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战略中,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文学作品、民俗表演等文化因素通常被渗透到相关的景物景点中去。大多数戏曲故事经过流传后很多带有神话传说色彩,和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结合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因而导致各地出于经济目的对旅游文化品牌的争夺,豫剧《朝阳沟》引起的旅游文化品牌争夺仅仅是其中一例。
关键词:戏曲故事;旅游文化品牌;豫剧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131-02
旅游文化的特点与功能决定了一个地方要发展旅游业,在目的地品牌化战略中,通常要把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文学作品、民俗表演等文化因素渗透到相关的景物景点中去。于是,那些充满了鞭挞邪恶,歌颂善良勤劳,追求理想和幸福的美好情感,浪漫色彩浓厚等主题的传说与文学作品,以及体现当地地方色彩的民俗表演、歌舞戏剧,在旅游的策划和宣传中使得风景名胜更加神秘离奇,同时也为游者助兴添神。其中很多成为旅游宣传和吸引游客的“旅游文化品牌”,出于商业的目的,有些地方还为赢得“文化品牌”而拉开争夺战,像近年争夺激烈的豫剧《朝阳沟》,董永故事与《天仙配》,梁祝故事与《梁祝》,都是与戏曲故事紧密相关旅游文化品牌。本文以豫剧《朝阳沟》引起的争夺为例:
一、豫剧《朝阳沟》及其影响
《朝阳沟》是在中国一个充满了革命浪漫激情的时期,产生的带有过多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品。它在特定的年代里,试图用一两代人的青春、汗水挥洒在热土中,描绘出革命理想中农村生活的蓝图,在当代戏曲发展的历史上所具有独特的品位和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的。
《朝阳沟》全剧共八场,描写高中毕业生银环到未婚夫拴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遇到了一连串困难,思想上发生动摇。在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加上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使她认识到农村也是知识青年贡献力量的广阔天地,终于在农村扎下根来。《朝阳沟》在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体现在全剧语言富有个性特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唱词生动、风趣,节奏明快;剧本故事完整、人物集中、在运用传统的结构方法等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在戏剧语言方面,作者上承元杂剧本色如话的语言传统,又直接受作家赵树理小说通俗易懂、近乎白描的语言特色的启发,遣词造句、说白行腔都体现出农民群众生活的浑厚朴实。
听听《朝阳沟》中栓保娘、银环妈和二大娘等人的著名对唱就可以体会:
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亲家母咱都坐下,咱们随便拉一拉。/ 老嫂子你到俺家,尝尝俺山沟里大西瓜。/ 自从银环离开家,知道你心里常牵挂。/ 出门没有带被子,事急慌忙到你家。/ 你到她家里看一看,铺的什么盖的什么 / 做了一套新铺盖,新里新表新棉花 / 在家没有种过地,她一次锄把也没有拿。/ 家里地里都能干,十人见了九人夸。/ ……虽说吵过两句嘴,怨我的水平态度差。/ 狗皮袜子没反正,谁家舌头不磨牙。/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1]。
长达二十回合的对唱交流,从栓保娘待客请坐,到银环娘都坐下的礼数;从银环妈对女儿的担心,到婆婆和二大娘的反复劝解;从狗皮袜子不分反正,到舌头牙齿磕碰难免,唱的都是家里长短、生活常理,父母之情、邻里之谊,人情世故、性格德行都在本色朴素,行云流水的语言中体现。我们还可以通过栓保的《我坚决在农村干它一百年》的唱词,看到特定时代青年的恋爱、理想与价值标准。
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 / 相处之中无话不谈。/ 我难忘你叫我看《董存瑞》, / 你记得我叫你看《刘胡兰》。/ 董存瑞为人民粉身碎骨, / 刘胡兰为祖国把热血流干……想想烈士比比咱, / 有什么苦来怕什么难。/ 你要愿走你就走, / 我坚决在农村干它一百年[1]。
