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哲琴:我到西藏是为了寻找自己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s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将自己放入一个萦绕着朱哲琴音乐的空间里,静静感受,会体悟到她声音里的力量和带着刚毅的温柔——着恰到好处的融合,很容易让人沉迷于那清澈的声音里。美国权威音乐杂志《Billboard》曾评价道:“朱哲琴的音乐既充满灵性,又不乏尘世的欢愉,那是一种令人着迷的各种文化的混响。”朱哲琴的音乐里常常包含少数民族元素,她的声音神秘、空灵、淳朴。仿佛从空中而来,笼罩着听者,使人处在一种入世的恬静里。在香港见到她时,她身着一身白色休闲装,像极了从雪山走来的可儿。

“西藏对我来说是个奇迹”


  “我二十三四岁认识了西藏,觉得足以改变我的一生。”朱哲琴说。
  这种改变不是基于一件事情,而是她在西藏的所有所见所闻所感。在一个距离天如此近的地方,物质和空气都极度匮乏,但却有一群人坚毅地生存,这让朱哲琴觉得西藏的存在是一种奇迹。
  她曾在春天的西藏,看到妇女把刚生育的孩子抱到河边,用冰河的水来洗礼他。比起一生下来在温室襁褓里的孩子,西藏的孩子一出生就接受最寒冷的考验,这对朱哲琴来说是一种奇迹;
  有时候走在茫茫天路之间,天和地都如此宽广,空无一人,却突然看到一个朝圣者,这对朱哲琴来说也是一种奇迹。
  她始终认为西藏重塑了她。“我再也不会在一个城市或者一批人的生活规则里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会跟自然对话。

  1990年,朱哲琴被广州电视台推荐参加第四届CCTV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获得专业组通俗唱法亚军。
  比赛结束后,朱哲琴回绝了唱片公司和商业演出的邀约,1991年,赴四川音乐学院学习声乐与音乐理论。
  朱哲琴与西藏第一次结缘,来自于作曲家何训田。1992年她在四川音乐学院与何训田相识。俩人志趣相投,却没想到那一次一拍即合的川藏线旅行,让一个在何训田眼里“不顾一切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流行歌手,变成了一个游走万物的先锋音乐人。
  “那个地方(西藏)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的渊源之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的一个源头。”朱哲琴说,“我们到西藏不是为了寻找西藏,而是为了寻找我们自己。”
  那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正打开国门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但同时也有一个很强烈的声音一我们想找到自己。“西藏相对于改革开放的城市,处于内陆边疆,它的存在是有某种对照性,从而让我们去思考自己是谁。”
  她曾觉得小时候听到的很多神话故事,跟现实世界距离非常遥远,直到她到了西藏。西藏既丰富了她的思想又带给了她很多惊喜。
  她惊喜于藏族人民的信仰,惊喜于这个民族的美学观,甚至惊喜于他们践行的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些无一不给她带来巨大的冲击。
  朱哲琴认为西藏对生死的观念,既是东方文化又是我们的价值观的本源。这种价值观里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本身的因果、甚至他人精神强大的状态,在她看来都和当时的对外学习形成一种参照。
  第一次西藏之行感受到的冲击,都融入到了《阿姐鼓》里。1995年朱哲琴与何训田合作,在全球56个国家同步发行中国第一张概念唱片《阿姐鼓》,累计销量达300万张。那年朱哲琴24岁,没有任何征兆,一下子闯入了国际视野。
  “何训田先生是有预见性的,他觉得这张唱片一定会火,没想到真的实现了。”朱哲琴说,当时中国唱片里的歌曲要么谈论情感,要么表达某件事情。但《阿姐鼓》表达了一种概念,就是生死、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个音乐(《阿姐鼓》)好像有非常深文化的影响,但它又是当代的一个呈现。
  《阿姐鼓》的专辑封面有两个版本。中国版是一个西藏的饰物,国际版是三个人穿着红袍子象征着轮回。作为轮回的一部分,生与死是平等的,只有幸福吉祥才最重要。
  现在朱哲琴再唱起《阿姐鼓》,虽然会加进一些岁月经历的感悟,但她却惊讶地发现对歌曲里传达内容的理解,不用再通过时间积累而能领会更深。
  “这就是艺术很迷人的地方,我当时并没有太深的阅历,做这样的音乐也是第一次,但我在演唱或者聆听时,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是我吗?”
  朱哲琴的朋友和她说这张唱片听后会让人沉静,何训田也曾表示朱哲琴的声音里有他要找的东西,“她唱歌时会灵魂出窍。她在音乐上充满的创造力和智慧,使东方音乐有了质的变化”。
  而朱哲琴认为,这张唱片的成功首先依据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独特文化背景,改革开放后的土壤没有太大的商业压迫,鼓励艺术者思考,于是文化青年们在20世纪70、80年代的学习和内在积累呼之欲出,这些激情是需要爆发的。

