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主阵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也是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增加学生体质健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却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其它课程挤占,大课间活动往往也流于形式。怎样才能更好的在农村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健全组织,方案科学
现实当中,部分农村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之所以开展不够活跃,或者停滞不开展主要与主管领导的思想观念落后分不开。作为体育教师,要积极与领导沟通,制定操作性强科学性强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和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力争得到领导的支持。学校还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检查小组,这些组织建设是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保障措施。
二、善于发现,以点带面
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体育老师就要做伯乐,就要发现学生中的千里马。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论在体育课上,还是在平时的大课间活动中,教师都要时刻关注着有体育才分的学生。一旦发现,教师就应该密切注意,不定时观察该生的表现。等时机成熟,做其思想工作,使之参加运动训练。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学生虽然有体育特长,但因各种原因不愿参加体育特长训练,这就需要我们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原则上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决不能参加了学校的训练,而把文化学习丢掉。这些学生在体育方面各有所长,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特长项目成立兴趣小组,利用大课间开展特长项目训练活动,发挥以点带面的正面效应,努力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的氛围。
三、内容丰富,鼓励创新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创新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活动内容力求丰富,趣味性强,在训练工作中,训练内容尽量丰富多彩,像花样跳绳、报号接球、障碍赛跑、颠球接力等活动项目,极具趣味性,增加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依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一些竞赛活动, 展现运动的挑战性 ,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提升了运动丰富的内涵。各年级学生特点不一,设置活动项目时还要根据学生特点分年级设置,积极开展自创游戏类项目。
四、就地取材,开发资源
广大农村学校普遍存在体育经费困难,体育场地、器材较简陋和缺少现象。体育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亲自动手,依据本校特点 ,自制一些适合本校学生大课间使用的器材。如:一根铁棍,两袋子沙可以制成简单杠铃;一根布带,一个破轮胎可以训练学生后蹬跑;一根竹竿,顶头拴一个破球就可以训练学生的跳高等。场地受限,我们可利用学校周围的地理条件,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如:让学生沿着村前的斜坡跑 ,让学生到村后的沙滩上踢足球等 。作为体育老师,我们还可以把有限的器材进行组合使用。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锻炼兴趣。如我们可以把排球和体操棒组合使用。让学生两人各执棒的两端,棒的中间夹住排球奔跑,注意途中不能掉球。当然,依据实际情况,可以用棒夹两个球,还可以夹三个球等。 这样不断增加运动的难度,同时也不断增加了运动的更多乐趣。相应的更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五、科学指导,身心并重
作为农村的体育教师很多身处偏远地区,不能及时了解,掌握一些先进的运动理论和方法,造成学校体育运动发展的水平受到限制。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用理论指导运动。另外要给学生展示才能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提高学生对阳光体育锻炼的兴趣,促使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愿意展示。体育教师还要经常组织一些竞赛,给他们以展示才能的机会,并做好激励机制等工作。体育教师及时对取得良好的成绩和表现出优良作风的队员进行表扬和奖励,使他们感到自己参加体育运动的价值。切实体会到有付出就有收获。在平时体育课中多让有运动才分的学生做示范,激起示范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干劲更足。体育运动不仅有身体的压力,也有心理的压力。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运动方法,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还要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情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她)们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照顾,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 要致力营造轻松的民主氛围,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自律意识、团队意识。教师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学习、研究,时刻掌握学生心理动态,随时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随着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逐步深入 ,大课间活动的纵深发展,学生体育运动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体育老师要以此为契机,把学生课下玩耍和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结合起来,开展呼啦圈、踢毽子、跳绳、拔河等娱乐性强的传统体育项目,使大课间活动既有竞技性,也有娱乐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以上是笔者在农村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一点粗浅的做法,很不成熟。要搞好农村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还需我们不断地探索。相信我们的阳光体育运动会开展的越来越阳光。
参考资料:
[1]教体艺〔2007〕14号文: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医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一、健全组织,方案科学
现实当中,部分农村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之所以开展不够活跃,或者停滞不开展主要与主管领导的思想观念落后分不开。作为体育教师,要积极与领导沟通,制定操作性强科学性强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和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力争得到领导的支持。学校还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检查小组,这些组织建设是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保障措施。
二、善于发现,以点带面
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体育老师就要做伯乐,就要发现学生中的千里马。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论在体育课上,还是在平时的大课间活动中,教师都要时刻关注着有体育才分的学生。一旦发现,教师就应该密切注意,不定时观察该生的表现。等时机成熟,做其思想工作,使之参加运动训练。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学生虽然有体育特长,但因各种原因不愿参加体育特长训练,这就需要我们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原则上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决不能参加了学校的训练,而把文化学习丢掉。这些学生在体育方面各有所长,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特长项目成立兴趣小组,利用大课间开展特长项目训练活动,发挥以点带面的正面效应,努力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的氛围。
三、内容丰富,鼓励创新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创新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活动内容力求丰富,趣味性强,在训练工作中,训练内容尽量丰富多彩,像花样跳绳、报号接球、障碍赛跑、颠球接力等活动项目,极具趣味性,增加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依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一些竞赛活动, 展现运动的挑战性 ,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提升了运动丰富的内涵。各年级学生特点不一,设置活动项目时还要根据学生特点分年级设置,积极开展自创游戏类项目。
四、就地取材,开发资源
广大农村学校普遍存在体育经费困难,体育场地、器材较简陋和缺少现象。体育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亲自动手,依据本校特点 ,自制一些适合本校学生大课间使用的器材。如:一根铁棍,两袋子沙可以制成简单杠铃;一根布带,一个破轮胎可以训练学生后蹬跑;一根竹竿,顶头拴一个破球就可以训练学生的跳高等。场地受限,我们可利用学校周围的地理条件,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如:让学生沿着村前的斜坡跑 ,让学生到村后的沙滩上踢足球等 。作为体育老师,我们还可以把有限的器材进行组合使用。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锻炼兴趣。如我们可以把排球和体操棒组合使用。让学生两人各执棒的两端,棒的中间夹住排球奔跑,注意途中不能掉球。当然,依据实际情况,可以用棒夹两个球,还可以夹三个球等。 这样不断增加运动的难度,同时也不断增加了运动的更多乐趣。相应的更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五、科学指导,身心并重
作为农村的体育教师很多身处偏远地区,不能及时了解,掌握一些先进的运动理论和方法,造成学校体育运动发展的水平受到限制。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用理论指导运动。另外要给学生展示才能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提高学生对阳光体育锻炼的兴趣,促使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愿意展示。体育教师还要经常组织一些竞赛,给他们以展示才能的机会,并做好激励机制等工作。体育教师及时对取得良好的成绩和表现出优良作风的队员进行表扬和奖励,使他们感到自己参加体育运动的价值。切实体会到有付出就有收获。在平时体育课中多让有运动才分的学生做示范,激起示范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干劲更足。体育运动不仅有身体的压力,也有心理的压力。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运动方法,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还要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情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她)们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照顾,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 要致力营造轻松的民主氛围,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自律意识、团队意识。教师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学习、研究,时刻掌握学生心理动态,随时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随着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逐步深入 ,大课间活动的纵深发展,学生体育运动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体育老师要以此为契机,把学生课下玩耍和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结合起来,开展呼啦圈、踢毽子、跳绳、拔河等娱乐性强的传统体育项目,使大课间活动既有竞技性,也有娱乐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以上是笔者在农村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一点粗浅的做法,很不成熟。要搞好农村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还需我们不断地探索。相信我们的阳光体育运动会开展的越来越阳光。
参考资料:
[1]教体艺〔2007〕14号文: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医学》,人民体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