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审美异化现象述评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4854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声乐艺术的审美与创作过程中,由于声乐艺术创作主体忽略声乐艺术的审美及精神价值取向或由来自声乐艺术外部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由创作手段代替目的,致使声乐艺术本体特征偏离、消失,即声乐艺术价值无法体现,这一现象称其为声乐艺术审美异化。本文从“异化”及“声乐艺术审美异化”诠释、声乐艺术发展中的审美异化现象以及声乐艺术审美异化原因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述评。
  关键词:声乐艺术 审美 异化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声乐艺术产生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透过声乐艺术发展史可以看到声乐艺术不断发展与改进,也可以看到声乐艺术创造者为之所付出的智慧与辛劳。改造源于事物的不完善。声乐艺术在发展与完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曲折与艰难,审美异化便是其中表现之一。艺术的审美异化,几乎与审美过程相伴而生,在今后的审美过程中,还会继续发生。审美异化问题自20世纪初至今,一直在困扰着从事声乐艺术的教育者。因此,善于发现、分析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审美异化现象,总结规律,研究其产生的根源,对于克服当今声乐界依然存在的审美异化现象、进一步完善声乐艺术,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一“异化”及“声乐艺术审美异化”
  
  “异化”在哲学与社会学范畴中,它是指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它有转让、让渡、疏远、离间之意。关于异化问题,卢卡奇、马尔库塞、马克思、弗洛姆等人都有阐释,如卢卡奇将异化等同于对象化,但经后来深入研究,渐渐认识到对象化不完全等同于异化,它是一种中性现象;马尔库塞忽略了人的社会属性,描绘了一种超越阶级界限的异化现象,将异化归在人的本质中;马克思赋予异化范畴以社会历史意义,把异化和对象化严格区分开,并认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象化才会成为异化,而并非一切对象化都是异化,这主要体现于他的劳动异化理论中;弗洛姆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心理学化,将工人的自我异化当成了一种自我心理体验的过程。异化的产生离不开社会背景的影响。在缺乏异化产生的背景的前提下,对象化不是异化。因此,异化现象的产生有其限度。审美异化是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也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思想背景密切相关,并非孤立产生。声乐艺术审美异化是指在声乐艺术的审美与创作过程中,由于声乐艺术创作主体忽略声乐艺术的审美及精神价值取向,或由来自声乐艺术外部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由创作手段代替目的,致使声乐艺术本体特征偏离、消失,即以形式取代内容或以“形”代“神”,声乐艺术价值无法体现的现象。如欧洲在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出现的阉人歌手、我国在20世纪初出现的“音包字”或“腔”对“字”的异化问题、欧洲中世纪的圣咏、19世纪中期之后出现的科学对声乐艺术的异化现象等。声乐艺术审美异化,虽然不同于马克思所提出的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劳动异化或其他不同于声乐艺术自身特征的异化形式,但总体上看,区别只在具体表现形态。从声乐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发生的典裂审美异化现象,可以进一步发现和理解声乐艺术发展过程和历程,这对今后声乐艺术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二声乐艺术发展中的审美异化现象
  
  声乐艺术的审美异化现象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导致的根源有共同特征,但具体表现有所不同。在古罗马时期出现了程度、表现不很明显的审美异化趋向、现象,如在古罗马人没有继承古希腊音乐的教化功能,单纯发展了音乐的娱乐功能,使当时的声乐艺术成了奴隶主贵族用于享乐的工具,音乐创作者、演唱者失去自主创作、自主歌唱的权利;19世纪下半叶,由于瓦格纳歌剧强调洪大音量及浓重的音色,导致声音灵活性缺乏的现象等等。
  由于历史原因,中世纪声乐领域是一种完全服务于宗教的歌唱形式。这一时期,音乐理论、演唱技巧的限制,圣咏只呈现无色彩变化的单旋律“男声”齐唱。然而,音乐理论、演唱技巧的不完善并没有导致审美异化现象的发生。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是欧洲声乐史上的“惟声论”即形式主义演唱风格时期,其代表人物是阉人歌手。过于注重声音技巧,忽视音乐表现的内容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为了反抗这种黑暗统治,在意大利掀起了旨在恢复古希腊文化,恢复人本性的文艺复兴运动,具体表现在人们对古希腊自由民主制度、灿烂文化、诗歌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及光辉艺术成就的向往。16世纪末、17世纪初出现的早期歌剧,摆脱了中世纪后期因过分注重对位而导致的合唱混乱局面,音乐风格由复调走向主调。由于宣叙调较古希腊悲剧中的朗诵调对声音的音量、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它成为美声唱法产生的直接原因。美声唱法的产生与当时的文艺复兴思想及在其影响下的早期歌尉的诞生、音乐主调风格的形成、宣叙调的产生等密切相关,实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结果,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具体表现之一。17世纪40年代起,阉人歌手独霸乐坛,拉开了欧洲声乐史上“惟声论”,即形式主义演唱风格的序幕。从此,美声学派追求文化内涵、注重高度艺术表现的优秀传统,被阉人歌手过于追求声音技巧、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演唱风格所取代。
