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加剧,解决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已是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以人为本。通过认识和解决养老院环境设计的弊病,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 外环境 参与 无障碍 人文关怀
一、对中国目前养老环境的认识
老年问题在中国有自身的特点。中国和日本代表了东亚老年居住形态,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东亚国家亲属和家庭观念很强。具有子女照顾老人的传统。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数量也相对更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机构,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居。
有资料显示,北京、上海、沈阳、苏州等地区,通常是单调的内廊式空间,简单统一的室内外布局,构成了缺乏人性化的养老居所。从整体设计上,也是“重室内而轻室外”,大部分养老院的空间布局上,室外环境简陋,很多老年人娱乐项目单一,部分娱乐项目只是流于形式。
二、养老院外环境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福利社会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我国已进入老龄型社会,目前老龄人口以年均3% 的速度递增,预计再过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5。这表明,老龄化将是我国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所以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如何在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尽可能满足他们生活的基本要求,是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
(二)老年人自身的特点,对室外环境有特殊的要求
老年人在生活上有体力弱、感官衰退、反应迟缓等现象,在心理上有重人情、重世情、重乡情的要求,老年人在起居上有迫切走出居所,到自然的园林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锻炼身体、与人交流、愉悦身心并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活动的强烈愿望的特点。
(三)园林设计中的人文标准来自老年人的心理和生活的需要,应视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对象给予合理的照顾
从目前来看,关键的问题是规划设计人员的人文意识以及实施过程中细部构造处理的问题。因此,只要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初期能认真考虑这一问题,应该无需花费很多精力和财力,就完全能够消除游赏和人际交往过程中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便。
三、外环境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考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特色。在老年社区,首先要考虑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能,住宅区的道路系统应以保护老龄人的行动为基础;社区内应采用人车分流的道路交通结构,增加社区的安全感;合理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有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保证老人户外活动的需要;适当布置绿化、喷泉、亭子、长廊等建筑小品;在庭院或绿地的局部设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挡视线的树木,配以桌椅、灯具等,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有私密、隐蔽、安全的场所用来休息、交谈。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室外环境的开阔平坦。无障碍物的绿地则为老人行进、散步、晨练提供了场所。其次是小区应有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给老年人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四、园林空间的设计原则
(一)无障碍性:指园林环境中应无障碍物和危险物。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变化,自身的需求与现实的环境时常产生距离,他们的行为与环境的联系就随之发生了困难。因此,园林规划设计者必须设身处地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
(二)易识别性:指园林环境的标识和提示设置。设计中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手段,给予对方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并通过空间层次和个性的创造,以合理的空间序列塑造鲜明的标识以及悦耳的音响提示等,提高园林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三)易到达性:老年人行动不便,有重返社会和渴望享受绿色园林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就要求园林场所及其设施具有可接近性。为此,设计者要积极提供参加各处活动的可能性,从规划上确保他们自入口到各园林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并配备必要设施,保证他们有通过付出生理上的努力而使行为得以实施的心理满足感。
(四)可交往性:老年人愿意接近园林自然环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这里可以消除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宣泄心中的失落、急躁和烦闷。所以,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多创造些便于交往的空间,以便老年人相聚、聊天和健身等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五、园林中的细部构造设计
(一)出入口:宽度至少在120 厘米以上,有高差时,坡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坡道两边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出入口周围要有较为合适的水平空间,以便轮椅使用者停留。另外,入口处如有牌匾,其字迹应使弱视者可以看清,文字与底色对比应强烈。
(二)园路:路面要防滑,且尽可能做到平坦无高差、无凹凸,如必须设置高差时,应在2 厘米以下。路宽应保证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可错身通过。另外,应十分重视盲文地砖的运用和引导标志的设置,特别是对于身体残疾者不能通过的路,一定要有预先告知标志;不安全的地方,除设置危险标志外,还须加设护栏,护栏扶手上最好有盲文点字说明。
(三)坡道和台阶:坡道是帮助老年人克服地面高差、保证垂直移动的手段,对于轮椅要防滑而坡缓,坡长超过10米时,应每隔10米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台阶踏面宽应在30~35 厘米,级高应在10 ~16 厘米,幅宽至少在1 米左右,踏面材料要防滑。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应当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并且视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和夜间照明。厕所、座椅、小桌、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设置要尽可能让轮椅使用者容易接近并便于使用,并且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的通行。
六、园林中的绿化设计
园林的绿化设计首先要以绿为主,即除了园林建筑、小品、道路外,其余均应以绿色植物覆盖。要充分利用垂直绿化,来扩大绿色空间、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园林景观。让老年人在视觉、嗅觉、触觉和生理上都充分感受到园林植物景观的千姿百态和丰富的生态景象与季节相变化,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
七、结语
面对我国进入老龄社会的现实,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住宅政策,落实《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使老年住宅在设计理念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人性化设计和开发,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做好老年人住宅的外沿建设。
