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快乐,顺便商业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yi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维珍是一个商业奇迹:300多家企业共同使用这个品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涉及空运、服装、软饮、游戏、电信、金融、唱片,甚至安全套。
  可是,其掌舵人理查德•布兰森却总是以“嬉皮资本家”的身份示人——无休止的环球旅途,稀奇古怪的行为艺术,冒生命之险进行的特技行动……
  布兰森用快乐哲学经营他的生意,自然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假如我在青少年的时候膝盖没有受伤,那么我很可能早已是一名职业运动员了;假如我没有患阅读障碍症,就不会在16岁时辍学并创办《学生》杂志;假如我没有经营这本杂志,维珍唱片也不可能应运而生……
  人生中有不同的道路可以选择,选择正确的道路极为重要。好在,在商界,你永远都有权利进行选择,也永远有义务要做出选择。倘若态度正确,你就能在商界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商业世界始终在变化,而变化总是和机遇相伴而生,你无法对近在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
  在重视创业精神的企业中,保守的心态将不利于你的发展,防御心会削弱你的能力,害怕面对现实更会扼杀你的梦想。另一方面,商业青睐心胸开阔的人,青睐发现问题或对不公正现象勇于挑战的人,青睐乐观向上、未雨绸缪和享受工作乐趣的人,青睐仁爱、有积极世界观的人,青睐设身处地为客户、同事以及受他们工作影响的人员着想的人。
  态度端正,好好表现,企业也会对你投桃报李,为你带来成功。
  在重视创业精神的企业中,保守的心态将不利于你的发展,防御心会削弱你的能力,害怕面对现实更会扼杀你的梦想。另一方面,商业青睐心胸开阔的人,青睐发现问题或对不公正现象勇于挑战的人,青睐乐观向上、未雨绸缪和享受工作乐趣的人,青睐仁爱、有积极世界观的人,青睐设身处地为客户、同事以及受他们工作影响的人员着想的人。
  态度端正,好好表现,企业也会对你投桃报李,为你带来成功。
  
  
  创业的目的就是获得快乐
  成功是我拥有美好生活的基础。如果事业不成功,我还会这么快乐吗?我想,我的意思是,这取决于你对“事业”是如何界定的。如果我没有找到令我感兴趣、令我着迷、令我时刻愿意全力以赴去做的事情,我还会这么快乐吗?绝对不会。我可能过着犹如囚犯一样的悲惨生活。
  如何衡量谁是真正成功的人士?
  我依自己的标准对全球最成功人士列过一份清单,其中包括弗雷迪•莱克爵士,他开通了飞跃大西洋的低成本航线,但后来被英国航空公司封杀,挤出了这一行业。无论从知名度、财富总额还是参照其他企业名人的排场来看,弗雷迪似乎都不是最合适的人选。让我们彻底褪去华丽的商业外衣,赤裸裸地探讨这个问题:当我们谈论成功时,究竟在谈些什么?
  我们谈论的是金钱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由此而衍生出来的书籍或讨论也不计其数。事实上,财富就像流动的水,在某些季节,金钱的流动是湍急的,你可能会被金钱的洪流所淹没。而在下一刻,你投入大量的金钱发展业务,现金流则可能在一夜之间枯竭,只剩下干枯贫瘠的河床。
  钱只有花在你想做的事情上才会让你感到有乐趣。如果我明天就把公司里我个人的股份全部卖掉,从账面上来看,我“富可敌城”,但这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如果说金钱不是衡量成功的标准,那么名人头衔这个指标就更不用提了。
  媒体喜欢把事情简单化、个性化,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谈论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微软的比尔•盖茨,或者是维珍集团的理查德•布兰森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但光报道这些大人物并不代表就肯定了他们背后资深团队的努力。而正是后者每天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为公司做重大决策。
  个人影响力也不是成功的标志。
  有人曾经问我,如果理查德•布兰森乘坐的气球爆炸了会发生什么事——维珍集团难道没有过于依赖理查德•布兰森的个人影响力吗?我开玩笑地回答说,在我们经营维珍唱片的那段时期,我总是发现,每当某个摇滚明星去世时,唱片的销售量就会扶摇直上。
  谷歌没有了创始人照常运转,微软没有了比尔•盖茨仍继续前进一样。在未来,维珍不管有没有我,一样会继续前行。相反,维珍对于我来说却至关重要。每天早上醒来,维珍品牌是让我开始一天工作的动力。
  我每天早上起床的另一个动力是标新立异这个想法,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愿意经营大公司,而热衷于创建许多小公司的原因。这里我得小心用词,因为航空公司不能算是小公司!但我希望你能明白我所表达的意思。维珍一直谨守小型企业创业者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并在多元化商业领域经营中做出了不同凡响的创举。
