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川端康成《雪国》中的虚无思想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ak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川端康成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自幼便喜爱阅读日本古典文学,深受佛教“无常”思想的熏陶,且由于他生长经历较为曲折和特殊,因此形成了“万事皆空”、“灭我为无”的虚无思想。这种思想常被融入其文学作品中,尤其是他的巅峰代表作《雪国》更是体现了这种虚无思想。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运用自己虚无的笔调,描述了主人公岛村与身份各异的两位女子——叶子和驹子的感情纠葛,使作品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学美感。
  关键词:川端康成 《雪国》 虚无思想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生创作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雪国》则历来被视为其巅峰之作。《雪国》中所蕴含的虚无思想是川端康成文学创作理念的重要元素,评论界称川端康成是一位“极具虚无思想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其自序中曾说:“我热爱并推崇东方传统文学,尤其是东方的佛学经典甚至可以称作全世界最伟大的文学,这些经典在我眼中并非宗教教条,而是文学的幻想。”其文学思想也受到了佛教虚无思想的感染和影响,川端康成在体悟佛教经典中逐渐领会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从中找到了生命的超脱之路。川端康成运用虚无的笔调使《雪国》呈现出一种凄美、哀婉、动人的文学意蕴,《雪国》中的虚无思想与西方现代文学派所推崇的虚无思想有着密切联系,这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学思想的包容性和延展性。因此,若要探寻川端康成文学思想的内在精髓,就必须解读《雪国》中的虚无思想。
  一 《雪国》中关于爱情的虚无思想
  《雪国》主人公岛村是东京的一位舞蹈爱好者,他在城市中组建的家庭,但却一直难以忘怀在雪国邂逅的那位美丽女人——驹子。岛村对驹子的第一印象就是洁净,甚至认为“女子的脚趾缝里都是洁净的”。进而希望与驹子“清清白白的交朋友”,“洁净”的驹子使岛村渴望与她建立友情,而非“求欢”。但事实上,驹子的这种“洁净”只是岛村自己在心中塑造的形象。这是因为岛村作为一位舞蹈爱好者追求和爱慕的是出尘脱俗之相,崇尚一种毫无瑕疵的洁净。因此,当他乍一见到清秀美丽的驹子时,就无意识地化实为虚,将驹子想象成为一位从内到外都洁净神圣的女子,驹子在他眼中也就有了空灵的气质。但岛村却未能摆脱世俗情欲的干扰与束缚,在面对驹子真实存在的柔滑肌肤时,还是冲破了友谊的界限。这在岛村看来是堕落和庸俗的,因此他时常感到犹豫和挣扎,对驹子的态度也时冷时热,其实这正表明了他一直徘徊在出虚入实和化实为虚之间。岛村曾先后两次返回雪国,他每次都下定决心要以真诚的态度在这里生活,但却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惑。每当他剖析与驹子的爱情时,他都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虽然喜欢驹子,但绝不会为她努力或牺牲。而驹子却将岛村视为她黑暗生活的希望和动力,将她与岛村的爱情看作幸福生活的曙光,因此,她决定忘记过去一切美好和痛苦的回忆。这从她对行男的态度上就可见一斑,当叶子喘着粗气告诉她:“驹姐,行男哥他……情况不好了,快回去!快!驹姐!”驹子听到后脸色变得苍白,并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但却果断地回绝了叶子的请求,拒绝去见行男最后一面。她对岛村说这是由于“怕见到一个人的死亡”。但其实她早已面对过那个替她赎身男人的死亡,并且当再次相见,岛村问及行男时,驹子漠然地回答:“还用问吗,已经死了”,同时,她也从未到行男墓前祭奠过。由此可见,驹子并非是害怕面对死亡,而是决心告别过去,因此,她拒绝回忆和接触任何过去的人和事,她将自己的感情全部投注在岛村身上,希望开始新的生活。她对岛村的要求卑微而宽容,只要求他关心自己,哪怕“一年来一次也行”,只要能与岛村过上安定生活她就心满意足,但这点微薄的希望却最终落空。因为,在岛村看来,驹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注定驹子的努力是徒劳无功的,必然遭到离弃。岛村认为“只有女人才会真心爱一个人”,因此他最终选择离开驹子,驹子的希望也随之落空,爱情成为一种虚幻的幸福,她与岛村的爱情仿佛一场虚无的梦境,岛村的离开迫使她从梦境中醒来,一切都随之消散。
  二 《雪国》中关于生命的虚无思想
