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社会,人民开始在能“吃饱”的基础上,在逐渐向能“吃好”方向转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国外商品更加重视我国这个需求庞大的市场,特别是在食品市场由于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进口食品通过多种形式涌入我国,像电商、代购等。在居民品尝这些进口美食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在不斷暴露。如何保障我国居民进口食品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管理模式的分析探讨,从而提出了一些转型意见。
【关键词】进口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政策取向
一、引言
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国老大难的问题,随着近年来食品领域事故频出,社会舆论把其推上浪尖。特别是在进口食品方面,澳大利亚的牛肉,意大利的通心粉,德国的香肠,新西兰的奶粉以及各种品牌红酒等都慢慢进入中国家庭,但不仅价钱比普通食品贵,而且其质量安全难以保证。为保障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跨境电商质量同步追溯机制,转变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食品安全得到保证,使民众吃的放心、用的舒心。
二、我国对进口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1.管理机制不完全,监管模式分散
我国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但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却才开始起步,特别是近年越来越多进口食品的涌入。致使原有的监管模式不能满足监管需求,管理机制缓慢,针对进口食品安全预警和检验反应措施不完善。同时,我国一直实行的分散监管,职能部门重复或者重叠,造成监管真空带的形成。虽然设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一统筹管理部门,但分散管理体系没有得到改变,各个部门之间分散管理,监督主体不明确,造成沟通不畅,职能难以划分厘定,难以对进口食品进行有效监督。而且由于我国对进口食品的需求猛增,使其涌入渠道繁多,我国监管部门不能及时跟进,造成进口食品的监管空白。
2.预防检验机制不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不健全
目前,我国针对进口食品检验模式,采用的是统一检验模式。既不论是面粉、奶粉还是肉类等的进口食品,都进行同一样的检查方法。没有根据食品种类的不同,采取差异化、针对性的检验。并对从产地到餐桌之间流转时,发生二次或者三次污染的状况没有预警机制,当一个危害食品退出市场时,却没有一个能保障机制,使其造成的危害达到最小。其次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完善,与国际流通的食品安全标准有差异。食品安全标准严重过时、滞后,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进口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1.创新管理机制,转变监管模式
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资源,结合《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条例来做好对网络商品的质量抽检工作,以此来提高检验检疫自有法律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建立健全完善的进口食品追责制度,建立一条从生产产地到售卖渠道的监管链,确保进口食品没有经过二次或者多次污染,达到食品在流转时的安全性。并对做好食品退出机制,如发现食品安全事故,能做到高效、快速的退出市场,并对市场造出损害达到最小。通过建立进口食品企业诚信档案,确保进口产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可以追溯和追责。此外,需督促跨境电商的经营主体主动完成企业注册,落实好网店的实名制工作。全面推进跨境电商经营数据库的信息搜集与信息完善工作。消费者与销售主体的信息以及电商平台的信息需要实现无缝对接,通过此种方式来减少政府部门的监督成本。
2.健全预防检验机制,更新食品安全标准
通过确立集中监管模式,统一部门分散监管的弊病,进行统一的检验标准实施和预防处理办法的颁布。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进行区别检验,并依据国际主流检验标准制定各种种类的食品检验安全体系。并对进口食品安全预警及反映机制进行建设,不断运用新技术,引进优秀人才,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跨领域的信息化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进行全方位监管,消灭监管空白。同时,要与时俱进,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就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不合格、重复、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相关条例和标准进行删改、更新,并协调与国际主流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条例、标准,使其成为符合我国国情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四、结论
食品一直是我国国民日常所需的东西,民以食为天的概念根深蒂固。这就需要我国食品检验做到认真负责,使我国国民能吃上放心的食品。同时,面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的新时代,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发展和运用新的监管技术。所以,食品监管机制仍需持续改革,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不能松懈要时刻保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频发的问题,保障我国国民在食品领域消费的合法权益,达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问题增长,使食品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袁文艺. 食品安全管制的模式转型与政策取向[J]. 财经问题研究,2011,07:26-31.
[2]尹权.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模式与职能重构——从分散监管走向集中监管[J]. 法学杂志,2015,09:76-83.