  能一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就是成功,这是我对成功的定义。现在,我正在积极地做越来越重要的事情,为保护地球的未来尽绵薄之力。未来尚不可知,我能成就这件事吗?但我的确因此而感到非常快乐,这本身就是成功。
  
  
  “小”公司让员工更快乐
  我不擅长理论,成功经营企业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不同企业的经营自有不同的道理,而曾经成功的方法今后可能也不再管用——大家都告诫你不要做某某事的话,可能只在当时的情境下是正确的。我在维珍集团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跟着直觉走。我从来不会用很正式的方法来分析我所做的事情。那样做的意义何在呢?商界犹如人生旅途一样,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其实,成功并不困难,就是让各个业务层面的人也寻找到快乐。
  我十分注重广揽人才,但要找到精力充沛满腔热情和有乐观心态的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寻找那些在我们赋予他担当重任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并能以极大的热情进行回应的人才。毕竟,工作技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最近,我们发现在竞争对手经营的酒店里有两个水上运动功夫炉火纯青的家伙,他们玩得很棒,颇受客人们的喜爱。虽然我们不需要水上运动人才,但我们需要经理人才。因此,我们邀请他俩管理我在加勒比海的内克岛。一家企业的员工如果能够在压力下保持心平气和泰然自若,这将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产,对于维珍集团来说更是如此。
  我希望维珍能够永葆青春活力。因此,我竭尽全力地在每一家公司营造早年创业时期的良好氛围。没有什么“条框规则”,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发掘这样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历来都是维珍集团的命脉所在。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一直努力维持小规模经营,以及管理团队之间的紧密合作分不开。一般而言,小规模结构紧凑的公司经营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部分原因是小公司的员工感觉他们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而更加快乐。
  如果一个房间里座无虚席,但人们却鸦雀无声,还有什么比这种情形更令人窒息的呢?不声不响地埋头工作,过于拘泥形式,以及兵营式的工作环境只会产生平庸的结果。琐碎的问题要么让人不堪烦恼,要么就被堆在办公桌上不再过问,没有人会主动承担额外的工作。在一种理想的商业环境中,每个人都应该对其他人的背景经历有一个大致了解。人们可以自由地交谈,调侃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大家团结起来相互交流,倾听他人的想法,彼此成为朋友,互相关照,突然间,可能就会有人带着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奇思妙想向你走过来,而不是在满腹牢骚地跟你抱怨未解决的问题。
  当然,人与人之间也难免出现摩擦。维珍的团队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团队不会一成不变。一个团队就像一出舞台剧里的全体演员,试想,演员们长期在同一个剧组里演出同一出戏,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企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进行重组,让自身重新焕发生机。
  在维珍创业初期,每当集团内任何一家分公司的员工人数超过100人,我就会召集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副销售经理和营销副总监,对他们说:“从现在起,你们分别升任为新公司的总经理、营销经理和营销总监。”然后,我们就会将目前的这家公司进行剥离。如果新独立出来的任何一家公司的员工人数又超过100人,我会再次对公司进行剥离。
  虽然维珍集团从整体上看是欧洲最大的私营企业,但旗下的众多公司在各自领域里的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我们在大多数市场都拥有身为小规模经营者的优势。
  光是在伦敦的诺丁山地区,维珍唱片公司就催生出将近20家新公司。每家公司都是独立运作,在市场上相互竞争。“宁为鸡头,不做凤尾”,这种模式对员工的激励程度更大。因为员工不仅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功而快乐,或是能很快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假如我们把所有的员工都集中在同一个组织里,我认为不可能产生引领维珍走向成功的奇思妙想。
  
  
