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七年级教科书(七上2013版,七下2008版)每单元新增了作文教学,改变了作文教学无教材可依、无序可循的状态,本学年笔者就新教材的作文教学做了尝试与研究,就当前的写作教学现状分别从“写作教学要以教材为依托”、“作文训练要讲究序列性”及“写作教学需要常规措施做辅助”等三个角度去探究有效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新教材 作文教学 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里写道:“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段文字不但说明了写作的重要性更为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实践又少,写作兴趣淡薄,这对于作文教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七年级新教材对作文板块做了系统的归纳,根据每单元文章的共性,有序列地提出了每单元的写作要求。这对于改变以往作文教学无教材可依、无序可循的状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写作教学现状
写作教学缺乏依托。写作教学没有多少切实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只是作为阅读材料使用,大量的文本资源被闲置被浪费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偶尔地自发地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写作教学资源。
写作教学随意性大,无序列性可言。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查手段等。缺少计划,临时拼凑,成为写作教学中的常见现象。教师在布置写作时,要求全面而笼统,从立意选材到谋篇布局,从构思到语言,覆盖了写作的方方面面,却缺少重点或者突破点,使学生顾此失彼,结果哪一方面都不符合要求。如此长期训练,没有梯度,形不成每次作文、每个学期、每个学年乃至整个中学阶段的作文训练的有效序列。各阶段学生作文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写作常规措施。往往是教师一时想起起搞一个有关写作的活动,没有很严密的前期策划和事后评价,活动本身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这类活动就丧失兴趣。
二.七年级新教材新增写作板块及作用
七年级写作板块新增:
七年级新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规划有发展的作文教学前景,使作文教学不再仅仅是课程要求或者教学任务,而使之走进学生个体,融入学生生活。注重建构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和序列,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集中到开放,由写实到想象的写作练习计划,对学生写作的发展很有益处。
三.新教材背景下如何实现有效作文教学
(一)写作教学要以教材为依托
对新教材选文进行写作化深度加工,使之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资源。依据教材文本教写作,改变作文教学的无招、无序局面。
1.扩展阅读,以读促写。
将阅读作为学生开阔视野增强文化底蕴引发对生活的思考感悟的方法之一,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得内化为写作素养,转化外化为写作能力。推荐教材中同一作家或不同作家同类作品的名篇,学习名家写作经验:比如上完七上第一单元后推荐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命若琴弦》、冰心的《繁星 春水》等。上完第二单元后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吕俊义、张天罡的《英国中坚——丘吉尔》等。
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文本开展“小练笔”,写作活动一是对阅读文章内容的补白。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练习描写杰利不放心地看了我一眼,离开时的心理活动。二是模仿表达特色,如模仿朱自清的《春》,写一个能表现秋韵的片段。三是化用课文内容如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想象当莫泊桑来敲门的时候,依据文中诸位文豪的个性特点,以外貌、动作凸显人物个性,学习以形传神的写作手法。四是转换文本的写作表达,如用200字左右描写《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意画面,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传情达意的能力。
2.基于学情,凸显人文
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就是写作的触发点。紧贴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将七年级作文训练归纳为以关注为主题的四种类型:关注自我、家人,关注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关注自然四季风景,关注社会。具体的作文题在上述四种类型的基础上依据学情生发或是以此为话题自由作文,笔者认为写作话题的选定应考虑到如下三个要素:一是跟课文内容结合,课文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范例,也是思想和情感的范例。二是跟学生的经验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让写作过程成为经验唤醒的过程。三是重视写作过程的情感熏陶和教育启蒙,任何一个主题都跟学生处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态度、价值观有密切关系。比如上完七上第一单元有关家庭亲情后,让学生写一篇以亲情为话题的文章也可以模仿《散步》或者《秋天的怀念》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话可写,也让学生在写法上有模仿借鉴的对象。
