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重视作业的设计
在日常教学中,历史学科也是要布置一些作业的,适当的作业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是有益处的,而有些设计较好的作业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具体设计历史作业方面,我认为应该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应紧扣教材重难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宜过多,且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是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应是这节课知识内容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并且这个问题应该能起到训练目的,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有益补充。
2.作业设立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教学中,我们只关注作业的认知功能,而忽视作业的探究功能和价值功能,将作业的功能仅仅定位为督促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因而,经常通过机械式的重复作业训练达到对知识的准确、熟练记忆和理解,以便在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这种作业是无效的,因为它大大抹杀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对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我往往把作业布置成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内容可以是以谈自己观点为主,也可以是以知识整理为主,利用练习讲评时间,再选取有代表性的小论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作业设计应该分层。在设计作业时,关注学生学习层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符合新课标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广度的资料,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对同一知识点设计不同题型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获得事半功倍的作业效果。对优生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值得。对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减少知识型作业,多设计探究性作业。对自觉能力弱,习惯差的学生则设计适量监督型、基础性的知识型作业,可以采用一些简便的作业,如,填空、问答题等。
二、重视作业的检查和批改
我们历史学科的作业有两种:一种是记忆性的“无形作业”,另一种是书面的“有形作业”。
对于教师布置的记忆性的作业,我们不能只布置而不去检查。教师布置了记忆性的作业,自觉一点的学生会在课后去看看书,花点时间去记忆。那些不自觉的学生就不会把这个作业当回事,知识点的记忆就成了空话。因此,只要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了记忆性的作业,第二天的课堂上就必须在学生中对记忆效果进行随机抽查,对于掌握效果好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对于掌握效果差、不认真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
目前,学生做的书面的“有形作业”一般就是为了夯实“双基”而设计的常规型作业,这类作业量较大、选题粗糙(指定某一参考书),重复操练,导致学生兴趣逐渐减退,出现拒交或者抄袭现象。有时勉强交了,教师也只是一个“阅”字或者一个对号,学生对批阅状况也熟视无睹,达不到反馈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对待作业的认真程度就会大打折扣,最终教师布置作业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无法实现。
另外,我们也应当重视历史作业的批改。作业是大多数学生辛苦汗水的结晶,不管他们作业质量如何,任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渴望得到认可、赞许,适当的鼓励无疑起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我们应采取客观评价和鼓励有机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对质量高的作业,给予鼓励,充分肯定独到之处并期望坚持;对有问题的作业,给予仔细认真的点拨,并鼓励上进;对独立并努力完成的学生或者遇到困难并坚持完成的学生,要适当抬高评价,这无疑给了他们很大的自信,提高完成的积极性。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摘到“桃子”,品尝到成功的“甜蜜”,从而达到作业效果。因此,鼓励的语句应适时地出现在学生的作业中,让他们倍感老师的关爱和关注,并将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历史作业是历史教学的延伸,历史作业的有效性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师要按照每课内容,每类问题,每一单元小结的内容,布置多样灵活的作业,相信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在日常教学中,历史学科也是要布置一些作业的,适当的作业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是有益处的,而有些设计较好的作业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具体设计历史作业方面,我认为应该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应紧扣教材重难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宜过多,且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是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应是这节课知识内容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并且这个问题应该能起到训练目的,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有益补充。
2.作业设立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教学中,我们只关注作业的认知功能,而忽视作业的探究功能和价值功能,将作业的功能仅仅定位为督促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因而,经常通过机械式的重复作业训练达到对知识的准确、熟练记忆和理解,以便在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这种作业是无效的,因为它大大抹杀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对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我往往把作业布置成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内容可以是以谈自己观点为主,也可以是以知识整理为主,利用练习讲评时间,再选取有代表性的小论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作业设计应该分层。在设计作业时,关注学生学习层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符合新课标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广度的资料,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对同一知识点设计不同题型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获得事半功倍的作业效果。对优生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值得。对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减少知识型作业,多设计探究性作业。对自觉能力弱,习惯差的学生则设计适量监督型、基础性的知识型作业,可以采用一些简便的作业,如,填空、问答题等。
二、重视作业的检查和批改
我们历史学科的作业有两种:一种是记忆性的“无形作业”,另一种是书面的“有形作业”。
对于教师布置的记忆性的作业,我们不能只布置而不去检查。教师布置了记忆性的作业,自觉一点的学生会在课后去看看书,花点时间去记忆。那些不自觉的学生就不会把这个作业当回事,知识点的记忆就成了空话。因此,只要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了记忆性的作业,第二天的课堂上就必须在学生中对记忆效果进行随机抽查,对于掌握效果好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对于掌握效果差、不认真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
目前,学生做的书面的“有形作业”一般就是为了夯实“双基”而设计的常规型作业,这类作业量较大、选题粗糙(指定某一参考书),重复操练,导致学生兴趣逐渐减退,出现拒交或者抄袭现象。有时勉强交了,教师也只是一个“阅”字或者一个对号,学生对批阅状况也熟视无睹,达不到反馈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对待作业的认真程度就会大打折扣,最终教师布置作业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无法实现。
另外,我们也应当重视历史作业的批改。作业是大多数学生辛苦汗水的结晶,不管他们作业质量如何,任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渴望得到认可、赞许,适当的鼓励无疑起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我们应采取客观评价和鼓励有机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对质量高的作业,给予鼓励,充分肯定独到之处并期望坚持;对有问题的作业,给予仔细认真的点拨,并鼓励上进;对独立并努力完成的学生或者遇到困难并坚持完成的学生,要适当抬高评价,这无疑给了他们很大的自信,提高完成的积极性。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摘到“桃子”,品尝到成功的“甜蜜”,从而达到作业效果。因此,鼓励的语句应适时地出现在学生的作业中,让他们倍感老师的关爱和关注,并将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历史作业是历史教学的延伸,历史作业的有效性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师要按照每课内容,每类问题,每一单元小结的内容,布置多样灵活的作业,相信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