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着赣西宁静的小乡村时,孩子们行进的身影早已出现在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文岐村崎岖的山路上。在通往学校的盘山公路上,上学队伍中有一个人的身影显得特别高大,他就是孩子们的“守护神”——刘锡全老师。
刘锡全,上栗县福田镇桃文村文岐小学教师。这名朴实、敦厚的山里汉子,如护巢的山鹰般,肩负着护送学生的重任,并一送就是11年。
1公里外的成长负担
2003年,刘锡全原本所在的桃花小学被撤并,近百名学生要到文岐小学上学。从桃花冲到文岐小学要经过1公里多的319国道,这段国道是桃花冲近百名学生到文岐小学上学的必经之路。这段路也是3 19国道上栗境内最窄、弯道最多的一段,山高坡陡,路况复杂,又是连接上栗到萍乡的要道,车流量大,每天车辆川流不息。学生们中年龄小的只有4岁多,是学前班的小朋友。因此,家长都非常担心,感到孩子们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难以保障。
为了解决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作为桃花冲唯一一位在文岐小学教书的老师,在没有一分钱补贴的情况下,刘锡全毅然接受了学校和家长们的重托——护送学生上下学。从那时起,为了学生的安全,他坚持在崎岖的盘山公路上充当着孩子们的“守护神”。由桃花冲到文岐,再从文岐回到桃花冲,一周5天、每天2趟的护送,雷打不动。11年来,刘锡全带领着桃花冲的学生排成队,沿着319国道和山间小路往返在上下学路上,4000多次穿越,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1公里多的路程,承载着孩子们的安全,成了长期压在刘锡全肩上的额外负担。学生们每天走的路面只有8米宽,两旁的路肩有的地方只有半米左右。为了学生们的安全,刘锡全总是要求学生走在路肩里面,决不允许他们越过路上的白色警戒线。但是作为队伍的指挥官,他却要一直行走在路肩的白色警戒线外。常常有车辆超车,车身与他的身体擦肩而过。有一次,一辆满载货物的大货车强行超越一辆小轿车,呼啸而过的大风,让瘦小的刘锡全一时头晕目眩,差点被带翻在地。当他一个趔趄清醒过来时,大货车已经走远了。
2007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上栗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刘锡全当时就想:明天孩子们去学校,既艰难又危险,一定要百分之百保证孩子们的安全。第二天一大早,踏着半尺厚的积雪,他早早地来到集合地点,做出了细致的安排:要求高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手牵手,路上相互照应;小班同学的饭盒,交大班的同学代提,无法代提的全部交给他。整个早晨,刘锡全手里提着几个学生的饭盒,在队伍旁跑前跑后,累得满头大汗,直到把孩子们安全送到学校,他紧绷的心才放松了下来。
制订“交通规则”
2008年5月27日早上,刘锡全带着近百名学生,冒着暴雨在国道上走着。突然,一块一米见方的大石头从山上滚下来。听到“轰轰”的滚动声后,他马上意识到可能要发生小面积的山体塌方,立即朝队伍大喊“要塌方了”,一边疏散学生,让出了一个缺口,避开了凶猛滚落的大石头,所有学生毫发未伤。
2009年的一天,刘锡全带着学生们刚拐过一个大弯,一个学生手上的饭盒盖子突然掉了,朝路中间滚去,该学生下意识地跑过去捡。这时一辆小轿车飞驰而来,刘锡全大喊一声,冲到道路中间连忙做停车的手势,小轿车也发现前方的突发事件,赶紧减速,避开了正在捡盖子的同学。刘锡全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经历此事后,刘锡全知道,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万无一失,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刘锡全费尽心思,亲自制订了出行“交通规则”:每学期每个同学以100分为基础分,加上奖励加分,除去扣分,算出每个同学本学期往返路队所得的分;学期结束,好的给予表扬,差的予以教育;按年级选出了5名路队长和1名大队长,分别负责所属班级学生每天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事务,自己则当起了学前班和一年级的路队长。他还根据“交通规则”和学生的行为规范,制订了10多条奖罚分明的规定,比如,列队前进时,学生走出路肩上的白色警戒线,路队长就会提醒这位同学,提醒不听,就会扣这位同学0.5分,并记录在路队本上。再如,甲同学摔倒了,身后的乙同学迅速扶他起来,乙同学便会获得1分的奖励。其中特别醒目的一条是:任何人丢了东西,当事人均不能随意拾捡,只可由路队长视安全状况将丢失的物品捡回来,交给当事人。
这些措施实施詹,一些调皮好动的学生,在上下学路上会听话乖巧很多,一些不爱帮忙的学生,看见同学有困难,也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确保了整个团队的安全。从2003年下半年第一次带学生上学、放学到现在,整整22个学期,刘锡全护送的学生都平安快乐地长大升学了。
奖牌和警示牌同在
刘思思今年11岁,是文岐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女生。因为家住在桃花冲,从上学以来,她一直跟着刘锡全老师穿越国道。当我们问她:“作为一个山里孩子,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小女孩当即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大的幸福是有刘锡全这样的好老师!”