《朝阳沟》由河南豫剧院三团于1958年5月19日在郑州首演后,同年6月即进京汇报演出,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的赞扬和接见,轰动全国。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朝阳沟》摄制成戏曲电影。随后京剧、评剧、吕剧、眉户、滑稽戏等都移植、演出过该剧。豫剧著名演员常香玉曾经扮演过拴保娘这一角色。1982年,杨兰春根据农村的生活变化,还创作了《朝阳沟》的续篇《朝阳沟内传》。2006年朝阳沟人投资600万元拍摄电视连续剧《日出朝阳沟》,2007年拍摄完成。
一剧成名天下知,曾经传唱大江南北的豫剧《朝阳沟》,加上包括京剧在内的那么多剧种移植它,还有电影、曲艺完整而富于创造性地改编了它。一条小小的朝阳沟,其山水、欢笑、吵闹通过舞台传出了郑州乃至全中国的城镇乡村。毛泽东就以这出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化戏剧作为契机之一,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使得城镇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推广为一场旷日持久的全国性运动。今天人们重新品味曾经印在亿万百姓心中的《朝阳沟》情节、人物和理想时,都不免会生出甘甜、苦涩的微笑。
二、豫剧《朝阳沟》与旅游文化品牌争夺
在今天旅游开发的背景下曾经轰动一时的朝阳沟引起纷争,原因在于现实中有兩个“朝阳沟”,一个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原登封县)大冶乡曹村,是当年杨兰春在那体验生活的地方;一个是河北邯郸武安的列江村,该村是杨兰春的家乡,其家乡为纪念他而改名为朝阳沟。与《朝阳沟》的编导有着不同渊源的河南登封朝阳沟(原名曹村)和河北武安列江村,争夺过“朝阳沟”这一文化品牌。
河北武安列江村是《朝阳沟》编剧杨兰春的故乡,列江村人认为,《朝阳沟》人物原型来自他们那里。当年他们村确实有一个叫栓保的青年,在山东菏泽上学,回乡时带来了一位城里的媳妇,并立志扎根农村生活,成为“栓保”和“银环”的原型。该村人认为,无论是《朝阳沟》中人名、地名,还是语言,都来自他们村,他们那儿才是真正的朝阳沟。基于这样的认识,列江村人2000年开始率先开发“朝阳沟风景区”。景区面积8平方公里,有南北对称沟洼十二道,各沟自有特色。景区阳春花木繁盛、百鸟争鸣,盛夏泉水清澈,流水不断。朝阳沟风景区现已成为河北省名河源森林公园重要组成部分,武安市政府已将朝阳沟列为首批退耕还林建设生态强市的龙头村。
朝阳沟风景区分五个景区、五条线路,主要景点80处、景观160个。特色观赏和游览景点有列江村杨兰春、栓保、银环旧居、豫剧《朝阳沟》中的地名原景地、阳坡垴、东山头、野草湾、跌水岩,其他主要景观还有原始森林公园、山寨遗址、黑龙溶洞及朝阳湖等。同时景区把现在的村庄改建为集吃、住、购、娱为一体的“农家乐度假村”,并依山建设了一条“民俗文化街”,将农家小院改建成一个“朝阳沟电影院”和一个“朝阳沟戏曲演唱中心”,免费为游客放映电影、聘请专业演员现场演唱戏曲选段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走进大自然、走进《朝阳沟》剧情原汁原味的休闲度假娱乐旅游场所。显然,在开发“朝阳沟”上,列江村人下了一番工夫,只要能与豫剧《朝阳沟》沾上边的,列江村都能找出“实物”。
而在这方面,河南登封的朝阳沟虽然一直口口声声捍卫自己的“正宗身份”,但没有什么作为。河南登封朝阳沟原名曹村,是《朝阳沟》故事发源地和编剧杨兰春体验生活的地方。《朝阳沟》中的演员,也都是朝阳沟村的荣誉村长或村民。在豫剧《朝阳沟》红遍大江南北的1974年,曹村改名为朝阳沟村;虽然改名最早,但并没有利用好“朝阳沟”这个品牌 [2]。
朝阳沟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凭借豫剧《朝阳沟》红遍中国,朝阳沟闻名大江南北。《东方今报》记者李长需对朝阳沟采访时,当地人回忆起朝阳沟昔日的景象说:“(豫剧《朝阳沟》出名后)那以后,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成车成车地来,我们简直应接不暇。但现在,根本没有人来了。” [2] 曾经经历极度风光之后,朝阳沟村人越来越感到落寞。而河北武安列江村高举“朝阳沟”的招牌,搞得红红火火,这更让朝阳沟村人倍感尴尬。曾任该村村长的赵遂辰说:“朝阳沟是豫剧《朝阳沟》和曲剧《卷席筒》的故事发源地,我们守着这两个宝却不能开发,你说急人不急人?” [2] 不甘服输朝阳沟人在2006年决定投资600万元拍摄电视连续剧《日出朝阳沟》,并借助“新朝阳沟”的传播效应,投资1亿多元大规模开发朝阳沟的旅游观光资源,从而实现朝阳沟的绝地突围。