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具有明显的教育功能,比如认识生活、教育思想、开发智力、训练语言等等。然而在这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中,就文学本身所具的审美特质来说,它对人们审美情感的培养则更显重要。幼儿文学具有一般文学的特点,因此在这一点上来说理应是相同的。与幼儿的认识心理和情绪特征相一致,幼儿文学也能够引导教育幼儿,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促进他们思想的形成,以至建立起最初级的审美情感。这种开阔幼儿视野,增长其知识,对幼儿情操进行陶冶,提高其审美趣味,给之以美的感受的功能,也就是这里着重要谈的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即幼儿文学的美育作用。
首先,我们看到幼儿文学作品符合幼儿自身特点,由作家根据幼儿基本心理特点,专门为幼儿创作。一旦完成,其中包含有的情意、童趣,能够深深地吸引孩子们,给他们以欢悦和快乐,甚至对生活的感受。如幼儿园教材中幼儿喜欢的童话故事《三只小猪》:从前有三只小猪,老大、老二和老三。有一天,他们在一起商量,决定各自为自己盖一座新房子。老大抱来麦秸和稻草,决定为自己盖一座简易的草房子,一会儿功夫,就把草房子盖好了,老大心里很得意。老二的想法跟老大不一样,他要用木板为自己盖一座漂亮的木房子,说干就干,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子,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老二的木房子盖好了,他也非常满意。老三看到两个哥哥把房子都盖好了,并不着急,还在一车一车地推砖,要为自己盖一座坚固的砖房子,房子盖好了,老大、老二说:“盖这么结实的房子有什么用呢?”树林里有一只狼,想吃掉三只小猪,它吹倒了老大的草房子,又把老二的木房子撞倒了,老大、老二都躲进了老三的砖房子。老狼追过来,想撞倒老三的砖房子,可怎么也撞不倒,只好另想鬼主意,它发现屋顶的烟囱可以通到屋子里,就爬上屋顶。老三听到房顶有声音,就烧起了火,老狼一进烟囱,屁股就被烧着了,疼得“哇哇”大叫。这时三只小猪说“还是砖房子好,这回咱们再也不用怕老狼了。”故事本身很简单,但却很能吸引人。通过三只小猪的遭遇,可以在难以忘却中引导孩子认识到朋友兄弟之间应该团结合作互助,做事也应考虑全面、长远,做到有备无患的道理。同样的故事还有像《小羊过桥》。幼儿听了,常常会使他们一生都难以忘却,对他们的思想认识产生深刻影响,这种教育作用不可低估,而美育作用也就自然而然得以发挥。
其次,为了开阔幼儿的视野,帮他们认识了解世界,我们常常要教给幼儿一些知识性的东西,比如色彩的分辨、生活小常识、事物的认识等等,而这种知识的传授通常也是要借助于幼儿文学去实现。即把知识变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变成琅琅上口的诗句。使幼儿愿意听,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最终实现教育之目的。例如传统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小蜜蜂赴宴》、《爱美的七星小瓢虫》等。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向幼儿介绍了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全过程。寓教于乐,作者在故事的创作中充分运用想象,构思出一个优美的童话境界。不但向幼儿传达了应有的生物学知识,让他们了解了青蛙,而且伴随小蝌蚪的成长,幼儿自己前后联系,学会自由思考,自主认识事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构成了幼儿审美情感的基础,发挥出了它最大的教育作用。
幼儿阶段仅仅是人一生的启蒙时期,无论从知识还是思想,他们都犹如一张等待去涂画的白纸,比较单一,所以幼儿文学大都以图画为主。除了给幼儿带来知识、思想的熏陶和教育外,就这种外在的图画表现形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给幼儿以直接的视觉冲击。明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一方面,它可以凭借鲜艳、生动的色彩使幼儿区分色彩变化,区分画面层次,增强观察、分辨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以图画代替文字来表现故事,最符合幼儿的心理,既使其易于接受,又让幼儿得以锻炼,培养起他们感受生活的美感意识,得到欢愉。这一点从现在大多数幼儿读物的实际现状都可得到验证。结合图画,幼儿用他们具体的、形象的思维,看懂故事的内容,知识的学习由此得以轻松完成,美育的功能也得以实现。
以上仅是从两个方面谈到幼儿文学的美育作用,而由认识到实践,要真正将这种作用在幼儿教育中得以落实,培养起幼儿的审美情感,还需多方面的努力。现代科技发展,诸如电视、网络等已经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也越来越深入到幼儿的生活中。猫和老鼠、米老鼠、唐老鸭、黑猫警长等令幼儿欣喜不已。而从本质上它们也算得上是幼儿文学的另一种发展,因此,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要能够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发幼儿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兴趣,使他们从幼儿文学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他们可以一遍遍地反复阅读和体味包裹在文学形象中的种种哲理,获得审美的愉悦。
