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健全,一个身心健康、表现出众的孩子身后一定有一个健全的家庭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一个问题孩子一定成长在一个问题家庭中。本文基于以上观点,阐述了关于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及注意问题的几点思考,以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家庭;家庭教育;心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7.066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在学校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倍受关注的今天,家庭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社会生活的最初形式。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笔者作为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师,作为一位二孩妈妈,对家庭教育倍感兴趣,也倍加关注。
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一个孩子将来成为什么人,决定因素首先是家庭教育。1966年,美国著名的《科尔曼报告》在收集了60万学生的调查数据后曾得出一个结论:孩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素質是由父母决定的,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是家庭。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几句话深刻阐述了国家、民族与家庭进步的关系,为认识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伟大使命提供了新的视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只有学校和家庭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一致的行动,儿童才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学校教育,本人深有感触,以下就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注意问题浅谈几点思考。
1 家长务必重视家庭教育
目前,大部分家长都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与成才的重要作用。但是,因种种原因,依然有一部分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总是将教育的好坏归咎于学校、社会或孩子自身,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学业不良,频现问题行为,家长要么归罪于学校和老师,要么归罪于孩子不争气、是孩子的问题。殊不知,孩子在学校的问题恰恰是家庭教育问题的体现。一个问题学生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的问题不一定是孩子本身的问题,但一定是家长的问题。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暂且不说,家庭不和睦、家长不良嗜好、家长专制、放任养育等,诸多家庭问题导致孩子的学业及行为问题。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了,回来后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狂批怒斥,甚至拳打脚踢,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的问题行为恶性循环。还有,部分家长将夫妻、婆媳等矛盾转嫁于孩子身上,还声称:我们吵架,关孩子什么事?殊不知,不和睦的家庭,不良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每天生活在充满“战争”与恐惧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与个性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这些都是家长的无知与愚昧,可怕又可悲。提高这部分家长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至关重要。对这部分家长,一定要让他们首先意识到:良好的家庭氛围、恰当的教养方式和良好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心理与个性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孩子良好行为养成的必要条件。
2 家长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
作为父母,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可以理解,但是良好的精神陪伴也不容忽视。相信大家对这句话不陌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陪伴。对婴儿期的孩子,陪伴可以给予孩子充分的身心安全感,对幼儿期童年期的孩子,陪伴不仅可以增加其安全感,同时方便父母在近距离的陪伴中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并进行干预。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希望忙碌的父母闲暇时间一定多陪陪孩子,可能的情况下为了孩子也让自己从忙碌中停下来。
3 充分尊重未成年孩子
未成年孩子因为经济未独立、心理未完全成熟等原因,对家长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强的依赖性。正因如此,部分家长对未成年孩子多了很多的掌控,将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对孩子有了很多的要求,不尊重孩子,强行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和要求。比如,孩子双休日在外面学习、玩耍忙碌了一天,晚上回来晚了,孩子不想洗漱了,直接倒床呼呼大睡,有些家长就不行了,晚上不洗漱怎么睡觉,硬是把孩子从床上揪下来,这时小点的孩子会以哭喊来反抗,大点的孩子会一脸的不乐意以致敷衍了事,并且对父母产生厌恶和敌意。何苦呢,家长不能将心比心,我们成年人晚上晚了都有倦怠不想洗漱的时候,孩子不可以有吗?所以要尊重孩子,孩子1岁半以上,就有了自我,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起码的准则,尊重是相互的。亲子之间也不例外,试想想,如果孩子不被尊重,怎么奢望家长被尊重。当然尊重孩子不等于不引导不教育孩子,尊重孩子是前提,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再去引导教育孩子才会起到教育的作用。
4 家长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孩子一定会在家庭中观察父母的言行,并进行有效学习。因此父母一定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一定会被孩子模仿。父母必须端正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多一些正能量的行为,父母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位勤劳的、善良的、节俭的、爱读书、爱学习的父母一定也会培养出有相同性格与行为习惯的孩子。相反,一位懒惰、不求进取、游手好闲的父母也一定会培养出不勤奋、不上进、好逸恶劳的孩子,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在第一时间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期盼我们父母身体力行,做孩子行为的楷模。
