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晚年未刊稿《我与章君、左庵之关系》

来源 :关东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w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多年前,我在整理《钱玄同日记》过程中,与玄同先生的公子秉雄先生及其令郎端伟弟兄二人相熟。秉雄先生去世后,承端伟先生慨允,我至其府中阅读、复印玄同先生藏札及遗文,发现其中有《我与章君、左庵之关系》一稿,署“1937年2月7日,餅斋。”按,章君,指章炳麟;左庵,指刘师培;饼斋,钱玄同自号。查钱玄同1937年2月7日日记云:“我与章、刘二人之关系,札出之,备做刘书序及《章公言行杂记》。”当时,钱玄同正在准备为即将出版的《刘申叔先生遗书》作序,并拟撰写关于其师章炳麟的回忆文章,因此,根据当年日记,参以个人记忆,撰成此一年谱性资料,一直没有发表过。
  《关系》一稿分章、刘二部分,逐年、逐月、逐日记载与二人的交往,不仅有助于对章、刘、钱这三位文化大师的生平和思想研究,也可以帮助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深入了解当年中国留日学生和革命党人在东京的活动与相关团体,例如社会主义讲习会、国学讲习会的情况。
  《关系》之“章稿”部分,始于1906年6月29日,当日章炳麟在上海出狱,东渡日本,止于1910年3月4日。从中可见钱、章二人的密切关系。钱曾多次拜访章炳麟,多次住宿章寓。期间,章炳麟作为“有学问的革命家”在东京为中国留学生“讲国学”课,内容有《说文》《庄子》《楚辞》《尔雅》《汉书》《文心雕龙》《毛诗》《文史通义》诸书,关于《说文》一书,就曾开班讲过三次。钱玄同、周树人、许寿裳、朱希祖(逷先)、朱宗莱、沈兼士等人均曾参加听课。钱并连日为章抄写其著作《小学答问》,以便出版。这些记载,都弥足珍贵。
  《关系》之“刘稿”部分,始于1907年。当年夏历正月,刘师培与其妻子何震到达日本东京。4月22日,钱玄同与刘相晤于《民报》社。此后,刘师培与日本社会党左派堺利彦、大杉荣、山川均等人来往,受到影响,在留日学生中组织社会主义讲习会,同时先后创办《天义报》《衡报》,宣传无政府主义。1909年1月5日,刘师培公开成为清朝大官端方的幕僚,钱玄同的记载遂到此而止。本稿按钱玄同手迹整理。阳历纪年用阿拉伯数字,阴历用汉字,以示区别。无法辨认之字,以□□表示:填补之字,置于〈 〉中;订正之字,以〔 〕表示; 涉及的相关近代人物, 凡仅称姓, 或仅用字号者,酌注全名,以便阅读和查
  [作者简介]杨天石(1936-),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06)。
  考。有关章炳麟、刘师培、汪公权之间的矛盾及章一度欲往印度为僧等事,请参考拙作《同盟会的分裂与光复会的重建》《章太炎与端方关系考析》《何震揭发章太炎》等文,均见拙著《晚清史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钱玄同《我与章君、左庵之关系》手稿
  章:
  1906,民前六,丙午。
  6月29日(阴五月初八日)
  章公出狱,即夜东渡。
  章公,指章炳麟。本文所称“公”、“章氏”,均指章炳麟。
  7月6日(阴五月十五日)
  在新宿孙少甫(侯?)家,晤渔父。
  孙少甫,指孙毓筠,号少侯;渔父,宋教仁。。
  7月15日(阴五月廿四日)
  留学生开欢迎会于锦晖馆。
  8月4日,(阴六月十五)
  渔父、汉民、特生至新宿,议定以〈章〉为《民报》总编辑。
  汉民,胡汉民;特生,董特生。
  9月14日(七、廿六)
  我到东京。
  9月19日(八、二)
  购《国学讲习会略说》(此书之奥付云,1906年阳9月出版)
  奥付,日文,书籍底页。
  9月26日(八、九)
  初致函章公?
