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因自己的母亲而感到喜悦的人是生活中的赢家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伯特·海灵格(1925—2019),德国心理治疗师,哲学家,教育工作者,“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他将一生的经验和智慧都倾注于工作当中,是跨越20、21世纪,影响力深远的知名心理治疗师,心理疗愈领域畅销书作家。
  家庭系统排列师通过现象学探究问题的引发根源,呈现隐藏在现实背后的影响因素。“家庭系统排列”作为海灵格疗法的标志,触动了成千上万的生命,改变了许多专业助人者的助人方式,已成为欧美应用心理学界一个热门的课题。
  幸福是一份礼物,幸福总是来自一份关系。但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建立关系,使自己在关系中获得幸福呢?当我们为我们的关系感到快乐时,我们就会感到幸福。这种关系不仅是与人的关系,也是与自然的关系。
  如果我们的第一份关系不成功,那么以后的关系都不可能成功。所有关系都始于我们的母亲。关系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与我们和母亲的这份关系不圆满有关。我们的喜悦从母亲开始。孩子最深的幸福感源于和母亲在一起,这是原始的幸福。当然孩子长大以后会离开母亲,走向其他人。但那并不会影响什么,因为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一切都可以被带走。在以后,孩子与母亲的距离会更远。但这一切的基础是,我们注视着母亲的眼睛,说:“是的,我很高兴你是我的母亲。對我来说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是我的母亲。”
  父亲当然也参与其中,但这份幸福从我们的母亲开始。从这个角度而言,父亲与母亲不在同一个层面上,是有差别的。父亲是知道这一点的,但他没有必要感到妒忌,因为他跟他的母亲之间也是这样。能因为自己的母亲而感到喜悦的人是生活中的赢家。
  生命的圆满和幸福就是这样进入并充满我们的人生。这是一个人日后生活中所有幸福的基础,这也是人们对大自然之爱的基础。大自然就是我们的伟大母亲。
  一个年幼的孩子把他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一切都接纳入他的心灵中,没有丝毫抵触。抵抗在孩子长大以后才会逐渐到来。有关幸福,我从自己的身上观察体验到了重要的东西。我从心底完全接受我的母亲和我的父亲——没有任何局限地接受:“你是我的母亲,我接受认同你,如你所是”“你是我的父亲,我接受认同你,如你所是”。然后我父母圆满的一切会进入并充实我的心灵。我不是选择性地将父母的某些方面放在我心中,而是全然地接受我的父母,接受他们如他们所是,我将我父母以及所有属于他们命运的一切都完整地放入我的内在心灵中。很奇妙,我认为的父母命运中所有负面的一切都留在了外面,当我全然地接受认同某个人时,唯有他正面的一切进入我的内在心灵,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但事实上,我究竟要接受认同的是谁呢?是曾经抛弃我的母亲?还是对我母亲使用暴力,打骂她的父亲呢?想象一个女人,是从未照顾过自己女儿的堕落的女酒鬼。这个女儿事实上究竟要接受认同的是谁呢?是她心目中母亲的理想画面,还是母亲身上让她感到美好的和她亲近过的那部分呢?
  我将自己的母亲和父亲视作一般人,以那样的方式去接受他们,而不仅仅是考虑父母曾经给了我什么和他们拒绝了我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父母曾经给了我什么,拒绝了我什么,那一切并不重要。我把他们当作一般的人那样去接受认同。当我仅仅把他们当作一般人那样去接受认同时,我的父母就能圆满完整地充实我的内在。
  这样或许对母亲和父亲理想化了,似乎给了父母一种超越凡人的责任。
  但我可以断定在所有寻求治疗的人中,有80%的人是与母亲有关系上的障碍。因此,真正的治疗,是重新恢复其与母亲的联结。
  假如与母亲的联结不成功,这个人就迷失了,他们也没有能力建立和谐的关系。
  “迷失自己”“没有能力建立关系”,这太可怕了!这种说法,就好像:若与母亲有好的关系就拥有一切,要不就什么都不成!那么父亲的角色会起什么作用呢?
  许多孩子出现的问题也源于他们无法走向自己的父亲。孩子是否能够走向父亲的关键在于母亲。从这点来看,母亲掌握着强大的权力。唯有母亲才能为孩子打开通向父亲的道路,其他人做不到。
  因为,母亲必须在孩子身上体现爱着他的父亲,一如既往地爱着他的父亲。母亲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我很高兴你长大了可以变成像你父亲那样的人。”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假如他走向父亲,他的母亲会因此而高兴。如此一来,通向父亲的道路就打开了,孩子会因此而获得力量,而且这个孩子也会比以前更加敬爱他的母亲。
  这说明关键点首先在与母亲的关系上,以及母亲与她丈夫的关系。这就是说,女性的责任重大,更有可能会犯更大的错误了。
  也就是说,女性拥有更大的可能性。如果人们想想我所说的这些关于女性与母亲的话,怎么会有人说我是父权主义呢?有谁像我一样以这样深刻的方式尊重女性?经由这种方式,我使多少人得到了幸福了呢?
