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概念源于企业管理理论,它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现代高职生中也客观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非正式群体,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个性发展和自身能力的提高,高职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研究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对其加强管理,消除不良因素,引导其健康发展并服务于高职教育工作。
关键词:加强 高职 非正式群体 引导 制止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b)-0000-00
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行为科学学派认为企业中存在着一定的非正式群体,它是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其对内部成员的约束力超过经济及其他任何手段,现代高职生中也客观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非正式群体,它是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共同的需求和兴趣,或对某种事物情感共鸣、或从事某种活动利益一致而相互吸引自然形成或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这些群体对内部成员没有强制性,但却具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和默认的行为准则和惯例,群体内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群体责任感,群体成员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这些群体对高职教育的影响作用表现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高职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加以区分,调动积极因素,如果方法措施得力,必然能弥补学生管理正式组织的不足,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高职生中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及类型
高职生中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满足大学生自身各种需要而产生的,同时其形成与发展也受到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1.1 高职生中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1.1.1满足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
现代高职生社会感情和心理特征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和动态性的,由于学生会、党、团等正式组织形式、内容的有限性,组织内成员的各种需求尤其是心理和情感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而非正式群体自然形成、形式各异,成员之间情感共鸣、心理一致,在满足学生安全感、归属感及认同感等社会、心理等需求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弥补。
1.1.2 满足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形势下,现代高职生迫切需要通过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可以弥补正式组织在满足学生这些方面需求的不足,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流沟通能力等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文体艺术社团、志愿服务和文化交流沙龙等群体。
1.1.3 寻求信任、支持和关怀的需要
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民主,工作方法不当、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时,也会促使学生中产生一些非正式群体,多为消极抵抗性非正式群体,学生通过这些群体,从中寻求信任、支持、宽慰,排解心理矛盾。
1.2 高职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1.2.1 积极型非正式群体
这类非正式群体的行为和活动目标与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基本一致,对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学生自发组织的书法、吉它、篮球、舞蹈等文体艺术社团;专业一致,志向相投的伙伴型群体;无偿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志愿者群体、义务服务群体;各类学习交流型文化沙龙等。
1.2.2 中间型非正式群体
指与正式组织若即若离的非正式群体,其活动目标与正式组织有时一致,有时相背离。如:学生中的同乡会;住宿、学习场所相近的学生群体;经济、家庭背景相近的学生群体;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相近的学生群体等。
1.2.3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指对管理工作具有消极阻碍作用,其目标与学生管理目标不一致。如:学生中受不良习气影响自发形成的一些小团体、派别;这类群体多以哥们、江湖义气为媒介建立,或与外界隔离,循环加强内部成员不良行为,或对外界构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
2加强高职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高职生中的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正向功能,也存在负面效应。我们既不能笼统采取禁止,一棒子打死的办法,也不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对高职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我们要正确区分,认真研究,因势利导地转化其消极因素,发挥其积极因素,服务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2.1 正确引导和发挥中间型、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对学生中的积极型非正式群体,高职院校应主动关心和保护,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弥补正式组织不足,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中间型非正式群体,应采取有意识正面引导,热情帮助的方式,避免其疏远正式组织,与组织对立,促进其向积极方向发展。具体措施有: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和竞赛中,要主动为非正式群体成员创造展示的机会;主动为非正式群体成员排忧解难,必要时并给予物力、财力上的支持;授予其核心领袖人物一定的权利,让其代替或帮助正式组织管理人员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学生管理者以帮助的方式参与到非正式群体中,以便引导控制其工作范围和内容,服务高职教育目标;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中正式组织成员的作用, 及时掌握群体动态并适时加以管理。
2.2 制止学生中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产生和发展
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的优化。对这类群体,高职院校要采取科学教育方式对其加以制止和转化。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消极型非正式群体消灭在萌芽状态中。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学生思想工作力度,避免西方各种腐朽思想,尤其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全体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消极性非正式群体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拟制消极对抗型非正式群体的产生。相对高等教育的学生,高职学生具有较复杂的心理特征,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一部分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被录入高职后,存在自卑、失落和迷惘心理,这会严重影响他们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和素質的提高,高职院校应通过开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相关行业专家讲座等方式,预防高职学生心理障碍,促进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认清现实,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通过这些方式,及时拟制消极对抗型非正式群体的产生。
以“核心人物”为突破口,对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应尽力教育、改造,使其迅速转化。非正式群体中均客观存在着默认的领袖人物,即核心人物,其对群体内成员具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要改造转化消极型非正式群体首先要以改造其核心人物为突破口和重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加强沟通交流,感化感召,说服教育这些核心人物,必要时有意识安排部分有好苗头的核心人物担任正式组织管理人员,调动其服务学生管理的积极性,消除其不良的想法,通过核心人物的教育改造促进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转化和分化瓦解。
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制止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种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可以有效制止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产生。
重视和抓好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是加强非正式群体管理的根本保证。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关心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帮助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于违纪学生,耐心说服教育并给以充分的改过机会,并做好心理疏导,从而避免了消极对抗型非正式群体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骆增翼.有效管理班级非正式群体[J].班主任之友.2010年01期
[2] 张丽娜.非正式群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引导[J].教学与管理.2010年09期