  10月6日(八、十九)
  再致书章公。
  本条上端有双圈。
  10月8日(八、廿一)
  初得章公复信(书1)。
  本条上端有双圈。
  10月10日(八、廿三)
  复章公。
  10月12日(八、廿五)
  颂〔诵〕《民报》八号之《无神论》及《革命之道德》。
  10月17日(八、卅)
  得读章公在浙江同乡会之演说(非此时之物)。
  10月21日(九、四)
  初访章氏于《民报》社,见公方作“内典学”文。附记:潘编遗稿中有此文。附记:《国
  学振起社讲义》第一册之奥付云:黄〈帝〉纪〈元〉4604(公元1906)11月6日发行。
  本条上端有双圈。潘,潘承弼(景郑),其所编章炳麟遗文目录见于章氏国学讲习会所编《制言》杂志。
  12月2日(十、十七)
  《民报》开纪元节大会于锦晖馆。
  12月3日(十、十八)
  我始购《世界语独习》,拟学之(应为我学世界语之始)。
  本条上端云:附记于此。
  12月11日(十、廿六)
  致公函。
  12月13日(十、廿八)
  得公复函。(书2)
  1907,民前五,丁未
  3月10日(丁未,正、廿六)
  读《民报》十二号中之《社会通铨商兑》。
  4月17日(三、五)
  得公十六日片(书3),即往访,未晤。
  4月19日(三、七)
  得公片。
  4月22日(三、十)
  访公,并晤申叔(初次)。
  申叔,指刘师培。
  5月4日(三、廿四)
  《天讨》出版,《民报》十三号亦出版。
  6月16日(五、四)
  福建同学开陈不浮追悼会(锦晖馆?),请章、刘、张演说,均是辟功利之论。   章,章炳麟;刘,刘师培;张,张继。
  8月19日(七、十一)
  得公书(书5)。复公书。
  8月23日(七、十五)
  得章、刘片。复章、刘片(无考)
  章,章炳麟;刘,刘师培。
  9月7日(七、卅)
  锦晖馆开徐、陈、马、秋追悼会,何震主席。章、刘、张演说(刘主暗杀,张主安那其)。
  徐,徐锡麟;陈,陈伯平;马,马宗汉;秋,秋瑾;章,章炳麟;刘,刘师培;张,张继。
  10月17日(九、十一)
  政闻报大破坏,状在□日。
  11月3日(九、廿八)
  为浙路事,开浙同学会于锦晖馆,举章○○(宁波人)、金保稚、陈时夏、汪槱四人为
  代表,归国请愿。汪被危仰乔所打。公与龚、陶均往。
  龚,龚宝铨,字未生;陶,陶成章。
  11月10日(十、五),日曜
  公为浙路事开会,主张罢市,刘亦到会演说。
  刘,刘师培。
  11月11日(十、六)
  致公书。得公复书。(书6)
  1908,民前四,戊申
  1月12日(丁未,十二、九)日曜
  在社会〈主义讲习〉会中讲《齐物论》之理。
  1月26日(丁未,十二、廿三)日曜
  在社会〈主义讲习〉会中云:理论不如实行。
  2月18日(正、十七)
  得赵谦庭自美来片,云已抵费城,是则赵到东京,我偕其谒公时,当在一两个月以前乎!
  本条上端有“附记”二字。
  3月2日(正、卅)
  阅28号《新世纪》,见吴致章第一信。
  本條上端有(附)字。吴,吴稚晖;章,章炳麟。
  3月8日(二、六)
  社〈会主义讲习〉会开会。刘言克之《互助论》,汪言托《致中国人书》。公
  谓:托、克云云,皆有弊,择善而从可也。
  克,克鲁泡特金;汪,汪公权;托,托尔斯泰。
  3月14日(二、十二)
  与未生同至刘宅(第一次去)。晤章、刘、何、苏及刘之母。溥泉已往法国去矣。公之
  《新方言》文加增,并分类△□△之。我以为□好手书而石印之。
  未生,指龚宝铨,未生是字;刘宅,刘师培宅;章,章炳麟;刘,刘师培;何,何震;苏,苏曼殊;溥泉,张继。
  3月22日(二、廿)
  与未生同访公于何方,欲请公讲国学,先讲小学。公谓近日有蜀人(董特生)亦请其讲
  学,当与之接洽。下午,在社〈会主义讲习〉会中,章公谓,诚欲尽善,须使人无知无识。
  本条上端有双圈。何方,日本东京地名。
  3月25日(二、廿三)