  (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这一生为何而来:海灵格自传》)
其他文献
群体的某些特点,如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等等……  群体的冲动、多变和急躁  群体的基本特点是,它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在这个方面,群体与原始人非常相似。就表现而言,他们的行动可以十分完美,然而,这些行为并不受大脑的支配,个人是按照他所受到的刺激因素决定自己的行动。所有刺激因素都对群体有控制作用,并且它的反应会不停地发生变化。孤立的个人就像群体中的个人一样,
期刊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1943年,我在重庆青木关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毕业了,毕业之后由于同学王挺琦的介绍,到沙坪坝重庆大学建筑系任助教,教素描和水彩,这是我莫大的幸运。因重庆大学和中央大学相邻,我教课之暇便到中央大学旁听文、史课程,主要是法文。我将工作之余所有的时
期刊
这里,或者那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总是遇到古老的咖啡,在我的旅途上。旅途漫漫,渐渐,咖啡的历史就在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咖啡馆里,那些撒着砂糖末子的咖啡桌子和喝光了的咖啡、留下褐色杯底的咖啡杯子串联起来,渐渐汇成历史。  因旅行去了欧洲、美洲、亚洲,甚至大洋洲和北极,但我一直没去非洲。只有常年旅行,才能有一天能坐下来,为自己进出过的那些咖啡馆做一张历史图表,像我的世界史老师在黑板上做的那样。  201
期刊
某商场低价出售部分货物,在商场入口标示“打折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于某从商场购买微波炉一台,比市场价便宜40元。于某使用一个星期后,微波炉不能正常使用,并发出嗡嗡声。于某要求商场退货,商场经理说:“商场在销售商品的时候就告知了大家,‘打折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该商场经理的说法有法律依据吗?  律师说法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要发挥商品的正常使用价值。商品在有效的使用期内应保证能够正常使用。
期刊
软体动物及其贝壳,它们可以是宝石、工艺品和食物,也可以是乐器、钱币、织物原料,以及其他用来收藏和观赏的标本。现在,人们也在对软体动物进行研究,并发掘了它们更强大而新颖的用途。地球上的许多软体动物有过一些令人惊讶的行为,后来人们证明那些行为隐含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有些软体动物生活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中,那些地方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可怕得多。  海洋杀手  芋螺白天不怎么活动,它们会藏在珊瑚礁的缝隙中或埋在沙
期刊
1964年2月26日,在成为新拳王的第二天,22岁的卡西乌斯·克莱向全世界宣布,自己已经皈依伊斯兰教,并将名字改为穆罕默德·阿里。1967年,因拒绝赴越参战,阿里被美国地方法院以拒绝服兵役的罪名取消拳王头衔,并被吊销在全美各州的拳击执照。之后,阿里赋闲在家。  然而,随着美国国内的反战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反战斗士,阿里获得了更多的支持。1970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恢复阿里的拳手资格,这位经过两年多
期刊
本文作者艾菲,盖洛普咨询公司全球认证优势教练、思维导师;36氪传媒特约作者;《财富》美国500强公司大中华区前市场部负责人;公众号﹃艾菲的理想﹄主理人。  在刚开始做我的微信公众号时,对于如何给文章起标题,我是一筹莫展。  于是,就去翻看那些爆款文章,想要跟着他们学习一下什么样的标题能够夺人眼球。紧接着,我看到了各种各样、完全不同的标题,有的是疑问句,有的是陈述句,有的是比较式,有的是自问自答。 
期刊
案例  钟某1919年出生,是某地农民。2011年3月4日中午,钟某在当地大街上趁人不备,将姚某车内的钱包偷走,包内装有现金1000元。3月11日,钟某主动退还给受害人900元。钟某被抓获后,法院依法进行了审理。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钟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但被告人钟某已年满92周岁,具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且案发后能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认罪态度较好,赃
期刊
我突然觉得被安慰了,也突然明白,真正的安慰原来是被理解。  去见一个的朋友,我们不常见面,但一见面总是能聊很多不一定会与身边的朋友聊的事情,那像是对话,也像是讨论,更像是厘清自己。  这一次,她说她想要考电影研究所,于是我们见面了。  “为什么想念电影?”我问。  “其實这念头已经埋藏在心里有一段时间了,只是一开始没有那么强烈。”她说。  是这样的吧,有些事情当下看到或听到后,往往不以为意,可它会
期刊
肠子并不是一个只会放屁和排泄的管道。肠道组成了人体2/3的免疫系统,肠道受损,整个免疫系统都会处于崩溃边缘。肠子有自己独立的“大脑”,即使“脑残”,腹脑也能继续控制整个内脏系统的运作。  作科学研究就像是在迷雾里探索一片未知的地方。几年前我们发现,特定的肠菌可以让抑郁的小鼠打起精神来,也发现大鼠被移植了其他大鼠的肠菌后,性格发生了改变。于是科学界一个新的概念横空出世了——“心理微生物”,就是对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