  《雪国》主人公岛村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也没有稳定的职业,坐食祖产,在慵懒悠闲的生活中精神极度空虚,是一位典型的虚无主义者。这首先表现在他对舞蹈的热爱和研究上,他想尽办法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西洋舞蹈的海报、书籍、节目单和照片,并进行研究解读,但却并不观看任何人表演的西洋舞蹈。可见,他热衷追求的只是照片和西方文字呈现出的虚幻舞蹈,并非舞蹈家真实表演的舞蹈。他之所以只对虚幻的舞蹈感兴趣,是因为在他内心深处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的,就连生命本身也是虚无的,因此一切生存活动都是徒劳的。当他见到生活困苦的驹子和叶子时,他发自内心地感到同情怜悯,认为“从枯燥的车轮声中都可以听到这些女人的苦难”,但这依然未能让他找到生命的价值,精神仍然处于游离状态。
  岛村来到雪国原本是为了体会实实在在的生活,感受生命的真实存在,但最终依然陷入虚无,发现一切均是徒劳。“秋天正是登山的好时节,回望自己留下的屐痕,对群山充满向往之情,然而悠闲疏懒的他千辛万苦地去爬山,难道不是一场徒劳吗?”秋季的登山在岛村眼里只是一场“徒劳”罢了。不仅如此,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在岛村看来也均是徒劳,“死去的蛾子异常美丽,但为何长的这么美呢?可见这些蛾子的美丽也只是一种徒劳的美丽罢了”。在岛村的意识里,生命原本只是一种虚无和徒劳,因此“像蜂一样临死挣扎是毫无意义的”,人类只需顺随自然生存或灭亡即可。正是这种虚无的思想,让生活富足的岛村感到生存本身都是徒劳的,虽然他拥有和谐的家庭和爱他的妻儿,以及令人艳羡的地位,但却整日感到无所事事,觉得一切都毫无意义,就连生命的存在和变化都是虚无的。
  三 《雪国》中关于美的虚无思想
  《雪国》中,川端康成为了描绘他意识中的现实美和理想美,分别塑造了驹子和叶子两位女性形象。在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中,驹子象征着一种令人珍惜而又忧伤的短暂之美,这种美在被拥有之后就失去了魅力,为之付出的努力就好似一场虚无的梦境。叶子则象征着一种非现实的、永恒的美。岛村是“凭借指头的触感”记住的驹子,在他重返雪国的路上发现,“越是想回忆起她的面容,就越是模糊不清”。在岛村心里,驹子拥有一种“散发光和热”的感官美,岛村十分依恋驹子身上散发的这种现实美,因此,当岛村枕在驹子身上时,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并体会到有一种“现实的东西传入心里”,但这种真实的美感却带给岛村“一种莫名的感伤”。岛村急切地想要摆脱这种挥之不去的哀伤,于是他开始探寻一种永恒的抽象之美,叶子最终成为这种虚幻美的化身。岛村首次发现叶子的这种美是在镜子中,“在夜色降临之时,人物呈现出一种透明幻象,景物也趋于朦胧,二者相互辉映,形成一个脱俗的象征世界,此时身处山野间的叶子在灯火映照下,美得无法形容”。在岛村眼里,叶子不止拥有这种虚幻之美,还具备一种遥不可及之美,“那张脸虽然温柔,但却对任何人都很冷漠”。同时,叶子优美而悲戚的歌声又使她呈现出一种遥远的听觉之美,“好像是雪山的回音,萦绕在人们心头”,“她的调子活泼、娇嫩、欢快,让岛村感觉她仿佛出现在梦中”。   叶子的美之所以虚无,还由于这种美的呈现方式不够真实,岛村首次体悟到叶子的美是由镜子中的影像而来,这种影像本身就是虚无的,与外界的景物相互交映,就更加难以捉摸。读者对于叶子之美的印象主要通过岛村的主观感受获得,而岛村对叶子之美的感悟如同他对驹子之美的体会一样,第一次见面就把驹子视为“由内到外洁净的圣洁女神”,他对叶子之美的定义和感悟也来源于镜中虚无缥缈的影像,完全取决于他虚无的主观臆想。最终,大火将叶子的美升华为永恒之美,化实为虚,永远封存于岛村心中。岛村作为一个虚无主义者,时常徘徊在现实和虚无世界间,这使他既有世俗之人的怜香惜玉,也有世俗之人无法企及的愧疚,这其实是岛村佛性不纯的表现。在《雪国》结尾处,川端康成运用壮丽的银河、纯洁的雪花、神圣的火焰,为叶子的死亡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意境,让岛村的灵魂得以超脱,达到自由之境。当岛村仰望星空时,感到“银河倾斜进他的心房”,这广阔无边的银河正是佛性的象征,当银河倾斜进岛村心里,与他融合为一体时,他的灵魂终于得到解脱,这无疑也是川端康成所渴求的精神解脱。
  四 《雪国》中源于虚幻的虚无思想