  访章公。讲学会与四川人合作。我谓最好用讲义。公谓程度高者可看“段注”,次看“小徐”,一无所知者则只好看《文字蒙求》了。
  段注,指段玉裁所著《说文解字注》;小徐,指南唐徐锴所著《说文解字系传》。
  3月29日(二、廿七)
  访公,询讲书事,云四川人已定。
  场所——帝国教育会
  日期——(礼)拜三、六
  时间——下午二——四
  先讲小学,继讲文学。
  浙人五:钱、朱、朱、龚、沈复生。
  钱,钱玄同;朱,朱希祖;朱,朱宗莱;龚,龚宝铨;沈复生,亦作复声。
  3月31日(二、廿九)
  访公于何方,知公明日必迁出于何方(据云,为溥泉事,与汪公权口角,未必可靠。)
  本条上方有注云:“又云:为银钱事。”溥泉,张继。
  4月2日(三、二)
  访公于小石大塚町。公之新居,知未迁来。此时寓《民报》社。
  4月3日(三、三)
  访公于《民报》社。公已迁出麯町区矣。
  4月4日(三、四)
  本条上端连画四圈
  国学讲习会开第一次讲坛于清风亭。
  今日讲《六书音韵表》(对转、旁转、双声)。
  议定以后(礼)拜三、六两日开会于帝国教育会。一星期五小时。
  (礼)拜三,3(时)-5(时);(礼)拜六,2(时)-5(时)
  本条上记:“沈复生只听此一次,4月14号离东京。”
  4月8日(三、八),(礼)拜三。
  第二次讲:讲《说文序》。(帝国教育会)
  4月9日(三、九)
  得公信,谓帝国教育会太□人,月需廿五円。公现迁之大塚町五十番地,可供讲习之用,
  即函告董特生。(书7)
  4月10日(三、十)
  董来信,云已租定神田大成中学校,每月赁金十円。(闻公近况颇窘,一时未必迁往大
  塚。)
  董,董特生。
  4月11日(三、十一)6,即(礼)拜六,下同
  至大成,开第三次会。二-五时,教〈《说文》〉部首:一一—桀(1-5篇)
  4月15日(三、十五)3
  日本《万朝报》云:公将不革命而为僧,且与张之洞之侦探通情。
  大成。部首:木-象(6-9)
  4月18日(三、十八)
  大成。部首毕(10-14)。续讲一-王部。
  4月22日(三、廿二)3
  先至公处,公示《驳万国新语》一文。交我,令我印出。
  大成(以后此二字不再写)。玉-屮。
  4月24日(三、廿四)   至公处(《民报》社)者竟日。知刘林生与汪旭初拟调和章、刘事。章因致刘函,由林
  生携去。申叔本可,而何、汪二人坚不可,就此吹了。
  刘林生,即刘霖生,名刘揆一。旭初,汪东的字;申叔,刘师培;何,何震;汪,汪公权。
  4月25日(三、廿五)6
  艸-茻
  4月29日(三、廿九)
  本条上有附字。
  《新世纪》40号又有“中国新语”之主张。
  今日:小-此。
  5月2日(四、三)
  正-言。(未完)
  5月5日(四、六)
  访公。
  5月6日(四、七)3
  言-又。未生谓:汪公权竟然欲望施放害人之手段矣。
  5月9日(四、十)6
  -目
  5月13日(四、十四)3
  訪公。见《答梦庵书》。与公谈,宜正字体——宜先定540部之体,而其他之字皆从部
  首作,则不误而画一矣。公谓此固是矣,然有难作楷体之字,宜择隶体之近正者书之。
  (可参考《隶辨》)本条上有双圈。
  -。
  5月16日(四、十七)6
  歺-竹。
  5月17日(四、十六)
  我将部首之隶古写出,拟明日就正于公。
  (5月18-卅一,无日记)
  6月1日(五、三)
  印《古双声说》《古今音损益说》等。
  6月2日(五、四)
  访公。
  6月3日(五、五)
  有-瓠
  6月6日(五、八)6
  访公,公正作《四惑篇》。宀-襾。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印出,每人得卅五本。
  (6月9-30,无日记)
  7月1日(六、三)
  水-冰。
  7月2日(六、四)
  本条上有(附)字。
  周、许诸人,趁暑假期中,要在《民报》社中听讲,开第二班。
