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计算的能力是学习数学过程中最基础并且最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其计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本文主要研究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制定高效策略来提高學生的计算能力,以此来改善当下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和策略,帮助提升其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377
引言
计算能力的掌握是小学生能否继续学习数学和其它自然学科的基础,一个小学毕业生只有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等基本四则计算方法,才能在进入中学之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更高一级的数学知识学习。但是,每个学生的领悟力都不一样,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因人而异,有些同学甚至因为性格原因,或在计算中粗心大意,或在计算时过于自信,结果总是不如人意。那么,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呢?
一、讲清楚算理和法则
计算的依据是算理和法则,只有彻底弄明白记清楚计算的算理法则,学生在做四则运算题上才能有条不紊地计算出答案。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10这些数是怎样组成和分解的,利用“凑十法”和“破十法”进行加减运算,十进制、分数、约分、通风等概念熟知,小数、分数存在的意义以及它的性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变动,积、商的变化规律等。在讲授这些知识点时,就需要教师想尽办法让学生印象深刻,以便让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如在讲四则运算顺序时,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在算式中没有括号时,优先算乘除运算,其次算加减;当算式中有括号时,优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其次再按正常方式运算。如36-(15+10)=21,很多学生就容易直接写成36-15+10=31。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反复解释清楚为什么不能去掉括号,以及如果去括号就要改变运算符号的原因,然后把正确的计算顺序写清楚,即36-(15+10)=36-15-10=21。同学们只有掌握了这些算理法则,做起题目时才不会自乱阵脚颠三倒四,所以教师在讲授时务必要条理清晰,够清楚够形象,直到学生明白为止。
二、组织有效地练习做题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让学生弄明白这些基本的计算法则,还要组织学生多加练习数学题目。一些基本的计算法则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练习,而对于那些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则要重点练习,教师在出题目时,要本着“巩固基本知识,提高计算能力”的原则进行,注意如何更高效组织学生练习做题。如;9+4=9+1+3=13; 130-40=100-40+30=90;又如;9+7=16、见9想9和1组成10,7去掉1给了9得16;又如150-60=150-40-20=90,进行这样的对比训练,使学生们的眼、脑、口并用,极大程度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也就不会轻易算错,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能大大锻炼其创造性思维。对于一些总是犯错的题目,教师和学生都要格外注重,将平时易犯错的题型登记在册并进行分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以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益。当然,枯燥的数学题练习是很难提起学生兴趣的,所以,教师也可利用趣味游戏加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如模拟数学情景,安排若干小组买卖相同的东西,设置好卖品的价格,最后看哪一组成员钱的数量正确,并给予奖励。
三、重视口算练习
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笔算和简算的基础就是口算,它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训练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缩减做题时间。但是在刚开始接触口算的时候,有些孩子感觉自己一听就会,不用教也懂,认为自己已经掌握方法了,有些学生甚至只是把口算当作记忆内容来学习,对口算算理并未理解,不肯动脑思考,只是进行机械性的练习,他们不清楚口算的作用,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枯燥无味的口算训练,仅仅把口算训练当比赛来完成。为了纠正这种想法,教师必须让学生们理解口算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口算训练。如中低年级的学习主要是关于在1-99的加减乘除法,口算题的难度由易到难、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口算训练的最低要求是要会算,如果连基本的计算都不会,那何谈口算,其次需要学生找出简便的运算方法,使计算速度加快,因此训练时就要多用常用数据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如45+55,20x5,15x4;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3/4、1/5、1/20等最简分位数所对应的小数值。口算训练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为吸引学生兴趣,教师可以用不同类型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口算速度。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学习态度
细节决定成败,很多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经常犯“看错数字”、“写错数字”、“抄错数字”或“漏写、错写符号”等小错误,有时甚至会出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但是他们总是不以为意,认为自己只是一时犯错,下次注意点就是了,然而第二乃至第三次依然“重蹈覆辙”,于是继续长吁短叹。出现上述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吊儿郎当,学习态度不端正;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为了提高计算准确率,首先要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每天耳提面命告诫审题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认真动笔计算。动笔计算时,要培养学生注意书写规范,格式要符合规定,即使在草稿纸上也要书写整齐,条理清楚,一一对齐,不能随便乱写,这样在检查的时候才能一目了然,检查是否计算正确。在计算结果出来之后,要反向进行验算和检查,不要急着提交试卷,要反复询问自己是否计算正确。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少走弯路,有利于克服坏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结束语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作为教师,任重道远,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寻求高效策略并且不断贯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授课,仔细批改作业,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课题回答和书面作业发现其计算问题和错误,还要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的弱项加强训练,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加以解决,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然后培养良好审题、做题计算习惯。
参考文献
[1]高政娟.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39.
