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庞茂琨作品的认知是一段一段,碎片的。每段认知给我的感受不尽相同,但将这些碎片连接起来思考,我不禁由衷地感叹,他是个了不起的艺术家。
最初知道他,是因为他的处女作《苹果熟了》,当年只有21岁的他以这幅作品参加四川美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群展,作品和创作体会还登上了《美术》杂志。后来,我看到了他的研究生毕业作品《扬》和《捻》。那个阶段正值85新潮风起云涌,庞茂琨作品显然与时髦的“前卫”格格不入,但其超高的写实功力和浓郁的古典美感让我过目难忘。
再后来是2010年,庞茂琨来上海美术馆举办“今日之神话”个展,我当然不会错过家门口的艺术盛宴,欣欣然去看了,对庞茂琨作品执著地表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独特性,留下极其深的烙印。那时的庞茂琨,刻意将个人艺术与纷乱无序的现实保持距离,他的作品关联于现实,又疏离于现实,以舞台化、戏剧化显示了他的不媚俗、不逐流。
日前,庞茂琨去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展“浮世·游观”,朋友送来个展画册,我翻阅后不禁浑身一震:他又变了,不仅彻底告别了我已熟悉的古典美,且在2010年初露端倪的荒诞、怪异道路上越走越远了。但,庞茂琨式的荒诞和怪异是深深打动我的,他2013年的新作《末日假想》、《听海者》、《墨尔本幻游记》、《幸福多米诺》等激起我的喜欢,超越2010年看到《邂逅系列》时的感觉。尽管我的一些朋友一再坚持说,庞茂琨2010年以及之前的作品更好,但我个人认为2013年的他破茧成蝶,他的伟大自此才真正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庞茂琨作品越来越有了经典意味!
所谓经典意味,是他的造型技巧、色彩运用依旧保持超群的品质,但其作品已经突破了传统之壳,绽放出了“当代”的观念。或者说,他的新作既有伟大的古典传承,又有时代的观念突破,它挑战古典主义美感秩序后所表现出的陌生感、荒诞感,使得历史感和时代感并重,对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突破瓶颈有了很大的推动。
当今世界可谓人心浮躁、物欲过度,伴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大潮的来袭,艺术的生产越来越类同于产业化的制造,浅显时尚的图式追求、注重感官的享乐生活,对整个艺术界的冲击,就是种种具有符号性的表情、构成、意图被市场推手们反复炒作,绘画本身的功力反而受到藐视,以致无数艺术家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顺应市场力量的诱导。而庞茂琨呢,他不是鲁滨孙,也在探索变化,但他一直宁做孤独的清醒者,在深厚的历史滋养中寻求解放。
诚如他在2005年发表的《图式消费时代的自赎》中所讲:“真正的艺术家应该独立于时尚的消费主义之外,守护人们最后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保持艺术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和批判,寄托人们精神中更深层次的人文理想。尽管在这个时尚消费的社会背景中,这种想法有些理想化,但仍然可以靠艺术家应有的人格去实现,因为艺术是精神性的,从而可以是孤独和自为的。”
庞茂琨坚守理想和道义,不去追逐被时尚消费的快乐,其作品终将被历史选择。
庞茂琨有个比他大一岁的哥哥,出生9个月即患小儿麻痹症而深居简出。哥哥曾撰文透露,庞茂琨于他是上天赐予的伙伴,从出生直到考上四川美院附中的15年里,几乎与他形影不离,睡同一张床,坐同一张课桌,享受共同的兴趣。经常背着哥哥上学,过早的责任,塑造了庞茂琨的专注和坚韧。我想,庞茂琨的成功,与他的童年经历也息息相关。寂寞童年,从封闭走向自由,成就了今天的庞茂琨。
最初知道他,是因为他的处女作《苹果熟了》,当年只有21岁的他以这幅作品参加四川美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群展,作品和创作体会还登上了《美术》杂志。后来,我看到了他的研究生毕业作品《扬》和《捻》。那个阶段正值85新潮风起云涌,庞茂琨作品显然与时髦的“前卫”格格不入,但其超高的写实功力和浓郁的古典美感让我过目难忘。
再后来是2010年,庞茂琨来上海美术馆举办“今日之神话”个展,我当然不会错过家门口的艺术盛宴,欣欣然去看了,对庞茂琨作品执著地表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独特性,留下极其深的烙印。那时的庞茂琨,刻意将个人艺术与纷乱无序的现实保持距离,他的作品关联于现实,又疏离于现实,以舞台化、戏剧化显示了他的不媚俗、不逐流。
日前,庞茂琨去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展“浮世·游观”,朋友送来个展画册,我翻阅后不禁浑身一震:他又变了,不仅彻底告别了我已熟悉的古典美,且在2010年初露端倪的荒诞、怪异道路上越走越远了。但,庞茂琨式的荒诞和怪异是深深打动我的,他2013年的新作《末日假想》、《听海者》、《墨尔本幻游记》、《幸福多米诺》等激起我的喜欢,超越2010年看到《邂逅系列》时的感觉。尽管我的一些朋友一再坚持说,庞茂琨2010年以及之前的作品更好,但我个人认为2013年的他破茧成蝶,他的伟大自此才真正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庞茂琨作品越来越有了经典意味!
所谓经典意味,是他的造型技巧、色彩运用依旧保持超群的品质,但其作品已经突破了传统之壳,绽放出了“当代”的观念。或者说,他的新作既有伟大的古典传承,又有时代的观念突破,它挑战古典主义美感秩序后所表现出的陌生感、荒诞感,使得历史感和时代感并重,对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突破瓶颈有了很大的推动。
当今世界可谓人心浮躁、物欲过度,伴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大潮的来袭,艺术的生产越来越类同于产业化的制造,浅显时尚的图式追求、注重感官的享乐生活,对整个艺术界的冲击,就是种种具有符号性的表情、构成、意图被市场推手们反复炒作,绘画本身的功力反而受到藐视,以致无数艺术家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顺应市场力量的诱导。而庞茂琨呢,他不是鲁滨孙,也在探索变化,但他一直宁做孤独的清醒者,在深厚的历史滋养中寻求解放。
诚如他在2005年发表的《图式消费时代的自赎》中所讲:“真正的艺术家应该独立于时尚的消费主义之外,守护人们最后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保持艺术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和批判,寄托人们精神中更深层次的人文理想。尽管在这个时尚消费的社会背景中,这种想法有些理想化,但仍然可以靠艺术家应有的人格去实现,因为艺术是精神性的,从而可以是孤独和自为的。”
庞茂琨坚守理想和道义,不去追逐被时尚消费的快乐,其作品终将被历史选择。
庞茂琨有个比他大一岁的哥哥,出生9个月即患小儿麻痹症而深居简出。哥哥曾撰文透露,庞茂琨于他是上天赐予的伙伴,从出生直到考上四川美院附中的15年里,几乎与他形影不离,睡同一张床,坐同一张课桌,享受共同的兴趣。经常背着哥哥上学,过早的责任,塑造了庞茂琨的专注和坚韧。我想,庞茂琨的成功,与他的童年经历也息息相关。寂寞童年,从封闭走向自由,成就了今天的庞茂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