筑物外墙面出现渗漏的现象更普遍。对于此种问题,应选择合适的材料、砌筑砂浆的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艺以避免外墙裂缝产生。
2 外墙渗漏防治措施
2.1 对于砌体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不同。首先,在砌体与梁、柱交接部位,用射钉固定300mm宽钢丝网,然后开始抹灰,防止由于各自的膨胀程度不同而形成的裂缝
2.2 基层浇水要适时提前进行,要保证均匀适量,必须待晾干之后再开始抹灰。如遇雨季施工,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2.3 对于基层处理问题。首先,基面层的灰尘、污垢、浮灰和油渍,用高压水冲洗,用钢刷刷,另外,对于光滑的混凝土,进行涂抹混凝土界面剂等“毛化处理”,还可以在外墙表面涂刷新型防水材料。另外,隔夜将基层湿润,然后再在基层面抹砂浆。基层表面要粗糙,抹灰要均匀平整。
2.4 对于由于结构垂直度控制不好,而造成打底砂浆过厚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2.4.1 首先在基层抹第一层砂浆,然后待砂浆硬化后再在第一层砂浆面钉钢丝网,继续抹第二层砂浆找垂直和平整。2.4.2 打底砂浆应分二层抹,第一层厚度宜采用5mm左右,等第一层砂浆强度达到70%时,即可抹第二层砂浆,厚度约为8~10mm,砂浆面用木抹子打平压实成麻面。
2.5 加强施工管理
外墙砌筑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加强检查,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保证砂浆饱满度,水平缝要满铺砂浆,用勾抹子仔细补喂灰浆勾填的方法来保证外侧竖缝质量。对于外墙铺贴面砖的建筑物,铺贴面砖前应先检查找平层有无空鼓、起壳、裂缝和不平整,如有应即时修补合格,然后用纯水泥浆(掺10%107胶)在找平层上满刷一遍并进行拉毛处理。在铺贴过程中一定要有挤浆工艺,且在勾缝前要全面检查空鼓情况,勾缝要保证密实度,勾缝宜用1:1聚合物防水砂浆,以减弱水泥砂浆的脆性,勾缝不得遗漏,深度凹入度不宜太大,最好勾成圆弧形平缝。对于脚手眼,打底前用细石混凝土缝补,再用水泥砂浆封堵密实,以防外墙渗漏透。对于外窗顶滴水线,在抹底砂浆时就应嵌入成品塑料滴水槽,另外,窗框四周应留5mm左右的凹缝,缝内打硅胶,杜绝了雨水从窗框边深入墙体的通道。
2.6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防治措施
(1)在进行建筑基础设计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分布情况,以及各土层承载能力,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对周边环境进行地质差异考察,然后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并正确选用基础形式,以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2)减轻建筑结构自重。
(3)合理布置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合理,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方面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
(4)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变;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设置沉降缝。
(5)合理调整荷载分布,选用较小的基底反力。
(6)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阶段组织施工。一般先建荷载大的高层,后建荷载较小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渗漏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产生渗漏。渗漏是质量通病,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只要严格切实按规范、规定执行,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同时积极学习、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就能有效地控制渗漏问题。
参考文献:
[1]尹辉.民用建筑房屋防渗漏技术措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杨南方,彭尚银.房屋防渗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要点集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叶琳昌,叶筠.建筑物渗漏水原因与防治措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外墙;渗漏;裂缝;基层;防治措施
Abstract: from the grassroots, construction, and the temperature foundation settlement, outer wall material and adornment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e water leakage through exterior walls an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 exterior wall; Leakage; Crack; Grassroo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697.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由于各种原因建筑外墙常出现渗漏现象,最终造成室外装饰层脱落、开裂、空鼓、裂缝,室内墙面发霉变色、起皮,而在南方多雨地区造成雨水通过缝隙通过墙体缝隙进入室内造成室内积水现象,不仅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功能、使用寿命,并且给人们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1 外墙渗漏原因分析
1.1温差裂缝
温差是造成墙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混凝土与砖砌体性能差异。由于混凝土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混凝土线膨胀系数为10×10,砖砌体线膨胀系数为5×10),其数值大小相差一倍。在环境温差影响下,混凝土产生热胀冷缩变形比较大,而砖砌体变形则小得多,两者之间因性能差异产生相对位移,致使房屋砖墙内产生拉力和剪力,使截面突变,薄弱环节应力集中时墙体产生裂缝。
1.2基层过湿引起的裂缝
饰面抹灰时,往往习惯于随抹灰随浇水湿润基层,有时由于浇水过量或末经晾干,在基层有浮水的情况下就急于抹面,容易产生流坠开裂。在雨季施工时,基层含水饱和,面层及易滑动,也容易出现裂缝。
1.3基层过干引起的裂缝
浇水不匀,局部干湿差别过大,面层也会因干缩不匀而产生裂缝;抹砂浆前,基层没有用水充分湿润,使抹上去的砂浆水分被基层吸收,脱水过快而出现干缩裂缝,造成空鼓,埋下渗漏的隐患。