  在17世纪下半叶的那波里歌剧中,已经完全没有了威尼斯歌剧注重高度艺术表现的特点,而是单纯发展旋律,忽略歌词内容。到18世纪,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已完全背离古典时期美声学派注重高度艺术表现的歌唱原则。阉人歌手以其技术高超的演唱,征服了许多以欣赏声音技巧为主的听众。但过分注重声音中的技术因素,忽略、无视其中的审美、精神价值取向,必然导致声乐艺术属人的特征的削弱、消失。伴随1762年格鲁克歌剧《奥菲欧》的诞生、19世纪初解决男高音、男中音高音问题的理论——“关闭唱法”的发明、作曲家关于角色合理分配创作观念的建立等,阉人歌手开始走向衰落。阉人歌手的衰落并不表明与其相伴生的创作风格、演唱风格也一同消逝。17、18世纪的形式主义创作、演唱风格在阉人歌手衰落的19世纪上半叶,仍留有“余音”。19世纪中期以后的“重技轻艺”现象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此同时,自然科学如生理学、物理学等,开始广泛进入声乐领域,声乐艺术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自然科学进入声乐领域的重要标志,是1847年出身音乐世家的西班牙歌唱家、声乐理论家加尔西亚在1906年发表“声门冲击”学说和发明了用于检验发声状态的仪器——喉镜。这开创了声乐教学科学化先河,到达并触及歌唱技术研究的核心领域。这一声乐史上的伟大变革,揭开了声乐历史新的篇章。这一成功的取得主要与其对声乐艺术本质的正确认识分不开,美有了真作依托。同时,像自然科学中因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而出现了科学成果反控制人类的异化现象一样,声乐领域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还不够发达,人们对声乐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的忽略,出现了由科学进入而带来的声乐艺术本质特征消失、声音缺乏生命力与美感的审美异化现象,如 “技”代“艺”,把手段当成目的进行训练的混乱局面。
  在中国,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审美异化现象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西学东渐、美声唱法开始传入我国之时。比如,美声唱法的传入,但由于过分注意了“腔”,出现了吐字含糊不清,即“音包字”或“腔”对“字”的异化问题。通过总结中国字中母音、予音的发声特点,为“腔”与“字”的更好结合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给声乐学习者以极大的启示,对克服“腔”对“字”的异化现象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帮助,但随后出现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即“字”对“腔”的异化。
  
  三声乐艺术审美异化的原因
  
  声乐艺术审美异化的发生根源与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紧密相连。不同时期,一定弊端的思想决定了声乐艺术审美异化表现形态差异。中世纪,代表中世纪基督教会势力的唯实论的主要观点是:“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个别是由一般派生而来。”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的能力、真实本性受到扼杀。这个时期不可能产生真正声乐艺术。17、18世纪阉人歌手垄断乐坛时期,正值机械唯物主义,也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做为主导思想时期。这一主导思想的形成主要与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及在此思想指引下其对近代自然科学做出的系统分类紧密相关,如判断的科学,如哲学与自然科学。由此看出当时指导人们行动的思想是与当时自然科学的高度繁荣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紧密相连,是这种思维方式弊端显现的结果。这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撤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做运动的东西,而是看做静止的东西;不是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做永恒不变的东西。由于受到这种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与声乐艺术创作领域自然也会出现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内容的做法,破坏了声乐艺术中形式与内容的一体性特征。这导致后来声乐史上“重技轻艺”现象的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出现了科学主义。但由于科学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改造世界,又由于其所改造的对象是物质世界,因此人们抛弃了其产生的启蒙主义,由此带来了人的生存方式和心灵被物化,人性失去本真的弊端。在此思潮的影响下,由自上而下的主观思辨向自下而上的审美实验研究和审美心理研究转变,声乐艺术也由于一些人对其本质的忽略而染上了实证的性质,毕竟声乐艺术与科学技术是有其各自不同于对方的特殊性所在。