(二)作文训练要讲究序列性
第一阶段:
1.观察的训练方法:
(1)培养兴趣。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选择新奇有趣的观察事物,引导学生主动观察。
(2)确定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前,要明确观察内容,指定任务。
(3)落实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抓住最能体现事物特征的地方。
(4)明确顺序。教师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使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5)抓住细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末节。
以七上第一单元《风雨》为例,学完这篇文章后学生有感于贾平凹如何细致的将风雨中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淋漓尽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师乘机引导学生去观察日常生活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布置观察任务、明确事物特征、动笔之前要明确层次顺序以及描写的重点。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是描写的前提。 2.写实的训练方法:
(1)记录生活: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把体会最深的事件记录下来。
(2)感悟生活: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要求学生关心生活,感悟生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的事物,而且仔细的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上完七上第二单元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学习生涯中最难忘的某个人,记录体会最深的事情,并有所感悟。因为是记录实际生活中的人物,学生有内容可写,情感也较真挚。感悟是提升、是内在心灵的激荡与升华。“文如其人”,迈好这一步,是作文立意提升的关键,亦是成长的标志。
3.“片断作文”的训练方法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的要求:审题,简单的记叙,描写人物肖像、动作、心理,着重学会详细记叙一件事。内容:主要写家庭成员的外貌描写校园各个季节的景物描写。
第二阶段:
1.“阅读一积累一模仿借鉴一创造”的训练方法
(1)阅读一“阅读”生活,阅读范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记实,多读作文,阅读分析、鉴赏、批判。
(2)积累一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材料,细心归纳,悟出规律。
(3)模仿借鉴一引导学生模仿生活,获取素材;模仿范文,归纳方法,从修改中反向模仿;欣赏范文,学会借鉴。
(4)创造一要求学生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进行创造性写作。
“阅读一积累一模仿借鉴一创造”的训练模式,其宗旨就是给学生一个示范,使他们能够借鉴范文之长,摄取范文之“神”,融于自己的文章之中。这也正如郭沫若先生所作之诗“蚕食桑而吐丝/蜂采花而酿蜜/牛吃草而出奶/树汲壤而生漆/破其卷而取神/吮其精而去粕/融宇宙之万有/凭呕心之创作”,对读书借鉴、创造的关系作的形象比喻。引导学生创新创造,这才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比如:学完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关动物主题的文章,学生悟出来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要尊重生命、平等对待生命这一主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本单元的一篇文章进行模仿。有了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后,学生基本能把握主题,联系自己实际,写下一篇篇呼吁关爱动物的文章。
2.“放飞想象”的训练方法
(1)变换想象一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改写、扩写或补写的变换想象的训练。
“改写”方法:更换文体;变换人称;变换中心人物。如:改七下《华南虎》为记叙文,以贝多芬的自述改写《音乐巨人贝多芬》,以双喜的口吻写写《社戏》,以狼的口吻改写《狼》等。
“扩写”方法:添油加醋;结尾续写;习作扩充。“补充”还原故事所删除的内容。如:补写《孙权劝学》中吕蒙苦读的场景、《木兰诗》中木兰在战场上奋战的英姿;续写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之后的生活等。
(2)诗歌的联想想象一让学生边听边欣赏诗歌边想象,在脑海里构想美的画面,记下感受,并进行创作。比如:师配乐朗读《黄河颂》,学生听完后写下在脑海中浮现的黄河的壮观景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插上翅膀,大胆构思,放飞想象。通过训练,我们发现学生想象力丰富,写作时就会视野开阔,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能写出立意新颖、生动感人的文章。
3.“集体作文”的训练方法
(1)按照“分层、分级、分组”管理方法,将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均匀搭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一6人。