  叶子不仅呈现出一种美感,还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虚幻之感,“岛村透过车窗看到叶子脸颊的位置,有一盏明亮的灯火,世间的一切灯火都无法盖过这点光亮,但这点灯火却未能照亮叶子的面孔。她的眼眸忽明忽暗,在灯光的重合叠加下,叶子的眼珠如萤火虫般美丽,飞舞进岛村心里”。叶子在小说中一直都是梦幻般的存在,给人一种浮生若梦的虚幻之感。即使是叶子死亡之时,也呈现出强烈的虚幻感,“她的身体由空中落下,虽然很柔软,但却如木偶一般,没有挣扎,无拘无束”。在岛村眼里,叶子的死亡并不恐怖,反而像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飞翔”,在岛村看来,在叶子摔下来的一刹那,生死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在这一瞬间,岛村的目光穿梭在生死之间,并体悟了生死,他意识到生命就是在生与死这两点之间轮回,因此,死亡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终止。透过川端康成对叶子之死的描写,可以看出,在他看来,死亡并不可怕,只是重新回归虚无而已。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岛村、驹子、叶子,他们都有鲜明的虚幻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体现,正如他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所说:“灭我为无,是指自由自在的空,是没有穷尽的心灵宇宙,而非西方观念中的虚无”。由此可见,他在《雪国》中所体现的虚无思想是东方传统的灭我为无、人生无常、浮生若梦的虚无。
  综上所述,川端康成是一个勇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文学作家,他用自己独具特色的虚幻笔调描写了发生在雪国的凄美爱情,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雪国》中蕴含的虚无情感,构建的虚无故事,营造的虚无环境,均呈现出一种虚无之美。这种虚无思想主要来源于川端康成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东方传统佛学典籍中的“无常”思想。他凭借自己卓越的文学灵感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书写出一种别具美感的“虚无”。他以人生的寂寞和哀伤为切入点创作了《雪国》,并将佛学经典中的虚幻境界融入小说中,表达了他的虚无思想,同时也揭示了日本人心灵世界的精髓。这种虚无思想正是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川端康成,叶谓渠、唐月梅译:《雪国》,燕山出版社,2001年版。
  [2] 吴舜立:《佛禅与川端康成的“虚无”》,《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3] 陶力:《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第2期。
  [4] 卢燕:《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集中体现——谈〈雪国〉》,《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5] 毛执剑、丁秀莹:《浅析〈雪国〉与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高等函授学报》,2011年第8期。
  [6] 李玉双:《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内涵》,《山东文学》,2009年第11期。
  (王英,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童荷,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语文优质课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师们倾情打造的代表课,带有表演的性质和色彩。可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每位同学的阅历和理解力是不同的,上课时往往会出现
摘要 金东仁为韩国近代著名文学作家,其小说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思想是唯美主义和自然主义。金东仁没有生硬地去照搬西欧传来的唯美主义和自然主义,而是让它们私有化,融入到自己的小说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文学。金东仁的文学观和文学创作精神直到韩国现代文学也有被学习的价值。  关键词:金东仁 小说 创作特点  引言  20世纪初,活跃在韩国文坛的众多文学家为了发展本国文学,都试图开辟新的文学研究道路。韩国
早听说黄果树瀑布的美丽壮观,也在电视媒体报导中有所了解。但是百闻不如一见。  一进黄果树瀑布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想象中蜿蜒的山路,而是由大片盆景组成的园林。园林很美,一会儿小桥流水,一会儿古树参天,有许多游人驻足观赏。可我更急切地想看到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这些盆景对我几乎没有吸引力。无奈游人太多,只好耐着性子随着人流缓缓前行。感觉过了好久,终于走出了盆景区,到了蜿蜒盘旋的山间小道。这里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