  本条上有双圈。周,周树人;许,许寿裳。本条上有“附”字,并有双圈。
  (7月3日——31日,无日记)看下文,知《说文》已讲完了。)
  8月1日(七、五)6
  今日起,大成课改上午,每星期四小时。
  今讲王氏廿一部说。
  《庄子》。
  8月4日(七、八)2
  至《民报》社上第二班《说文》。口—辵。当是七月中下旬开起。本条上有三圈。
  8月5日(七、九)
  《庄子》因公来迟,未上课。
  8月7日(七、十一)5
  (民)(《民报》社之略)。彳-言。
  公成《岭外三州语》,嘱我携归誊之。
  8月8日(七、十二)6
  《庄子》:《人间世》——《应帝王》。
  8月11日(七、十五)
  (民)。言-殳。见吴第二次复公书。
  吴,吴稚晖。
  8月12日(七、十六)3
  《庄子》:《骈拇》——《天运》。
  8月14日(七、十六)5
  (民)。杀-羽。
  8月15日(七、十九)
  《庄子》:《刻意》——《知北游》。
  8月16日(七、廿二)2
  (民)。隹-死。(见张溥泉自法国与公书,云是世外人……)
  8月19日(七、廿三)3
  《庄子》:《庚桑楚》——《寓言》。
  8月21日(七、廿五)5
  (民)。冎-角。
  8月22日(七、廿六)
  《庄子》于今日讲完。下午至公处。公云:晋人清谈,人品最高,无国家思想,而有种族思想,理学诸儒便远不如……
  8月25日(七、廿九)
  (民)竹-丶。《新方言》稿(排印),已印好数张,不行。
  8月26日(七、卅)3
  《离骚》——《九歌》。
  8月28日(八、二)5
  (民)。丹-木。未完。
  8月29日(八、三)6
  《天问》——《九章》
  9月1日(八、六)2
  (民)木-才。
  9月2日(八、七)
  《远游》《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
  9月5日(八、十)6
  《哀时命》《九怀》《九欢》《九思》。(《楚辞》完)
  9月8日(八、十三)
  (民)。日-录。
  我主张顾氏复古音之说,公谓:只须将新定之卅六纽文中用廿二(ㄧㄩ□ㄨ、一ㄏㄠㄢ、刀土大乃、勺川士尸十、八木白ㄇ、ㄋ),再依王氏廿二(?)部,定二十二字,便行。
  9月9日(八、十四)3
  今日起教《尔雅》。
  9月11日(八、十六)5
  (民)。因各人校课多有冲突,故今日停上《说文》课,再想法。
  9月12日(八、十七)6
  《尔雅》。至公处留宿。师作《考法显发见西半球》之文。
  9月16日(八、廿一)3
  《尔雅》(我未上)。因托朱、朱、范诸君与董特生办交涉,停止排印《新方言》,而改用石印也(由我写)。
  朱,朱希祖;朱,朱宗莱;范,范拱微。
  (9月17-25,无日记)
  9月26日(九、二)6
  《尔雅》。   9月27日(九、三)
  《说文》:-人(未完)。(盖即《民报》社班,改为(礼)拜日也。)
  (9月廿八-10月二日,无日记)
  10月3日(九、九)6
  《尔雅》。我未去。
  10月4日(九、十)
  《说文》:人-衣。
  (10月5日-31日,无记。)
  11月1日(十、八),日
  《说文》:丸-兔。数日前,《民报》与日政府冲突(盖即封报事)。
  (11月2日-1909年1月21号,无日记)
  此三月中,大概《民报》社之《说文》未讲完(因《民报》被封也);而大成之《尔雅》
  或讲完。自章公迁智度寺以后,大概就恕不去大成了。自迁智度寺以后,过了些日子,
  □始在寺中讲《汉书》。因1909年1月16日,吾有信寄盐之而,云将讲《汉书》也。
  而我在此期中,则抄《新方言》也。
  盐之而,指海盐之朱希祖(逷先)。
  1909(民前三,己酉)
  1月23日(正、二)
  我迁至未生处(智度寺),为抄《新方言》也(非《小学答问》)。约尚有一百页未抄,期以一个半月抄成。
  1月27日(正、六)
  我致不广(庵)信,主张废楷用篆,隶古笔画太多。(我主张《说文》有者用篆,无者用隶,书写用草)