(2)每次作文确定一名学生当执笔人(轮流进行)。
(3)小组集体讨论,内容包括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等。
(4)小组成员分头收集、整理作文素材。
(5)执笔人根据小组成员提供的素材写出初稿。
(6)小组成员轮流审阅初稿,写出修改意见。
(7)执笔人根据各成员在本次作文中的表现,给每个人评定等级,并负责把集体讨论的内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见、二稿等材料按顺序装订好,交教师审阅或各小组交换评改。
“集体作文”改变了传统作文的单向交流模式,形成多向交流与环式交流的模式。在这个开放式的模式里,要求每一个成员必须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叙述自己的经历或虚构的故事,提供自己收集到的各种材料,要让其他成员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总之,“集体作文”教学强调各动态因素之间多边互助的统一。
(三)写作教学需要常规措施做辅助
1.坚持不懈养习惯。一是良好的书写习惯。我要求学生每日将抄写作为书写练习,要求在准确端正的基础上,努力达到美观的程度。抄写内容可以是生字词,课内外精美的句段。二是每日写随笔的习惯。篇幅内容性质完全自由可叙事、议论、抒情、写景,文字可简短但有中心,目的在于关注眼前事物,捕捉生命特色,使观察力细密而敏锐。三是每学期要求学生至少精读阅读一本名著,并且必须写好读书笔记,每个学必备一个摘抄本,内容包括成语故事、名人名言、美文摘抄等。
2.定期活动验实效。我校校级的活动有没年一次的阅读节活动,组织名家讲座、经典晨诵、趣味知识竞赛、旧书售卖等活动,提倡阅读生活化。班级活动有:利用课前五分钟举行美文欣赏、成语故事会、好书推荐会等引领学生广泛阅读并互相促进,定期举行小组手抄报、特色班刊、精选文摘报比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及辩论会。
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知识面得到拓展,获取新信息;而且能让学生增强参与意识,锻炼自己,充分发展个性。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学生作文兴趣,作文水平逐日提高。
新教材给作文教学提供了更多模仿的例文,以课文为写作经验的例子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为例子里有具体生动感性的写作技巧和经验隐含在其中。有序列的训练更贴近学情,使学生写作的混沌状态、教师教学的无序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3)
[2]曾宪一.关于作文教学现代化的思索[J].学科教育,1999(12)
[3]林慕英.新课程人教版初中语文作文序列训练初探,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9.
[4]杨翠华.写作教学不妨以教材为“基地”——谈七年级的作文训练[J].科技创新导报,2013.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白云学校)
关键词:新教材 作文教学 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里写道:“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段文字不但说明了写作的重要性更为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实践又少,写作兴趣淡薄,这对于作文教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七年级新教材对作文板块做了系统的归纳,根据每单元文章的共性,有序列地提出了每单元的写作要求。这对于改变以往作文教学无教材可依、无序可循的状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写作教学现状
写作教学缺乏依托。写作教学没有多少切实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只是作为阅读材料使用,大量的文本资源被闲置被浪费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偶尔地自发地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写作教学资源。
写作教学随意性大,无序列性可言。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查手段等。缺少计划,临时拼凑,成为写作教学中的常见现象。教师在布置写作时,要求全面而笼统,从立意选材到谋篇布局,从构思到语言,覆盖了写作的方方面面,却缺少重点或者突破点,使学生顾此失彼,结果哪一方面都不符合要求。如此长期训练,没有梯度,形不成每次作文、每个学期、每个学年乃至整个中学阶段的作文训练的有效序列。各阶段学生作文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写作常规措施。往往是教师一时想起起搞一个有关写作的活动,没有很严密的前期策划和事后评价,活动本身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这类活动就丧失兴趣。
二.七年级新教材新增写作板块及作用
七年级写作板块新增:
七年级新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规划有发展的作文教学前景,使作文教学不再仅仅是课程要求或者教学任务,而使之走进学生个体,融入学生生活。注重建构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和序列,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集中到开放,由写实到想象的写作练习计划,对学生写作的发展很有益处。
三.新教材背景下如何实现有效作文教学
(一)写作教学要以教材为依托
对新教材选文进行写作化深度加工,使之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资源。依据教材文本教写作,改变作文教学的无招、无序局面。