5 注重孩子良好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德育,德育为先,以德育人。但是在很多家庭中,似乎將智育置于德育之前,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考入了好的学校就是好孩子,哪怕孩子有很多的不良言行,也无关大碍。现在很多家庭“重智育、轻德育”,这种理念培养出的孩子绝不是真正优秀的孩子,一个成功的人一定首先是一个高尚的人。因此,家庭应该重视孩子的德育,名言道: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积跬步,何以成千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可塑性最强,在家庭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只有孩子在家庭中形成了良好的品德,他步入社会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性格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习惯非常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像孩子的握笔姿势、举筷姿势、坐姿、站姿、走姿、读书习惯等都需要从小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非常容易,当孩子形成不良习惯之后,家长必须下大力气帮其改正,否则会贻误孩子终生。笔者的孩子在3岁前发现有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因此笔者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每天都去纠正这个不正确的姿势,直到她能够在不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正确握笔,并且坚持一段时间。一个好习惯只需要坚持20天即可养成,因此家长在改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时不要着急,要有耐心,只要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了20天,到时想改都改不过来了。当然在幼儿时期,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家长能够多陪伴孩子,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形成初期就扼杀在摇篮中。
6 特别关注青春期孩子
青春期可谓人生的第二个叛逆期。进入青春期后,个体生理上急剧成熟,心理的发展滞后于生理的发展。孩子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但是心理发展远未成熟,他们实际上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意志的自觉性与冲动性及易受暗示性的三重矛盾之中。由于生理的快速生长、成熟,其情绪也极易波动,他们时而因一点好事而喜出望外,时而又因一点小事而痛哭流涕,因此这一时期也称为“暴风骤雨”期。青春期是人生第二个叛逆期,这一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成人感、独立感,有旺盛的精力,但是往往因个人能力、经验不足而陷入困境,因此习惯于童年期形影不离、无微不至地管教的家长很容易忽略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依然手把手地、“无孔不入”地去管教孩子,于是就产生了亲子对立。因此家长一定要格外关注青春期的孩子,把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时满足孩子强烈的成人感、独立感,同时采取科学的巧妙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多关爱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避免叛逆心理的形成和巩固。
7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环境的气氛与情调,属于家庭软环境、软实力。它客观地存在于每个家庭之中,并且严重影响身心正处于发育、生长期的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使孩子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创建和谐、愉快、整洁、完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在家庭氛围中,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最重要,如果一个家庭亲子间、夫妻间、婆媳间互不相让、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受影响最大的是未成年的孩子。试想一下,儿时的我们,最害怕的事情是父母吵架,因为父母都是最爱自己、自己也最爱的人,哪一个都不想其受伤害,所以如果家庭不和睦、夫妻争吵不断或持续冷战,最可怜的是孩子,他们生活在充满敌意、冲突的环境中,无法安心学习、快乐成长,他们很可能经常性地处于忧虑、恐怖情绪中,其心理、个性也不能健康地发展。俗话说:家庭只谈情、不讲理,其实有一定的道理。很多时候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一味地只讲理恐怕不能维持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应该是靠感情来维系的。成员之间有感情了,事情、矛盾就都解决了。家和万事兴,因此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家庭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
8 倡导开办家长学校、家长课堂
我国人口众多,目前高等教育未实现大众化,而且,即便部分家长接受了高等学历教育,但是因为专业原因,对教育、家庭教育知之甚少,加之现在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所以有些家长会娇惯、纵容孩子,有些家长像自己儿时那样去对待孩子,要么放任、要么简单粗暴,殊不知,随着时代的变迁,孩子的成长环境、心理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娇纵、放任、粗暴都不是奏效的教养方式,都不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懂教育学,都懂家庭教育,因此倡导全社会一定要重视家长的再教育,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将家长学校或家长课堂也纳入国民教育序列,利用双休日时间,专门针对家长开办,开办初期家长自愿参加,后期逐渐改为强制性的义务教育。目前有些一、二线城市已开办了一些家长学校/课堂,像“正面管教”课堂等,但是远未满足全部家长的需求。只要社会重视了家庭教育,家长就会更主动地再接受教育,整个社会就会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这样才会更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家庭教育是家事,也是国事[EB/OL].中国文明网,2019-01-08.