[2]李瑞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7):109-110.
[3]廖秋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104.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育英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377
引言
计算能力的掌握是小学生能否继续学习数学和其它自然学科的基础,一个小学毕业生只有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等基本四则计算方法,才能在进入中学之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更高一级的数学知识学习。但是,每个学生的领悟力都不一样,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因人而异,有些同学甚至因为性格原因,或在计算中粗心大意,或在计算时过于自信,结果总是不如人意。那么,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呢?
一、讲清楚算理和法则
计算的依据是算理和法则,只有彻底弄明白记清楚计算的算理法则,学生在做四则运算题上才能有条不紊地计算出答案。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10这些数是怎样组成和分解的,利用“凑十法”和“破十法”进行加减运算,十进制、分数、约分、通风等概念熟知,小数、分数存在的意义以及它的性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变动,积、商的变化规律等。在讲授这些知识点时,就需要教师想尽办法让学生印象深刻,以便让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如在讲四则运算顺序时,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在算式中没有括号时,优先算乘除运算,其次算加减;当算式中有括号时,优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其次再按正常方式运算。如36-(15+10)=21,很多学生就容易直接写成36-15+10=31。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反复解释清楚为什么不能去掉括号,以及如果去括号就要改变运算符号的原因,然后把正确的计算顺序写清楚,即36-(15+10)=36-15-10=21。同学们只有掌握了这些算理法则,做起题目时才不会自乱阵脚颠三倒四,所以教师在讲授时务必要条理清晰,够清楚够形象,直到学生明白为止。
二、组织有效地练习做题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让学生弄明白这些基本的计算法则,还要组织学生多加练习数学题目。一些基本的计算法则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练习,而对于那些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则要重点练习,教师在出题目时,要本着“巩固基本知识,提高计算能力”的原则进行,注意如何更高效组织学生练习做题。如;9+4=9+1+3=13; 130-40=100-40+30=90;又如;9+7=16、见9想9和1组成10,7去掉1给了9得16;又如150-60=150-40-20=90,进行这样的对比训练,使学生们的眼、脑、口并用,极大程度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也就不会轻易算错,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能大大锻炼其创造性思维。对于一些总是犯错的题目,教师和学生都要格外注重,将平时易犯错的题型登记在册并进行分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以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益。当然,枯燥的数学题练习是很难提起学生兴趣的,所以,教师也可利用趣味游戏加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如模拟数学情景,安排若干小组买卖相同的东西,设置好卖品的价格,最后看哪一组成员钱的数量正确,并给予奖励。
三、重视口算练习
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笔算和简算的基础就是口算,它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训练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缩减做题时间。但是在刚开始接触口算的时候,有些孩子感觉自己一听就会,不用教也懂,认为自己已经掌握方法了,有些学生甚至只是把口算当作记忆内容来学习,对口算算理并未理解,不肯动脑思考,只是进行机械性的练习,他们不清楚口算的作用,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枯燥无味的口算训练,仅仅把口算训练当比赛来完成。为了纠正这种想法,教师必须让学生们理解口算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口算训练。如中低年级的学习主要是关于在1-99的加减乘除法,口算题的难度由易到难、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口算训练的最低要求是要会算,如果连基本的计算都不会,那何谈口算,其次需要学生找出简便的运算方法,使计算速度加快,因此训练时就要多用常用数据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如45+55,20x5,15x4;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3/4、1/5、1/20等最简分位数所对应的小数值。口算训练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为吸引学生兴趣,教师可以用不同类型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口算速度。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学习态度
细节决定成败,很多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经常犯“看错数字”、“写错数字”、“抄错数字”或“漏写、错写符号”等小错误,有时甚至会出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但是他们总是不以为意,认为自己只是一时犯错,下次注意点就是了,然而第二乃至第三次依然“重蹈覆辙”,于是继续长吁短叹。出现上述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吊儿郎当,学习态度不端正;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为了提高计算准确率,首先要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每天耳提面命告诫审题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认真动笔计算。动笔计算时,要培养学生注意书写规范,格式要符合规定,即使在草稿纸上也要书写整齐,条理清楚,一一对齐,不能随便乱写,这样在检查的时候才能一目了然,检查是否计算正确。在计算结果出来之后,要反向进行验算和检查,不要急着提交试卷,要反复询问自己是否计算正确。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少走弯路,有利于克服坏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结束语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作为教师,任重道远,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寻求高效策略并且不断贯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授课,仔细批改作业,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课题回答和书面作业发现其计算问题和错误,还要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的弱项加强训练,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加以解决,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然后培养良好审题、做题计算习惯。
参考文献
[1]高政娟.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39.
[2]李瑞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7):109-110.
[3]廖秋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104.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育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