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政务是一种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创新政府管理的思路去解决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难点。从政府职能、管理方式、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实现与电子政务的深度融合和创新,逐步实现由电子政务向电子政府的转变。
关键词:电子政务 政府管理 创新
一、引言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及其职能部门在政务活动中,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等手段进行办公、管理,为公众、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都已进入相对成熟期,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性及其战略地位也已经在各国达成共识。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5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务列在第一位。我国在电子政务和政府管理创新方面的研究和进展明显滞后,须加快步伐,拓展对基于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体系的研究。推进电子政务发展,能够加快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改变政府的运行模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二、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现状
(一)网络基础初具规模,电子政务覆盖率提升
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初具规模,作为其主体的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已初具规模,省直单位电子政务外网接入率已达85%,电子骨干网已连入18个省辖市,省直城域网基本建成并得到初步应用,电子政务基本覆盖全省经济调控、政府决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政府管理和决策的主要领域和核心业务。
(二)电子政务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一是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政府机构的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已基本实现信息化。河南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稳步开展,成为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二是网络化公共服务的提供已在不同深度上普及。省政府办公业务资源实现了公文的适时交换和信息的自动化查询,提高了联网单位的办公效率,完成了省直单位和市、县级政府等160个单位的接入工作,正在实现由“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的观念转变。三是电子政务网站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成为河南省各级政务机关建设网站的重要基础。门户网站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公开政务信息、开展互动交流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载体。省政府综合门户网站于2006年年底完成升级改造,网站功能趋于完善。18个省辖市政府、90%的省直单位和87%的县级政府开通了门户网站。金关、金水、金税等“金”字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应用成效明显。四是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稳步推进。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已取得明显成效。政府信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信息采集与公开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大。
(三)信息安全保障和其他基础性工作得到加强
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区域CA认证中心建设、信息安全测评工作、安全保密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河南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已累计发放证书60余万张,省食品药品监管、税务、上网实名制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得到了较好应用。
(四)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趋于完善
电子政务的建设、发展升级、应用普及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科学、合理正式、非正式制度设计。河南省从2004年开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主要有:《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豫办〔2004〕8号)、《河南省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豫发改高技[2006]1753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推进我省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办〔2007〕10号)、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2008—11—21)、《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关于〈2008—2010年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和〈2008—2010年河南省信息安全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豫办〔2008〕4号)、《河南省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豫发改高技[2008]1439号)、2008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电子政务发展规划(2009—2012年)(豫政〔2009〕39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豫政〔2009〕4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数字证书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豫政〔2010〕74号)等文件,较好地指导了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为河南省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化保障。
三、河南省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融合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发展不平衡
从政府管理角度看,对电子政务认识还比较粗浅,思维比较僵化。从上到下的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呈现梯度层级,即国家、省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较重视,越是层级低的政府越不重视,尤其是县级政府,对电子政务促进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重大作用认识不足,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在《2011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河南省在省级政府网站绩效得分排名中居第21位,退后了8位。在地市级政府网站绩效得分排名中只有4个城市居前100位。另外,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差异比较大。
(二)多头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
目前,河南各地电子政务建设实施部门,有的是在地方政府办公室,有的是在发改委下属的信息中心,有的是在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门等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协调和监管能力弱。这种状况造成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因有责任有任务而互相推诿,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标准化规范不能完全形成,难以形成电子政务建设合力。另外,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缺乏步调一致的统一规划。地方政府网站域名和网站名称命名不规范,网上公开哪些信息,公开到什么程度; 提供哪些在线数据库,数据库的质量有什么要求;提供哪些在线服务,实现到什么程度,提供哪些与顾客互动的服务;网站的设计风格、信息的分类方式、语种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思想。 (三)信息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河南省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业务处理软件和网络业务平台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政、重复开发、重复建设问题。这些现状,主要弊病有:重复投资、分散建设,浪费了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政府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的网络没有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基础数据格式与软件开发缺乏标准,没有统一的数据转换接口,资源难以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各业务软件大多都重复采集人口和法人等基本信息,造成基层工作人员重复劳动,数据更新维护较为滞后。