1.4基层打底砂浆过厚的原因
由于主体结构施工中垂直度控制不准,造成部分外墙打底砂浆过厚,施工中没有分层完成,而是一次完成,打底砂浆的自重量超出了与基层的粘结力而与基层分离,因此形成了裂缝,给雨水提供了容身之所。
1.5 施工因素
①墙体砌筑施工中未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砌筑砂浆不饱满,特别是竖缝砂浆不饱满,甚至产生密缝、透缝。砌筑砂浆强度低。②砌体墙面、混凝土墙面等基层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没有清除干净,光滑的混凝土墙面没有进行“毛化处理”,使打底砂浆与基层粘结力差;③在干粘石、水刷石施工时,有时由于拍打过分出现翻浆或面层流动滑动而产生裂缝;④当面层砂浆收水后,在失去塑性的情况下,再用力搓抹或纠偏,容易造成面层整体移动而脱离基层;⑤施工人员图方便,外脚手眼堵塞不密实;窗框顶的外墙不留滴水线;外墙抹灰分格缝不标准;⑥阳角结合处,由于抹灰时间间隔过长、操作方法不当,封口结合不好等原因引起的裂缝。
1.6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
(1)由于地基土质不均匀,造建(构筑物)不均匀沉降。
(2)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合理造成建筑荷载对地基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3)地基边坡破坏。地处陡坡边缘的建筑,由于地面高差较大,边坡不够稳定,再加上地基附加应力的作用,边坡失稳、滑移、沉降不均,墙体开裂。
(4)地基含水量变化不正常。因周围环境某些变化,使建筑物场地地下水位升高,或上下管道渗漏,地表水渗入建筑地基,长期浸泡,土质软化甚至冲刷掏空,导致不均匀沉降。
(5)建筑物使用不当。随意改变房屋用途,改变结构受力情况,致使地基附加应力剧增,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
1.7其它
墙体材料方面,一些新型墙材的干缩特性和吸水率与红砖有很大的区别,与砂浆的粘结能力更不相同,如轻质混凝土小型砌塊和蒸压灰砂砖其生产龄期达到28d时,其干缩量仅达到其干缩值的50%,即还有50%的干缩量发生在墙体砌筑后。外墙装饰方面,经验表明,外墙装饰面层采用面砖较采用其它装饰面层的建筑物外墙面出现渗漏的现象更普遍。对于此种问题,应选择合适的材料、砌筑砂浆的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艺以避免外墙裂缝产生。
2 外墙渗漏防治措施
2.1 对于砌体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不同。首先,在砌体与梁、柱交接部位,用射钉固定300mm宽钢丝网,然后开始抹灰,防止由于各自的膨胀程度不同而形成的裂缝
2.2 基层浇水要适时提前进行,要保证均匀适量,必须待晾干之后再开始抹灰。如遇雨季施工,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2.3 对于基层处理问题。首先,基面层的灰尘、污垢、浮灰和油渍,用高压水冲洗,用钢刷刷,另外,对于光滑的混凝土,进行涂抹混凝土界面剂等“毛化处理”,还可以在外墙表面涂刷新型防水材料。另外,隔夜将基层湿润,然后再在基层面抹砂浆。基层表面要粗糙,抹灰要均匀平整。
2.4 对于由于结构垂直度控制不好,而造成打底砂浆过厚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2.4.1 首先在基层抹第一层砂浆,然后待砂浆硬化后再在第一层砂浆面钉钢丝网,继续抹第二层砂浆找垂直和平整。2.4.2 打底砂浆应分二层抹,第一层厚度宜采用5mm左右,等第一层砂浆强度达到70%时,即可抹第二层砂浆,厚度约为8~10mm,砂浆面用木抹子打平压实成麻面。
2.5 加强施工管理
外墙砌筑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加强检查,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保证砂浆饱满度,水平缝要满铺砂浆,用勾抹子仔细补喂灰浆勾填的方法来保证外侧竖缝质量。对于外墙铺贴面砖的建筑物,铺贴面砖前应先检查找平层有无空鼓、起壳、裂缝和不平整,如有应即时修补合格,然后用纯水泥浆(掺10%107胶)在找平层上满刷一遍并进行拉毛处理。在铺贴过程中一定要有挤浆工艺,且在勾缝前要全面检查空鼓情况,勾缝要保证密实度,勾缝宜用1:1聚合物防水砂浆,以减弱水泥砂浆的脆性,勾缝不得遗漏,深度凹入度不宜太大,最好勾成圆弧形平缝。对于脚手眼,打底前用细石混凝土缝补,再用水泥砂浆封堵密实,以防外墙渗漏透。对于外窗顶滴水线,在抹底砂浆时就应嵌入成品塑料滴水槽,另外,窗框四周应留5mm左右的凹缝,缝内打硅胶,杜绝了雨水从窗框边深入墙体的通道。
2.6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防治措施
(1)在进行建筑基础设计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分布情况,以及各土层承载能力,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对周边环境进行地质差异考察,然后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并正确选用基础形式,以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2)减轻建筑结构自重。
(3)合理布置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合理,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方面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
(4)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变;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设置沉降缝。
(5)合理调整荷载分布,选用较小的基底反力。
(6)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阶段组织施工。一般先建荷载大的高层,后建荷载较小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渗漏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产生渗漏。渗漏是质量通病,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只要严格切实按规范、规定执行,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同时积极学习、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就能有效地控制渗漏问题。
参考文献:
[1]尹辉.民用建筑房屋防渗漏技术措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杨南方,彭尚银.房屋防渗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要点集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叶琳昌,叶筠.建筑物渗漏水原因与防治措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