总之,传授知识、训练思维、陶冶心性,幼儿文学寓丰富、深刻的意蕴于单纯、明快的表达之中,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最终实现幼儿文学的美育价值,我们就必须紧紧抓住幼儿文学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等特点,再结合其他教育内容和手段,合规律合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文学审美活动,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首先,我们看到幼儿文学作品符合幼儿自身特点,由作家根据幼儿基本心理特点,专门为幼儿创作。一旦完成,其中包含有的情意、童趣,能够深深地吸引孩子们,给他们以欢悦和快乐,甚至对生活的感受。如幼儿园教材中幼儿喜欢的童话故事《三只小猪》:从前有三只小猪,老大、老二和老三。有一天,他们在一起商量,决定各自为自己盖一座新房子。老大抱来麦秸和稻草,决定为自己盖一座简易的草房子,一会儿功夫,就把草房子盖好了,老大心里很得意。老二的想法跟老大不一样,他要用木板为自己盖一座漂亮的木房子,说干就干,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子,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老二的木房子盖好了,他也非常满意。老三看到两个哥哥把房子都盖好了,并不着急,还在一车一车地推砖,要为自己盖一座坚固的砖房子,房子盖好了,老大、老二说:“盖这么结实的房子有什么用呢?”树林里有一只狼,想吃掉三只小猪,它吹倒了老大的草房子,又把老二的木房子撞倒了,老大、老二都躲进了老三的砖房子。老狼追过来,想撞倒老三的砖房子,可怎么也撞不倒,只好另想鬼主意,它发现屋顶的烟囱可以通到屋子里,就爬上屋顶。老三听到房顶有声音,就烧起了火,老狼一进烟囱,屁股就被烧着了,疼得“哇哇”大叫。这时三只小猪说“还是砖房子好,这回咱们再也不用怕老狼了。”故事本身很简单,但却很能吸引人。通过三只小猪的遭遇,可以在难以忘却中引导孩子认识到朋友兄弟之间应该团结合作互助,做事也应考虑全面、长远,做到有备无患的道理。同样的故事还有像《小羊过桥》。幼儿听了,常常会使他们一生都难以忘却,对他们的思想认识产生深刻影响,这种教育作用不可低估,而美育作用也就自然而然得以发挥。
其次,为了开阔幼儿的视野,帮他们认识了解世界,我们常常要教给幼儿一些知识性的东西,比如色彩的分辨、生活小常识、事物的认识等等,而这种知识的传授通常也是要借助于幼儿文学去实现。即把知识变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变成琅琅上口的诗句。使幼儿愿意听,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最终实现教育之目的。例如传统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小蜜蜂赴宴》、《爱美的七星小瓢虫》等。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向幼儿介绍了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全过程。寓教于乐,作者在故事的创作中充分运用想象,构思出一个优美的童话境界。不但向幼儿传达了应有的生物学知识,让他们了解了青蛙,而且伴随小蝌蚪的成长,幼儿自己前后联系,学会自由思考,自主认识事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构成了幼儿审美情感的基础,发挥出了它最大的教育作用。
幼儿阶段仅仅是人一生的启蒙时期,无论从知识还是思想,他们都犹如一张等待去涂画的白纸,比较单一,所以幼儿文学大都以图画为主。除了给幼儿带来知识、思想的熏陶和教育外,就这种外在的图画表现形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给幼儿以直接的视觉冲击。明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一方面,它可以凭借鲜艳、生动的色彩使幼儿区分色彩变化,区分画面层次,增强观察、分辨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以图画代替文字来表现故事,最符合幼儿的心理,既使其易于接受,又让幼儿得以锻炼,培养起他们感受生活的美感意识,得到欢愉。这一点从现在大多数幼儿读物的实际现状都可得到验证。结合图画,幼儿用他们具体的、形象的思维,看懂故事的内容,知识的学习由此得以轻松完成,美育的功能也得以实现。
以上仅是从两个方面谈到幼儿文学的美育作用,而由认识到实践,要真正将这种作用在幼儿教育中得以落实,培养起幼儿的审美情感,还需多方面的努力。现代科技发展,诸如电视、网络等已经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也越来越深入到幼儿的生活中。猫和老鼠、米老鼠、唐老鸭、黑猫警长等令幼儿欣喜不已。而从本质上它们也算得上是幼儿文学的另一种发展,因此,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要能够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发幼儿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兴趣,使他们从幼儿文学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他们可以一遍遍地反复阅读和体味包裹在文学形象中的种种哲理,获得审美的愉悦。
总之,传授知识、训练思维、陶冶心性,幼儿文学寓丰富、深刻的意蕴于单纯、明快的表达之中,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最终实现幼儿文学的美育价值,我们就必须紧紧抓住幼儿文学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等特点,再结合其他教育内容和手段,合规律合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文学审美活动,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