  1月29日(正、八)
  访公。余主张废楷用篆,公不甚以为然,忧难行也。惟谓《说文》所无之字,可作隶书或八分。按,此殆谓《说文》有者作隶古,无者作“隶今”也。
  (1月30日——2月19,无日记)
  2月20日(二、一)6
  上《汉书》课。《律历志》(续前,我未往听)、《礼乐志》。
  晚,作书致公,请其将全书悉改正字,由我来迻写付印,以为正名之始耳。嗣于二月二十三日得复书。(书9)
  2月24日(二、五)3
  《汉书》:《礼乐志》、《刑法志》(中《郊祀歌》略讲训诂)。是晚宿公处。
  2月25日(二、六)
  公今日成《说文部首均语解故》一篇。晚,我携归录之,拟付排印,以便塾师易瞭。
  本条上端记:《韵语》是1908(戊申)夏间所作。
  2月27日(二、八)6
  《刑法志》完。《食货志》。
  2月28日(二、九)
  得季刚信。知彼已到申,将乘甘州丸东渡云。
  季刚,黄侃的字。本条上有附字。上端记:季刚前至东京,在1907,丁未。
  3月1日(二、十)
  偕逷同至公处,拟偕未生同至横滨接季刚。晚,得季刚片,知明日、后日可到横滨。
  本条上有附字。逷,朱逷先,指朱希祖。未生,龚未生。
  3月2日(二、十一)
  午后,又得季剛神户来片,知明晨可到横滨。
  3月3日(二、十二)
  至公处,季刚与逷同来公处。
  《汉书·食货志》,未完。
  晚,警察来传公去,因《民报》罚金,如再不交,明晨当下牢,作一百十五日苦工以偿
  之。因之未生、兼士分头借到,始得出。
  兼士,沈兼士。
  3月4日(二、十三)
  因昨晚事,(拜)日之《说文》辍讲。(按,此班即范、张文□、沈三诸人所听讲者,为
  第三次。未生仍听,我大概未听。)
  3月6日(二、十五)
  我录《解诂》稿毕。《汉书》课有,但我未去。
  3月10日(二、十九)3
  《汉书·郊祀志》,未完。寓公家。
  3月11日(二、廿)4
  今日讲《文心雕龙》八篇。
  3月13日(二、廿二)
  《汉书》,我未去。
  3月17日(二、廿六)
  《汉书》,我未去。
  3月18日(二、廿七)
  《文心雕龙》9——18,(附记):听《文心》者,逷、未、卓、兼、我等人。
  逷,朱希祖;未,龚未生;卓,卓定谋;兼,沈兼士。
  3月20日(二、廿九),《汉书·百官公卿表》,我未去。(附)马幼渔来(此非第一次矣)。
  马幼渔,即马裕藻。
  3月24日(又二、三)
  《汉书》,我未上。
  3月25日(又二、四)
  《文心》,至廿九篇。公云:王、廖、吕三人皆不信《说文》,信《说文》序中仓颉时书之说。是夜,寓师处。
  3月27日(又二、六)
  《汉书》,我又未上。逷归谓,此后将讲《毛诗》云。
  3月31日(又二、十)
  今日开始讲《毛诗》,余未去。得不广(庵)信,并《部首韵语》刻成之标张一页。
  不广,单不庵。
  4月8日(又二、十八)
  上《文心》课,今日适讲完。我抄《小学答问》半张。(日记从是日起,但未必是始于
  是日也。)见公,为逷先录《说文序》,欲改用本字……
  4月9日(又二、十九)
  抄一张(《小学答问》也,下同。)
  4月15日(又二,廿五)
  上《文史通义》课。
  5月9日(三、廿)
  访公,与公谈礼仪问题。(查日记)
  5月11日(三、廿二)
  抄二张半。
  5月12日(三、廿三)
  抄一张半。
  5月16日(三、廿七)   抄三张半。
  5月18日(三、廿九)
  抄二张。
  5月20日(四、二),
  抄三张半。
  5月22日(四、四)
  抄三张。
  5月23日(四、五)
  得不广(庵)寄来《韵语》刊成之标张,甚佳。
  5月26日(四、八)
  抄三张。
  5月27日(四、九)
  抄三张半。
  6月3日(四、十八)
  抄二张半。
  6月6日(四、十九)
  抄二张。
  6月8日(四、廿一)
  抄五张。
  6月9日(四、廿二)
  抄五张半。