“这就是刘老师的奖牌。”一进到学校,孩子们就指着学校门前国道口的两块警示牌告诉我们。
警示牌就是奖牌,这是怎么回事?原来2006年下半年,上栗县交警大队的领导根据文岐小学周边的特殊交通状况,对刘锡全老师多年来带学生穿越险道表示感谢和赞许,表示要给他颁奖。当交警大队领导找到刘锡全时,他当场就谢绝了奖励和奖金。但他向领导提出一个特殊的请求,即请交警部门在学校门口的国道两边分别设立两块警示牌,让过往车辆缓行。交警队的领导当场答应。随后不久,两块显眼的大警示牌便矗立在学校门口。
“看到天真的孩子们每天都能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我感到无比幸福。当然,压力也很大,因为这么远的一段险路,谁都不能保证不会出事。”刘锡全也有过动摇,想辞职不干了,但是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和家长们期盼的眼神,便又挑起了重担。为护送孩子,刘锡全每天早出晚归,家里的农活基本上是妻子一人承担。家人对他的工作也特别理解和支持,这么多年来,妻子和儿女没有一句怨言。
“每年上学的孩子人数都不同,最多时有100多人,最少的时候也有80多人。我会坚持护送下去。因为,孩子们的平安成长,已经成为我每天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刘锡全说。
一茬茬的山里孩子长大成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离开了小山村,像种子一样撒落到城市里,开始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而从教37年、有着30年党龄的刘锡全老师,却依旧守护在这里,依旧精心守护着小山村的孩子们。正是这份坚守,正是这份爱心,描绘出了一幅“最美丽、最动人的乡村图画”。2007年,刘锡全被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安监局、省公安厅等部门评为“全省交通文明工作先進个人”;2010年获得上栗县委、县政府颁发的“教育突出贡献奖”;2013年9月10日,获得江西省“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刘锡全,上栗县福田镇桃文村文岐小学教师。这名朴实、敦厚的山里汉子,如护巢的山鹰般,肩负着护送学生的重任,并一送就是11年。
1公里外的成长负担
2003年,刘锡全原本所在的桃花小学被撤并,近百名学生要到文岐小学上学。从桃花冲到文岐小学要经过1公里多的319国道,这段国道是桃花冲近百名学生到文岐小学上学的必经之路。这段路也是3 19国道上栗境内最窄、弯道最多的一段,山高坡陡,路况复杂,又是连接上栗到萍乡的要道,车流量大,每天车辆川流不息。学生们中年龄小的只有4岁多,是学前班的小朋友。因此,家长都非常担心,感到孩子们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难以保障。
为了解决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作为桃花冲唯一一位在文岐小学教书的老师,在没有一分钱补贴的情况下,刘锡全毅然接受了学校和家长们的重托——护送学生上下学。从那时起,为了学生的安全,他坚持在崎岖的盘山公路上充当着孩子们的“守护神”。由桃花冲到文岐,再从文岐回到桃花冲,一周5天、每天2趟的护送,雷打不动。11年来,刘锡全带领着桃花冲的学生排成队,沿着319国道和山间小路往返在上下学路上,4000多次穿越,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1公里多的路程,承载着孩子们的安全,成了长期压在刘锡全肩上的额外负担。学生们每天走的路面只有8米宽,两旁的路肩有的地方只有半米左右。为了学生们的安全,刘锡全总是要求学生走在路肩里面,决不允许他们越过路上的白色警戒线。但是作为队伍的指挥官,他却要一直行走在路肩的白色警戒线外。常常有车辆超车,车身与他的身体擦肩而过。有一次,一辆满载货物的大货车强行超越一辆小轿车,呼啸而过的大风,让瘦小的刘锡全一时头晕目眩,差点被带翻在地。当他一个趔趄清醒过来时,大货车已经走远了。
2007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上栗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刘锡全当时就想:明天孩子们去学校,既艰难又危险,一定要百分之百保证孩子们的安全。第二天一大早,踏着半尺厚的积雪,他早早地来到集合地点,做出了细致的安排:要求高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手牵手,路上相互照应;小班同学的饭盒,交大班的同学代提,无法代提的全部交给他。整个早晨,刘锡全手里提着几个学生的饭盒,在队伍旁跑前跑后,累得满头大汗,直到把孩子们安全送到学校,他紧绷的心才放松了下来。
制订“交通规则”