[3]袁大炜,张强,俞晔,韩晓敏. 进口食品安全现状及管理模式的探讨[J]. 食品安全导刊,2015,33:28.
【关键词】进口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政策取向
一、引言
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国老大难的问题,随着近年来食品领域事故频出,社会舆论把其推上浪尖。特别是在进口食品方面,澳大利亚的牛肉,意大利的通心粉,德国的香肠,新西兰的奶粉以及各种品牌红酒等都慢慢进入中国家庭,但不仅价钱比普通食品贵,而且其质量安全难以保证。为保障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跨境电商质量同步追溯机制,转变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食品安全得到保证,使民众吃的放心、用的舒心。
二、我国对进口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1.管理机制不完全,监管模式分散
我国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但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却才开始起步,特别是近年越来越多进口食品的涌入。致使原有的监管模式不能满足监管需求,管理机制缓慢,针对进口食品安全预警和检验反应措施不完善。同时,我国一直实行的分散监管,职能部门重复或者重叠,造成监管真空带的形成。虽然设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一统筹管理部门,但分散管理体系没有得到改变,各个部门之间分散管理,监督主体不明确,造成沟通不畅,职能难以划分厘定,难以对进口食品进行有效监督。而且由于我国对进口食品的需求猛增,使其涌入渠道繁多,我国监管部门不能及时跟进,造成进口食品的监管空白。
2.预防检验机制不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不健全
目前,我国针对进口食品检验模式,采用的是统一检验模式。既不论是面粉、奶粉还是肉类等的进口食品,都进行同一样的检查方法。没有根据食品种类的不同,采取差异化、针对性的检验。并对从产地到餐桌之间流转时,发生二次或者三次污染的状况没有预警机制,当一个危害食品退出市场时,却没有一个能保障机制,使其造成的危害达到最小。其次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完善,与国际流通的食品安全标准有差异。食品安全标准严重过时、滞后,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进口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1.创新管理机制,转变监管模式
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资源,结合《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条例来做好对网络商品的质量抽检工作,以此来提高检验检疫自有法律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建立健全完善的进口食品追责制度,建立一条从生产产地到售卖渠道的监管链,确保进口食品没有经过二次或者多次污染,达到食品在流转时的安全性。并对做好食品退出机制,如发现食品安全事故,能做到高效、快速的退出市场,并对市场造出损害达到最小。通过建立进口食品企业诚信档案,确保进口产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可以追溯和追责。此外,需督促跨境电商的经营主体主动完成企业注册,落实好网店的实名制工作。全面推进跨境电商经营数据库的信息搜集与信息完善工作。消费者与销售主体的信息以及电商平台的信息需要实现无缝对接,通过此种方式来减少政府部门的监督成本。
2.健全预防检验机制,更新食品安全标准
通过确立集中监管模式,统一部门分散监管的弊病,进行统一的检验标准实施和预防处理办法的颁布。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进行区别检验,并依据国际主流检验标准制定各种种类的食品检验安全体系。并对进口食品安全预警及反映机制进行建设,不断运用新技术,引进优秀人才,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跨领域的信息化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进行全方位监管,消灭监管空白。同时,要与时俱进,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就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不合格、重复、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相关条例和标准进行删改、更新,并协调与国际主流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条例、标准,使其成为符合我国国情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四、结论
食品一直是我国国民日常所需的东西,民以食为天的概念根深蒂固。这就需要我国食品检验做到认真负责,使我国国民能吃上放心的食品。同时,面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的新时代,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发展和运用新的监管技术。所以,食品监管机制仍需持续改革,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不能松懈要时刻保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频发的问题,保障我国国民在食品领域消费的合法权益,达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问题增长,使食品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袁文艺. 食品安全管制的模式转型与政策取向[J]. 财经问题研究,2011,07:26-31.
[2]尹权.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模式与职能重构——从分散监管走向集中监管[J]. 法学杂志,2015,09:76-83.
[3]袁大炜,张强,俞晔,韩晓敏. 进口食品安全现状及管理模式的探讨[J]. 食品安全导刊,2015,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