  与客户一起享受快乐
  做生意的关键不是注重形式、成为赢家、“超越底线”,也不是利润、交易、商务活动以及企业管理书籍教你的那一套。做生意的关键在于我们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如果生意“只是生意”,一切都是为了利润,这可能是在描述犯罪,绝对不是在介绍企业。
  道德良心并非只在企业经营中很重要,它们是整个企业的全部核心价值体现。我们为了某个动机而做事,当你决定要做什么时,就是道德良心的抉择。
  一个人越是成功,面临的道德挑战就越大、越难处理。我事业生涯的前半段是致力于创建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企业,可以支付得起账单,确保维珍集团不断发展壮大,能经受得起各种困难风险的考验。我的骄傲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带给了世界上最好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是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南非、印度、俄罗斯,欧洲、南美,还是在中国,维珍品牌都有一种特殊的意义。维珍品牌意味着让人们尽情地享受生活。我们始终致力于在生活的多个领域向客户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而在事业生涯的后半段,成立了我所谓的“战时工作室”,旨在解决环境问题和防治疾病。启动和运行这些项目需要的创业技能与当年建立维珍唱片和维珍大西洋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是,商业企业以赚钱为目标。他们不会考虑老百姓的利益,商业企业关注的是追求利润。而后者,重视社会效益多于追求个人利益。盈利对于后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以一定的价格出售商品,只是为了维持自身发展——它不是慈善机构,追求利润也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我把这些事业的盈利在回报投资者的投资后,公司留存其余的利润用做扶贫等长期社会目标。创建非营利性的社会事业与创建营利性的商业企业实际上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些年来,维珍集团的业务发展得很快,除了此前的“小行业”、“小企业”,还遍及了铁路运输、建造太空飞船、在非洲成立新的航空公司,以及协助防治艾滋病。维珍还致力于开发可再生燃料和其他新能源,推动铁路航空和太空旅行等领域的环保技术的发展,以减少人类活动产生的碳足迹。这是维珍为应对当前危机所做的果断决定,一个企业所能做的就是:创造新产品。为保护地球环境,维珍正努力多方面开展值得赞许的工作,通过创造更好的产品,使事情变得更好。
  我们一直致力于做我们所关注的事情,这意味着,并不是我们所有的业务都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经营,而是在创办让全人类变得更快乐的“社会企业”。
  毫无疑问,要做得更好并不容易。需要付出更多,战胜更大的困难,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倘若一个品牌下拥有300家公司,那你就必须终日勤奋不怠,监督没有人会犯下有损于企业声誉的错误。也就是说,没有贿赂、没有回扣、不走后门,以及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人。
  哪个企业能逆转或退出事情本来的发展轨迹,就像一支乐队无法否认曾经唱过某首歌一样。也许现在的情况让你很懊恼,但你能令时光倒流吗?你不能。无论你是超现实主义者还是公司总裁,都可能会遭遇资金短缺甚至捉襟见肘的时刻。尤其在经济不景气时,市场上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掀起一场颠倒乾坤的大灾难,而你往往必须做出艰难的决策。有关此类企业经营的负面境况是记者们最喜欢炒作的题材,即使创业家们很沮丧,但也不得不去面对。不过这类事情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人们有用吗?客户会因此感到快乐吗?
  我的生活多姿多彩,我希望未来会更精彩。我计划要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只要我还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头脑,我就会继续挑战自我。我也真心希望,我所获得的财富能够为他人的发展带来快乐,真正改变他人的命运。
  商业征程和人生旅程一样,重要的是多去做一些积极的事情。快乐享受你的人生吧,毕竟它只有一次。
  编 辑潘 灯
  E-mail:pandeng@vip.sina.com
其他文献
我们常常谈论“关系”这一重要的商务理念。在中文里,这个词指人们间的社会交往和人际网络(又称人脉)。“关系”这一话题在英国商界被广泛提及,因此汉语拼音的“guanxi”也已经被从事英中商务的人士普遍接受,在业界成为一个英文专用词。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商务活动在哪里都需仰仗社会和商务关系。一个人脉广、关系网通达的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英国都会被认作为具有影响力、有背景的能人。但相对而言,我们认为如