  伴随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20世纪初中国声乐领域中出现的“腔”对“字”的异化问题,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在我国,清末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第一个把西方社会的先进性归因于“科学”和“民主”,这一时期也诞生了中国的科学主义;同时,王国维、鲁迅等我国文化先驱提出了我国音乐要大胆吸收利用西方音乐的主张。最早采用比较音乐学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我国音乐家王光祁,经过悉心研究,其提出“中国管律与古希腊弦律不同”的观点,即“音包字”现象,提出“以宇行腔”的声乐理论。这一切都表明了我国对西方文明的客观态度及在其影响下对自身的提高与改进。但在西方先进文化传进我国的同时,也传播进了其所注重的部分,因此,在我国声乐艺术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腔”对“字”、“技”对“艺”、或“声”对“情”的异化问题。
  综上所述,声乐史上发生的审美异化现象与当时的具体社会、文化背景紧密联系,异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各个时期错误思想的指导。由于受各种不利于声乐艺术生长的思想影响,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被忽略、曲解了。在这些影响下,往往会发生以形式取代内容、忽略声乐艺术本质特征的现象。美作为客观存在,当它没被认识到时,其价值便难以体现。声乐艺术中所谓的“情感表现”,同人类现实生活中情感的产生一样,总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对声乐艺术认识的不断深化总是与人的全局意识、整体观的形成密不可分。科学与艺术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异化不在科学,也不在科学理性,而在于人类把科学当成了纯粹功利性目的的手段与工具。没有任何精神的参与,也就没有美,精神内涵表现在所有因素的总和,某一部分受了破坏,其它部分的表情也会受到损害。因此,明确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与形式美的紧密联系,是避免因以工具理性取代价值理性而导致声乐艺术审美异化现象发生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2] [美]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中国文艺联合出版,1984年版。
   [3] 王向峰:《中国美学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王柯平:《走向跨文化美学》,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年版。
   [5] 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6] 方珊:《美学的开端——走进古希腊罗马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毛慧琳,女,1970—,浙江建德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育、声乐理论,工作单位: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5岁,教师,1998年11月25日就诊,自述因流产而体虚乏力,服中药汤剂调剂(多为植物药,个别动物药)2月余,效果明显,后换处方:小茴香10g、干姜10g、元胡10g、
袁某 ,男性 ,4 2岁 ,1 998年 6月 6日初诊。患者于 1个月前曾行阑尾切除术 ,术后胃部始终不适 ,食欲减弱 ,伴乏力。 6月 5日进食凉面后突然发生腹部胀痛 ,阵发性加剧 ,经注射
经常有一些年轻的广告人问我,什么是策划?怎样才能做好策划?其实策划很简单,策划就是帮助客户做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对策划人来讲,知道客户委托的项目存在什么问题,知道在
组合式包装机有一长条形的机身,在机身上制有齿纹,机身头部安装包装带夹持机构和切断机构,在机身的后部安装包装带拉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机身中心安装固定钳,固定钳的下钳体
Gymnaster koraiensis是一种韩国特产的菊科植物。关于此种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文献中尚无记载。作为化学和生物学活性评价的部分,作者分离出一些化合物,并评价了其抗
第1期敝障诊断中关联结果与专家知识的融合技术…………………………………………张彦铎,姜兴渭,黄文虎 (1)RTM多孔注射E艺压力场研究………………………………………………
通过教学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很多初中的物理教师都一致认为初中物理实验对提高学生自主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与大多数学生交流中发现,学生都认为物理实验课十分枯燥,不
清胃散主治胃热循足阳明经脉上攻所致之牙痛、牙龈溃烂、牙宣出血等。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便秘、胆囊炎、尿血等病证 ,收异病同治之效 ,现举例如下。便秘朱某 ,男性 ,30岁 ,素
我们走进了茶水铺,要了一壶清茶。店主是一个清秀温婉的江南女子,她热情地招待了我们。我眺望远方,心中满是无限的感慨。这里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只有澄清的河水缓缓流淌;这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