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经验积累法对课堂中如何处理不同学生(点)构建不同教育层次(面)进行探讨:①相近的点构建相近的教育面施行因材施教;②不同的点构成综合型的教育面施行以点带面教育;③同类型的点构成同类型的教育面施行区分教育。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点与面;关系处理方略
一、 点与面的关系
初中生正是由儿童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的生理成熟早于心理发展,所以所表现出来行为的自控能力一般比较差,注意力也不易长时间集中,一般个体差异性较大。这里的个体差异性指的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会出现不同的行为趋向的小群体或个体。小群体和个体就是“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个性差异是也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同时它也是教育的依据。只要研究和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心理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體育而言,有的学生的竞技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的基本功比较扎实;而且学生兴趣爱好又不一样;体育由于没有严密的逻辑性,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也有所侧重,有的学生加入了强化训练过的运动队,如篮球、排球等,这些大众体育技能,有些已熟练掌握,有些已基本掌握,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基本没掌握。只有掌握了学生存在的差异,了解了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学生做了到心中有数,才能实施“差异教学”。
每个学生在课堂里都是一个教育点,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就绝不能放弃每个教育点。如果对不同学生小群或个体用同一教法、同一要求施教可能会得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当然我们关注个性差异,关注教学的“点”,最终是为了教学的“面”,让每个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提高,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我认为只有处理好了“点”,“面”也就迎刃而解了。为此如何处理课堂中点与面关系是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务必面对的新课题。本文提出几个处理方案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这是令笔者动笔的初衷。
二、 点面关系的处置方略
(一) 相近点构成相近教学面
所谓相近点是指运动技能相近的学生组成,A组熟练掌握的教育面,B组基本掌握的教育面和C组基本没掌握的教育面(A组、B组、C组表示三个层面,下同)。这三个层面的学生如果用一个教学方法去执教必定会产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结果,久而久之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A组<球类>可进行教学比赛、B组自我练习结合教师指导、C组教师依技术要求从零开始进行教学。这样A组教师是风筝式大胆放飞,B组教师是目的式教学监管,C组教师是手把手传教。这样就可很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A、B、C组是动态。A组是全体同学最向往的组。所以教师设定一个技能值,达到要求就可升级。当然表现不好的也要降级,这样就能全方位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不同点构建复合型教育面
A、B、C三组同构一个复合型教育面,实施以点带面的教育模式。这是笔者经常使用并能获得效果的方略。排球是溪口小学的传统项目,所以升入我们溪口中学以后有好多小队员进入溪口中学校排球队,因此每班都有排球技术骨干。构建复合型教学面以后,每组的骨干者都是教师的助手,教师组织学生教学,助手们则深入到“民间”进行一对一帮困助教,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制定如下激励性政策:师傅带徒弟技能指标达到满分师傅可加分,谁不能在规定的时段内完成技能指标得分递减每周一分或每节一分。这样也会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三) 相同类型的点构成同类教育面
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所以体育课组织调动频繁,学生身处室外受外界影响又大,所以学生往往分散注意力而影响学习成效。另一个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导致有些学生好动、好说、好分神构成常说的“差生”。同类型的组合原则是(1)不能采用歧视词语;(2)分组也视情况而定,如好分神的学生让其负责某方面具体工作,因工作具体责任明确也会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3)用强化良好的行为为主要教育手段。如好动、好说这些小群体一——有良好表现就充分肯定,尤其是私下要对他们进行说教,并许诺只要你们改掉不良习惯就给加分奖励,这样他们改了坏习惯就有动力和定力,这样的点组合教育才能起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处置点面关系的事项
处置点面关系要注意以下事项(1)要掌握学情、生情及教材的特点。有些项目可以放:如球类;有些项目绝不能放:如器械、体操、投掷项目等;
(2)点的组合不能一成不变,一定要依实际情况而定;(3)同类分组不一定要体现在具体操作过程,此分类可装在教师心中,此分类的目的是便于教师去区别对待,有些学生的“错误行为”绝非学生的本质所致,而是年龄特点造成的,教育方法只有疏道,不能过激强阻。
四、 结束语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体育课堂处置点与面关系方略的呈现,是笔者作为初中体育的一线执教者的一席经验之谈,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抛砖引玉确是笔者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祝蓓里.青少年学生的身理特征和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1).