关键词 外环境 参与 无障碍 人文关怀
一、对中国目前养老环境的认识
老年问题在中国有自身的特点。中国和日本代表了东亚老年居住形态,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东亚国家亲属和家庭观念很强。具有子女照顾老人的传统。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数量也相对更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机构,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居。
有资料显示,北京、上海、沈阳、苏州等地区,通常是单调的内廊式空间,简单统一的室内外布局,构成了缺乏人性化的养老居所。从整体设计上,也是“重室内而轻室外”,大部分养老院的空间布局上,室外环境简陋,很多老年人娱乐项目单一,部分娱乐项目只是流于形式。
二、养老院外环境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福利社会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我国已进入老龄型社会,目前老龄人口以年均3% 的速度递增,预计再过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5。这表明,老龄化将是我国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所以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如何在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尽可能满足他们生活的基本要求,是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
(二)老年人自身的特点,对室外环境有特殊的要求
老年人在生活上有体力弱、感官衰退、反应迟缓等现象,在心理上有重人情、重世情、重乡情的要求,老年人在起居上有迫切走出居所,到自然的园林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锻炼身体、与人交流、愉悦身心并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活动的强烈愿望的特点。
(三)园林设计中的人文标准来自老年人的心理和生活的需要,应视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对象给予合理的照顾
从目前来看,关键的问题是规划设计人员的人文意识以及实施过程中细部构造处理的问题。因此,只要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初期能认真考虑这一问题,应该无需花费很多精力和财力,就完全能够消除游赏和人际交往过程中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便。
三、外环境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考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特色。在老年社区,首先要考虑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能,住宅区的道路系统应以保护老龄人的行动为基础;社区内应采用人车分流的道路交通结构,增加社区的安全感;合理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有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保证老人户外活动的需要;适当布置绿化、喷泉、亭子、长廊等建筑小品;在庭院或绿地的局部设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挡视线的树木,配以桌椅、灯具等,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有私密、隐蔽、安全的场所用来休息、交谈。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室外环境的开阔平坦。无障碍物的绿地则为老人行进、散步、晨练提供了场所。其次是小区应有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给老年人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四、园林空间的设计原则
(一)无障碍性:指园林环境中应无障碍物和危险物。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变化,自身的需求与现实的环境时常产生距离,他们的行为与环境的联系就随之发生了困难。因此,园林规划设计者必须设身处地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
(二)易识别性:指园林环境的标识和提示设置。设计中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手段,给予对方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并通过空间层次和个性的创造,以合理的空间序列塑造鲜明的标识以及悦耳的音响提示等,提高园林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三)易到达性:老年人行动不便,有重返社会和渴望享受绿色园林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就要求园林场所及其设施具有可接近性。为此,设计者要积极提供参加各处活动的可能性,从规划上确保他们自入口到各园林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并配备必要设施,保证他们有通过付出生理上的努力而使行为得以实施的心理满足感。
(四)可交往性:老年人愿意接近园林自然环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这里可以消除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宣泄心中的失落、急躁和烦闷。所以,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多创造些便于交往的空间,以便老年人相聚、聊天和健身等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五、园林中的细部构造设计
(一)出入口:宽度至少在120 厘米以上,有高差时,坡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坡道两边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出入口周围要有较为合适的水平空间,以便轮椅使用者停留。另外,入口处如有牌匾,其字迹应使弱视者可以看清,文字与底色对比应强烈。
(二)园路:路面要防滑,且尽可能做到平坦无高差、无凹凸,如必须设置高差时,应在2 厘米以下。路宽应保证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可错身通过。另外,应十分重视盲文地砖的运用和引导标志的设置,特别是对于身体残疾者不能通过的路,一定要有预先告知标志;不安全的地方,除设置危险标志外,还须加设护栏,护栏扶手上最好有盲文点字说明。
(三)坡道和台阶:坡道是帮助老年人克服地面高差、保证垂直移动的手段,对于轮椅要防滑而坡缓,坡长超过10米时,应每隔10米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台阶踏面宽应在30~35 厘米,级高应在10 ~16 厘米,幅宽至少在1 米左右,踏面材料要防滑。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应当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并且视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和夜间照明。厕所、座椅、小桌、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设置要尽可能让轮椅使用者容易接近并便于使用,并且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的通行。
六、园林中的绿化设计
园林的绿化设计首先要以绿为主,即除了园林建筑、小品、道路外,其余均应以绿色植物覆盖。要充分利用垂直绿化,来扩大绿色空间、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园林景观。让老年人在视觉、嗅觉、触觉和生理上都充分感受到园林植物景观的千姿百态和丰富的生态景象与季节相变化,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
七、结语
面对我国进入老龄社会的现实,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住宅政策,落实《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使老年住宅在设计理念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人性化设计和开发,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做好老年人住宅的外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