  6月11日(四、廿四)
  访公,寓公处。
  6月12日(四、廿五)
  余与公言放弃礼法与昌明礼教。
  6月14日(四、廿七)
  为蒋抑卮写隶古的部首一通(章公与蒋书应在此时)。
  6月15日(四、廿八)
  抄半张。
  6月17日(四、卅)
  抄半张。
  6月19日(五、二)
  得不广(庵)寄来“刊好”《韵语》(盖刊成也)。
  6月21日(五、四)
  晚,抄一点儿。取《韵语解故》,用原书考其误否(按红本所改即此也)。
  6月23日(五、六)
  略抄一点儿。
  6月25日(五、八),
  抄二张。
  6月26日(五、九)
  略抄。
  6月27日(五、十)
  咳嗽甚剧,往请公诊。晚,寓公处。
  6月29日(五、十二)
  抄半张。
  6月30日(五、十三)
  抄三張半。
  7月2日(五、十五)
  抄一张半。
  7月3日(五、十六)
  抄二张半。
  7月4日(五、十七)
  抄五张半。
  7月7日(五、廿)
  抄二张半。
  7月8日(五、廿一)
  抄五张。
  (7月9日-十四日,无日记)
  (7月15日-9月3日,在回国期中)
  8月27日(七、十二)
  邓秋枚交我半部《墨子间诂》,嘱转交公,可知此书刻于是年也。
  (9月4日——8日,无日记)
  9月9日(七、廿五)
  昨(八日)得逷信,嘱我向公问教文学,因访公。公作书,由我写去。
  9月16日(八、三)
  访公,谈竟日。
  9月21日(八、八)
  访公,以《四谛通释》赠之。公近改订《訄书》。(查日记)
  9月26日(八、十三)
  致范古农函,言《小学答问》决以用木刻为是。前书封面云“终相之月”,似是七月始刊也。
  9月27日(八、十四)
  抄公与蒋抑卮书(自用)
  10月2日(八、十九)
  访公,谈及中国文学史中有价值、能独立之文人,都计得190人(分为5期)。(查与朱书)公又致函于逷先。
  10月6日(八、廿三)
  访公。
  10月13日(八、卅)
  访公。
  10月15日(九、二)
  访公。
  10月24日(九、十一)
  访公,正讲目录之学。无书,惟凭口说,余亦听之,略撮其要,记于日记中。购得《诸子讲义》,计六篇:《原学》,《原道》上、中、下,《原儒》,《原名》。
  11月1日(九、十九)
  访公。
  11月3日(九、廿三)
  访公。
  11月2日(十、十)
  访公。得《定师》一文,公所新作,为张萍卿所办之《教育会杂志》而作也,嘱我写寄逷。
  11月24日(十、十二)
  得油印公文三篇:《辨性》上下、《明鬼》。
  11月30日(十、十八)
  访公。公谓《訄书》拟改为《检论》云云。(查日记)公谓:杨誉龙经学、小学,均甚好。
  12月18日(十一、六)
  得公书(□□、女子称君、大家、大人等)
  12月23日(十一、十一)
  咳嗽,就诊于公。
  1910,民前二,庚戌。
  1月18日(己酉,十二月八日)
  访师,正在讲书,即归。
  3月4日(正、廿三)
  访师,请其书字。因写近作诗二首,并写扇面一页。(日记完)
  (1908)《说文》(大成)(4月4日——7月),星三、星六(钱、朱、朱……)
  《说文》(《民报》社)第二班(7月中下旬-),星二、星五(周、许、钱均〈夫〉……)
  《庄子》(8月1日-22日),星三、星六
  《楚辞》(8月26-9月5日),同上。
  《尔雅》(9月9日-),同上。(我未听完)
  (1909)《汉书》( -3月27)
  《说文》第三班(沈□□、张传□……)
  《文心雕龙》(3月11-4月8日)
  《毛诗》(3月31……)
  《文史通义》
  刘:
  1907,丁未,民前五。刘于阴历正月至东京。   4月22日(三、十)
  于《民报》社初次晤君。
  6月16日(五月六日)
  陈不浮追悼会演说。
  7月11日(六月二日)
  初读《天义》第一期。
  7月20日(六、十一)
  得申叔复信(□《天義》事?)