西藏的张力


  从2009年开始,朱哲琴带领10人团队做寻访之旅,行程两万公里,走访了6个少数民族地区的30个村庄。
  她在日喀則协格尔镇的时候,作了一首歌叫《赞·美雪山》。歌词里写道:“雪山巍丽/今后会更巍丽/水草丰美/牛羊肥壮/今后将更加丰美肥壮/海洋宽广1今后会更宽广”。
  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但是有一个群体仍然相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且极力去维护,这本身就是让人感动的。
  2002年,朱哲琴去完西藏无人区,在回来的路上,由于冰山冰雪融化水位变高,他们驾驶的车陷在雪地里。那天很冷,她和同伴们将从车子里抢救出来的药物平分以免感冒,大家都以为熬不过那晚,毕竟除了寒冷,他们还要警惕随时可能出没的狼。
  她和同伴几个人蜷缩在一起。晚上11点多时,他们看见远处的车灯,来了一卡车的藏族同胞。藏民赶紧帮忙从水里拖出了车,紧接着生火做饭扎营,朱哲琴和她的同伴就这样在藏族同胞的营地里,喝着酥油茶,看着璀璨的星空,那种自然状态下情感的流露让人最难忘。   她想给藏族同胞们唱歌,但藏族同胞们自己载歌载舞很是快活,于是她想等到明天告别时再唱给他们听。却不承想第二天早上七八点起来时,藏族同胞们已经一声不响地离开了。

  同伴中有一位是摄像师,他说一早五六点这群藏族同胞就起来了,他们在黎明中安静地收拾好所有的东西,把不能分解的垃圾带走,其他的埋下。
  这样一个简单的细节,让朱哲琴看到了西藏人民的自然观。“他们知道他们是这里面的一部分,这是与生俱来的。
  她曾在采访中提到过,拉萨是有张力的,我不禁问道:西藏的张力是什么?
  她说她的每一首和西藏有关的歌里面,可能都有一个故事。《阿姐鼓》创作时,朱哲琴在大昭寺跟着一个老奶奶,老奶奶一边祈祷,朱哲琴一边采录她的声音,这段素材最后放在了歌曲里。
  她在大昭寺看见一群看上去八九十岁的老人对着寺庙唱歌,虽然由于高原日照等原因,他们的实际年龄可能没有那么大,但他们对着寺庙唱歌时,声音里沉淀的岁月的痕迹和传达的力量,让她觉得很震撼。
  “而这种震撼,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西藏的张力,它能持续地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受。”朱哲琴说。
  或许正如古尔德国际音乐奖执行官评论的那样:她在保护与传承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上做的努力,映照着文化的多元与宽容。

