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sof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调查数据表明: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广大青少年的体育素质令人堪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因此,他们的体育素质高低决定着未来的国民身体素质强弱。人体健康发展,是人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如此。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在很多学校都很严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让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体育“体现了人类意志力的能量”,为了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思想上对体育有足够的认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体育素质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总结如下:
  
  一、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减少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
  
  身体是一切的本钱。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很重,除正常上课外,课后各种辅导班还让他们“应接不暇”。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就无法保证课上和课外活动的有序进行。有一个好的身体,才可能有充足的精力学习。可能有学生会说,我每天的时间都被学习安排得满满的,哪有时间从事体育锻炼啊?这里我们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并且,学习学习再学习,没有调节剂,效率也不会很高。学生应每天锻炼一小时,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坚持下来,将会受益终生。
  
  二、有利于锻炼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
  
  很多体育运动如韵律操、健美操等,能开发人的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体育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不光是智力和体力强弱,还有身体各部分协同配合的能力。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体育素质正是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心智和体能素质水平的。多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还可以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有利于学生更了解自身。
  在体育活动中,要重视一些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体育和人自身,从而增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有意识地锻炼身体的各项机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知道如何自己去学,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被动学习。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任何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既要独立,又要合作,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教育就要培养有着强烈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人才。一些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等,单凭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必须多人配合,通力合作,有主攻,有后卫,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团结一心,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培养全面发展,可以融入集体和社会中的人是教育的目标所在。体育素质教育也不例外。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耐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体育素质教育对人的品格培养非常重要。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凡事有父母管,很多人性格脆弱,没有遭受过挫折,做事有头无尾,缺乏坚韧的毅力。相对于学习来说,体育活动强度大,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高。如,刚开始军训时,很多学生吃不消,这就是平时缺乏锻炼造成的。但是整个军训下来,有些孩子的承受力明显增强了,性格也变得坚强,在学校的大扫除中喊苦叫累的也少了。体育素质教育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坚强的品格。意志和毅力是人们完成很多事尤其是艰苦工作的关键。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从小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对他们的一生非常重要。
  另外,体育要与智育相结合。在学习之余,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利于缓解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体育、智育全面发展,才是体育素质教育要培养的目标。体育素质教育体现了先进的、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人格和身体机能的发展极为重要,体育素质教育还要在实施中继续探索,探索更为科学,更为人性化,操作性更强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智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有创新能力,培养新人是时代的刚性需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找和探索一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教学的新路子。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口号,他需要一套有计划的、科学的方法。    一、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广泛的兴趣    丰富的知识基础,是创新的必要基石。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多读书,为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我们应该把课堂上的知识和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然后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
新课程的推进要求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就赋予了语文教师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的角色。实践证明,在整合中开发低年段阅读教学资源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而且能为他们从小积淀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基础。  一、对文本教材的理性重建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在处理文本时不能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这样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机械的接受状态。教师应该用理智的眼光审视手中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