(四)应用项目发展滞后,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
联合国组织把电子政务的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是,起步、信息单向发布、双向互动、在线交易、一站式服务。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电子政务的核心社会价值,是其所具有的透明度和政府治理与社会、民众的互动,其基本目标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政府在电子政务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应用和实施是手段,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其根本目的。因此,不能以政府管理或高效作为衡量的标准。河南省电子政务外网网站虽然于2007年开通,但该平台还存在数据库建设信息量小,更新不够及时,横向连接不完全,相关应用系统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全省18个省辖市的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整合困难,整合程度也不高,存在重硬偏软、结构不合理、不重视应用及培训等问题。已经存在的业务专网自成一体,浪费严重。部分地方和部门重建设轻应用、重投入轻效益的现象比较普遍,电子政务的可应用性及实效性有待提高。
(五)信息安全堪忧,监管乏力
安全问题是政府管理电子政务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安全问题,二是从政府管理角度看,主要有管理人员认识、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任何一个方面障碍因素都会造成电子政务面临信息安全风险,从而产生不良后果。首先从技术角度分析,电子政务是一个由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三级网络构成,其应用环境非常复杂。河南省是基于互联网的集政务办公与公众服务为一体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与安全模式互动的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其次,从管理角度看,部分省辖市和部门安全意识淡薄,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作用和密码技术应用缺乏深刻认识,信息安全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机构不明确,安全岗位职责不清,没有建立应有的日常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监管力度弱。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和相关技术标准还不健全,信息安全工作缺乏有效监督和检查,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不少单位存在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
四、电子政务环境下河南省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和对策
(一)创新机制,实现电子政务向电子政府组织转型
电子政府(t—Government)有别于电子政务。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组织转型创新阶段,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它以公众服务为中心,二是以政府对外服务和管理为重点,三是电子政府建设发展着重强调政府内部之间及对外跨部门的融合、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四是从整体上提高整体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能力。河南省目前具备从电子政务向电子政府创新转型的条件和基础,实现由流程和组织创新向转型政府阶段转变。业务上网由重数量转向质量,以效益为中心,使用户能够真正地获益。在实现基于现有流程的、跨部门后台整合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基本流程的重构、机构转型的创新,使电子政务向高效率目标迈进。
(二)在政府管理创新中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改革、创新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普遍采用的是“部门自建电子政务”的建设模式,无论从管理上看,还是从绩效上看,这种模式都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是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低绩效的,其最大的弊端是难于支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这就要求政府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事项全流程为对象,面向政府管理创新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将跨部门协同业务相关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整合,在统一网络平台上统筹集中构建面向该事项全流程的应用系统,相关各部门的公务员通过在线接入方式联合协同办公,共同使用经无缝集成的全流程、跨部门的应用系统为公众服务。
(三)电子政务发展重心下移,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过去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从国家战略、中央和省级,新时期电子政务发展重心应该下移到各个地市级和县级,这也是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重心。不断推进电子政务资源的整合,强化电子政务项目监督管理。在农业农村信息化提升方面,应着力完善信息惠农工程,逐步建设“多网合一”的信息服务体系。深化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市场营销和流通等环节应用。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建设一批农副产品特色网站,协调推动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村村通工程”向自然村延伸,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创新”服务型政府
电子政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是能够支撑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支撑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但这又取决于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建设理念、建设模式与应用架构。传统型政府职能特点是审批、管理、服务。服务型政府的特点则是协同化、流程化。即服务型政府的服务对象必须统一,政务业务必须协同,行政资源必须整合。服务型政府的电子政务必须包括公务员、政府机关、个人服务对象、机构服务对象等。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的职能放在首要位置,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服务型政府,关键是既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又要注重手段方法创新,以大系统概念简化和优化政府办事流程,以服务对象为目标,实现信息共享和跨部门协同,以新技术架构,推进应用深化、资源整合,以风险管理理念统筹建设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①陈剑锋.注重管理创新,推进电子政务[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2):19—21
②代凝冰. 河南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浅析及建议[J]. 决策探索,2009(4):27—28
③赵珊,贾宗璞,赵倩.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的设想与措施[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55—156
④李倩.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方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38—46
⑤宋蕾.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D].长春:吉林大学,2004:36—44
