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教师的专业素养、教材内容、学生主体、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也是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教师观念,不断努力学习,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教师的知识储备应更加充足
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师不仅要成为奔流不息的河流,还应当成为善于寻找“水源”的专家型教师。教师的功底决定了教学的深度和力度,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的广度也影响着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开阔。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展历史课程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从实践出发,主动走出课堂,面向社会,了解社会实际,积极寻找和发现社会上可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只有自己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传授知识。勿庸置疑,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先决条件。
(二)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要“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就是为了不教。相比于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更注重学法指导,其实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因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学法才是知识转变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现在的教学应多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广泛参与、乐于参与、有效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历史有趣、有收获;从教学组织看,历史教师应从管理者到引导者;从师生关系看,历史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从与课程的关系看,历史教师应由简单的执行者转化成为课程资源的开發者与利用者。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
目前,我们有了新标准及依据新标准编写的各种版本的初中历史教材,无疑是向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和新的教材观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可以明确地说,有了新教材,不等于有了新课程,更不等于有了新的课堂教学。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便成为推进目前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况且由许多经验丰富的专家精心编写的教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教材的处理仍然不可能完全适应接受能力、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班级和学生。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尚有很多可供拓展的空间。这要求我们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尽情释放智慧,在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合理创造,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某些“原版”适当舍弃,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精神王国的主宰,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增强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还什么?怎么还?
(一)还课堂教学一定的自由度
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尤其是讨厌学生的超前插话,不允许与老师争辩等,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法生成的,因为学生根本不敢提出他们的问题,尽管他们生成的问题可能很多。所以要还历史课堂教学一定的自由度。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精神活力才可能得到释放和生成,原本由老师控制的课堂才会变得一派盎然的生机。
(二)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平等交往的对话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放弃自己在课堂上很容易获得的“话语霸权”,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角色,建立课堂平等对话的氛围,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中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现,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这样一加一就会远远大于二。
四、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存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对关注、认同、理解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语言需要简洁、有效、贴近学生生活,最好是学生已知而且感兴趣的问题,有效的历史课应该有个精彩的开端。新颖高效的导入教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先声夺人,能抓住学生求知的欲望,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教学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这些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感情的共鸣。易中天、纪连海的讲解为什么引起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他们的讲解生动,语言睿智,善于设问,充分调起了听众的胃口!同样的道理,老师的情绪会感染我们的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五、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而要做到这点,首先是情境创设要别开生面,疑窦丛生。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强烈刺激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愿望。
其次是问题要引人入胜。从貌似常规的历史现象中发掘深层含义,提炼出发人深省并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所及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相对应,使问题能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内通过探究获得圆满的解决。充分关注发问的时机,精心策划问题的表达与呈现形式,对于问题的表达既要玄妙精微又要指向明确。
再次是诱导要启而有法。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过重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适时予以指导和调控。恰到好处地点拨,为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提供启示“阶梯”,鼓励学生多渠道、多视角、多层面的观察和认识历史,但绝不直接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增强教学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要经常反思:课堂上是否真关注了学生?知识是给予的还是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只有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
以上是我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粗浅认识,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学家有这样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我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赵亚夫.《历史学:历史课有效教学的原动力》.首都师范大学.
[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1期
[4]《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视点》.中国教育新闻网.
[5]《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也是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教师观念,不断努力学习,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教师的知识储备应更加充足
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师不仅要成为奔流不息的河流,还应当成为善于寻找“水源”的专家型教师。教师的功底决定了教学的深度和力度,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的广度也影响着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开阔。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展历史课程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从实践出发,主动走出课堂,面向社会,了解社会实际,积极寻找和发现社会上可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只有自己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传授知识。勿庸置疑,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先决条件。
(二)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要“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就是为了不教。相比于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更注重学法指导,其实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因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学法才是知识转变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现在的教学应多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广泛参与、乐于参与、有效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历史有趣、有收获;从教学组织看,历史教师应从管理者到引导者;从师生关系看,历史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从与课程的关系看,历史教师应由简单的执行者转化成为课程资源的开發者与利用者。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
目前,我们有了新标准及依据新标准编写的各种版本的初中历史教材,无疑是向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和新的教材观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可以明确地说,有了新教材,不等于有了新课程,更不等于有了新的课堂教学。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便成为推进目前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况且由许多经验丰富的专家精心编写的教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教材的处理仍然不可能完全适应接受能力、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班级和学生。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尚有很多可供拓展的空间。这要求我们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尽情释放智慧,在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合理创造,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某些“原版”适当舍弃,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精神王国的主宰,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增强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还什么?怎么还?
(一)还课堂教学一定的自由度
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尤其是讨厌学生的超前插话,不允许与老师争辩等,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法生成的,因为学生根本不敢提出他们的问题,尽管他们生成的问题可能很多。所以要还历史课堂教学一定的自由度。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精神活力才可能得到释放和生成,原本由老师控制的课堂才会变得一派盎然的生机。
(二)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平等交往的对话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放弃自己在课堂上很容易获得的“话语霸权”,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角色,建立课堂平等对话的氛围,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中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现,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这样一加一就会远远大于二。
四、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存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对关注、认同、理解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语言需要简洁、有效、贴近学生生活,最好是学生已知而且感兴趣的问题,有效的历史课应该有个精彩的开端。新颖高效的导入教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先声夺人,能抓住学生求知的欲望,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教学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这些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感情的共鸣。易中天、纪连海的讲解为什么引起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他们的讲解生动,语言睿智,善于设问,充分调起了听众的胃口!同样的道理,老师的情绪会感染我们的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五、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而要做到这点,首先是情境创设要别开生面,疑窦丛生。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强烈刺激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愿望。
其次是问题要引人入胜。从貌似常规的历史现象中发掘深层含义,提炼出发人深省并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所及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相对应,使问题能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内通过探究获得圆满的解决。充分关注发问的时机,精心策划问题的表达与呈现形式,对于问题的表达既要玄妙精微又要指向明确。
再次是诱导要启而有法。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过重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适时予以指导和调控。恰到好处地点拨,为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提供启示“阶梯”,鼓励学生多渠道、多视角、多层面的观察和认识历史,但绝不直接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增强教学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要经常反思:课堂上是否真关注了学生?知识是给予的还是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只有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
以上是我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粗浅认识,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学家有这样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我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赵亚夫.《历史学:历史课有效教学的原动力》.首都师范大学.
[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1期
[4]《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视点》.中国教育新闻网.
[5]《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