[3] 刘宝.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郝少平.基于标签理论的消极性班级非正式群体管理[J].教学研究.2009年01期
①作者简介:罗芳玲(1974-),女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讲师 本科 从事经济管理类教学工作
关键词:加强 高职 非正式群体 引导 制止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b)-0000-00
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行为科学学派认为企业中存在着一定的非正式群体,它是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其对内部成员的约束力超过经济及其他任何手段,现代高职生中也客观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非正式群体,它是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共同的需求和兴趣,或对某种事物情感共鸣、或从事某种活动利益一致而相互吸引自然形成或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这些群体对内部成员没有强制性,但却具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和默认的行为准则和惯例,群体内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群体责任感,群体成员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这些群体对高职教育的影响作用表现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高职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加以区分,调动积极因素,如果方法措施得力,必然能弥补学生管理正式组织的不足,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高职生中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及类型
高职生中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满足大学生自身各种需要而产生的,同时其形成与发展也受到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1.1 高职生中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1.1.1满足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
现代高职生社会感情和心理特征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和动态性的,由于学生会、党、团等正式组织形式、内容的有限性,组织内成员的各种需求尤其是心理和情感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而非正式群体自然形成、形式各异,成员之间情感共鸣、心理一致,在满足学生安全感、归属感及认同感等社会、心理等需求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弥补。
1.1.2 满足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形势下,现代高职生迫切需要通过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可以弥补正式组织在满足学生这些方面需求的不足,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流沟通能力等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文体艺术社团、志愿服务和文化交流沙龙等群体。
1.1.3 寻求信任、支持和关怀的需要
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民主,工作方法不当、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时,也会促使学生中产生一些非正式群体,多为消极抵抗性非正式群体,学生通过这些群体,从中寻求信任、支持、宽慰,排解心理矛盾。
1.2 高职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1.2.1 积极型非正式群体
这类非正式群体的行为和活动目标与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基本一致,对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学生自发组织的书法、吉它、篮球、舞蹈等文体艺术社团;专业一致,志向相投的伙伴型群体;无偿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志愿者群体、义务服务群体;各类学习交流型文化沙龙等。
1.2.2 中间型非正式群体
指与正式组织若即若离的非正式群体,其活动目标与正式组织有时一致,有时相背离。如:学生中的同乡会;住宿、学习场所相近的学生群体;经济、家庭背景相近的学生群体;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相近的学生群体等。
1.2.3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指对管理工作具有消极阻碍作用,其目标与学生管理目标不一致。如:学生中受不良习气影响自发形成的一些小团体、派别;这类群体多以哥们、江湖义气为媒介建立,或与外界隔离,循环加强内部成员不良行为,或对外界构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
2加强高职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高职生中的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正向功能,也存在负面效应。我们既不能笼统采取禁止,一棒子打死的办法,也不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对高职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我们要正确区分,认真研究,因势利导地转化其消极因素,发挥其积极因素,服务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2.1 正确引导和发挥中间型、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对学生中的积极型非正式群体,高职院校应主动关心和保护,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弥补正式组织不足,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中间型非正式群体,应采取有意识正面引导,热情帮助的方式,避免其疏远正式组织,与组织对立,促进其向积极方向发展。具体措施有: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和竞赛中,要主动为非正式群体成员创造展示的机会;主动为非正式群体成员排忧解难,必要时并给予物力、财力上的支持;授予其核心领袖人物一定的权利,让其代替或帮助正式组织管理人员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学生管理者以帮助的方式参与到非正式群体中,以便引导控制其工作范围和内容,服务高职教育目标;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中正式组织成员的作用, 及时掌握群体动态并适时加以管理。
2.2 制止学生中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产生和发展
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的优化。对这类群体,高职院校要采取科学教育方式对其加以制止和转化。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消极型非正式群体消灭在萌芽状态中。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学生思想工作力度,避免西方各种腐朽思想,尤其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全体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消极性非正式群体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拟制消极对抗型非正式群体的产生。相对高等教育的学生,高职学生具有较复杂的心理特征,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一部分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被录入高职后,存在自卑、失落和迷惘心理,这会严重影响他们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和素質的提高,高职院校应通过开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相关行业专家讲座等方式,预防高职学生心理障碍,促进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认清现实,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通过这些方式,及时拟制消极对抗型非正式群体的产生。
以“核心人物”为突破口,对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应尽力教育、改造,使其迅速转化。非正式群体中均客观存在着默认的领袖人物,即核心人物,其对群体内成员具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要改造转化消极型非正式群体首先要以改造其核心人物为突破口和重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加强沟通交流,感化感召,说服教育这些核心人物,必要时有意识安排部分有好苗头的核心人物担任正式组织管理人员,调动其服务学生管理的积极性,消除其不良的想法,通过核心人物的教育改造促进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转化和分化瓦解。
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制止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种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可以有效制止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产生。
重视和抓好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是加强非正式群体管理的根本保证。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关心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帮助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于违纪学生,耐心说服教育并给以充分的改过机会,并做好心理疏导,从而避免了消极对抗型非正式群体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骆增翼.有效管理班级非正式群体[J].班主任之友.2010年01期
[2] 张丽娜.非正式群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引导[J].教学与管理.2010年09期
[3] 刘宝.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郝少平.基于标签理论的消极性班级非正式群体管理[J].教学研究.2009年01期
①作者简介:罗芳玲(1974-),女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讲师 本科 从事经济管理类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