1.扩展阅读,以读促写。
将阅读作为学生开阔视野增强文化底蕴引发对生活的思考感悟的方法之一,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得内化为写作素养,转化外化为写作能力。推荐教材中同一作家或不同作家同类作品的名篇,学习名家写作经验:比如上完七上第一单元后推荐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命若琴弦》、冰心的《繁星 春水》等。上完第二单元后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吕俊义、张天罡的《英国中坚——丘吉尔》等。
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文本开展“小练笔”,写作活动一是对阅读文章内容的补白。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练习描写杰利不放心地看了我一眼,离开时的心理活动。二是模仿表达特色,如模仿朱自清的《春》,写一个能表现秋韵的片段。三是化用课文内容如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想象当莫泊桑来敲门的时候,依据文中诸位文豪的个性特点,以外貌、动作凸显人物个性,学习以形传神的写作手法。四是转换文本的写作表达,如用200字左右描写《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意画面,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传情达意的能力。
2.基于学情,凸显人文
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就是写作的触发点。紧贴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将七年级作文训练归纳为以关注为主题的四种类型:关注自我、家人,关注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关注自然四季风景,关注社会。具体的作文题在上述四种类型的基础上依据学情生发或是以此为话题自由作文,笔者认为写作话题的选定应考虑到如下三个要素:一是跟课文内容结合,课文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范例,也是思想和情感的范例。二是跟学生的经验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让写作过程成为经验唤醒的过程。三是重视写作过程的情感熏陶和教育启蒙,任何一个主题都跟学生处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态度、价值观有密切关系。比如上完七上第一单元有关家庭亲情后,让学生写一篇以亲情为话题的文章也可以模仿《散步》或者《秋天的怀念》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话可写,也让学生在写法上有模仿借鉴的对象。
(二)作文训练要讲究序列性
第一阶段:
1.观察的训练方法:
(1)培养兴趣。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选择新奇有趣的观察事物,引导学生主动观察。
(2)确定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前,要明确观察内容,指定任务。
(3)落实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抓住最能体现事物特征的地方。
(4)明确顺序。教师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使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5)抓住细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末节。
以七上第一单元《风雨》为例,学完这篇文章后学生有感于贾平凹如何细致的将风雨中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淋漓尽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师乘机引导学生去观察日常生活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布置观察任务、明确事物特征、动笔之前要明确层次顺序以及描写的重点。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是描写的前提。 2.写实的训练方法:
(1)记录生活: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把体会最深的事件记录下来。
(2)感悟生活: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要求学生关心生活,感悟生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的事物,而且仔细的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上完七上第二单元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学习生涯中最难忘的某个人,记录体会最深的事情,并有所感悟。因为是记录实际生活中的人物,学生有内容可写,情感也较真挚。感悟是提升、是内在心灵的激荡与升华。“文如其人”,迈好这一步,是作文立意提升的关键,亦是成长的标志。
3.“片断作文”的训练方法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的要求:审题,简单的记叙,描写人物肖像、动作、心理,着重学会详细记叙一件事。内容:主要写家庭成员的外貌描写校园各个季节的景物描写。
第二阶段:
1.“阅读一积累一模仿借鉴一创造”的训练方法
(1)阅读一“阅读”生活,阅读范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记实,多读作文,阅读分析、鉴赏、批判。