该剧于2007年5月20日上午在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凤凰山庄举行了开机仪式,2007年7月底杀青。电视剧《日出朝阳沟》是以豫剧《朝阳沟》中的栓宝、银环和巧珍等人的下一代人的生活为线索,围绕几个家庭之间和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展开一幕现代农民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反映农民寻求发展、创新致富的历程。该剧全部在登封市大冶镇朝阳沟村拍摄,并试图利用轻松幽默的形式来贴近生活,反映现实,进而使《朝阳沟》这部脍炙人口的經典剧目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3]。
三、结语
奥林认为,许多传说故事“机智地吸引我们,它使我们离不开它……它能调动我们的心智和情感。我们会体会到愤怒、恐惧、愉悦、开心、遗憾、疑惑、希望等所有的感情。” [4] 像孟姜女之于长城、阿诗玛之于云南石林、刘三姐之于广西宜州、白娘子之于江苏金山寺、神女之于长江三峡的巫山……莫不如此。当游客置身于那种情境时,审美的想象、联象的翅膀开始发挥作用,平日里被繁忙的工作与庸碌的世俗消磨殆尽的美好想象被激活,眼前的风景不再是平面化、单调化,而是带着主体想象的一幅幅饱含爱憎、同情、敬仰、惆怅的画面,游客在“虚拟”的情境里体验到情感的“真实”。大多数戏曲故事经过流传后很多带有神话传说色彩,和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结合能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提高了旅游地的文化品位和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成为旅游文化中“活”的灵魂,因而导致各地出于经济目的对旅游文化品牌的争夺,豫剧《朝阳沟》引起的旅游文化品牌争夺仅仅是其中一例。
参考文献:
[1]杨兰春.杨兰春剧作自选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126-147.
[2]李长需.朝阳沟突围 影视的诱惑[N].东方今报,2006-05-10.
[3]秦华.电视剧《日出朝阳沟》杀青[N].郑州日报,2007-08-01.
[4]E.Oring,Folk Groups and Folk Genres,Utah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6:122;马翀炜,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04.[责任编辑 刘娇娇]
关键词:戏曲故事;旅游文化品牌;豫剧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131-02
旅游文化的特点与功能决定了一个地方要发展旅游业,在目的地品牌化战略中,通常要把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文学作品、民俗表演等文化因素渗透到相关的景物景点中去。于是,那些充满了鞭挞邪恶,歌颂善良勤劳,追求理想和幸福的美好情感,浪漫色彩浓厚等主题的传说与文学作品,以及体现当地地方色彩的民俗表演、歌舞戏剧,在旅游的策划和宣传中使得风景名胜更加神秘离奇,同时也为游者助兴添神。其中很多成为旅游宣传和吸引游客的“旅游文化品牌”,出于商业的目的,有些地方还为赢得“文化品牌”而拉开争夺战,像近年争夺激烈的豫剧《朝阳沟》,董永故事与《天仙配》,梁祝故事与《梁祝》,都是与戏曲故事紧密相关旅游文化品牌。本文以豫剧《朝阳沟》引起的争夺为例:
一、豫剧《朝阳沟》及其影响
《朝阳沟》是在中国一个充满了革命浪漫激情的时期,产生的带有过多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品。它在特定的年代里,试图用一两代人的青春、汗水挥洒在热土中,描绘出革命理想中农村生活的蓝图,在当代戏曲发展的历史上所具有独特的品位和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的。
《朝阳沟》全剧共八场,描写高中毕业生银环到未婚夫拴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遇到了一连串困难,思想上发生动摇。在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加上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使她认识到农村也是知识青年贡献力量的广阔天地,终于在农村扎下根来。《朝阳沟》在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体现在全剧语言富有个性特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唱词生动、风趣,节奏明快;剧本故事完整、人物集中、在运用传统的结构方法等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在戏剧语言方面,作者上承元杂剧本色如话的语言传统,又直接受作家赵树理小说通俗易懂、近乎白描的语言特色的启发,遣词造句、说白行腔都体现出农民群众生活的浑厚朴实。