[2]汪伟福.初中体育复式教学的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
作者简介:谢浩杰,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中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点与面;关系处理方略
一、 点与面的关系
初中生正是由儿童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的生理成熟早于心理发展,所以所表现出来行为的自控能力一般比较差,注意力也不易长时间集中,一般个体差异性较大。这里的个体差异性指的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会出现不同的行为趋向的小群体或个体。小群体和个体就是“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个性差异是也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同时它也是教育的依据。只要研究和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心理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體育而言,有的学生的竞技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的基本功比较扎实;而且学生兴趣爱好又不一样;体育由于没有严密的逻辑性,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也有所侧重,有的学生加入了强化训练过的运动队,如篮球、排球等,这些大众体育技能,有些已熟练掌握,有些已基本掌握,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基本没掌握。只有掌握了学生存在的差异,了解了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学生做了到心中有数,才能实施“差异教学”。
每个学生在课堂里都是一个教育点,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就绝不能放弃每个教育点。如果对不同学生小群或个体用同一教法、同一要求施教可能会得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当然我们关注个性差异,关注教学的“点”,最终是为了教学的“面”,让每个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提高,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我认为只有处理好了“点”,“面”也就迎刃而解了。为此如何处理课堂中点与面关系是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务必面对的新课题。本文提出几个处理方案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这是令笔者动笔的初衷。
二、 点面关系的处置方略
(一) 相近点构成相近教学面
所谓相近点是指运动技能相近的学生组成,A组熟练掌握的教育面,B组基本掌握的教育面和C组基本没掌握的教育面(A组、B组、C组表示三个层面,下同)。这三个层面的学生如果用一个教学方法去执教必定会产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结果,久而久之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A组<球类>可进行教学比赛、B组自我练习结合教师指导、C组教师依技术要求从零开始进行教学。这样A组教师是风筝式大胆放飞,B组教师是目的式教学监管,C组教师是手把手传教。这样就可很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A、B、C组是动态。A组是全体同学最向往的组。所以教师设定一个技能值,达到要求就可升级。当然表现不好的也要降级,这样就能全方位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不同点构建复合型教育面
A、B、C三组同构一个复合型教育面,实施以点带面的教育模式。这是笔者经常使用并能获得效果的方略。排球是溪口小学的传统项目,所以升入我们溪口中学以后有好多小队员进入溪口中学校排球队,因此每班都有排球技术骨干。构建复合型教学面以后,每组的骨干者都是教师的助手,教师组织学生教学,助手们则深入到“民间”进行一对一帮困助教,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制定如下激励性政策:师傅带徒弟技能指标达到满分师傅可加分,谁不能在规定的时段内完成技能指标得分递减每周一分或每节一分。这样也会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三) 相同类型的点构成同类教育面
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所以体育课组织调动频繁,学生身处室外受外界影响又大,所以学生往往分散注意力而影响学习成效。另一个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导致有些学生好动、好说、好分神构成常说的“差生”。同类型的组合原则是(1)不能采用歧视词语;(2)分组也视情况而定,如好分神的学生让其负责某方面具体工作,因工作具体责任明确也会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3)用强化良好的行为为主要教育手段。如好动、好说这些小群体一——有良好表现就充分肯定,尤其是私下要对他们进行说教,并许诺只要你们改掉不良习惯就给加分奖励,这样他们改了坏习惯就有动力和定力,这样的点组合教育才能起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处置点面关系的事项
处置点面关系要注意以下事项(1)要掌握学情、生情及教材的特点。有些项目可以放:如球类;有些项目绝不能放:如器械、体操、投掷项目等;
(2)点的组合不能一成不变,一定要依实际情况而定;(3)同类分组不一定要体现在具体操作过程,此分类可装在教师心中,此分类的目的是便于教师去区别对待,有些学生的“错误行为”绝非学生的本质所致,而是年龄特点造成的,教育方法只有疏道,不能过激强阻。
四、 结束语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体育课堂处置点与面关系方略的呈现,是笔者作为初中体育的一线执教者的一席经验之谈,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抛砖引玉确是笔者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祝蓓里.青少年学生的身理特征和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1).
[2]汪伟福.初中体育复式教学的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
作者简介:谢浩杰,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中学。