(2)积累一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材料,细心归纳,悟出规律。
(3)模仿借鉴一引导学生模仿生活,获取素材;模仿范文,归纳方法,从修改中反向模仿;欣赏范文,学会借鉴。
(4)创造一要求学生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进行创造性写作。
“阅读一积累一模仿借鉴一创造”的训练模式,其宗旨就是给学生一个示范,使他们能够借鉴范文之长,摄取范文之“神”,融于自己的文章之中。这也正如郭沫若先生所作之诗“蚕食桑而吐丝/蜂采花而酿蜜/牛吃草而出奶/树汲壤而生漆/破其卷而取神/吮其精而去粕/融宇宙之万有/凭呕心之创作”,对读书借鉴、创造的关系作的形象比喻。引导学生创新创造,这才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比如:学完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关动物主题的文章,学生悟出来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要尊重生命、平等对待生命这一主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本单元的一篇文章进行模仿。有了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后,学生基本能把握主题,联系自己实际,写下一篇篇呼吁关爱动物的文章。
2.“放飞想象”的训练方法
(1)变换想象一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改写、扩写或补写的变换想象的训练。
“改写”方法:更换文体;变换人称;变换中心人物。如:改七下《华南虎》为记叙文,以贝多芬的自述改写《音乐巨人贝多芬》,以双喜的口吻写写《社戏》,以狼的口吻改写《狼》等。
“扩写”方法:添油加醋;结尾续写;习作扩充。“补充”还原故事所删除的内容。如:补写《孙权劝学》中吕蒙苦读的场景、《木兰诗》中木兰在战场上奋战的英姿;续写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之后的生活等。
(2)诗歌的联想想象一让学生边听边欣赏诗歌边想象,在脑海里构想美的画面,记下感受,并进行创作。比如:师配乐朗读《黄河颂》,学生听完后写下在脑海中浮现的黄河的壮观景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插上翅膀,大胆构思,放飞想象。通过训练,我们发现学生想象力丰富,写作时就会视野开阔,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能写出立意新颖、生动感人的文章。
3.“集体作文”的训练方法
(1)按照“分层、分级、分组”管理方法,将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均匀搭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一6人。
(2)每次作文确定一名学生当执笔人(轮流进行)。
(3)小组集体讨论,内容包括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等。
(4)小组成员分头收集、整理作文素材。
(5)执笔人根据小组成员提供的素材写出初稿。
(6)小组成员轮流审阅初稿,写出修改意见。
(7)执笔人根据各成员在本次作文中的表现,给每个人评定等级,并负责把集体讨论的内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见、二稿等材料按顺序装订好,交教师审阅或各小组交换评改。
“集体作文”改变了传统作文的单向交流模式,形成多向交流与环式交流的模式。在这个开放式的模式里,要求每一个成员必须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叙述自己的经历或虚构的故事,提供自己收集到的各种材料,要让其他成员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总之,“集体作文”教学强调各动态因素之间多边互助的统一。
(三)写作教学需要常规措施做辅助
1.坚持不懈养习惯。一是良好的书写习惯。我要求学生每日将抄写作为书写练习,要求在准确端正的基础上,努力达到美观的程度。抄写内容可以是生字词,课内外精美的句段。二是每日写随笔的习惯。篇幅内容性质完全自由可叙事、议论、抒情、写景,文字可简短但有中心,目的在于关注眼前事物,捕捉生命特色,使观察力细密而敏锐。三是每学期要求学生至少精读阅读一本名著,并且必须写好读书笔记,每个学必备一个摘抄本,内容包括成语故事、名人名言、美文摘抄等。
2.定期活动验实效。我校校级的活动有没年一次的阅读节活动,组织名家讲座、经典晨诵、趣味知识竞赛、旧书售卖等活动,提倡阅读生活化。班级活动有:利用课前五分钟举行美文欣赏、成语故事会、好书推荐会等引领学生广泛阅读并互相促进,定期举行小组手抄报、特色班刊、精选文摘报比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及辩论会。
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知识面得到拓展,获取新信息;而且能让学生增强参与意识,锻炼自己,充分发展个性。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学生作文兴趣,作文水平逐日提高。
新教材给作文教学提供了更多模仿的例文,以课文为写作经验的例子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为例子里有具体生动感性的写作技巧和经验隐含在其中。有序列的训练更贴近学情,使学生写作的混沌状态、教师教学的无序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3)
[2]曾宪一.关于作文教学现代化的思索[J].学科教育,1999(12)
[3]林慕英.新课程人教版初中语文作文序列训练初探,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9.
[4]杨翠华.写作教学不妨以教材为“基地”——谈七年级的作文训练[J].科技创新导报,2013.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白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