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把创新问题摆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多年来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如何创新,则是摆在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以一种新的建树,去开创教育的未来,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为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并为之做出努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观念;创新内容
一、 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思想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要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然而,多年来普遍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一节课里,老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沉闷地听,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评价一节课效果好不好,主要是看这节课里老师是否把知识完完全全地传授给了学生,却很少认真地思考过学生是不是在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观,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现代科学表明,创造性人皆有之,只不过是有人得以发挥,有的人仍处于开发的阶段而已。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的学习,即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教师要改变那种把教学仅仅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眼界,真正把教学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改变过于僵化的教育教学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开发的、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制度。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就要求在思想观念模式上实行深刻的变革。只有在教师中形成共识,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施才得以概念本保证。
二、 创设宽松、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习过程为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共同活动。
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老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要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教学中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比如“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
2、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不同的意见。
3、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就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和尊重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能反映学生的不同需求,而不应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要使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奥秘的工具,就要活用教材,使教材为学生的创新服务。
1、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调整、删减或重组教材内容。
如在上“元、角、分的认识”这节课时,考虑到生活中已很少用到分币,教学时可以先创设问题情境:“l元钱可以买什么?”让学生“认识元”,知道1元=10角,再“认识角”,最后“认识分”。练习时可适当删去教材中分币的习题,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价格(如一支圆珠笔1元4角等),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上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兑换人民币游戏,模拟商场购物等开放性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钱币,了解进率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2、充实教学内容。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中力求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适当选取和补充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素材,以激發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
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尝试用数字去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和日常生活的现象。如:奶奶今年84岁,班上有56名同学等等。有一位学生还能说出,教室墙上有一幅瓷砖拼成的画,横着铺了13块瓷砖,竖着铺了7块瓷砖,一共是91块瓷砖。通过这些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至到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意识。
(2)加入一些有一定弹性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发展,给学生的创新提供空间。
例如,在“统计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内容;调查一个书店的售书情况,如新苗书店一个星期内的售书情况如下:科技书208册,文艺书294册,工具书65册……
(3)适当安排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内容。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运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活动内容。通过实践,既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分类”时,可以让学生将带来的物品(如萝卜、胡萝卜、马铃薯、葱、蒜、苹果、香蕉、雪梨等)分类,想怎样分就怎样分。大部分学生按水果和蔬菜分成两类,其中有的学生将西红柿分在水果那一类,他们认为,西红柿是可以当水果吃的。少数学生还能按这些物品是否长在地里为标准来分类:如萝卜、胡萝卜、马铃薯是长在地里的,苹果、香蕉、雪梨是长在树上或树茎上的等等,分类方法多样,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只要说得有道理,老师都应给予肯定。
3、突破教材练习“理想化、标准化”的限制,设计的练习要富于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性、独创性。
前面提到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但如果习题都是唯一答案的标准化题目,那学生如何去创新呢?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研究所曾研究过一道题:甲离学校10千米,乙离甲3千米,问乙离学校几千米?这道题没有说明甲、乙学校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这就使题目有很大的思考余地,呈现出创造性和开放性。所以我们应该对教材现有的习题和活动形式作一些必要的改革,适当补充一些非常规题、开放型题。
非常规题是相对于学生的已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而言的,仅仅通过简单模仿是难以解决的,需要独特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提供一些数据让学生自己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自己解决。
四、实现作业内容的开放
改变布置作业的传统做法,从以前让学生做第几页的哪几道题中开放出来,例如:“回去量量你的床铺的长度”“找一找家中物体表面的平面图形”“买一千克重的菜”等作业形式在减负的新形势下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观念;创新内容
一、 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思想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要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然而,多年来普遍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一节课里,老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沉闷地听,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评价一节课效果好不好,主要是看这节课里老师是否把知识完完全全地传授给了学生,却很少认真地思考过学生是不是在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观,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现代科学表明,创造性人皆有之,只不过是有人得以发挥,有的人仍处于开发的阶段而已。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的学习,即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教师要改变那种把教学仅仅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眼界,真正把教学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改变过于僵化的教育教学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开发的、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制度。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就要求在思想观念模式上实行深刻的变革。只有在教师中形成共识,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施才得以概念本保证。
二、 创设宽松、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习过程为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共同活动。
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老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要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教学中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比如“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
2、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不同的意见。
3、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就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和尊重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能反映学生的不同需求,而不应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要使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奥秘的工具,就要活用教材,使教材为学生的创新服务。
1、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调整、删减或重组教材内容。
如在上“元、角、分的认识”这节课时,考虑到生活中已很少用到分币,教学时可以先创设问题情境:“l元钱可以买什么?”让学生“认识元”,知道1元=10角,再“认识角”,最后“认识分”。练习时可适当删去教材中分币的习题,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价格(如一支圆珠笔1元4角等),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上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兑换人民币游戏,模拟商场购物等开放性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钱币,了解进率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2、充实教学内容。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中力求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适当选取和补充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素材,以激發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
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尝试用数字去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和日常生活的现象。如:奶奶今年84岁,班上有56名同学等等。有一位学生还能说出,教室墙上有一幅瓷砖拼成的画,横着铺了13块瓷砖,竖着铺了7块瓷砖,一共是91块瓷砖。通过这些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至到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意识。
(2)加入一些有一定弹性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发展,给学生的创新提供空间。
例如,在“统计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内容;调查一个书店的售书情况,如新苗书店一个星期内的售书情况如下:科技书208册,文艺书294册,工具书65册……
(3)适当安排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内容。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运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活动内容。通过实践,既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分类”时,可以让学生将带来的物品(如萝卜、胡萝卜、马铃薯、葱、蒜、苹果、香蕉、雪梨等)分类,想怎样分就怎样分。大部分学生按水果和蔬菜分成两类,其中有的学生将西红柿分在水果那一类,他们认为,西红柿是可以当水果吃的。少数学生还能按这些物品是否长在地里为标准来分类:如萝卜、胡萝卜、马铃薯是长在地里的,苹果、香蕉、雪梨是长在树上或树茎上的等等,分类方法多样,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只要说得有道理,老师都应给予肯定。
3、突破教材练习“理想化、标准化”的限制,设计的练习要富于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性、独创性。
前面提到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但如果习题都是唯一答案的标准化题目,那学生如何去创新呢?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研究所曾研究过一道题:甲离学校10千米,乙离甲3千米,问乙离学校几千米?这道题没有说明甲、乙学校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这就使题目有很大的思考余地,呈现出创造性和开放性。所以我们应该对教材现有的习题和活动形式作一些必要的改革,适当补充一些非常规题、开放型题。
非常规题是相对于学生的已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而言的,仅仅通过简单模仿是难以解决的,需要独特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提供一些数据让学生自己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自己解决。
四、实现作业内容的开放
改变布置作业的传统做法,从以前让学生做第几页的哪几道题中开放出来,例如:“回去量量你的床铺的长度”“找一找家中物体表面的平面图形”“买一千克重的菜”等作业形式在减负的新形势下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