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观对中国史学的影响”(笔谈)——全球史观和中国史学断想

来源 :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是近20年来一个既热门又甚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史观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于沛认为,全球史观是当代西方有广泛影响的史学思潮之一,近年在中国史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要真正做到汲取全球史观的有益内容,为中国史学理论建设服务,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并进一步肃清各种形式的“欧洲中心论”的影响。郭小凌认为,全球史观是一种借用历史哲学和历史学已有成果的新提法,而不是解释历史的新方法,更不是一种博大周密的理论体系。20世纪以来的专业史学尽管流派林立,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仍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裔昭印指出,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发展交织着共性与个性。撰写世界文化史应当具有全球史观,编纂者需有开阔的全球视野,注意表述整个人类的历史经验,等等。林中泽认为全球史观并不是不需要历史中心,而是要建构新的中心。全球史观十分重视历史联系,因而大大推动了我国中外关系史等学科的发展;可是与此同时,人为地制造、夸大或破坏历史联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程美宝则叙述了全球史与世界史的差异、全球史的独特视角、全球史与全球化的关系、过去中国史学某些研究传统与全球史契合之处、全球史有可能对中国史研究发挥什么影响,以及当前某些中国史研究对全球史观的回应与反响。吴晓群认为,现时所谓的“全球史观”是西方话语中的一个命题,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应以一种多元史观,来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从而向一种互动认识的思维方式转变。陈新则指出,指明世界历史是由历史叙述建构而成,将有助于我们摆脱世界历史在人们心目中的客观化幻象,这是承认世界历史多元化的首
其他文献
学习型组织,以其内部极强的个人学习力和组织学习力及持续变革能力迅速获得管理学界及社会其他各界的关注并成为了组织发展的新模式。学习型组织理论自90年代末引入我国至今,
巴西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它的征信体系非常有特色,也比较成功。本文对巴西征信体系的结构维度、信息内容维度、规则维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分析,得出五点政策启示,供我国建设适
注采连通关系是指在注水开发油藏中,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的连通关系。弄清注采连通关系,对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和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注采连通关系判别方法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起,食用菌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及经济回报率,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青睐。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其产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学科是在晚清以降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建立起来的,其中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对这一学科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催生作用。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广大知识阶层转
在学校组织序列中,班主任是教师中的特殊群体,是学校与学生关系中的“第一责任人”,既负责组织和管理班务工作,同时又担负着教育教学任务;既要协调所管理班级的各科教育,又要
孙中山在护国战争、护法运动期间,对为中国民主共和事业奋斗历尽艰辛并做出贡献、立下勋劳而先逝的盟友.尤其是牺牲在战斗岗位上的同志都伤感万分、深情缅怀。除与盟友联衔发讣告、唁电外,他还撰写祭文,题书挽额、碑词,以至亲往吊祭恭读诔文。这些文件因上海《申报》、《民国日报》当时详为报道,日后又收录于孙中山文集,为研究民国初期历史人物提供了史料依据。
回顾多年前的历史教学,脑子里蹦出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升学,眼前呈现的是教材、课标、教参、教辅等。课堂则是连接二者的纽带,于是乎,这便形成了真实的"三维目标":以升学为圆
(資料来源:中国文明网)
期刊
教育过程的进行,是以占用和消耗一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即以占用和消耗一定的物力、人力、财力、时间、信息等为条件的,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教育占用和消耗的物力、人力、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