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博伊斯在中国”的展览及相关介绍又让我们重新回顾博伊斯这位德国艺术家所开拓的艺术史价值,也是对长期以来学院派式的叫嚣“艺术就是艺术自身”或者“艺术要回到艺术”的一次回应,博伊斯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社会就是雕塑”的观念在今天仍然有其重要的启示性,自2006年我的《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这本阐释和推动“更前卫艺术”的评论集的出版,“艺术介入社会”——不是反映社会,也不是回避社会——的行为和作品成为了我所阐释的主要对象和我所策展的主要方向。2008年完成的《批评性艺术的兴起:中国问题情境与自由社会理论》评论集就是这种阐释和推动这类艺术的文献。
何成瑶是中国最重要的行为艺术家,2007年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举办的“心灵之痛:何成瑶的行为艺术及影像”的展览上,何成瑶除了回顾她在2000年之后的几件《开放长城》,《妈妈和我》、《99针》、《广播操》等行为艺术作品,还展览了她拍的几部《精神病家庭》、《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纪录片和一组《贫困家庭的孩子》的照片,这些作品都是何成瑶把自己生长在精神病家庭的身世所带来的感受,转换为对有相似遭遇的人的关注。展览顾及慈善捐款活动,同时何成瑶在那次展览的时候宣布了去边远地区支教一年的计划,因为体制不畅通的原因,这个计划到了2012年终于成行。
2000年以来,当代纪实摄影在我的策划中被作为当代艺术而展览,渠岩是其中的一位艺术家,到了2008年,北京墙美术馆为他举办了“人间:渠岩的三组图片”,展出了他的三组摄影作品,分别是《权力空间》、《信仰空间》,《生命空间》,以讨论中国乡村的行政方式和村民信仰趣味和健康保障的社会问题。个展结束后,渠岩在他拍摄图片的地区,山西太行山中的一个古村落——许村,与当地政府和乡民,开始了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渠岩先在当地亲自捡垃圾,让本来脏乱差的农村变干净,再把当地闲置的公用建筑改造为酒吧、艺术工作室,组成了一个新的许村广场,并以艺术节的方式,吸引东西方的艺术家来许村驻留,2013年,许村艺术节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乡村助学计划,英语、美术、音乐的助学全面展开,参与的机构越来越多,有台湾大学城乡研究所的张圣琳教授带动的研究生们,有澳大利亚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赞助的澳大利亚艺术家的艺术助学项目,由于该基金会的会长私人赞助许村一架钢琴,使得我和王若瀛也开始了到许村的义务助学——教乡村孩子学钢琴。一个小山村,在这种艺术节的活动中,各种乡村的和城市的,中国的和西方的,传统的和当代的文化同时汇聚在这里,使许村广场及其活动成为了一件社会雕塑。
社会雕塑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也是艺术机构的前方,美术馆不但是审美的场所,也是讨论社会问题的场所,在2000年以后,有新思考的美术馆也成为这种艺术的支持者。宝山国际民间博览馆近年来,以现当代艺术史回顾、中国当代艺术的新作展,同时配以学术论坛的方式,开始了综合型的艺术馆的建构。2014年1月,该馆的“连接社会与艺术的盲文:李秀勤雕塑二十年”的展览将是又一个以艺术的方式展开的社会公益活动,李秀勤,这位中国著名的女雕塑家,二十年前以盲文的凹凸造型为图像,形成了她的雕塑的主题和风格,这些雕塑来源于盲文的词语,然后作品回到盲人之中,她在1993年个展的开幕时候就有盲人儿童的互动项目,到了二十年后,李秀勤寻找当年参与互动的盲人儿童一起创作雕塑,当年的儿童,现在已长大成人,在这个展览中,同时展出李秀勤带动的盲人雕塑作品,艺术成为了激活这部分人群的潜能的一个方式,李秀勤雕塑也实现了用视觉、触觉和社会行为建筑了一个跨学科的空间。
不满意原来的封闭的纯艺术体系,让艺术走到社会上去以激活它的活力,做义工成为了一种艺术中的组成部分,就像我说过的——每个人持续地做一次义工,这就是艺术!
何成瑶是中国最重要的行为艺术家,2007年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举办的“心灵之痛:何成瑶的行为艺术及影像”的展览上,何成瑶除了回顾她在2000年之后的几件《开放长城》,《妈妈和我》、《99针》、《广播操》等行为艺术作品,还展览了她拍的几部《精神病家庭》、《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纪录片和一组《贫困家庭的孩子》的照片,这些作品都是何成瑶把自己生长在精神病家庭的身世所带来的感受,转换为对有相似遭遇的人的关注。展览顾及慈善捐款活动,同时何成瑶在那次展览的时候宣布了去边远地区支教一年的计划,因为体制不畅通的原因,这个计划到了2012年终于成行。
2000年以来,当代纪实摄影在我的策划中被作为当代艺术而展览,渠岩是其中的一位艺术家,到了2008年,北京墙美术馆为他举办了“人间:渠岩的三组图片”,展出了他的三组摄影作品,分别是《权力空间》、《信仰空间》,《生命空间》,以讨论中国乡村的行政方式和村民信仰趣味和健康保障的社会问题。个展结束后,渠岩在他拍摄图片的地区,山西太行山中的一个古村落——许村,与当地政府和乡民,开始了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渠岩先在当地亲自捡垃圾,让本来脏乱差的农村变干净,再把当地闲置的公用建筑改造为酒吧、艺术工作室,组成了一个新的许村广场,并以艺术节的方式,吸引东西方的艺术家来许村驻留,2013年,许村艺术节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乡村助学计划,英语、美术、音乐的助学全面展开,参与的机构越来越多,有台湾大学城乡研究所的张圣琳教授带动的研究生们,有澳大利亚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赞助的澳大利亚艺术家的艺术助学项目,由于该基金会的会长私人赞助许村一架钢琴,使得我和王若瀛也开始了到许村的义务助学——教乡村孩子学钢琴。一个小山村,在这种艺术节的活动中,各种乡村的和城市的,中国的和西方的,传统的和当代的文化同时汇聚在这里,使许村广场及其活动成为了一件社会雕塑。
社会雕塑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也是艺术机构的前方,美术馆不但是审美的场所,也是讨论社会问题的场所,在2000年以后,有新思考的美术馆也成为这种艺术的支持者。宝山国际民间博览馆近年来,以现当代艺术史回顾、中国当代艺术的新作展,同时配以学术论坛的方式,开始了综合型的艺术馆的建构。2014年1月,该馆的“连接社会与艺术的盲文:李秀勤雕塑二十年”的展览将是又一个以艺术的方式展开的社会公益活动,李秀勤,这位中国著名的女雕塑家,二十年前以盲文的凹凸造型为图像,形成了她的雕塑的主题和风格,这些雕塑来源于盲文的词语,然后作品回到盲人之中,她在1993年个展的开幕时候就有盲人儿童的互动项目,到了二十年后,李秀勤寻找当年参与互动的盲人儿童一起创作雕塑,当年的儿童,现在已长大成人,在这个展览中,同时展出李秀勤带动的盲人雕塑作品,艺术成为了激活这部分人群的潜能的一个方式,李秀勤雕塑也实现了用视觉、触觉和社会行为建筑了一个跨学科的空间。
不满意原来的封闭的纯艺术体系,让艺术走到社会上去以激活它的活力,做义工成为了一种艺术中的组成部分,就像我说过的——每个人持续地做一次义工,这就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