  申叔,刘师培的字。
  8月18日(七、十)
  致书何震。
  8月19日(七、十一)
  又致何震。
  8月23日(七、十五)
  得章、刘片,复章、刘片(无□)
  章,章炳麟:刘,刘师培。
  8月27日(七、十四)
  得社会主义讲习会片。
  8月31日(七、廿三)
  致刘、张片。
  刘,刘师培;张,张继。
  9月7日(七、卅)
  锦晖馆开徐、陈与秋追悼会。何主席,章、刘、张演说。刘主暗杀,张主安那其。
  徐,徐锡麟;陈,陈伯平;秋,秋瑾;何,何震;章,章炳麟;刘,刘师培;张,张继。
  9月8日(八、一)
  得《天义》第五期,何所赠。此期中有《李卓如学说》。(毁家信似在此册中,或其以前)
  9月10日(八、三)
  致刘、何信。
  刘,刘师培;何何震。
  9月11日(九、十四)
  得刘十三信,云十五日将开社会主义讲习会于江户川,延堺利彦演说(此札收入《外集》)
  (非第一次会)
  9月15日(八、八)
  到会。刘讲中国民生问题,堺演,张继译。
  堺,堺利彦。
  9月18日(八、十一)
  购得《新世纪》3、4号。
  10月2日(八、廿五)
  与申叔书,司会事。
  10月3日(八、廿六)
  购得《新世纪》5——8号。
  10月6日(八、廿九)
  偕蓬仙同赴社会主义讲习会。山川均演说。张、刘均说。刘谓:强者爱国,为扩张权利;
  弱者爱国,抵抗强权。
  蓬仙,朱宗莱。
  1908,戊申,民前四
  1月12日(丁未十二、九)日曜
  社会主义讲习会开会于清风亭。章讲《齐物论》。山川均演说。汪公权提议请大杉荣教
  世界语。
  1月26日(丁未,十二、廿三),日曜
  社会主义讲习会开会,张未到。章演说:理论不如实行。
  张,张继;章,章炳麟。
  2月19日(正、十八)
  得《新世纪》社寄来《新世纪丛书》七种,《萍乡革命家与马福益》一册。
  2月23日(正、廿二),(礼)拜日
  开社会主义讲习会。刘自中国回东京。印人某演说马克斯(思)、蒲鲁东及某氏之学说,吕复译。
  3月8日(二、六),(礼)拜日
  开会。刘言克氏之《互助论》,汪公权讲托氏《致中国人书》。章公谓:克、托之说皆有
  弊,择善而从可也。
  3月14日(二、十二)
  我与未生同往章公处(第一次去),并晤刘氏夫妇及其母,又苏曼殊。
  3月15日(二、十三)
  今日为日本社会党人森冈永治、竹内善朔、阪本清马三人释放之日,申叔等为开会于某
  处,予未往。
  3月22日(二、廿)
  社会主义讲习会请宫崎民藏演说《农业与平民之关系》(室在土地复权同志会)。刘讲《法
  律之害人》。章言欲尽善,须人无知无识。刘谓大杉荣出狱在即,世界语班拟开了。
  3月31日(二、廿九)
  访刘,商世界语教授事。章明日必迁。(何方。此时在小石川文学町乎?抑麯町巳町六
  之廿一番?)
  4月6日(三、六)
  大杉荣在申叔家第一天教世界语,办法如下:
  星期一、三、五之5(点)半——6(点)半,甲班(懂英语者)
  星期一、三、五之4(点)半——5(点)半,乙班(不懂者)
  我因(礼)拜三与章公之会时有冲突,只可暂缓不学矣、
  4月24日(三、廿四)
  刘、汪欲调停章、刘事,不成(见《章》)
  刘,刘师培;往,汪公权;章,章炳麟。
  4月29日(三、廿九)
  《新世纪》40号有“中国新语”之主张。
  5月6日(四、七)
  未生言,汪公权竟欲施放害人之手段矣。
  7月1日(六、三)
  访申叔,因世界语自7月1——8月15,每日晚间6——8时,又将开新班也。谈次,始知报名诸人均将考学校之课,故不果行,须初五、六乃方能定云。
  与申叔谈,他总主张进化说,因甚以《新世纪》为是。又谓世界语音必可统一云。
  8月1日(七、五)
  购《天义》15号。申叔寄来《衡报》7号。(姑追算她一个月三期,则当创自6月)
  1909,己酉,民前三
  1月5日(戊申十二月十四日)
  我函逷于海盐,告刘事。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史研究与书籍史研究既有密切联系,又各有侧重。潘光哲所著《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作为汉语世界的第一部阅读史专著,标志着阅读史研究在中文学界的正式兴起。著者取径阅读史的角度,意欲对西学东渐的历史复杂样态做出恰当的描绘,体现了思想史的研究关怀。为了便于说明,著者造拟“知识仓库”的譬喻,为阅读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动态框架。不过,就全书的研究旨趣而言,这一框架并非是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钱学熙与燕卜逊1947年夏天关于《道德经》翻译的往来通信,对双方的观点作了简要的梳理。钱学熙承认韦利译本的魅力,赋予《道德经》以神秘色彩与智性光辉,但却认为韦利的理解和阐释有悖于《道德经》的真谛,对“道”的理解存在误解。而燕卜逊从一个西方读者的角度来看,却未必认可钱学熙的看法,仍充分肯定韦利译本的价值。这些往返论学的书信,为重新审视燕卜逊与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份极为难得的珍贵文献。
期刊