人生的第四阶段


  朱哲琴曾说人生有四个阶段。第一个是孕育自己成型的阶段,第二个是塑造自己的阶段,第三个是要把塑造后的自己表达出来的阶段,第四个是脱离一个小我的阶段。
  “在第四阶段,你跟这个世界的关系要重新建构,去融入它,去跟它对话,当你不再只是以自己的悲喜哀乐去思考时,就会脱离这个小我,进入到一个更大的格局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度人度己,度己度人。”她曾在采访中表示。
  她觉得当前的自己处于第四阶段。
  朱哲琴的英文名字叫Dadawa。“达达娃”的寓意就是朱哲琴心中的音乐理念:它既不是东方的,也不是西方的。
  她觉得Dadawa的发音很国际化,是老少都容易发出的音调,再者“达达”在西语里是超现实主义的含义,是她喜欢的概念。她希望这个名字可以带来国际化的影响力。
  2009年的那一次寻访之旅,历程两万公里持续了四年零五个月,录制了一千多首少数民族的原声采样,最终创作完成了《月出》专辑。
  如果说《阿姐鼓》是把本土音乐推动到世界音乐舞台的里程碑,那么《月出》则是她试图把中国文化从过去到未来之间进行的一次打通,她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在人人谈原创和革新的时代,她希望通过寻访、采风的形式,可以带动一些年轻人去真正地了解中国文化,去看到真正的“古董”。
  “如果我们不了解自身就很难去原创。因为原创绝对不是无厘头和凭空而来,而是一种有传承有脉络有革新的。但所谓的革新,怎么革新?从什么地方开始革新?我希望通过我的这样的经验,让更多的艺术家或者创作人员了解这些文化。
  近两年,朱哲琴跨界到声音艺术领域,用非音乐歌曲的东方智慧来诠释声音对人的影响。
  2014年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邀请朱哲琴做一个声音展,同年9月,这个叫作“声觉”的声音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
  “其实第一次高鹏邀请我在今日美术馆做声音展的时候,我想做一个什么呢?我当时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就是想听他们做一个作品。因为从小到大我都是在舞台上,我就是主角。但是这一次我说我要去做一个作品,我在另外一面,你们进来,你们就是主角。
  展览开幕时,团队在网上征集观众到现场发声。当天大概100个人来到现场,但大家发出来的声音是带着庄严的仪式感的。
  朱哲琴,忽然明白,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驱动这个世界的是物质,但是她希望自己可以给人们发挥精神能量提供一个情景或场所。“我觉得每个人都是创造世界和情境的一个主角。你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你也是它的创造者。
  对朱哲琴来说,唱歌和声音艺术其实是一件事,它不过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音乐是非物质的无形的,声音艺术展是有形的。她在做的无非是把无形的东西去具体化形象化。
  2015年,朱哲琴创立传承中国造物智慧的原创设计平台“看见造物”,倡导“上乘非奢侈”品牌精神。她希望用当代人设计的智慧、诚实的生活态度,用中国人的美学观念、对价值的判断,重塑中国当代的生活方式,使抄袭、伪西方、厌时代的方式,得到改观。
  在做“看见造物”之前朱哲琴的世界是飞舞的,在她眼里喜马拉雅山可以是音乐,山可以旋转也可以移动,她对具象的世界没有过多的认知,所以手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她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比如新疆的服饰五颜六色,是因为大家生活在荒芜之地内心渴望色彩。这是美术和人们本身的个性、文化之间的转化。
  再比如人们看见一个好看的毯子,她觉得人们应该想的是这个毯子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用这个材料,为什么有这种色彩,这个毯子要解决什么问题,它应该是一套很完整的文化系统,而中国被破坏的正是这个系统。
  “东方人的物质从来没有纯物质,它是寄情于物,寄物于情。这就是东方为什么崇尚生命,而不是黄金钻石,黄金钻石可以用刻度来量,但是玉环可以,玉的价值是你对它的思想见地的转化,它是无价的。”