听听《朝阳沟》中栓保娘、银环妈和二大娘等人的著名对唱就可以体会:
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亲家母咱都坐下,咱们随便拉一拉。/ 老嫂子你到俺家,尝尝俺山沟里大西瓜。/ 自从银环离开家,知道你心里常牵挂。/ 出门没有带被子,事急慌忙到你家。/ 你到她家里看一看,铺的什么盖的什么 / 做了一套新铺盖,新里新表新棉花 / 在家没有种过地,她一次锄把也没有拿。/ 家里地里都能干,十人见了九人夸。/ ……虽说吵过两句嘴,怨我的水平态度差。/ 狗皮袜子没反正,谁家舌头不磨牙。/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1]。
长达二十回合的对唱交流,从栓保娘待客请坐,到银环娘都坐下的礼数;从银环妈对女儿的担心,到婆婆和二大娘的反复劝解;从狗皮袜子不分反正,到舌头牙齿磕碰难免,唱的都是家里长短、生活常理,父母之情、邻里之谊,人情世故、性格德行都在本色朴素,行云流水的语言中体现。我们还可以通过栓保的《我坚决在农村干它一百年》的唱词,看到特定时代青年的恋爱、理想与价值标准。
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 / 相处之中无话不谈。/ 我难忘你叫我看《董存瑞》, / 你记得我叫你看《刘胡兰》。/ 董存瑞为人民粉身碎骨, / 刘胡兰为祖国把热血流干……想想烈士比比咱, / 有什么苦来怕什么难。/ 你要愿走你就走, / 我坚决在农村干它一百年[1]。
《朝阳沟》由河南豫剧院三团于1958年5月19日在郑州首演后,同年6月即进京汇报演出,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的赞扬和接见,轰动全国。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朝阳沟》摄制成戏曲电影。随后京剧、评剧、吕剧、眉户、滑稽戏等都移植、演出过该剧。豫剧著名演员常香玉曾经扮演过拴保娘这一角色。1982年,杨兰春根据农村的生活变化,还创作了《朝阳沟》的续篇《朝阳沟内传》。2006年朝阳沟人投资600万元拍摄电视连续剧《日出朝阳沟》,2007年拍摄完成。
一剧成名天下知,曾经传唱大江南北的豫剧《朝阳沟》,加上包括京剧在内的那么多剧种移植它,还有电影、曲艺完整而富于创造性地改编了它。一条小小的朝阳沟,其山水、欢笑、吵闹通过舞台传出了郑州乃至全中国的城镇乡村。毛泽东就以这出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化戏剧作为契机之一,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使得城镇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推广为一场旷日持久的全国性运动。今天人们重新品味曾经印在亿万百姓心中的《朝阳沟》情节、人物和理想时,都不免会生出甘甜、苦涩的微笑。
二、豫剧《朝阳沟》与旅游文化品牌争夺
在今天旅游开发的背景下曾经轰动一时的朝阳沟引起纷争,原因在于现实中有兩个“朝阳沟”,一个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原登封县)大冶乡曹村,是当年杨兰春在那体验生活的地方;一个是河北邯郸武安的列江村,该村是杨兰春的家乡,其家乡为纪念他而改名为朝阳沟。与《朝阳沟》的编导有着不同渊源的河南登封朝阳沟(原名曹村)和河北武安列江村,争夺过“朝阳沟”这一文化品牌。
河北武安列江村是《朝阳沟》编剧杨兰春的故乡,列江村人认为,《朝阳沟》人物原型来自他们那里。当年他们村确实有一个叫栓保的青年,在山东菏泽上学,回乡时带来了一位城里的媳妇,并立志扎根农村生活,成为“栓保”和“银环”的原型。该村人认为,无论是《朝阳沟》中人名、地名,还是语言,都来自他们村,他们那儿才是真正的朝阳沟。基于这样的认识,列江村人2000年开始率先开发“朝阳沟风景区”。景区面积8平方公里,有南北对称沟洼十二道,各沟自有特色。景区阳春花木繁盛、百鸟争鸣,盛夏泉水清澈,流水不断。朝阳沟风景区现已成为河北省名河源森林公园重要组成部分,武安市政府已将朝阳沟列为首批退耕还林建设生态强市的龙头村。
