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曾说过,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伟大体现,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人文素质)与“言”(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应该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纵观近几年我校中考语文成绩,与市区均分有一段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得分较低,去除卷面、字迹因素,笔者认为,大部分农村学生人文素质偏低,使其在作文中所立之意、所选之材、所遣之辞显得粗糙单调、呆板乏味,影响了得分,因此有必要更新观念,寻求对策,站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层面上,为素质教育更深入地发展作出自己的实践努力。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众所周知,当今的素质教育主要分为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告诉人们如何把一件事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则在告诉人们这件事该不该做。现在的初中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已达到学科分类比较细致、学科的教学体系比较系统化、阶段教学目标和任务比较明确的程度,各学校在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分歧较小,而人文素质教育则因为缺乏相应的序列性,人文学科的分工不明确,而没有在各学科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
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不断积累而成并在听说读写等常规的语文实践活动及实际生活的言、行、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作文,能体现出他(她)对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人物、事件或现象所持的态度、感情和价值观,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习作中的立意、选材及表达。因此,要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不是看了几百篇优秀例文就可轻易完成的,非得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不可。
二、初中作文教学要把写作技能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的统一起来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语文教学、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要素,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应该服从整体发展的需要,通过某种手段、途径有机结合,取得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协同发展的最优效果。那么,写作技能和人文素质是怎样的关系呢?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负载着丰富多采的文化。而学生的写作,正是要把语文学习中积累的主观体验、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自身品质、迫使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判断通过一定的形式技巧表现出来。
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效果,借用《四书?大学》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作文训练来说,“言为心声”,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过程,应该能服从于并表现出他的价值观和人文素质的发展轨迹。我们教师也必须立足于人文素质教育观,通过完善新的作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开展
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文章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是作者情感的外观,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格。这种大作文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有意为之”。语文教师要有勇气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夯实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文学审美的功底。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把握住学校文化的导向,另一方面以身践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中华民族固有的那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民族气节,虽千人而吾独往的英雄气概,先忧后乐的胸襟抱负,夸父逐日的坚韧精神,温和敦厚、谦逊内敛的民族精神,向往山林、融于自然的审美追求,“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高尚人格,这些都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勤俭自律、发奋图强的自立意识,大公无私的雷锋精神也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这其中教师的价值取向对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从情感、审美、意志而不仅仅是认识的角度进行;同时教师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并能灵活使用相宜的教育方法,信任学生,相信他们学生的学习及自我发展能力,学生的写作潜能才会在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履行了“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纵观近几年我校中考语文成绩,与市区均分有一段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得分较低,去除卷面、字迹因素,笔者认为,大部分农村学生人文素质偏低,使其在作文中所立之意、所选之材、所遣之辞显得粗糙单调、呆板乏味,影响了得分,因此有必要更新观念,寻求对策,站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层面上,为素质教育更深入地发展作出自己的实践努力。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众所周知,当今的素质教育主要分为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告诉人们如何把一件事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则在告诉人们这件事该不该做。现在的初中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已达到学科分类比较细致、学科的教学体系比较系统化、阶段教学目标和任务比较明确的程度,各学校在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分歧较小,而人文素质教育则因为缺乏相应的序列性,人文学科的分工不明确,而没有在各学科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
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不断积累而成并在听说读写等常规的语文实践活动及实际生活的言、行、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作文,能体现出他(她)对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人物、事件或现象所持的态度、感情和价值观,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习作中的立意、选材及表达。因此,要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不是看了几百篇优秀例文就可轻易完成的,非得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不可。
二、初中作文教学要把写作技能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的统一起来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语文教学、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要素,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应该服从整体发展的需要,通过某种手段、途径有机结合,取得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协同发展的最优效果。那么,写作技能和人文素质是怎样的关系呢?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负载着丰富多采的文化。而学生的写作,正是要把语文学习中积累的主观体验、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自身品质、迫使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判断通过一定的形式技巧表现出来。
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效果,借用《四书?大学》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作文训练来说,“言为心声”,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过程,应该能服从于并表现出他的价值观和人文素质的发展轨迹。我们教师也必须立足于人文素质教育观,通过完善新的作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开展
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文章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是作者情感的外观,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格。这种大作文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有意为之”。语文教师要有勇气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夯实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文学审美的功底。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把握住学校文化的导向,另一方面以身践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中华民族固有的那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民族气节,虽千人而吾独往的英雄气概,先忧后乐的胸襟抱负,夸父逐日的坚韧精神,温和敦厚、谦逊内敛的民族精神,向往山林、融于自然的审美追求,“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高尚人格,这些都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勤俭自律、发奋图强的自立意识,大公无私的雷锋精神也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这其中教师的价值取向对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从情感、审美、意志而不仅仅是认识的角度进行;同时教师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并能灵活使用相宜的教育方法,信任学生,相信他们学生的学习及自我发展能力,学生的写作潜能才会在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履行了“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