[2]陈曦.注重家庭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32).
关键词:家庭;家庭教育;心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7.066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在学校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倍受关注的今天,家庭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社会生活的最初形式。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笔者作为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师,作为一位二孩妈妈,对家庭教育倍感兴趣,也倍加关注。
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一个孩子将来成为什么人,决定因素首先是家庭教育。1966年,美国著名的《科尔曼报告》在收集了60万学生的调查数据后曾得出一个结论:孩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素質是由父母决定的,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是家庭。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几句话深刻阐述了国家、民族与家庭进步的关系,为认识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伟大使命提供了新的视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只有学校和家庭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一致的行动,儿童才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学校教育,本人深有感触,以下就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注意问题浅谈几点思考。
1 家长务必重视家庭教育
目前,大部分家长都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与成才的重要作用。但是,因种种原因,依然有一部分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总是将教育的好坏归咎于学校、社会或孩子自身,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学业不良,频现问题行为,家长要么归罪于学校和老师,要么归罪于孩子不争气、是孩子的问题。殊不知,孩子在学校的问题恰恰是家庭教育问题的体现。一个问题学生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的问题不一定是孩子本身的问题,但一定是家长的问题。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暂且不说,家庭不和睦、家长不良嗜好、家长专制、放任养育等,诸多家庭问题导致孩子的学业及行为问题。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了,回来后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狂批怒斥,甚至拳打脚踢,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的问题行为恶性循环。还有,部分家长将夫妻、婆媳等矛盾转嫁于孩子身上,还声称:我们吵架,关孩子什么事?殊不知,不和睦的家庭,不良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每天生活在充满“战争”与恐惧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与个性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这些都是家长的无知与愚昧,可怕又可悲。提高这部分家长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至关重要。对这部分家长,一定要让他们首先意识到:良好的家庭氛围、恰当的教养方式和良好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心理与个性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孩子良好行为养成的必要条件。
2 家长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
作为父母,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可以理解,但是良好的精神陪伴也不容忽视。相信大家对这句话不陌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陪伴。对婴儿期的孩子,陪伴可以给予孩子充分的身心安全感,对幼儿期童年期的孩子,陪伴不仅可以增加其安全感,同时方便父母在近距离的陪伴中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并进行干预。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希望忙碌的父母闲暇时间一定多陪陪孩子,可能的情况下为了孩子也让自己从忙碌中停下来。
3 充分尊重未成年孩子
未成年孩子因为经济未独立、心理未完全成熟等原因,对家长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强的依赖性。正因如此,部分家长对未成年孩子多了很多的掌控,将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对孩子有了很多的要求,不尊重孩子,强行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和要求。比如,孩子双休日在外面学习、玩耍忙碌了一天,晚上回来晚了,孩子不想洗漱了,直接倒床呼呼大睡,有些家长就不行了,晚上不洗漱怎么睡觉,硬是把孩子从床上揪下来,这时小点的孩子会以哭喊来反抗,大点的孩子会一脸的不乐意以致敷衍了事,并且对父母产生厌恶和敌意。何苦呢,家长不能将心比心,我们成年人晚上晚了都有倦怠不想洗漱的时候,孩子不可以有吗?所以要尊重孩子,孩子1岁半以上,就有了自我,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起码的准则,尊重是相互的。亲子之间也不例外,试想想,如果孩子不被尊重,怎么奢望家长被尊重。当然尊重孩子不等于不引导不教育孩子,尊重孩子是前提,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再去引导教育孩子才会起到教育的作用。
4 家长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孩子一定会在家庭中观察父母的言行,并进行有效学习。因此父母一定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一定会被孩子模仿。父母必须端正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多一些正能量的行为,父母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位勤劳的、善良的、节俭的、爱读书、爱学习的父母一定也会培养出有相同性格与行为习惯的孩子。相反,一位懒惰、不求进取、游手好闲的父母也一定会培养出不勤奋、不上进、好逸恶劳的孩子,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在第一时间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期盼我们父母身体力行,做孩子行为的楷模。
