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生肌话白及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绿成翡翠,花紫有兰香。根白相连及,块茎可疗伤。
  白及原产我国,为陆生兰之一种。白及叶片翠绿直立,叶幅宽绰,茎叶丛生,葱郁洒脱。花茎亭亭玉立,花色如火,串苞连放,井然有序。绿叶初花,娇媚绚丽;点缀庭园,端庄优雅。李时珍云:“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名医别录》载:白及,其叶如兰又似棕苗叶而大,质硬,故又名箬兰、千年棕。其性黏,善收敛,治手足皲裂诸症,又名皲口药。
  据南宋文学家洪迈(夷坚志)记载,台州一狱吏怜悯而善待一囚犯。囚曰:“吾肺有伤,时有咯血,以白及研末,米汤为引服之,则愈。我将死矣,以此秘方告知君,聊表谢意。”后来,囚犯被处斩,剖其胸而见肺有孔数十余处,皆有白及粉填之。狱吏将此事告知洪迈。其后洪迈赴任洋州(今陕西洋县),有一侍卒咯血不止,生命垂危,洪迈遂用此方救治,血立止,挽救了侍卒的生命。此方后为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其云:“白及涩而收,得金秋之令,故能入肺止血。”
  白及又名甘根、白根,为兰科植物白及的花及块茎。入药以块茎为主,以根茎肥厚、个大坚实、无须根者为佳。
  中医认为白及味苦、甘而涩,性微寒,入肺经。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功能,治肺伤咯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汤火灼伤、手足皲裂。《本经》称之“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滇南本草》谓其“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治肺痿,白及、阿胶、款冬、紫苑等份,水煎服。《医学启蒙》载白及散。治肺热吐血不止,白及研细末,每服6克,白汤下。治疗疮肿毒,白及末1.5克以水澄之,去水,摊于厚纸贴之。治跌打骨折,酒调白及末6克服。治产后伤脬(膀胱,音“抛”)、小便淋漓不止,白及、凤凰衣、桑螺蛸等份,入猪脬内煮烂噙之。
  药理分析,新鲜白及块茎含水分14.6%、淀粉30.48%、葡萄糖1.5%,又含有挥发油、黏液质、白及甘露聚糖等。白及的止血作用与其所含胶状成分有关,可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并加速红细胞的沉降率,使红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从而修复血管缺损,为物理性止血。白及有抗溃疡作用,并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到白及有高度黏性,可在胃内形成胶状膜,从而促使溃疡面愈合。白及胶浆用于一般外科创伤,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而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刺激肉芽增生;对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具有抑菌作用,且可在局部形成一保护膜,能控制及防止感染,可缩短凝血时间,减少出血,从而有利于创面的愈合。用白及制成的止血粉,对某些手术皮肤切口的出血和渗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对拔牙后止血效果更佳。
  白及有抗癌作用。用白及块茎提出的黏液质做动物实验,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外感咯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编辑:迟昊〗
其他文献
祖国医学对疾病的复发分为食复、劳复、自复、气复四种。临床所见,疾病的复发以食复多见。食复,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诸病源候论》亦曰:“夫病新症,脾胃尚虚,俗气未复,若即食肥肉鱼脍、饼饵枣粟之属,则未能消化,停积在肠胃,使胀满结实,因更发热,复为病者,名曰食复也。”可见,病后初愈时,身体虚弱,余邪未尽,脾胃功能较弱,此时若盲目进补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