朝阳沟风景区分五个景区、五条线路,主要景点80处、景观160个。特色观赏和游览景点有列江村杨兰春、栓保、银环旧居、豫剧《朝阳沟》中的地名原景地、阳坡垴、东山头、野草湾、跌水岩,其他主要景观还有原始森林公园、山寨遗址、黑龙溶洞及朝阳湖等。同时景区把现在的村庄改建为集吃、住、购、娱为一体的“农家乐度假村”,并依山建设了一条“民俗文化街”,将农家小院改建成一个“朝阳沟电影院”和一个“朝阳沟戏曲演唱中心”,免费为游客放映电影、聘请专业演员现场演唱戏曲选段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走进大自然、走进《朝阳沟》剧情原汁原味的休闲度假娱乐旅游场所。显然,在开发“朝阳沟”上,列江村人下了一番工夫,只要能与豫剧《朝阳沟》沾上边的,列江村都能找出“实物”。
而在这方面,河南登封的朝阳沟虽然一直口口声声捍卫自己的“正宗身份”,但没有什么作为。河南登封朝阳沟原名曹村,是《朝阳沟》故事发源地和编剧杨兰春体验生活的地方。《朝阳沟》中的演员,也都是朝阳沟村的荣誉村长或村民。在豫剧《朝阳沟》红遍大江南北的1974年,曹村改名为朝阳沟村;虽然改名最早,但并没有利用好“朝阳沟”这个品牌 [2]。
朝阳沟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凭借豫剧《朝阳沟》红遍中国,朝阳沟闻名大江南北。《东方今报》记者李长需对朝阳沟采访时,当地人回忆起朝阳沟昔日的景象说:“(豫剧《朝阳沟》出名后)那以后,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成车成车地来,我们简直应接不暇。但现在,根本没有人来了。” [2] 曾经经历极度风光之后,朝阳沟村人越来越感到落寞。而河北武安列江村高举“朝阳沟”的招牌,搞得红红火火,这更让朝阳沟村人倍感尴尬。曾任该村村长的赵遂辰说:“朝阳沟是豫剧《朝阳沟》和曲剧《卷席筒》的故事发源地,我们守着这两个宝却不能开发,你说急人不急人?” [2] 不甘服输朝阳沟人在2006年决定投资600万元拍摄电视连续剧《日出朝阳沟》,并借助“新朝阳沟”的传播效应,投资1亿多元大规模开发朝阳沟的旅游观光资源,从而实现朝阳沟的绝地突围。该剧于2007年5月20日上午在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凤凰山庄举行了开机仪式,2007年7月底杀青。电视剧《日出朝阳沟》是以豫剧《朝阳沟》中的栓宝、银环和巧珍等人的下一代人的生活为线索,围绕几个家庭之间和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展开一幕现代农民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反映农民寻求发展、创新致富的历程。该剧全部在登封市大冶镇朝阳沟村拍摄,并试图利用轻松幽默的形式来贴近生活,反映现实,进而使《朝阳沟》这部脍炙人口的經典剧目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3]。
三、结语
奥林认为,许多传说故事“机智地吸引我们,它使我们离不开它……它能调动我们的心智和情感。我们会体会到愤怒、恐惧、愉悦、开心、遗憾、疑惑、希望等所有的感情。” [4] 像孟姜女之于长城、阿诗玛之于云南石林、刘三姐之于广西宜州、白娘子之于江苏金山寺、神女之于长江三峡的巫山……莫不如此。当游客置身于那种情境时,审美的想象、联象的翅膀开始发挥作用,平日里被繁忙的工作与庸碌的世俗消磨殆尽的美好想象被激活,眼前的风景不再是平面化、单调化,而是带着主体想象的一幅幅饱含爱憎、同情、敬仰、惆怅的画面,游客在“虚拟”的情境里体验到情感的“真实”。大多数戏曲故事经过流传后很多带有神话传说色彩,和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结合能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提高了旅游地的文化品位和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成为旅游文化中“活”的灵魂,因而导致各地出于经济目的对旅游文化品牌的争夺,豫剧《朝阳沟》引起的旅游文化品牌争夺仅仅是其中一例。
参考文献:
[1]杨兰春.杨兰春剧作自选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126-147.
[2]李长需.朝阳沟突围 影视的诱惑[N].东方今报,2006-05-10.
[3]秦华.电视剧《日出朝阳沟》杀青[N].郑州日报,2007-08-01.
[4]E.Oring,Folk Groups and Folk Genres,Utah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6:122;马翀炜,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04.[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