2008年5月27日早上,刘锡全带着近百名学生,冒着暴雨在国道上走着。突然,一块一米见方的大石头从山上滚下来。听到“轰轰”的滚动声后,他马上意识到可能要发生小面积的山体塌方,立即朝队伍大喊“要塌方了”,一边疏散学生,让出了一个缺口,避开了凶猛滚落的大石头,所有学生毫发未伤。
2009年的一天,刘锡全带着学生们刚拐过一个大弯,一个学生手上的饭盒盖子突然掉了,朝路中间滚去,该学生下意识地跑过去捡。这时一辆小轿车飞驰而来,刘锡全大喊一声,冲到道路中间连忙做停车的手势,小轿车也发现前方的突发事件,赶紧减速,避开了正在捡盖子的同学。刘锡全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经历此事后,刘锡全知道,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万无一失,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刘锡全费尽心思,亲自制订了出行“交通规则”:每学期每个同学以100分为基础分,加上奖励加分,除去扣分,算出每个同学本学期往返路队所得的分;学期结束,好的给予表扬,差的予以教育;按年级选出了5名路队长和1名大队长,分别负责所属班级学生每天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事务,自己则当起了学前班和一年级的路队长。他还根据“交通规则”和学生的行为规范,制订了10多条奖罚分明的规定,比如,列队前进时,学生走出路肩上的白色警戒线,路队长就会提醒这位同学,提醒不听,就会扣这位同学0.5分,并记录在路队本上。再如,甲同学摔倒了,身后的乙同学迅速扶他起来,乙同学便会获得1分的奖励。其中特别醒目的一条是:任何人丢了东西,当事人均不能随意拾捡,只可由路队长视安全状况将丢失的物品捡回来,交给当事人。
这些措施实施詹,一些调皮好动的学生,在上下学路上会听话乖巧很多,一些不爱帮忙的学生,看见同学有困难,也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确保了整个团队的安全。从2003年下半年第一次带学生上学、放学到现在,整整22个学期,刘锡全护送的学生都平安快乐地长大升学了。
奖牌和警示牌同在
刘思思今年11岁,是文岐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女生。因为家住在桃花冲,从上学以来,她一直跟着刘锡全老师穿越国道。当我们问她:“作为一个山里孩子,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小女孩当即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大的幸福是有刘锡全这样的好老师!”
“这就是刘老师的奖牌。”一进到学校,孩子们就指着学校门前国道口的两块警示牌告诉我们。
警示牌就是奖牌,这是怎么回事?原来2006年下半年,上栗县交警大队的领导根据文岐小学周边的特殊交通状况,对刘锡全老师多年来带学生穿越险道表示感谢和赞许,表示要给他颁奖。当交警大队领导找到刘锡全时,他当场就谢绝了奖励和奖金。但他向领导提出一个特殊的请求,即请交警部门在学校门口的国道两边分别设立两块警示牌,让过往车辆缓行。交警队的领导当场答应。随后不久,两块显眼的大警示牌便矗立在学校门口。
“看到天真的孩子们每天都能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我感到无比幸福。当然,压力也很大,因为这么远的一段险路,谁都不能保证不会出事。”刘锡全也有过动摇,想辞职不干了,但是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和家长们期盼的眼神,便又挑起了重担。为护送孩子,刘锡全每天早出晚归,家里的农活基本上是妻子一人承担。家人对他的工作也特别理解和支持,这么多年来,妻子和儿女没有一句怨言。
“每年上学的孩子人数都不同,最多时有100多人,最少的时候也有80多人。我会坚持护送下去。因为,孩子们的平安成长,已经成为我每天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刘锡全说。
一茬茬的山里孩子长大成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离开了小山村,像种子一样撒落到城市里,开始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而从教37年、有着30年党龄的刘锡全老师,却依旧守护在这里,依旧精心守护着小山村的孩子们。正是这份坚守,正是这份爱心,描绘出了一幅“最美丽、最动人的乡村图画”。2007年,刘锡全被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安监局、省公安厅等部门评为“全省交通文明工作先進个人”;2010年获得上栗县委、县政府颁发的“教育突出贡献奖”;2013年9月10日,获得江西省“最美乡村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