期刊
刘晓鸣在最近一次便利店购物过程中意外地发现,自己小区的一家便利店内竟然可以提供自寄自取快递、文印处理、扫描传真等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服务,更好玩的是,如果购物超过十元,还可免费送货上门。   刘所在的小区位于深圳下梅林金梅花园,他并不清楚这家顺丰速运开的便利店其实早在去年7月就已悄然开张。   如果只在门外张望,你或许看不出顺丰便利店有何“玄机”。顺丰店的布局大致分为零售区和快递区两大
期刊
90/10原则  □文/冯国川    听说过“90/10原则”吗?它能改变你的人生。这项原则内容如下:生活里有10%的事情是既定的事实,剩下90%的事情取决于我们的行为。    比如,我们不能阻止汽车抛锚,不能控制飞机晚点,这就是所谓的10%。那么剩下90%的事情的最终结果,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行为。    举个例子:你正和家人在一起吃早餐,女儿不小心碰倒了咖啡杯,咖啡溅了你一身,弄脏了你的衬衫
期刊
我是2010年初拿到美国绿卡的。按照外界定义,或许我也是所谓中国“富豪”投资移民潮中的一员。事实上,我非常反感这样笼统的贴标签式的称呼。在我看来,我只是比很多人在经济上更自由一点。我的父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从东北到河南从事矿产生意,现在由我来掌管整个家族企业。而移民美国,是我曾经以为对我的生活和生意,最好的安排方式。   为什么说曾经?因为圈子里早我很多年移民的企业家朋友很明确地告诉我,你到了
期刊
那些天花乱坠的产品,究竟有着怎样的真实“疗效”?  怎样高明的忽悠手段,能如“洗脑”般让人“不怕杀错,只怕放过”?  围绕这场心理与利益的博弈,又打造出怎样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利益链?    比骗局更精密的忽悠产业   在2012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一份质量检测报告再一次震惊了中国消费者:曾经几乎是每个孕妇购物清单上必备物品的防辐射服,一件动辄上千元,经过专业测试却得到“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
期刊
我们为什么要采访陈年?   在这个流言乱窜的电商之冬,裁员5%、高管跳槽、资金链断裂、IPO推迟、传闻被收购,这个42岁的男人在一年内躺着并中了枪。他有点气。一改往日在微博上的沉默寡言,“啪啪啪”发了好几条,表示“太可笑了”、“长见识了”、“不习惯口水战”等。   枪声从暗处来,枪声从明处来,枪声已经惊扰到这个行业的内生逻辑。这个行业的逻辑是什么?是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
期刊
怀柔   志和公关的老板左永康拿着份文件和一件小礼物去找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赵伊琳。走到客户总监办公室门口正看见新来的小助理惨白着脸出来,一路小跑。   原来这个小男生正好不小心把一杯冰咖啡撞到了赵伊琳身上。赵伊琳为新德家公司那个活动正忙得昏天黑地,根本没力气骂人,只叫助理收了桌面,赶紧出去买件白衬衫替换。自己脱掉湿衣服,穿着打底的小吊带,把头发放下来,继续埋头苦干。   左永康进门,正看到赵
期刊
海归是干什么的?白领,精英,穿着名牌服饰,出入高级写字楼和知名企业;   快递是干什么的?送件,收件,骑着电动车,拖着大麻袋,来去匆匆却少有人正眼相看。   突然有一天,三个“85后”的时尚海归,仿佛头脑一热,一头扎进了民工扎推的快递业,搅起的浪花,在让整个市场瞩目的同时,也与这个并不为人高看的行业相映成趣。     三个老板与两个员工   与很多85后同龄者一样,王乙同走上创业道路绝不是
期刊
王利芬在创办优米网之前曾问我:创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就跟她讲:你就往前走吧,脑袋上忽然挨了打,你别回头看是谁打的。   我的经历真的是这样,曾经有不少时刻痛哭流涕,甚至想死的心都有。   当时我们在深圳市南山区开了第一家工厂,拥有自动化的生产线和先进的管理体系,整个看上去很有规模。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加紧生产一款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新的产品,准备抢先推出,夺取定价权。   然而,一个政府部门的科
期刊
改革开放33年,几乎所有活着的第一代企业都面临转型、接班和升级。这是一个痛苦而危险的过程,原有的经验、智慧、能力是否能支撑起这种转型升级,成为摆在中国企业家面前的一道巨大的门槛。  不到30岁就坐拥亿万财富。养鱼起家的刘汉元,在后半生里突然大手笔切入一个新能源理想国。在新能源潮起潮落的今天,刘汉元的转型升级,让我们看到、想到了什么?    格局  九年一握,无数企业家跌宕沉浮,刘汉元的企业不仅活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