[摘要]鲁迅的《狂人日记》与周作人的《人的文学》都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重要的、标志性的经典作品,如果将这两篇文章进行对照细读,可以发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和周作人在文学和思想战线上的呼应和互动。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可以说是对鲁迅的《狂人日记》命题的延伸解读和理论阐释;而鲁迅的《狂人日记》,则是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所倡导的理论之最完美的文学范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不细读《人的文学》,就不会更深刻地
期刊
[摘 要]“五四”前后,19世纪现实主义传入我国,此后由于本土特定的文化期待视野与社会政治情势等原因,现实主义虽受高度重视,但其被接受与传播的经历是曲折的,期间出现了不同的“变体”并备受争议;有时“一枝独秀”,有时被认为“独尊”,有时被认为“过时”,有时又称其“回归”。纵观百余年来,现实主义虽得以广泛接受与传播,但并未曾被“独尊”。从文学创作看,本土真正高水平的现实主义文学尚为数不多;从学术研究看
期刊
[摘 要]我国的乡村治理经历了管制、善政和善治的三次转型。在当今社会怎样实现政府与乡村社会组织的合作成为善治得以实现的关键。本文结合广西宜州市“党领民办、群众自治”政策的实施效果,提出在農村划小自治单元,成立以自然屯与组为基础的党群理事会,可以有效解决行政村自治“空制度”运转、乡村善治缺少载体的问题。  [关键词]善治;安马乡;党群理事会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我国村民自治中民主
期刊
[摘要]苏轼始终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他一生坎坷的遭遇,并因此被世人传颂,但他的乐观豁达是建立在对人生苦痛充分感知基础上的。他的理性和他的深刻,让他诸多抒写痛苦的诗文读来颇有洒脱之感。但是唯有知晓其苦痛,才能懂得其乐观豁达的真正意义,并懂得作为一代文化代表人物的苏东坡人生遭遇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苏轼;黄州;儋州;痛苦  [作者简介]仲冬梅(1968),女,文学博士,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副教授(
期刊
[摘要]曾晓文是海外华文作家中专心致志写新移民“从漂泊流浪到落地生根”生活历程的女作家。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她凭着对文学近乎苦行僧般不抛弃、不放弃的修炼,终于结出了新移民文学的硕果:发表了《旋转的硬币》《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卡萨布兰卡百合》等数十篇短篇小说,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梦断得克萨斯》《夜正年轻》和《移民岁月》,以及中篇小说《遣送》《重瓣女人花》《金尘》等,多次斩获各种华文文学奖项。
期刊
[摘 要]如果把冯骥才作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一个样本,放在中国当代文化进程和知识分子精神史的大背景中来估量他的地位和意义的话,会看到:在知识分子价值缺失的当代文化语境中,冯骥才的逆势而为,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感。用理想和行动打破了知识分子的世俗化和专业化的藩篱;提出并践行“文化自救”,表现出当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承担,并且以其独立性的坚持,让人们看到知识分子的血脉长存。做行动的知识分子,而不是仅仅坐而
期刊
[摘要]在西方殖民势力建构近现代世界史的过程中,鲁迅与文明论相遇。这一历史机缘塑形了鲁迅“人”的理念,首先体现在鲁迅早期的文化批评中,后来又进入他的新文学创作。《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贯穿鲁迅新文学创作的历史过程,形成了他小说的人物形象层级结构:“旧人”的权力结构;“自然人”到“新人”的运演结构;权力结构和运演结构之间的张力结构。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结构有文明论的面影,但他通过去意识形态化、汲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基层治理领域的相关问题研究已然成为新趋势、新焦点,近年来我国城市基层治理领域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利用Citespace对CNKI收录的204篇CSSCI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核心作者分布图、核心机构分布图谱、高被引文献、关键词时区图、关键词聚类图以及关键词突现图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基层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我国城市基层治理领域研究呈现出研究方向的实时化、内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