(李治,1968年生,河南开封人,开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政府规制与公共政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 政府管理 创新
一、引言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及其职能部门在政务活动中,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等手段进行办公、管理,为公众、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都已进入相对成熟期,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性及其战略地位也已经在各国达成共识。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5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务列在第一位。我国在电子政务和政府管理创新方面的研究和进展明显滞后,须加快步伐,拓展对基于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体系的研究。推进电子政务发展,能够加快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改变政府的运行模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二、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现状
(一)网络基础初具规模,电子政务覆盖率提升
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初具规模,作为其主体的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已初具规模,省直单位电子政务外网接入率已达85%,电子骨干网已连入18个省辖市,省直城域网基本建成并得到初步应用,电子政务基本覆盖全省经济调控、政府决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政府管理和决策的主要领域和核心业务。
(二)电子政务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一是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政府机构的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已基本实现信息化。河南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稳步开展,成为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二是网络化公共服务的提供已在不同深度上普及。省政府办公业务资源实现了公文的适时交换和信息的自动化查询,提高了联网单位的办公效率,完成了省直单位和市、县级政府等160个单位的接入工作,正在实现由“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的观念转变。三是电子政务网站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成为河南省各级政务机关建设网站的重要基础。门户网站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公开政务信息、开展互动交流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载体。省政府综合门户网站于2006年年底完成升级改造,网站功能趋于完善。18个省辖市政府、90%的省直单位和87%的县级政府开通了门户网站。金关、金水、金税等“金”字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应用成效明显。四是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稳步推进。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已取得明显成效。政府信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信息采集与公开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大。
(三)信息安全保障和其他基础性工作得到加强
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区域CA认证中心建设、信息安全测评工作、安全保密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河南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已累计发放证书60余万张,省食品药品监管、税务、上网实名制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得到了较好应用。
(四)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趋于完善
电子政务的建设、发展升级、应用普及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科学、合理正式、非正式制度设计。河南省从2004年开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主要有:《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豫办〔2004〕8号)、《河南省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豫发改高技[2006]1753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推进我省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办〔2007〕10号)、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2008—11—21)、《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关于〈2008—2010年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和〈2008—2010年河南省信息安全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豫办〔2008〕4号)、《河南省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豫发改高技[2008]1439号)、2008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电子政务发展规划(2009—2012年)(豫政〔2009〕39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豫政〔2009〕4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数字证书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豫政〔2010〕74号)等文件,较好地指导了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为河南省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化保障。
三、河南省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融合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发展不平衡
从政府管理角度看,对电子政务认识还比较粗浅,思维比较僵化。从上到下的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呈现梯度层级,即国家、省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较重视,越是层级低的政府越不重视,尤其是县级政府,对电子政务促进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重大作用认识不足,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在《2011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河南省在省级政府网站绩效得分排名中居第21位,退后了8位。在地市级政府网站绩效得分排名中只有4个城市居前100位。另外,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差异比较大。
(二)多头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
目前,河南各地电子政务建设实施部门,有的是在地方政府办公室,有的是在发改委下属的信息中心,有的是在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门等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协调和监管能力弱。这种状况造成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因有责任有任务而互相推诿,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标准化规范不能完全形成,难以形成电子政务建设合力。另外,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缺乏步调一致的统一规划。地方政府网站域名和网站名称命名不规范,网上公开哪些信息,公开到什么程度; 提供哪些在线数据库,数据库的质量有什么要求;提供哪些在线服务,实现到什么程度,提供哪些与顾客互动的服务;网站的设计风格、信息的分类方式、语种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思想。 (三)信息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河南省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业务处理软件和网络业务平台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政、重复开发、重复建设问题。这些现状,主要弊病有:重复投资、分散建设,浪费了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政府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的网络没有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基础数据格式与软件开发缺乏标准,没有统一的数据转换接口,资源难以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各业务软件大多都重复采集人口和法人等基本信息,造成基层工作人员重复劳动,数据更新维护较为滞后。