  擁有一个完整、独立的判断和发现能力,去发现和判断这个世界,在朱哲琴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会阐释出一个人所看到世界的不同,角度、心声和艺术,这时才可以谈独特。
  “而我觉得艺术家能为世界创造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是通过你的眼光和精神去发现一个未企及的不同的认知世界。这就是艺术最动人和不可取代的地方。”朱哲琴说。
  正如《三联生活周刊》曾评论朱哲琴的声音,能创造出各种你想象不到的音质,她能用她的声音彻底陈述她音乐的本质,这是一位天才艺术家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她深知她的声音所负载的使命,传达那种“伟大之美”的降临。
  那么她对艺术的理解,亦是如此。在时见破绽的流动中,呈现着真正的生命。
其他文献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统称“三江源区”。在行政区划上,三江源区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杂多县、称多县、治多县、囊谦县、曲麻莱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涉及一个县级市,6个县,共有50个乡镇。  三江源区地处昆仑山东段和唐古拉山东段的夹持地带,属青藏高原腹地,源区大致呈东西向展布,南北宽约300公里。两大山脉之间还有巴颜喀拉山、扎那日根山、风火山等。整
2008年11月21-25日,亚太经济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工商领导人峰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此,国际舆论给予了高度关注:  一方面,国际舆论认为APEC领导人就协调应对金融危机、推动自由贸易等展示了共渡难关的决心,但受APEC自身条件局限,此次会议相关成果差强人意。香港“星岛环球网”称,APEO领导人在会议第一阶段继续重点讨论全球金
4月6日,西藏自治区2016年第一批重点公路交通建设项目集中举行开工仪式,包括贡嘎机场至泽当专用公路新改建工程、日喀则机场至日喀则市专用公路新改建工程、“4·25”地震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工程等,今年力争完成公路交通投资400亿元。  “4·25”地震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工程,包括国道216线孔塘拉至吉隆县段公路、吉隆县城至热索桥段公路、国道219线孔塘拉至60道班段公路、国道318线拉孜至亚来乡段公路、
应日本外务省邀请,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率中联部代表团一行5人于2009年9月13—17日访日。  2009年8月30日,日本举行了第45届众议院选举,民主党一举获得480个议席中的308席,以压倒性优势击败自民党,以民主党为主体的新政权应运而生。按照日本政治日程安排,9月16日召开特别国会选举产生新首相。代表团此访就是在日本政局发生巨大历史性变化、新政权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时值民主党及新政权调
历史悠久的雪堆白自古以来就代表了拉萨的最高手工艺,而雪堆白的传承人,一直延续古老工艺的精髓,用巧手与敬业,把工艺推向新的高度。在推崇匠心精神的今日,他们早已在雪域高原创造了许多的工艺奇迹,展现了雪堆白的无限奥妙,让世界叹为观止。  “雪堆白”金铜佛像铸造材料特别,制作奢华。用黄金装饰寺庙楼阁不是西藏的发明,但把这种风尚完美地继承下来,并推上历史顶峰,在今天富裕的物质世界里仍放射璀璨的光彩,赢得世界
先讲一个家马与野马何以分道扬镳的故事。  神话说,“在昨天的昨天,在九个九十天的昨天”,总之十分遥远的年代,马的父亲名叫喀尔达义雅尔瓦,母亲名叫桑达义巧玛,它俩在一个名叫达萨隆章的甲莫绒地方生下后代。马是神马,曾经住在天庭,但自从吉祥时代结束,灾难时代来临,天庭荒芜了。神马从九重天上降落凡尘,为口寻找食物,为喉寻找水源。后来神马之子遇到一个名叫吉恰曲的同类异性,生下了三个儿子:大哥义吉当强,二哥江
在西藏博物馆“元明清玉器精品展”展厅内,展示的第一件文物就是这件“统领释教大元国师青玉印”。该印为八思巴文,青玉质地,玉质温润,印背精雕细刻有一对卧龙,配红色丝绶带(有磨损)。1271年忽必烈始定国号大元,此印印文有“大元国师”四字,当在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之后封绶。释教,即佛教。在元代,能够统领全国佛教的大元国师大多来自萨迦派宗教首领。  在元朝统一西藏的过程中萨迦派曾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124
梦的起点,“玛吉阿米”  格茸农布走进屋子,天花板好像瞬间矮了一小截。他有着康巴汉子标志性的高大身材和长发,脖子上带着一串天珠项链。不用开口,也知道这是一个藏族人。  算一算,格茸农布到北京已经17年了。2002年,带着一把“碧汪”(弦子)和一身祖传的弦子绝技,他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从故乡香格里拉来到北京。火车一路迤行,窗外的山水从藏地的大开大阖到江南的温柔清秀,再到北方的厚重开阔。  格茸农布出
上学迟到一直是幼小衔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孩子升小学时间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忧孩子对将来小学生活的适应问题。由于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早上入校的时间提早很多,家长们担忧孩子上小学会迟到也实属正常。在幼儿园给予孩子“8点~8点40分”这样极其充裕的入园时间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的幼儿无法准时入园,迟到现象频频发生。可见,入小学前就开始增强幼儿准时入园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9月4日,随着最后一批行走志愿者到达西藏山南地区的桑耶寺,由陈坤发起的“行走的力量1 N去西藏”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历经11天,共徒步115公里,途径色拉乌孜山、羊湖、甘丹寺、桑耶寺等地。    为什么选择在西藏进行这种“磨练”?陈坤说:“这一次活动选择在西藏,我觉得选得非常好。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进行徒步,我们所强调的是一种心灵和身体的内外差别。以前在城市里面,可能我每天都洗澡,弄得干干净净、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