5 注重孩子良好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德育,德育为先,以德育人。但是在很多家庭中,似乎將智育置于德育之前,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考入了好的学校就是好孩子,哪怕孩子有很多的不良言行,也无关大碍。现在很多家庭“重智育、轻德育”,这种理念培养出的孩子绝不是真正优秀的孩子,一个成功的人一定首先是一个高尚的人。因此,家庭应该重视孩子的德育,名言道: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积跬步,何以成千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可塑性最强,在家庭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只有孩子在家庭中形成了良好的品德,他步入社会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性格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习惯非常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像孩子的握笔姿势、举筷姿势、坐姿、站姿、走姿、读书习惯等都需要从小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非常容易,当孩子形成不良习惯之后,家长必须下大力气帮其改正,否则会贻误孩子终生。笔者的孩子在3岁前发现有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因此笔者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每天都去纠正这个不正确的姿势,直到她能够在不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正确握笔,并且坚持一段时间。一个好习惯只需要坚持20天即可养成,因此家长在改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时不要着急,要有耐心,只要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了20天,到时想改都改不过来了。当然在幼儿时期,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家长能够多陪伴孩子,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形成初期就扼杀在摇篮中。
6 特别关注青春期孩子
青春期可谓人生的第二个叛逆期。进入青春期后,个体生理上急剧成熟,心理的发展滞后于生理的发展。孩子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但是心理发展远未成熟,他们实际上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意志的自觉性与冲动性及易受暗示性的三重矛盾之中。由于生理的快速生长、成熟,其情绪也极易波动,他们时而因一点好事而喜出望外,时而又因一点小事而痛哭流涕,因此这一时期也称为“暴风骤雨”期。青春期是人生第二个叛逆期,这一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成人感、独立感,有旺盛的精力,但是往往因个人能力、经验不足而陷入困境,因此习惯于童年期形影不离、无微不至地管教的家长很容易忽略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依然手把手地、“无孔不入”地去管教孩子,于是就产生了亲子对立。因此家长一定要格外关注青春期的孩子,把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时满足孩子强烈的成人感、独立感,同时采取科学的巧妙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多关爱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避免叛逆心理的形成和巩固。
7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环境的气氛与情调,属于家庭软环境、软实力。它客观地存在于每个家庭之中,并且严重影响身心正处于发育、生长期的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使孩子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创建和谐、愉快、整洁、完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在家庭氛围中,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最重要,如果一个家庭亲子间、夫妻间、婆媳间互不相让、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受影响最大的是未成年的孩子。试想一下,儿时的我们,最害怕的事情是父母吵架,因为父母都是最爱自己、自己也最爱的人,哪一个都不想其受伤害,所以如果家庭不和睦、夫妻争吵不断或持续冷战,最可怜的是孩子,他们生活在充满敌意、冲突的环境中,无法安心学习、快乐成长,他们很可能经常性地处于忧虑、恐怖情绪中,其心理、个性也不能健康地发展。俗话说:家庭只谈情、不讲理,其实有一定的道理。很多时候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一味地只讲理恐怕不能维持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应该是靠感情来维系的。成员之间有感情了,事情、矛盾就都解决了。家和万事兴,因此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家庭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
8 倡导开办家长学校、家长课堂
我国人口众多,目前高等教育未实现大众化,而且,即便部分家长接受了高等学历教育,但是因为专业原因,对教育、家庭教育知之甚少,加之现在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所以有些家长会娇惯、纵容孩子,有些家长像自己儿时那样去对待孩子,要么放任、要么简单粗暴,殊不知,随着时代的变迁,孩子的成长环境、心理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娇纵、放任、粗暴都不是奏效的教养方式,都不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懂教育学,都懂家庭教育,因此倡导全社会一定要重视家长的再教育,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将家长学校或家长课堂也纳入国民教育序列,利用双休日时间,专门针对家长开办,开办初期家长自愿参加,后期逐渐改为强制性的义务教育。目前有些一、二线城市已开办了一些家长学校/课堂,像“正面管教”课堂等,但是远未满足全部家长的需求。只要社会重视了家庭教育,家长就会更主动地再接受教育,整个社会就会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这样才会更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家庭教育是家事,也是国事[EB/OL].中国文明网,2019-01-08.
[2]陈曦.注重家庭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