(四)应用项目发展滞后,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
联合国组织把电子政务的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是,起步、信息单向发布、双向互动、在线交易、一站式服务。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电子政务的核心社会价值,是其所具有的透明度和政府治理与社会、民众的互动,其基本目标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政府在电子政务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应用和实施是手段,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其根本目的。因此,不能以政府管理或高效作为衡量的标准。河南省电子政务外网网站虽然于2007年开通,但该平台还存在数据库建设信息量小,更新不够及时,横向连接不完全,相关应用系统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全省18个省辖市的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整合困难,整合程度也不高,存在重硬偏软、结构不合理、不重视应用及培训等问题。已经存在的业务专网自成一体,浪费严重。部分地方和部门重建设轻应用、重投入轻效益的现象比较普遍,电子政务的可应用性及实效性有待提高。
(五)信息安全堪忧,监管乏力
安全问题是政府管理电子政务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安全问题,二是从政府管理角度看,主要有管理人员认识、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任何一个方面障碍因素都会造成电子政务面临信息安全风险,从而产生不良后果。首先从技术角度分析,电子政务是一个由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三级网络构成,其应用环境非常复杂。河南省是基于互联网的集政务办公与公众服务为一体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与安全模式互动的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其次,从管理角度看,部分省辖市和部门安全意识淡薄,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作用和密码技术应用缺乏深刻认识,信息安全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机构不明确,安全岗位职责不清,没有建立应有的日常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监管力度弱。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和相关技术标准还不健全,信息安全工作缺乏有效监督和检查,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不少单位存在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
四、电子政务环境下河南省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和对策
(一)创新机制,实现电子政务向电子政府组织转型
电子政府(t—Government)有别于电子政务。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组织转型创新阶段,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它以公众服务为中心,二是以政府对外服务和管理为重点,三是电子政府建设发展着重强调政府内部之间及对外跨部门的融合、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四是从整体上提高整体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能力。河南省目前具备从电子政务向电子政府创新转型的条件和基础,实现由流程和组织创新向转型政府阶段转变。业务上网由重数量转向质量,以效益为中心,使用户能够真正地获益。在实现基于现有流程的、跨部门后台整合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基本流程的重构、机构转型的创新,使电子政务向高效率目标迈进。
(二)在政府管理创新中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改革、创新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普遍采用的是“部门自建电子政务”的建设模式,无论从管理上看,还是从绩效上看,这种模式都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是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低绩效的,其最大的弊端是难于支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这就要求政府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事项全流程为对象,面向政府管理创新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将跨部门协同业务相关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整合,在统一网络平台上统筹集中构建面向该事项全流程的应用系统,相关各部门的公务员通过在线接入方式联合协同办公,共同使用经无缝集成的全流程、跨部门的应用系统为公众服务。
(三)电子政务发展重心下移,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过去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从国家战略、中央和省级,新时期电子政务发展重心应该下移到各个地市级和县级,这也是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重心。不断推进电子政务资源的整合,强化电子政务项目监督管理。在农业农村信息化提升方面,应着力完善信息惠农工程,逐步建设“多网合一”的信息服务体系。深化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市场营销和流通等环节应用。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建设一批农副产品特色网站,协调推动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村村通工程”向自然村延伸,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创新”服务型政府
电子政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是能够支撑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支撑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但这又取决于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建设理念、建设模式与应用架构。传统型政府职能特点是审批、管理、服务。服务型政府的特点则是协同化、流程化。即服务型政府的服务对象必须统一,政务业务必须协同,行政资源必须整合。服务型政府的电子政务必须包括公务员、政府机关、个人服务对象、机构服务对象等。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的职能放在首要位置,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服务型政府,关键是既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又要注重手段方法创新,以大系统概念简化和优化政府办事流程,以服务对象为目标,实现信息共享和跨部门协同,以新技术架构,推进应用深化、资源整合,以风险管理理念统筹建设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①陈剑锋.注重管理创新,推进电子政务[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2):19—21
②代凝冰. 河南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浅析及建议[J]. 决策探索,2009(4):27—28
③赵珊,贾宗璞,赵倩.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的设想与措施[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55—156
④李倩.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方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38—46
⑤宋蕾.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D].长春:吉林大学,2004:36—44
(李治,1968年生,河南开封人,开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政府规制与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